再見了芳村!再見了阿婆牛雜、榕樹頭雞煲、銘泰煲仔飯……

2020-12-23 廣州吃貨

提起芳村,你們會想到什麼?

聚龍古村?嶺南花卉市場?

還是陸居路上的阿婆牛雜?...

住在芳村,

就是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因為這裡的美食,真的太多了!

而最近,就有粉絲爆料,

陸居路已經開始了圍蔽改造,

看到這些,就知道芳村將有很大的變化!

但其實在去年,

就已經出臺了芳村舊城改造的政策,

計劃將白鵝潭核心商務區(新隆沙-陸居路片區)

打造成「花園式濱水長廊」。

阿婆牛雜、滿記艇仔粥、榕樹頭雞煲...

這些芳村的美食,

或許,我們要和它說再見了!

via.@Chan_Chi_Fung

Part 1

芳村的美食,以後還能吃到嗎?

對陸居路最深刻的記憶,

當然是這裡的美食~

好多店都是從小學吃到工作,

從沒有名氣吃到大排長龍,

滿足的不僅是胃,更是悠悠情懷!

/ 阿婆牛雜 /

正是這種情懷,

讓一碗三十年前的牛雜,

成為現在願意花上三小時去等待的傳奇小吃。

它就是,阿婆牛雜。

via.信息時報

但現在阿婆老了,身體弱了,

已經越來越少擺攤,能吃到真的是緣分。

所以若能碰上,等幾個鍾也值得。

而前不久,

經常幫阿婆開檔的玉姐就接手阿婆牛雜,

說自己的牛雜有阿婆大力支持,

有阿婆調味、試味,

以後還能吃到阿婆牛雜嗎?

還是終將成為我們的記憶?

地址: 荔灣區芳村大道陸居路陸居市場內(近地鐵芳村站B出口)

人均:18元

/ 榕樹頭嘆佬雞煲 /

「吃雞煲,到芳村!」,

最出名的就是榕樹頭嘆佬雞煲。

還記得和幾個朋友在榕樹下圍坐一爐,

一邊吃一邊聊天,守著一個火爐,

在嫋嫋騰起的熱氣中,高談論闊。

而如今榕樹頭雞煲旁邊的民居,

已經被拆空。

以後,我們還能看到榕樹頭下人湧湧,

露天炭爐吃雞煲的景象嗎?

地址:荔灣區二沙地路11-13號

人均:90元

/ 甜園甜品 /

和這條街氣質相稱的甜園甜品,

是陸居路最旺的甜品店!

20年過去,芳村人已戒不掉這家的甜。

招牌雙皮奶味道偏甜,

但細膩熟悉的奶味,

仍是許多街坊的心頭好。

煎餃7元有5隻,價格很實惠,

外皮酥脆,內裡是韭菜餡,

還加了沙果所以有一絲清甜,

蘸上店家自製的辣椒醬,更是香脆!

地址:荔灣區陸居路38號

人均:13元

/ 銘泰煲仔飯 /

陸居路上的銘泰煲仔飯,

也是網紅店了。

每到飯點,排隊是必不可少的!

這家煲仔飯的飯和菜是分開裝的,

用料不錯,分量也足,

均價十多塊錢也很實惠,

是附近學生和上班族的飯堂。

地址:荔灣區陸居路8號立白中心旁

人均:17元

/ 滿記艇仔粥 /

小時候,滿記艇仔粥還開在船上,

風浪大的時候,船會搖晃得很厲害,

在搖晃的船上喝粥,

這是屬於芳村人的獨家記憶!

這裡的煎麵炸的脆脆的,

像小熊乾脆麵一樣。

但底部醬油偏多,吃到後面略鹹。

就算如此,

還是希望改造後還能吃到滿記的艇仔粥...

地址:荔灣區珠江隧道芳村出口(近白鵝潭酒吧街)

人均:25元

/佳銘熟食牛雜/

陸居路很多食肆做的都是街坊生意,

這家牛雜也不例外。

還記得冬天放學的時候,

路過吃一份牛雜或是一碗傳統雲吞麵,

那是長大都忘不了的美味。

地址:荔灣區陸居路12-2號

人均:12元

/大家福美食/

人氣超高、價格超親民的老字號「啫啫」煲,

雖然出身於市井,

但味道比很多米其林餐廳的出品都要好吃。

這裡是很多老街坊的飯堂,

即使附近有很多家「炭爐雞煲」,

這裡的啫啫雞煲在街坊心中地位依然高企。

地址:荔灣區明心路23-29號

人均:58元

除此之外,芳村的美食還有...

連張敬軒都推薦的

老蔡美食

地址:荔灣區芳村山村路23號

人均:9元

荷香居

via.cookiemeko

地址:芳村大道中洞企石路南方茶葉市場中心館斜對面(近鐵路)

人均:52元

窩籃拉腸

地址: 東漖北路湧岸街自編15號(寶蜜園與醉觀公園南門間)

人均:14元

Part 2

芳村,不再是熟悉的樣子!

除了美食,

對於從小到大生活在芳村的人來說,

這裡處處都是情懷!

好多人最純粹的學生時代都在這裡,

芳村小學,初中培英,高中真光...

這裡有我們拼搏的足跡,

也有我們奮鬥灑下的汗水。

小時候常常跟著父母去芳村中市買菜,

菜市場人聲嘈雜,

混合著空氣中魚類的腥,

和蔬菜水果的清香。

陸居路市場的何四日雜店

已經開了好多年,看到就感到親切。

石圍塘火車站當時每天熙熙攘攘,

廣州人去佛山要先經過珠江大橋來到石圍塘,

再換乘火車去佛山,

如今卻成了文藝愛好者的自拍聖地。

穩穩立在河湧上的五眼橋

承載了多少孩提的歡笑,

倚靠過無數情人的遐想。

130多歲的聚龍古村

依然保持著清末的原狀。

井字型街巷錯落有致,

獨特的青磚大屋沉靜雅致,

裡面還住著古宅主人的後代。

生活在古村裡的人,

慢慢悠悠,便是一天。

鵝潭夜月是最出名的,

入夜後,一家大小漫步江邊,

看江上漁火閃閃,充滿詩情畫意。

過年的時候,還有煙花看呢!

如今的白鵝潭雖然沒了煙花,

但在悠閒的下午時光,

去珠江邊走走享受那一絲的安逸,

是最舒服不過的事。

這裡的每一條街道,

都有著專屬於芳村人的集體回憶,

Part 3

芳村,不想說再見!

雖然陸居路的改造才剛開始,

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芳村有很多地方已經跟我們說了再見...

80、90年代的花地灣百貨

曾經的門庭若市,現在的門可羅雀,

或許它在用不一樣的方式,

延續曾經的輝煌!

芳村茶葉城、南方茶葉市場也消失了,

這裡見證過成功者的暴富,

也見證過失敗者的破產。

茶人們來來去去,

茶葉批發市場依舊坐落於此。

信義會館,以前還是廣東水利水電廠,

車間和廠房經過改造,

如今成了現代與古典氣息融合的創意園。

小時候,最愛和家人去花鳥魚蟲市場看金魚

在這裡買了很多烏龜、兔子還有植物

聽說花鳥魚從市場被收購了,

或許不久後它也要消失了吧...

那時候,買菜都會去到陸居路市場

一到早上或傍晚,

街坊們紛紛趕往這裡。

如今的陸居路市場,只剩空空的招牌。

還有號稱媲美香港蘭桂坊的白鵝潭酒吧街

如今變成了工作室與寫字樓,

多了一份安穩的氣息。

當年的小蓬仙館內,

儘是搖頭晃腦的書生們,

跟著先生念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如今的小蓬仙館大門緊閉,門可羅雀。

時代的變遷,很多東西出現了,

很多喜歡的東西也跟隨著慢慢消失了,

說不出是該開心還是難過......

芳村的舊城改造計劃,

已經從陸居路開始。

或許一年後再回芳村,

你已經認不出它的樣子。

不少網友就擔心舊城改造後,

還能在馬路邊吃煲仔飯,打炭爐雞煲嗎?

或許,

那些在大排檔喝啤酒、在榕樹下打煲的記憶,

每到入夜就會嫋嫋飄起的煙火氣,

都會隨著拆遷一併洗去。

或許很多很多年以後,

阿婆牛雜、榕樹頭雞煲、銘泰煲仔飯這些芳村美食

將不再有人知道。

我們無法阻止城市的迅速變遷,

就像我們無法阻止時間的流淌,

舊城改造是好事,只是我感到一絲惆悵...

不知道下次再來芳村,這裡會變成怎樣?

#今日話題#

你擔心芳村改造,

以後會沒有美食吃嗎?

快來留言區和吃貨妹聊聊吧~

你不知道吧,「好看」有個功能

叫點了會變瘦,不信你點點看啊!

來源:微廣州、廣州生活君、微博、大眾點評、網絡等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繫署名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再見,芳村陸居路!再見了,阿婆牛雜甜園甜品嘆佬雞煲……
    銘泰煲仔飯入夜後的銘泰不排隊吃不上煲仔飯這做的是最傳統的老廣瓦煲煲仔飯12元到13元一份,便宜味美真正做到了「抵食夾大件」榕樹頭嘆佬雞煲商鋪或是搬走,或是清貨榕樹頭雞煲旁邊
  • 捨不得我的牛雜糖水臭豆腐雞煲!
    陸居路,不止有榕樹頭雞煲和朋友約煲仔飯,總說你先去銘泰點菜取號。因為入夜後的銘泰,不排隊吃不上。銘泰煲仔飯銘泰做的是最傳統不過的老廣瓦煲煲仔飯,便宜大份,新鮮滾燙。榕樹頭雞煲最愛是乾鍋雞煲(108元),手頭充裕就加70元吃鮑魚雞煲
  • 廣州人住在芳村,到底有幾幸福?
    榕樹頭嘆佬雞煲的總店就在芳村,用炭火燒出的雞煲怎麼點都不踩雷!田螺雞煲、生蠔小鮑魚雞煲、鮑魚九節蝦雞煲…實在夠惹味!
  • 在芳村「消失」前,請讓我再吃一次!
    // 提起芳村,你們會想到什麼? 陸居路上的阿婆牛雜? 還是榕樹頭雞煲一條街? 住在芳村 就是站在了食物鏈的頂端! 因為這裡的美食,真的太多了!
  • 這一次,芳村人要翻盤了!
    以前的芳村是廣州的郊區,街坊們都管它叫「荒村」。其實不然,這裡大街小巷布滿美食,陸居路、阿婆牛雜...到處充斥著濃濃的市井氣息,並非荒涼。這裡還有別具風情的景點,也有聞名全國的花市,遍處都可以感受到老廣的味道,看到生活的模樣。
  • 廣州芳村那個賣牛雜的阿婆,轉行賣奶茶了?
    去年「阿婆牛雜」走出芳村,在文明路、教育路、西湖路都開了門店,這一家士多就是原來的教育路門店。03 走出芳村後的「阿婆」 芳村陸居路的阿婆牛雜當年為了嘗一碗阿婆親手剪的牛雜,經常排隊兩個小時都是「小兒科」。自從去年走出芳村搬到越秀後,阿婆牛雜就頻頻「坐不住」了。
  • 阿婆牛雜走出芳村,老廣美食新地標等你打卡
    就在六一兒童節當天,阿婆牛雜首次走出芳村,進駐越秀文明路開設新門店,桂珍婆婆更親自到場坐鎮亮相。各路吃貨早早聞風而動,阿婆牛雜新店瞬間成為美食打卡新地標!,既有特意趕來品嘗「頭啖湯」的老街坊,也有駐足打卡的年輕一代。
  • 阿婆牛雜走出芳村 老廣美食新地標等你打卡
    兒童節的到來讓朋友圈近期颳起陣陣懷舊風,一眾「超齡兒童」們紛紛懷念那些年吃過的零食、看過的動漫,而專屬於老廣童年回憶的還有潛藏在大街小巷裡的本土美食,其中就有廣州最火的阿婆牛雜。就在六一兒童節當天,阿婆牛雜首次走出芳村,進駐越秀文明路開設新門店,桂珍婆婆更親自到場坐鎮亮相。各路吃貨早早聞風而動,阿婆牛雜新店瞬間成為美食打卡新地標。
  • 來自芳村的傳奇美食,廣州還真是個神奇的美食天堂
    芳村被譽為「滄海遺珠」這裡很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地方。芳村的美食很多,而且價格也很便宜便宜,很多人不惜路途遙遠來到這裡尋味,當然小編也不例外啦。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芳村的傳奇美食,來到芳村的話就千萬不要錯過啦。
  • 鮑魚雞!免!費!吃!20份嘆佬雞煲免費領!
    廣州人愛吃雞,全世界人地都知道的了。白切、打邊爐,鹽焗等,有花式做法,其中,雞煲是最受歡迎的做法之一。一鍋熱騰騰的雞煲享受雞汁口中流,雞香飄滿嘴的快感,沒有哪個吃貨不被徵服。繼上次到芳村探訪阿婆牛雜後,我們又找一家幾年來,一直蟬聯芳村美食霸主的「榕樹頭嘆佬雞煲」。芳村的夜市,就要數芳村的陸居路,而「嘆佬雞煲」就幾乎承包了整條陸居路的人氣。一個個煤爐煮著一個個沸騰的雞煲,在馬路邊上吃雞煲,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 非物質文化遺產—阿婆牛雜登陸南寧了!
    在廣州,有句家喻戶曉的老話:「牛雜滾一滾,神仙都企唔穩(站不穩)」。而吃過芳村阿婆牛雜的人,都紛紛表示:「比神仙更快活!」然而,在以前,阿婆牛雜並不是南寧人想吃就輕易能得到的。現在就不一樣了,這家三十一年的老店不僅終於開到了南寧,還同時在越秀凱悅國際門口,建政路美食街兩店齊開,南寧人終於可以在自己家門口也能食到這家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阿婆牛雜了
  • 再見!廣州友誼商店!再見,中國第一個超級商場!
    廣百集團已收購廣州友誼100%股權售價為38.32億這就意味著我們要跟廣州友誼商店說「再見」就在上周2月28日廣百集團和友誼集團實現合體再見了,廣州友誼商店!再見,或許是新的開始廣州商控集團負責人表示,廣州商控集團將緊抓粵港澳地區建設機遇,緊緊圍繞粵港澳地區全面增強國際商貿中心功能和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的要求,緊貼廣州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樞紐型網絡城市和「三中心一體系」,實現從「千年商都」向「現代商都」躍升的發展戰略,做強商貿主業。
  • 冷巷裡的平凡傳奇:阿婆牛雜中嘗出的百味人生
    但一家紅遍全廣州的牛雜檔,即使未能親口一嘗,但相信大家也早有耳聞——阿婆牛雜檔而陳婆婆就是阿婆牛雜的創始人。賣牛雜個中的辛酸操勞,阿婆口頭上只是輕描淡寫。但她卻將二十多年的辛勞提煉灌注到每一煲濃鬱的湯汁之中。甜阿婆牛雜受到大眾的追捧,心裡自然覺得甜蜜。
  • 芳村網紅「阿婆牛雜」時隔兩月再開檔,有市民清晨排隊幫襯
    「阿婆牛雜」受追捧。信時記者 梁鉅聰 攝  大洋網訊 只為吃上一口阿婆牛雜,有市民摸黑從花都出發,排頭位的市民清晨6點45分就已經到現場。昨日,「廣州最任性牛雜」的芳村阿婆牛雜時隔兩月再開檔,現場排隊的市民等候超過3小時才吃上一碗暖暖的牛雜。排頭位市民來自白雲,6點45分到達記者了解到,排頭位的市民,在清晨6時45分就已經到達現場排隊,從白雲區出發的他乘坐最早一班地鐵前來,與他同時到達的還有兩位市民。
  • 終於吃到傳說中的阿婆牛雜
    而吃過芳村阿婆牛雜的人,都紛紛表示:「比神仙還快活!」但阿婆牛雜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得到,阿婆年事已高,從以前的每天出檔,漸漸變成隔天出檔,後來又減少為一周兩次,一個月一次,三個月一次……2019年春節過後,阿婆就再也沒有在陸居路出現過。    有人說她生病了,有人說是因為陸居路要拆了,正在圍蔽改造。4月7日,沉寂已久的阿婆重新出現在芳村花蕾路,粉絲們慕名而來,在這裡排起長龍。
  • 沒有了阿婆的「阿婆牛雜」,你還捧場嗎?
    前一段時間,在芳村把牛雜賣成了一道風景線的阿婆決定不再出攤了。當年排隊在陸居路排隊四五個小時只為吃一碗阿婆做的牛雜,排晚了還不一定能吃到。有人說能吃上阿婆的牛雜簡直是緣分。然而阿婆宣布了「退休」,她的牛雜卻沒有「退休」。並且在4月7日,搬進了芳村花蕾路的甜園甜品店,每天下午三點準時出檔。價格是20元一碗,有幾條青菜,牛雜,魚丸,還有麵筋跟蘿蔔。看起來是很大一碗, 20元也不算特別貴。作為曾經有幸嘗過一次阿婆親手賣的牛雜的小編決定再吃一碗試試。然而實話實說…並沒有特別驚豔的感覺。
  • 80歲阿婆賣牛雜30年,生意好到爆,全程一個人操作,太壯觀了!
    但如果你實在沒時間,也沒關係,現在就讓小編帶著你們去"品嘗"一下來自廣州芳村的阿婆牛雜,到底為何生意如此火爆!這就是80歲的阿婆賣牛雜的生意狀況,一輛小小的手推車,一個很平常的太陽傘,這就是她賣牛雜的全部家當的,但是來吃的人卻不少,阿婆沒有出現的時候,食客們就已經排起了長龍,都是為了吃到這一碗正宗的廣州牛雜。
  • 阿婆牛雜,三十年不變的味道,背後包含的是手藝人的專注和堅持
    阿婆說「無論牛雜有多火,她只在乎食客們能不能吃的安心。」阿婆一直憑著「良心」二字,把賣牛雜賣到成為了「網紅」。阿婆重視衛生、乾淨,盤盤碗碗清理乾淨,很多零碎的功夫做足。她還說「有了這份手藝、基礎,就不捨得放棄,有這麼多人認可我,也就會更加的鞭策自己。」可以看出阿婆對牛雜心底有一份熱愛。或許這就是阿婆牛雜能火遍芳村,火遍廣州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