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觀摩會在威寧舉行
7月3日,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現場和雲上觀摩會在威寧自治縣舉行。此次觀摩會以現場及網絡直播的形式進行,全國共有4300多人在現場及網絡參會。據了解,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項目位於威寧自治縣雪山鎮雪山村,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和畢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共同承擔實施,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資助
-
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觀摩會舉行
7月3日,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觀摩會在威寧舉行。相關負責人向到現場參加觀摩會人員介紹 本次觀摩會旨在落實和推進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創新和良種聯合攻關相關任務,推動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現代化發展
-
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創新助力脫貧攻堅——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及馬鈴薯綠色增產
7月3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辦的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及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示範現場和雲上觀摩會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舉行。本次觀摩會旨在落實和推進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相關任務,推動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現代化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馬鈴薯新品種和綠色技術集成創新助力脫貧攻堅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辦的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品種及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示範現場和雲上觀摩會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舉行。觀摩會旨在落實和推進農業農村部和中國農科院相關任務,推動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現代化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馬鈴薯良種攻關成效初顯
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工作啟動以來,制訂了攻關實施方案、工作任務分工、聯合試驗方案和種質資源共享與智慧財產權保護辦法,登記了一批抗病、耐逆、優質、特色、加工專用和特色營養馬鈴薯品種,攻關工作成效顯著。2018年,攻關聯合體單位共登記馬鈴薯品種99個,佔全國登記品種總數的71%,其中:科研教學單位登記84個,種業企業登記15個;鮮食品種69個,炸片炸條品種9個,澱粉或全粉加工品種3個,兼用品種18個;平均產量2128.98kg/畝,較對照平均增產27%;乾物質含量>25%品種6個,澱粉含量>18%品種10個,粗蛋白>2.5%的品種13個,VC超過35mg/100g鮮薯品種6個,還原糖含量
-
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取得新突破
□本報記者 曾玉英 通訊員 楊丹 王素華 5月7日,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馬鈴薯科研基地,記者看到正茁壯生長的各個品種的馬鈴薯,有的月底即可成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當日,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生產技術現場觀摩會在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石門縣豐瑞樂家庭農場進行。
-
甘肅省農科院「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畝產超過兩噸 不怕乾旱低溫——省農科院「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助力寒旱農業發展進入5月,定西市鉑源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永霞的馬鈴薯種植也進入收尾階段。在安定區葛家岔黑營村播種現場,3臺新型立旋深松機在地裡來回深耕、施肥、覆膜。田永霞跟著忙前忙後,幹勁十足,給她帶來信心的是甘肅省農科院旱農所張緒成研究員團隊研發的「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田永霞的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起初只做馬鈴薯收購。
-
馬鈴薯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
甘肅研究形成西北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
為解決馬鈴薯生產耕作技術落後的難題,促進馬鈴薯增產農民增收,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所技術創新團隊歷時6年,研究形成西北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在長期大田試驗和技術示範的基礎上,提出馬鈴薯立式深旋耕作技術,結合全膜覆蓋壟上微溝栽培技術規範,配合減氮增鉀追施深施肥的養分管理技術。
-
中國·烏蘭察布馬鈴薯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大會期間,與會人員採取現場觀摩的方式,實地觀摩了凱達馬鈴薯博物館和馬鈴薯生產加工線、馬鈴薯首席專家工作站馬鈴薯試驗基地,觀看了馬鈴薯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與示範及全程機械化現場演示。 陳友權在致辭中表示,通過實地觀摩,全面了解了烏蘭察布馬鈴薯良種培育、綠色發展技術集成、農機農藝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成就,令與會人員深受啟發。
-
西秀區這種馬鈴薯畝產達2047公斤 較常規品種增產743公斤
近日,西秀區農業農村局邀請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安順綜合試驗站專家,對蔡官鎮羅大寨村冬春早熟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綜合技術示範基地進行測產驗收。今年在蔡官鎮羅大寨村實施的示範基地面積共50畝,種植品種為安順市農科院引進的優質高產新品種興佳2號,採用大壟雙行、覆膜保水、小型機械化配套、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集成技術種植。經過田間測產,項目實施區平均畝產達到了2047公斤,較當地常規主栽品種每畝增產743公斤,增產率達56.97%。
-
甘肅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記者近日從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甘肅省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指導下,持續強化現代科技、現代裝備和現代旱作農業技術在馬鈴薯產業中的集成應用,切實提高馬鈴薯標準化綠色化種植水平。
-
青海青南地區馬鈴薯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省農林科學院承擔的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青南地區馬鈴薯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進行了中期現場檢查。專家組認為,項目篩選出了適合在藏區種植的馬鈴薯品種,開展了機械化種植等豐產栽培技術集成,提高了藏區馬鈴薯種植水平和產量,促進了藏區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為有效解決目前藏區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低、農產品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提供了科技支撐。
-
新成果落地生根 馬鈴薯遍地開花—新聞—科學網
十餘年來,國家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研究員與全國馬鈴薯專家在這片乾旱的土地上播撒汗水。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體系)的成果能在這裡落地生根,改變當地落後的生產方式,帶來了致富希望。 寧夏有悠久的馬鈴薯種植歷史,但由於乾旱、品種退化等原因,馬鈴薯產量下降,農戶的種植熱情逐漸減退。
-
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效果明顯
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效果明顯每日甘肅網定西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近日,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相關專家組成的測產小組,在定西市魯家溝鎮太平村、小岔口村馬鈴薯示範基地,對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課題組研發的馬鈴薯立式深旋耕作和養分高效管理綜合技術模式示範田進行現場測產。
-
魔法一 種植破"套路" 土地增產值 變玉米、大豆間作為馬鈴薯、玉米...
2017年,該村圍繞「藏糧於技」的總體思路,以綠色發展為重要內容,轉變玉米生產、經營和資源利用方式,通過典型示範與模式攻關,帶動增產增效,促進均衡發展。科學謀劃,轉變種植模式——中寨村傳統的玉米種植方式以玉米、大豆間作為主,畝產值1300元左右。
-
篩選出3個馬鈴薯品種 研製出多項技術 甘肅省農科院馬鈴薯品種選育...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篩選出3個馬鈴薯品種 研製出多項技術省農科院馬鈴薯品種選育和技術研製結碩果>每日甘肅網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楊唯偉)記者從省農科院獲悉,經過十餘年的試驗與建設,在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等支持下,省農科院隴中寒旱區(榆中)馬鈴薯試驗站在馬鈴薯品種選育和技術研製方面結出累累碩果——成功篩選出隴薯17號、19號和20號3個馬鈴薯品種,研製出種薯休眠解除技術、新型實用幼齡果園馬鈴薯間套作技術等一系列技術。
-
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和2020年中國馬鈴薯大會新聞發布會實錄...
目前,我省馬鈴薯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綠色標準化基地規模偏小,加工專用品種訂單種植面積和機械化作業特別是機械化收穫面積偏小,精深加工轉化率較低,新產品開發力度不夠。二是加快標準化種植基地建設,集成應用脫毒種薯、深松耕、起壟覆膜、綠色防控、機械收穫等技術,實行「統一品種、統一施肥標準、統一病蟲害綠色防控、統一機械作業、統一田間管理」,建設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集中連片種植基地。三是做實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大力培育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新型主體,推廣合作社託管服務模式,形成「基地+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的帶動機制。
-
今年蘭州市馬鈴薯產業總產值10億元,農民種植馬鈴薯人均貢獻500元...
我市種薯生產穩步發展目前,全市共種植馬鈴薯 40 萬畝。其中 20 多萬畝屬於建檔立卡貧困村,與貧困區域高度重合,通過品種技術集成改造提升和增產增收的潛力巨大,種薯生產呈穩步發展。全市現有馬鈴薯持證企業 6 家,專業合作社 43 家,脫毒種薯種植面積達到 5 萬畝以上,年生產種薯 10 萬噸,貯藏能力 6 萬噸。
-
省農科院馬鈴薯品種選育和技術研製結碩果
記者從省農科院獲悉,經過十餘年的試驗與建設,在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等支持下,省農科院隴中寒旱區(榆中)馬鈴薯試驗站在馬鈴薯品種選育和技術研製方面結出累累碩果——成功篩選出隴薯17號、19號和20號3個馬鈴薯品種,研製出種薯休眠解除技術、新型實用幼齡果園馬鈴薯間套作技術等一系列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