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
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觀摩會在威寧舉行 2020-07-05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觀摩會在威寧舉行
7月3日,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現場和雲上觀摩會在威寧自治縣舉行。此次觀摩會以現場及網絡直播的形式進行,全國共有4300多人在現場及網絡參會。據了解,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項目位於威寧自治縣雪山鎮雪山村,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貴州省農業科學院馬鈴薯研究所和畢節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共同承擔實施,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資助
-
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觀摩會舉行
7月3日,2020年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及國家馬鈴薯良種聯合攻關品種觀摩會在威寧舉行。相關負責人向到現場參加觀摩會人員介紹 本次觀摩會旨在落實和推進農業農村部、中國農業科學院和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集成創新和良種聯合攻關相關任務,推動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現代化發展
-
馬鈴薯新品種和綠色技術集成創新助力脫貧攻堅
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主辦的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品種及綠色增產增效集成技術示範現場和雲上觀摩會在貴州省畢節市威寧縣舉行。觀摩會旨在落實和推進農業農村部和中國農科院相關任務,推動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現代化發展,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
馬鈴薯良種攻關成效初顯
9月9至10日,國家馬鈴薯良種科研聯合攻關新品種展示暨現場觀摩會在烏蘭察布舉行,12家聯合體成員單位共展示了24個鮮食優質、全粉或澱粉加工、炸片炸條專用和特色營養新品種和新品系,受到與會人員的廣泛好評。
-
甘肅研究形成西北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
馬鈴薯是甘肅眾多乾旱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為解決馬鈴薯生產耕作技術落後的難題,促進馬鈴薯增產農民增收,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所技術創新團隊歷時6年,研究形成西北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在長期大田試驗和技術示範的基礎上,提出馬鈴薯立式深旋耕作技術,結合全膜覆蓋壟上微溝栽培技術規範,配合減氮增鉀追施深施肥的養分管理技術。
-
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取得新突破
□本報記者 曾玉英 通訊員 楊丹 王素華 5月7日,市農林科學研究院馬鈴薯科研基地,記者看到正茁壯生長的各個品種的馬鈴薯,有的月底即可成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當日,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生產技術現場觀摩會在市農林科學研究院、石門縣豐瑞樂家庭農場進行。
-
甘肅省農科院「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畝產超過兩噸 不怕乾旱低溫——省農科院「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助力寒旱農業發展進入5月,定西市鉑源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田永霞的馬鈴薯種植也進入收尾階段。在安定區葛家岔黑營村播種現場,3臺新型立旋深松機在地裡來回深耕、施肥、覆膜。田永霞跟著忙前忙後,幹勁十足,給她帶來信心的是甘肅省農科院旱農所張緒成研究員團隊研發的「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技術」。田永霞的合作社成立於2013年,起初只做馬鈴薯收購。
-
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效果明顯
旱作馬鈴薯綠色增產技術模式效果明顯每日甘肅網定西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近日,由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甘肅農業大學相關專家組成的測產小組,在定西市魯家溝鎮太平村、小岔口村馬鈴薯示範基地,西北乾旱、半乾旱區是我國馬鈴薯優勢產區,而馬鈴薯是此次測產區域脫貧攻堅和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受區域特殊的地形、氣候及耕作方式的影響,當地的馬鈴薯生產存在犁地淺、水分利用率低、施肥方式單一等不足。
-
中國·烏蘭察布馬鈴薯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大會期間,與會人員採取現場觀摩的方式,實地觀摩了凱達馬鈴薯博物館和馬鈴薯生產加工線、馬鈴薯首席專家工作站馬鈴薯試驗基地,觀看了馬鈴薯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與示範及全程機械化現場演示。 陳友權在致辭中表示,通過實地觀摩,全面了解了烏蘭察布馬鈴薯良種培育、綠色發展技術集成、農機農藝融合發展等方面的成就,令與會人員深受啟發。
-
馬鈴薯綠色發展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
西秀區這種馬鈴薯畝產達2047公斤 較常規品種增產743公斤
近日,西秀區農業農村局邀請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安順綜合試驗站專家,對蔡官鎮羅大寨村冬春早熟馬鈴薯綠色增產增效綜合技術示範基地進行測產驗收。今年在蔡官鎮羅大寨村實施的示範基地面積共50畝,種植品種為安順市農科院引進的優質高產新品種興佳2號,採用大壟雙行、覆膜保水、小型機械化配套、病蟲害綠色防控等集成技術種植。經過田間測產,項目實施區平均畝產達到了2047公斤,較當地常規主栽品種每畝增產743公斤,增產率達56.97%。
-
山丹:大力推動馬鈴薯產業綠色高效發展
通訊員 竇玉潔山丹縣把馬鈴薯產業作為助推脫貧攻堅、壯大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緊緊圍繞創新、協調、綠色發展理念,立足區域和資源優勢,著力推進馬鈴薯產業綠色高效發展。該縣在馬鈴薯種植中集成推廣精準施肥減量、調整使用結構減量、改進施肥方式減量、有機肥替代化肥減量為主的化肥減量技術,切實推進農藥減量技術,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0%以上。
-
涼山州建成全國最大綠色食品原料馬鈴薯基地
、精準脫貧的支柱產業來抓,產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多項指標穩步增長,良性發展局面初步形成。登記「涼山馬鈴薯」地理標誌,註冊「涼山馬鈴薯」證明商標,註冊馬鈴薯加工產品商標15個。馬鈴薯種植面積佔全州糧食作物面積的32.8%、總產的33.9%,在穩定全州糧食生產中地位明顯,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6年12月13日,州委州政府召開了全州馬鈴薯及蔬菜產業推進會議。
-
綠色無公害馬鈴薯栽培技術,了解馬鈴薯生長習性,更好的管理增產
綠色無公害馬鈴薯栽培技術摘要,近些年來一直提倡綠色生產,這在農業種植方面也有一定的體現,比如馬鈴薯的栽培。我們將綠色無公害的栽培技術應用到馬鈴薯的栽培當中,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馬鈴薯達到增產的效果,從而獲取更大的經濟利潤。下面我們就馬鈴薯的綠色無公害栽培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一、種子的選擇和處理馬鈴薯準備栽植之前,首先需要進行選種,在挑選的時候,要儘可能的選擇表面光滑且皮薄、芽眼小而淺的來作為種子。
-
「中國馬鈴薯(美食)之鄉」嵐縣進京融智——2020中國馬鈴薯產業...
據主辦方負責人介紹,本次論壇旨在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指導意見,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新時期中央定點扶貧工作要求,交流馬鈴薯全產業鏈運營模式,對接馬鈴薯供給與需求,助力嵐縣馬鈴薯產業提質增效,提升嵐縣「中國馬鈴薯(美食)之鄉」和嵐縣馬鈴薯地標產品品牌的知名度,進一步鞏固嵐縣脫貧攻堅成果。
-
魔法一 種植破"套路" 土地增產值 變玉米、大豆間作為馬鈴薯、玉米...
2017年,該村圍繞「藏糧於技」的總體思路,以綠色發展為重要內容,轉變玉米生產、經營和資源利用方式,通過典型示範與模式攻關,帶動增產增效,促進均衡發展。科學謀劃,轉變種植模式——中寨村傳統的玉米種植方式以玉米、大豆間作為主,畝產值1300元左右。
-
新成果落地生根 馬鈴薯遍地開花—新聞—科學網
十餘年來,國家現代農業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黎平研究員與全國馬鈴薯專家在這片乾旱的土地上播撒汗水。國家馬鈴薯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體系)的成果能在這裡落地生根,改變當地落後的生產方式,帶來了致富希望。 寧夏有悠久的馬鈴薯種植歷史,但由於乾旱、品種退化等原因,馬鈴薯產量下降,農戶的種植熱情逐漸減退。
-
青海青南地區馬鈴薯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取得重要突破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省農林科學院承擔的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專項「青南地區馬鈴薯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集成與示範」進行了中期現場檢查。專家組認為,項目篩選出了適合在藏區種植的馬鈴薯品種,開展了機械化種植等豐產栽培技術集成,提高了藏區馬鈴薯種植水平和產量,促進了藏區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為有效解決目前藏區馬鈴薯產業發展水平低、農產品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提供了科技支撐。
-
甘肅推進馬鈴薯標準化綠色種植技術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薛硯)記者近日從甘肅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近年來,甘肅省在農業農村部的支持指導下,持續強化現代科技、現代裝備和現代旱作農業技術在馬鈴薯產業中的集成應用,切實提高馬鈴薯標準化綠色化種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