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在全球擁有4.4萬家的店鋪,是一種什麼體驗?
答:即使你每天巡查兩家店,去除路程時間,至少需要60年才能巡查完所有店鋪。
這聽起來簡直太爽了,可是真的實現了全球4.4萬家店鋪的SUBWAY,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當生存都可能變成困難,誰還有心情享受?
1995年17歲的佛雷德·迪魯卡借了1000美元在美國康乃狄克州布裡奇波特市開了一家三明治店,這就是SUBWAY的第一家店。1974年,SUBWAY開始採用加盟模式進行擴張,店鋪數量開始瘋狂增長;1978年,第100家門店開張;1987年,第1000家門店開張,此後每年新開的門店平均數達到1500家;2011年,其全球總店數達34218家,正式超越百勝和麥當勞,成為全球最多分店的快餐店;2015年全球總店數達到44000家(中國有500家)。可是好景不長,2016年,美國國內SUBWAY關閉了359家門店,歷史上頭一次當年門店數出現了負增長,業績也掉落至第三名。
雖然仍是全球門店數最多的連鎖快餐品牌,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出SUBWAY面臨的巨大危機。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這個巨人跌了跟頭?
一、市場瞬息萬變,SUBWAY萬年不變
當SUBWAY的競爭對手只有M記、上校爺爺的時候,SUBWAY肯定是相對健康的。但幾十年過去了,SUBWAY的對手已經不僅僅是麥當勞和肯德基,還有更多主打健康和新鮮的快餐品牌在不斷地壯大,衝擊著SUBWAY的市場。比如新對手Panera Bread。SUBWAY雖然號稱低脂健康,但是自身的醬料卻包含大量的添加劑,和Panera Bread相比,自然在健康層面就輸了。
二、顧客變了,SUBWAY還是看不見
經濟發展、消費升級,50年如一日的「三明治」可不是什麼工匠精神,而是跟不上時代的變化。顧客對於產品的需求、服務的需求都在升級,而SUBWAY就像看不見一樣,沒有任何改變。以其麻煩的點餐流程為例。在最初的時候,這個流程確實很有新鮮感,但是時間久了,過於麻煩和冗長的流程是會讓人厭煩的。現代人生活節奏快,誰還願意花費那麼多時間用在點餐上?
此外,其「萬」年不變的產品更是顧客普遍的槽點。以單品闖天下的模式雖然沒什麼問題,但是這個單品一定是要順應時代不斷變化的。SUBWAY的麵包都是冷凍加熱的,和現在顧客喜歡的現場烘焙差距過大,用的蔬菜也是醃製幾天的,並非新鮮的。不僅如此不新鮮,菜品的口味和產品組合也都沒有創意,數十年的單一口味如何與變著花樣出新品的對手抗衡呢?
三、只顧暴利增長,不顧加盟店「死活」
為了大力擴張,賽百味對於加盟門檻的設置非常的低。低門檻,意味著加盟商的條件也是參差不齊的。在賽百味的加盟商中有眾多缺乏餐飲經驗的年輕人,而賽百味又沒有提供持續的培訓服務,導致這些沒有經驗的加盟商無法很好的經營一家店鋪。除此之外,賽百味的供應鏈問題也比較嚴重。全球只有5家供應商,卻要負責1100個國家及地區的4萬多家門店的供應。
四、不同地區沒有及時「本土化」
SUBWAY在全球擴張的時候沒有根據不同國情及時調整產品線和經營模式。而麥當勞在「全球本土化」上面就是一個很好的正面案例。除了10個左右的「核心菜單餐品」,像是芝士漢堡、巨無霸等等,還會根據所在國家,研究能夠迎合當地顧客口味和喜好的專屬餐品。
反觀賽百味,但是菜品上卻沒有什麼創新和定製項。
商院評語:曾經美劇必有快餐之一、在韓劇裡也經常強行露臉的的「subway」,如今落得如此下場,各大商場賽百味門店的顧客永遠不如麥當勞等別家快餐。加盟店遍布1100個國家和地區,但物流鏈過長,導致成本過高,效率低下,讓很多加盟商抱怨連連。固然你的三明治有很大的優勢,但是如果不能迎合當地的文化和飲食習慣進行相應的調整,那麼在接受度和接受速度上就會相對差一些。而且顧客的口味和喜好一直在變,不要說十年前的搭配和口味,就是去年的都算淘汰過季款,賽百味N年以不變應萬年的經營著實心大,再加上的複雜點單,只能讓人稱它為「慢」餐裡的龍頭大哥!
(來源:筷玩思維 小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