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又名田七,是我國最早發掘使用的一種藥用植物,僅產於我國西南地區,在當地民間應用年代久遠,最早記載三七藥用的《仙傳外科秘方》成書於1378年,距今已有639年的歷史,明朝萬曆年間。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當地的人說三七葉長成左三右四,故叫三七。有的人稱為山漆,認為它能癒合刀傷,像漆粘物那樣。」李時珍將它記錄在《本草綱目》中,使其流芳百世,成為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三七」的生長環境三分乾燥七分潮溼,三分陽光七分黑暗故名,而當地人講三七正常三年初步長成,七年入味,三七之後才可入藥,故叫「三七」。
三七人工栽培歷史已有四百餘年,是我國人工馴化栽培較早的藥用植物之一。由於三七對氣候、環境要求苛刻,主產區高度集中於雲南省,李時珍謂:「南人軍中用為金瘡要藥,雲有奇功。」由可知,三七在明代已形成產品,並在此廣泛運用。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是三七的原產地和主產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三七之鄉」。

止血、散瘀是三七最主要的功效,在《本草綱目》《本草新編》《醫學褒中參西錄》和《中藥大辭典》等歷代經典中醫藥著作均有記載。現代研究表明,三七同時含有止血、散瘀兩種截然不同的藥理活性成分,具有「止血不留淤血,行血不傷正」的優點。三七止血成分為三七素,能增強血小板功能,縮短凝血時間而止血。
三七具有抑制血小板功能,激活抗凝血酶,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液粘度,防止脂質在血管內沉積,抗動脈粥樣硬化,溶解血栓,改善血管功能,擴張血管,促進微循環,保護心肌。綜上所述,三七具有止血和散瘀雙向調節功效,小劑量止血作用較強,大劑量散瘀作用較強;生用止血作用較強,熟用活血作用較強。

消腫定痛是祖國醫學對三七功效的傳統認識之一,歷代醫藥學文獻均有記載。現代研究表明三七總皂苷可改善細胞因子紊亂,抑制炎性細胞釋放自由基而產生抗炎活性,同時改善微循環、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穩定細胞膜、減輕組織水腫。Rb族皂苷能抑制中樞神經,有鎮靜、安神、止痛的作用。

三七的補益功效在近代方被發現,清代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提出「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首次明確記載了三七的補益作用。現代研究表明,三七能促進骨髓造血細胞類生長因子繁殖,促進多功能造血幹細胞的增殖,調控造血細胞增殖及相關基因的表達,促進各種造血細胞的分裂生長與增殖,增強造血器官功能,加快損傷組織器官功能的恢復,維持正常的血象,具有很強的造血功能。

三七的食用方法
按照加工方法不同,三七粉一般分為生三七粉和熟三七粉兩種。三七粉生服用於跌打損傷,熟服用於補血活血。市場上銷售的大多數是生三七粉,生三七粉具有止血作用,適用於各種出血症,熟三七粉適用於需要活血補血的症狀。
生三七粉服用方法(腸胃好飯前服用,腸胃不好飯後服用):每天1-2次,每次3克,用溫開水直接服用。
熟三七粉服用方法:每天1-2次,每次3克,80度以上溫開水、肉湯或者牛奶送服;也可與雞肉、豬肉燉食,每斤肉加三七5-7克。與其他中藥配服需遵醫囑咐。
購買雲南文山三七,優選山裡優品商城,還有更多食補好物哦~快來關注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