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音字姓氏精選錄

2020-12-19 留守之聲

多音字姓氏精選錄

王萬江

我當過教師和新聞記者,在現實生活工作中,遇到過一些多音字姓氏的人被說錯後的尷尬或無奈,特別是不斷聽到人們或看到書刊上對某些常用多音字姓氏的解讀不夠完整,往往是只能說或寫對一部分,如對「仇」、「單」、「解」、「區」(按常用字讀音的字母音序排列。下同——作者注)幾姓的認識停留在:「仇」讀「Qiú」,不可讀「仇恨」的「chóu」;「單」讀「Shàn」,不讀「單位」的「dān」或「單于」的「chán」;「解」讀「Xiè」,不讀「解決」的「jiě」或「押解」的「jiè」;「區」讀「ōu(Ou一聲)」 (ō應大寫,但所用的電腦打不出——作者注),不讀「區別」的「qū」,等等。但事實上,在漢語的語言學和姓氏文化學方面不全是這樣的。

歷時多年,我編纂了歷史上第一部《中華多音字姓氏辨考辭典》,收錄了1822個多音字姓氏,其中一些姓氏不像人們在一些辭典上或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那樣簡單,現從中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常被搞錯或讀音在三個以上的多音字姓氏,辨考如下,以饗讀者。

:「阿」作姓有A1(ā)、E1(ē)、Hē、Kē四音, 其中的A1(ā)、E1(ē)原讀作à、ǎ、ā,現取消à、ǎ,讀作ā,又ē,作姓讀E1,參見《辭海》。具體有六種情況:1、只讀A1(ā),如河南省平頂山市區有漢族阿姓,其宗族分別有播遷到本市寶豐縣、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河北省邯鄲市磁縣、陝西省榆林市橫山縣等地的,又回、滿、鄂倫春、達斡爾等民族姓。另有阿土、阿匹等複姓,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491-525),《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261-265),《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303-335),《阿姓淵源》,中華阿氏網(平頂山市阿西民創辦)等。2、只讀E1(ē),源商代伊尹後裔的阿伏氏、阿伏于氏簡化的,見《阿姓淵源》等。另有阿卜、阿大乾等複姓。又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491-525),《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287-290),《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355-367)。3、Hē音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373)載有阿跌、阿呹、阿蹊3複姓。4、Kē音姓源於周代姬姓大夫阿者(又稱可者)後裔的,上古時「阿」、「可」二音同。又有源於地名阿澤,又稱柯澤(今山東東阿)的,此屬以地名為氏,見《阿姓淵源》。5、兩讀為同一複姓的,如阿布A1(ā)bù、E1(ē)bù,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495)。以E1(ē)bù讀音為主,亦讀A1(ā)bù,見《四川貴州彝族歷史調查》等。阿單有A1(ā)dān、E1(ē)dān,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262、288)等。而阿蹊有Hē xī、E1(ē)xī讀音,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355、373)。E1(ē)xī又見《中華姓氏大辭典》、《中國姓氏大辭典》(p522)、《元和姓纂》等,Hē xī見《古今姓氏書辯證》等。阿蹊或阿跌氏之異譯,異音同姓。或待考。6、三音三姓的,如阿跌有A1(ā)diē、E1(ē)diē、Hē di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262、288)等。

另外,「阿」的複姓《中國姓氏大辭典》載有523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有112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有1124個。

但有的人往往只記得「阿」姓讀「A1(ā)」或「E1(ē)」音,甚至有人認為「阿」只是南方人稱呼他人時省略其姓,作為人名的前綴使用的,一種約定成俗的習慣性稱呼而已,此乃實屬偏見。

賁(賁):Bēn、Bí、Bì、Féi、Fén、Wú、fēn、fèn、pān,九音中有Bēn、Bí、Bì、Féi、Fén、Wú六個可作姓用,且為六個不同的姓或五姓,而另外fēn、fèn、pān三個讀音則不可作姓氏用。

作姓氏用的六個讀音分別是:賁(賁)Bēn、Bì、Féi、Fén四個音的姓收錄於《中國姓氏大辭典》(p1170-1171)。賁(賁)Bí音姓見《續通志·氏族略》,黑龍江、廣西等地有此姓;Wú音姓亦見《續通志·氏族略》。而《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520、536)收錄的是賁(賁)Bēn、Féi二姓。賁Bēn、Bì、Féi、Fén四個音的姓收錄於《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933、934、970),其中Bì、Fén二音或為同姓。

長(長):Cháng、Chàng、Zhǎng,cháng、zhǎng見《新華詞典》(p90、1060),未及姓。《辭海》(p143、1689),Cháng姓。長(長)Cháng、Zhǎng音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44-45),又有長兒Cháng ér等15個Cháng複姓,又《姓氏詞典》等。長(長)Cháng、Zhǎng兩音,不同源,宜兩姓,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537-540)。其中,Cháng音姓分布較廣,甘肅為多;Zhǎng音姓河南靈寶有,又有長生(長~)Cháng shēng等25個複姓,長兒(長兒)Zhǎng ér、長孫(長孫)Zhǎng sūn兩個複姓。Cháng、Chàng、Zhǎng音姓見《一字多音姓表》,不同源,宜三姓,或三音兩姓,有待考。另外,長兒Cháng ér或長兒(長兒)Zhǎng ér宜異音同姓(作者注)。

仇(讎、讎、讐):Chóu、Qiū、Qiú,不同源,宜兩姓。仇(讎、讐)chóu、qiú見《辭海》,Qiú姓。仇Chóu、Qiú姓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106),不同源,宜兩姓。其中Chóu音的系出讎姓,是傈僳族姓,甘肅酒泉,河北阜平,河南盧氏,山東,湖北,湖南,廣東,四川,雲南,貴州等地有:Qiú姓見《新纂氏族箋釋》,《古今姓氏書辯證》,《高麗史》等,滿,蒙古,朝鮮,瑤,傣等民族姓,分布較廣,內蒙古,山東,四川,湖南,江蘇,浙江等六地較多。Chóu、Qiū、Qiú音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46、71),《中國姓氏彙編·附錄·一字多音姓表》。其中Chóu見《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Qiū見《魏書》等,Qiú見《姓氏詞典》等。讎(讎)Chóu姓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1764),為讎子氏所改,又有讎子複姓。讐子Chóuzǐ亦為複姓,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1764),《世本》。

Chóu、Qiú兩姓,以Qiú音姓為主,Qiū音姓或Qiú之訛。

單(單):Chán、Dān、Shān、 Shàn(又Shǎn)、Tān、Tán七音四個單姓六複姓。其中:Chán音分單音(字)姓,湖北洪湖地區有;或複姓單于Chán yú,山東歷城、益都,陝西蒲城,湖南益陽,上海和福建泉州等地有,均見《百家姓解說詞典》或《姓氏尋源》。

Dān音姓不同源,主要有:①系自姬姓,周代單襄公之後,見《元和姓纂》。②北魏時阿單氏、可單氏、渴單氏等都簡文改為單氏,見《元和姓纂》。③金代女真人徒單氏漢化改為單氏,見《金史拾補五種》,河北阜平、獲鹿,山西絳縣,湖南芷江,江西餘干,貴州紫雲等地有, 單(單)Dān及Chán、Shàn(又Shǎn)、Tán姓又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1216-1217。下詳)。

Shàn分單(又Shǎn)音姓和複姓,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等地有單姓,見《中文大辭典》或《通鑑》;複姓的有單伯(Shànbó又通Tánbó檀伯,見下段。)、單父(Shànfù)、單公、單徒等,見《姓氏考略》,《姓考》,《姓苑》,《路史》等。今山東有單父姓,江西有單徒。又參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1216-1217)。

Tán音姓也源自姬姓。春秋時鄭櫟邑大夫單伯,通作檀伯,見《百家姓解說詞典》。或因周成王之子所封之地單(檀),故地在今河南孟津東北,見《集韻》,《中國姓氏大辭典》(p1217)及《姓氏詞典》,宜不同姓。

單Dān、Shān、Tān音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397)。單Dān、Shān、Shàn、Tán四音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963),其中,Dān、Shàn、Tán三音姓又見《中華姓氏大辭典》,山西絳縣有Dān音姓。又有單特Dān tè複姓。附:Shān、Tān二音或為原著筆誤,疑「Shān」應為「Shàn」;「Tān」應為「Tán」。(編者注)

:Háng、Héng、Xíng、Xìng、hàng,háng、xíng見《新華詞典》(p328、943),未及姓。xíng、háng、hàng、héng,見《辭海》(p1478),Xíng姓。Xìng、Xíng、Héng、Háng音姓,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332),Xìng為主,亦讀行走之行(Xíng),又讀衡(Héng),又音太行山之行(Háng)。回,蒙古等民族姓。分布較廣,河南,山西,陝西,廣西等地有。又有5個Xìng音複姓。Xíng、Xìng音姓又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234),其中,Xíng音姓見《姓氏詞典》,Xìng音姓見《漢語大字典》卷二等。又有行人Xíng rén、行其Xíng qí2複姓。另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283-284)行取、行脊柱、行扈3個Xíng音複姓。由此可知,以上5個複姓應都是Xíng、Xìng兩讀的異音同姓。附:1、Háng與Xìng或 Xíng 宜為不同姓,2、Héng音作姓用時古代應與「衡」通。(編者注)hàng音未及姓用。

:Hài、Jiě、Sài、Xiè、gai、jiè,Hài、Jiě、Xiè、Sài四音姓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1363-1364),不同源,宜四姓,其中,Hài音姓見《新編千家姓》,山西絳縣有;Jiě音姓見《姓觹》,《中文大辭典》,傈僳,壯等民族姓,寧夏,山東,廣西,雲南等地有;Sài 姓見《新編注音千家姓》,寧夏,山西絳縣有;Xiè姓見《古今姓氏書辯證》等,主音姓,今滿,蒙古,苗,水,納西,布依等民族姓,分布較廣,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等七省較多,又有8個Xiè音複姓。又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1015):「《姓氏辭典》:『解,1、Hài見王述民《新編注音千家姓》。2、Jiě、Sài、Xiè另姓』」。gai、jiè未見姓用。

區(區):On1(ōu)、Qū,ōu、qū見《新華詞典》(p623、687),未及姓。qū、ōu見《辭海》(p1092),On1(ōu)姓。區(區):On1(ōu)、Qū音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69-70、71),其中On1(ōu)姓見《漢語大辭典》卷一,《廣韻·侯韻》,《萬姓統譜·侯韻》等;Qū姓見《漢語大辭典》卷一,《廣韻·虞韻》等,廣東多此姓。區(區)On1(ōu)、Qū姓,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1045-1046),不同源,宜兩姓,其中,On1(ōu)見《風俗通》,《中國古代少數民族研究》等,壯,水,布依,傈僳等民族姓,分布較廣,廣東,廣西較多;Qū姓見《姓解》,山西絳縣有。區On1(ōu)、Qū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894),《中華姓氏大辭典》等,源出不同。

從以上所及可知,區(區)On1(ōu)、Qū兩音不同源,宜兩姓。而不是僅On1(ōu)作姓。

:Qín、Shēn、Tán、Xún,qín、tán見《辭海》(p676、817),Qín姓。Qín、Shēn、Tán、Xún四音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1198),其中,Qín、Tán不同源,宜兩姓。Qín音姓舊讀Xún,湘西土家族讀Shēn,即三音為一姓,今土家,瑤,僮,壯,仡佬,布依,毛南,白,水等民族姓。蜀地為Xún音姓。Tán音姓見《氏族博考》,為譚去言;壯族中潭去水為覃,今廣西北邊及布依,水族姓,分布較廣。讀Tán音的多在中原。湖南,四川,廣西,貴州較多。Qín、Tán、Xún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949),《中國古今姓氏辭典》:「Qín又音Tán」。《姓氏辭典》:「1、Qín古代我國少數民族姓……2、Tán、Xún另姓」。覃家Qín jiā複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1022),瑤族姓。貴州荔波縣瑤麓鄉之青瑤有覃家複姓,屬覃家胞族類。

附:或宜四音兩姓。(編者注)

種(種):Chóng、Cǒng、Zhǒng、Zhòng種(種):chóng、zhǒng、zhòng見《辭海》(p183、1736),Chóng、Zhǒng姓。種Chóng音姓見《元和姓纂》。種(種)Zhǒng、Zhòng姓,見《中國姓氏大辭典》(p1439),異音同姓,Zhǒng音為主,壯、傈僳族姓,甘肅永登,黑龍江嫩江,遼寧清原,山東平度、平邑,陝西韓城,四川長壽,臺灣屏東和臺東等地有。種(種)Chóng、Zhǒng音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p527、644),其中,Chóng見《姓氏詞典》;Zhǒng見《中國古今姓氏辭典》等。種Cǒng、Chóng音姓見《中華姓氏書法大辭典》(下p1171),其中,Cǒng見《通志·氏族略》;Chóng音姓見《現代漢語詞典》。河南,河北,陝西,江蘇等有。種(種)Zhǒng、Zhòng姓見《一字多音姓表》(十四畫)。附:1、Cǒng或Chóng之誤;2、或宜四音兩姓。(編者注)

……

複雜的或難以分辨的或有疑議的多音字姓氏不只以上這些,還有不少,但較為典型的主要有這些(代表)。有句很經典的成語叫做「見一斑而知全豹」。從以上諸例可知,多音字姓氏是姓氏文化領域裡一個無法迴避的難題,更是現實社會生活或工作中往往令人很難為情的事情。因此,知難而進,設法化難為易,讓多音字姓氏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是姓氏文化傳播志願者義不容辭的歷史責任,我們這一代人責無旁貸,不應把疑難問題繼續留給下一代。

克服困難,益於進步。多音字姓氏遇到信息網絡時代,該是「理出頭緒」的時候了。

作者:王萬江,姓氏文化傳播志願者,發表過《稀罕姓氏趣聞錄》、《怪僻姓氏尷尬錄》、《大小寫數字姓氏分辨錄》和《中華首姓:風 興起於遂平》及《姓氏之最一百類》等系列文章,《中華多音字姓氏辨考辭典》即將出版,正在編纂的《中華古今姓氏集成》收錄的姓氏超過任何一部專業工具書,達到41000多個。

相關焦點

  • 多音字、易錯詞等匯集成冊,讓孩子的語文變成加分項!
    這套書一共6冊,分別是:《小學生常用的多音字》《小學生常用的褒義詞和貶義詞》《小學生常用的形近字》《小學生容易用錯的和讀錯的詞》《小學生容易用錯的成語和異形詞》《小學生容易用錯的多音字和姓氏比如小學生容易讀錯的多音字、姓氏、地名等。小學生經常用錯和讀錯的詞。小學生常會用錯的成語等。
  • 山東泗縣姓氏錄及部分姓氏來歷
    1988年泗水縣共有姓氏453個,其中張姓人數最多63,607人,王姓次之59,192人。萬人以上者,尚有李,劉,陳等10個姓氏,千人以上者,有馮,馬,趙等59個姓氏。顧都泰秦索晏黨柴徐倔侯殷錢逢翁能欒家高容席唐康郭凌浩塗梁諸祥桑陶展票雪菊萄黃曹梅夢龔常崔盛戚緒姬商麻章寇蓋曾眷鹿渚騎隋逯韓葛敬蔣董葵惠彭博景喻傅儲焦程舒魯番童敦僱溫善普渠謝雷藍蒿楚甄勤靳鄢樓路慎嵩舜鮑簡解福靖褚廉竇滿群靜蔚藺蔡臧裴鋮管熊繆廖鑾譚禚翟樊暴滕潘顏闞霍薛燕薄冀穆澹糕鞠戴魏 【東野】另有 蒒部分姓氏來歷及分布如下
  • 多音字:漢語中讀音最多的兩個漢字,最多的1個字有6個讀音
    我們今天廣泛運用的語言當中,多音字有很多。什麼叫多音字?顧名思義,就是一個字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讀音。這種現象只有在漢語當中存在,在其他的任何語言當中可能都找不到。在我們很多人的印象當中,多音字一般都只有兩個讀音。比如說長,一般有很長(cháng)、長(zhǎng)大兩個讀音。
  • 多音字並不難,記住口訣輕鬆學!
    多音字,顧名思義,一字多音。通俗地說,多音字,是指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讀音,不同的讀音表示的意思也不同。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會接觸多音字。這就是多音字。多音字是考試中必考的一類題型,目的是考察在常用字中,一字多音在句子中的用法,這就要求在學習中不但要掌握多音字的讀音,還要學會組詞和應用到句子中去。在初學漢字的小朋友眼中,多音字是很難學習的。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有形近字,有多音字,很容易混淆,對於小朋友來說,就增加了學習難度。
  • 溯源滿族人的姓氏:這些漢姓原來是滿族八大貴族姓氏
    作者:陳二虎一、有關滿族姓氏姓氏是不同血緣集團相互區別的標誌,不同的姓氏代表不同的家族。「姓」從女從生,表明姓氏形成於母系氏族社會,表示血緣關係的稱謂。滿族姓氏最早稱之為「哈拉」,一個哈拉就是一個穆昆(家族),隨著家族人口的繁衍增多,原來同一哈拉穆昆內派生出無數分支哈拉。清太祖努爾哈赤崛起後,開始逐步以「牛錄」代替「穆昆」,成為社會的基層組織。
  • 精選古風版姓氏頭像,仙鶴版微信頭像,不要錯過!
    本期主題:精選古風版姓氏頭像,仙鶴版微信頭像,不要錯過!喜歡本期頭像可在文章最後圖找到我,定製設計哦!如果沒有你的姓氏的話記得留言評論定期會從評論裡抽選【私人訂製請關注並私信「定製」可私人訂製】
  • "相"姓市民一個姓氏倆讀音 這個"相公"很隨意
    本報訊(記者 胡媛媛)「我可是『千奇百姓』欄目的忠實讀者,每回看到因奇特姓氏被誤讀鬧出的笑話,總是感同身受!」本報發出的奇特姓氏徵集令,吸引了「熊貓姓氏」一族紛紛來電講述自己的生活趣事,不過59歲長沙市民相錫邕的來電,卻給記者又上了一課:「我的姓氏有兩個讀音,而且都是正確的,要想知道怎麼念,得先看起源再決定!」
  • 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5月7日,滿族文化網發文《滿洲各大姓氏被編入八旗的時間》, 5月12日,滿族文化網發文《滿洲各大姓氏的世居之地》此文為第三部分,介紹滿洲各大姓氏在八旗的分布。
  • 中國最簡單的姓氏,僅有3筆,但幾乎無人知道怎麼讀
    姓氏,是標誌著家族血緣的符號。專家研究歷史文獻時發現,中華民族的姓氏是來自於古人對圖騰的信仰和崇拜,而古姓的最初來源則是基於「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德國東方學家馬克斯·繆勒曾在《獻給神話學》一書中學到:「一個圖騰,開始是一個氏族圖騰的標記,而後是部族的名字,而後是部族祖先的名字,姓氏的起源就誕生於此。」
  • 「亖」不僅真的念「四」,竟然還是姓氏!
    「叧」其實是個多音字。一種讀 guǎ,古意是「剮」的意思。另一種讀 lìng,是動詞,表示分居,或是分開、割開的意思。囙【yīn】相信我,你沒有看錯,這個字不是「回」,裡面的小口確實是這樣的!同時雕琢玉的工人也被叫做玊,從後漢起,「玊」作為一種姓氏流傳下來。乜【miē】「乜」跟「也」就像雙胞胎兄弟一樣,兩個字就差了一豎。「乜」字也是多音字,讀 miē 時表示把眼睛眯成一條縫,眯著眼斜視的意思。雖然「乜」看起來生僻,但在現代也會用到。
  • 中國姓氏五大「最」,最長的姓長達17個字
    中國姓氏有5000年的悠久歷史,如同一座蘊藏豐富的精神礦產,既能提高炎黃子孫的凝聚力,又能展現中華文明的燦爛多彩。本文總結了中國姓氏的五個「最」,希望朋友們讀完之後增識、添趣。最長的姓氏中國最長的姓氏曾被訛傳為「爨邯汕寺武穆雲籍韝和權威」,一共為9個字,這是蒙古姓「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由於系統亂碼產生的烏龍姓氏。其實包括「烏朗漢吉爾莫吉爾敏」在內,九字姓一共有十七個,而十字姓有6個,十一字姓有8個,而十二字和十三字姓各有2個。
  • 中國筆畫最簡單的姓氏,僅僅只有兩筆,卻很少有人能第一時間讀對
    姓氏作為人們在社會中,與生俱來的一種身份標識,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國人的姓氏文化非常古老,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創世始祖伏羲身上,傳說女蝸在創造人類以後,她的兄長伏羲便教會人類建立房子,蓄養家禽家獸,教人製作工具去捕獵,同時還定下了姓氏的命名方法,伏羲也是第一個擁有姓氏的中國人。
  • 這個姓氏只用3筆就能寫成,但幾乎無人認識,後代無奈紛紛改姓!
    我們知道每個人的姓名都是一個代號,是一個稱呼,其實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可是名字中的姓氏都是大家一個家族的代表,在更久的時候,它代表的是一個部落。所以從你們每個人的姓氏都可以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甚至到炎帝黃帝時期,這裡都有每個人的根,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不要忘本,每個人的姓氏就是每個人的「本」,可是也有一些姓氏,不是那麼好認的,像「裔」和「庹」,很少見,可是都沒有這個姓氏牛,這個姓氏只用3筆就能寫成,但幾乎無人認識,後代無奈紛紛改姓。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 中國曾經「唯一」按姓氏收費的景區,只有兩個姓氏免門票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我國眾多的風景名勝中,免門票的景區也有很多,但是你聽說過按姓氏收費的嗎?有一個景區按照你的姓氏來決定你用不用交門票,只有兩個姓氏的可以免除門票呢,一起來看看吧!2014年,老君山老子銅像被世界基尼斯總部輸錄為 「大世界基尼斯之最——世界最高的老子銅像」。
  • 最有內涵文字「丨」爆紅:用作姓氏 有四種讀音
    最有內涵文字「丨」爆紅:用作姓氏 有四種讀音 2012年05月17日02:43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中國最難念的3個姓氏,很多人一張口就會念錯,能全讀對的沒幾個
    發展到現在中國已經流傳了5000多種姓氏,主要分為單姓和複姓。在這眾多的姓氏中也分為人口眾多的大姓,還有比較冷門平常很難遇見的一些姓氏,很多姓氏甚至大多數人連聽都沒聽過。在我們的生活中,便有3大堪稱最難念對的姓氏。大多數人一張口就會念錯。在這裡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下次遇見了不至於再念錯了。
  • 中國姓氏排名;第一名居然是這個姓?
    據說黃帝生於姬水旁,炎帝生於姜水旁,古人就把姬,姜作為最早期的姓氏,而我們後來的百家姓都是在這兩個姓氏中延伸出來慢慢發展至今,如今姓氏何止上百。據官方統計目前登記在冊的已有6000多個姓氏。每年的人口、姓氏還在不停地更新,公安部最新統計超過1000萬以上的姓氏人口表已公布,請看下圖:通過表格我們能看出來,目前排名前兩名分別是王、李二姓,並且人口突破1億,其他的一至九千萬不等。
  • 滿清八大貴族姓氏,現在都改成哪些姓?你有可能不是漢人
    滿族貴族八大姓都改成了哪些姓氏?滿族姓氏源遠流長,很多都可以追溯到古老的肅慎、挹婁等民族。有人說,清朝初年滿族一共才不到百萬人口,居然整出來這麼多姓氏,難道這玩意兒也是炫富的標誌嗎?其實不光是滿族兄弟這麼幹,漢人當了皇帝也喜歡拿姓氏說事。
  • 辛亥百年後的滿族姓氏與家譜
    在滿族共同體形成時期,其姓氏是多音節的,用漢字寫就是二個或二個以上漢字共同組成。滿族入關後,其姓氏逐漸向單音節過渡,即與漢族單字姓氏相同,其姓氏實質上既有原多音節姓氏的內涵,又有與漢族姓氏相同的單音節的表現形式,形成了滿漢兼融的姓氏文化特質。
  • - 多音字地名,生僻字地名,地名 - IT之家
    且不說生僻字,單單多音字就足夠讓人撓頭。山東東阿讀ē,那黑龍江阿城是ē還是ā?河南尉氏和新疆尉犁,讀wèi還是yù?山西侯馬和福建閩侯,讀hóu還是hòu?更要命的是顛來倒去這對:山西長子和陝西子長,zhǎng還是cháng?那麼,今天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一些地名的正確讀法,省得外出旅遊被人家說文盲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