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隨友人一起去廬山東林寺拜佛。在平常的日子裡,東林寺的齋飯是免費開放的,可疫情還未結束,所以寺院裡的齋飯也暫停了。挺遺憾的,可能是從來沒有吃過的原因吧,所以我對寺廟裡的齋飯一直持很大的好奇感。
從寺廟出來後,在旁邊的一家素食館點了幾道素菜。不帶任何葷腥,包括炒菜的油用的也是植物油。寺院菜是禁用「五辛」的,「五辛」即五種有辛味的蔬菜:蔥、大蒜、蕎頭、韭菜、洋蔥。所以我們點的幾道菜中是沒有大蒜、蔥這些辛味佐料的。
除了一道茄子煲,其餘的幾道菜味道都比較平淡,雖說大家都說這幾道菜味道還不錯,但茄子煲是「消滅」得最快的。
燒茄子費油,但油多的茄子也確實好吃,這道菜也不例外。因為不能放大蒜、蔥,於是茄子裡加了少許的切成小段的茶樹菇,另外還有少量小粒的不知是什麼的豆製品,一道菜倒也是燒得風味十足。
在我們生活中,常有人說「油多不壞菜」,意思是炒菜時油多放些,那菜定是好吃的。即使是炒一盤芥菜做的醃菜,也定是要油多才好吃。我聽吃過齋飯的人說,寺院的齋菜,裡面的油也挺多的。
確實,若常年只吃素,並且炒菜的油放得又很少,長此以往,營養肯定跟不上,人的身體是吃不消的,估計會變得面黃肌瘦。
撇開菜的口味不談,只說營養與健康。長年只吃素與長年只吃葷一樣,都不是件好事。我們這兒有位鄰居就是如此,不愛吃肉食,只喜歡吃蔬菜,很多年都是如此。整個人很瘦,臉色也不怎麼好看。我們平常看她,總覺得這個人沒什麼精神的樣子。後來,她到醫院檢查出來患了貧血。
長期素食會導致體內維生素B12攝入不足,含有維生素B12的食物主要來源於動物肝臟及各種肉類,所以容易患上貧血,出現乏力、面色蒼白、頭暈等現象。
而且,飲食中沒有了蛋白質類食物,身體是很容易生病的。因為人體的免疫細胞是由蛋白質組成,缺少了蛋白質,免疫細胞就無法正常工作,導致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各種問題都會出現。
可能有的人會說,豆製品不也是含有蛋白質嗎?從豆製品中吸取蛋白質就可以了。豆製品主要含有的是植物性蛋白,總體上來講,動物性蛋白要優於植物性蛋白,營養價值也更高一些。
為什麼要提倡人們喝牛奶、吃雞蛋,就是因為牛奶與蛋類的蛋白質具有易消化,胺基酸種類齊全的特點,其營養價值是所有蛋白質食物中最好的。以前的出家人是不喝牛奶,也不吃雞蛋的,但目前有些寺廟可以吃,特別是對小和尚來說,牛奶與雞蛋對他們身體的生長發育很有利。
很多人覺得長期吃素,可以減少高血糖、高血脂的發病率。的確,淨素食雖然可以顯著降低血糖、血脂、肥胖等心血管危險因素,但是同時也減低了高密度脂蛋白(HDL)。
HDL是一種「好」膽固醇,是冠心病的重要保護因子,被譽為「血管清道夫」,可以把動脈粥樣硬化血管壁內的膽固醇「吸出來」,並運輸到肝臟中。如果長期不吃肉,身體內的HDL嚴重不足,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大增。
此外,長期吃素食不吃肉的人,也很容易因缺鈣導致骨質疏鬆,如果不小心摔跤,就比較容易導致骨折。
總之,長期吃素不是人們想像得那麼好,吃素不會等於健康。在日常飲食上葷素還是要平衡,不要走極端,長期吃素或是長期吃葷都不好,只有葷素搭配好,營養均衡了,身體才會是健康的。
生活是很真實的柴米油鹽,一簞食,一瓢飲。我是笑笑的麥子,謝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或留言!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希望您能為我點個讚,並關注我一下,最後別忘了幫我分享,轉發一下!特別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