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有益於健康,這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關於素食的好處,我之前也談過很多。吃素的人總會有些問題,以下就幾個關於吃素的常見問題,作一解答。
一則,吃素後半年皮膚病發作嚴重,為什麼?
我的觀點是,吃素後身體越來越好,正氣越來越健旺。慢慢地就有能力排出體內的。若伏邪是熱或溼,透出於皮膚時,就會表現為皮膚病,或疹子,或癢,這都是排邪反應,不用擔心。另外,我在臨床上也發現,治療小兒哮喘時,當哮喘好轉時,往往會表現為皮膚出疹子,這也是伏邪外透的表現。可以說,疹子透的越多,伏邪就越減輕,將來就越不會再出現哮喘。
堅持吃素,以後皮膚病的症狀會越來越輕,當皮膚病消失時,意味著身體已經沒有伏邪了,這是好事。
二則,長期吃素體質會偏寒嗎?
長期吃素的人往往容易體質偏寒,這是不會吃素所造成的。素食不是只有米飯、蔬菜、小麥,素食的範圍甚廣,可以說,只要不是有眼睛的,或者能動的,剩下的都是素食。素食既有寒涼的,也是溫熱的。比如,蔥姜蒜都是溫熱的,再如各種調料往往是溫熱性的。
蔬菜往往性偏寒涼,久吃容易導致體質偏寒。建議常吃些溫性的食物。溫性的蔬菜有:辣椒、香菜、山藥、南瓜、紫蘇、芸豆(四季豆)、扁豆、茴香苗、姜,苦杏仁……,溫性的水果有:榴槤、桂圓、荔枝、大棗、桃子……。
所謂素食,不是只吃蔬菜,蔬菜只是作為飲食的輔助部分。比如,古人常吃鹹菜,目的是借鹹菜以開胃。我倡導素食,並非是讓大家多吃蔬菜,蔬菜不能代替主食。
長期素食者要預防體寒,建議常用灸法,可灸足三裡、中脘、關元諸穴。我自己常用麥粒灸法,自己選取幾個穴位,特別是足三裡穴,兩側各灸三五壯,感覺很舒服。既可預防體質偏寒,又能通陽養陽,預防疾病。
三則,吃素會缺乏蛋白質嗎?
蛋白是現代醫學的說法。現代醫學認為,缺乏蛋白質會不健康。而中醫認為,真正的健康是:陰陽平衡,臟腑調和,經絡疏通,氣血和暢,神志安定。素食即可達到這些目的,您認為還會缺乏蛋白質嗎?
當然,素食的要求是,不要挑食。每天吃的食物種類要適當多樣化些,並且,儘量少吃些寒涼性質的素食。特別是忌食煎炸、燒烤、油膩、粘滑(指糯米做的食物以及月餅等)、生冷(多數寒涼水果、冰淇淋、剛從冰箱取出的食物飲料等)、辣椒等等。
我自己的體會是,素食後精神很好,思維很清晰,體力不減,至少跑步很輕鬆。而且,素食後晚上不會感覺餓,心更安定,更願意執著於中醫,生活感覺更美好,更幸福了。
四則,吃素到底好不好?
吃素很好。為了健康,我們要吃素;為了內心平和,我們也要吃素;為了和諧地球,我們還是要吃素。素食的利益甚大,不只是對自己,還包括對社會,對環境,對整個自然界。
修行人基於慈悲的原因,他們往往選擇素食。作為普通人,我們之所以選擇素食,因為素食能利益我們的身心,能讓我們找到生活的幸福。
當然,不是所有的素食都有利於健康。一方面,因為藥食同源,食物其實也是藥物,若對食物不加撿擇,飲食單一,積少成多,反會造成疾病;另一方面,要根據自己的體質來選擇常吃哪種素食。比如,體寒者,多吃些溫性食物;而體質偏熱者,不妨多吃些涼性水果或蔬菜;偏於脾弱者,可多選擇土裡長的食物,如紅薯、山藥、土豆等,這樣吃素才能更有益於健康。
對於患者而言,我建議用食療代替藥療。理由是,一方面,我們人人都要吃食物,且天天吃,一天三頓,而藥物則偶爾才用,食療比藥療更方便;另一方面,食物也有偏性,只是偏性較弱而已。若能積少成多,則食物的力量也會非常大,能逐漸改變患者的體質。
由此說,若懂得了每種食物的四氣五味,並能辨識自己的體質,那麼選擇一些特殊的素食,堅持天天吃,這將是非常高明的醫療手段。
當然,是否吃素,這完全是個人的選擇,本沒有對錯。我觀察到,那些願意吃素的人,往往是對自己要求比較嚴格,或有某種強烈的信念(包括對健康,對信仰,或身心修養等等),或對未來有信心,或充滿責任心的人。我支持吃素,但我絕不排斥吃肉。大家不妨各隨所願,選擇自己喜歡的食物,只要和諧,健康,快樂,就很好。#食療#(董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