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別買臘月貨……我要帶一些蝦子到重慶給我女兒。」黃平把蝦子稱好遞到顧客手裡時笑著說。
長年打魚捕蝦,長江帶給黃平恩賜同時,也給他雙手留下了凍瘡印記。
蝦子晶瑩剔透
▲賣菜的大爺
▼賣幾把菜,再眯眼抿一口自己泡的酒。
▼這位漁夫說:「我只有魚,沒得蝦。」
▼兩個老朋友清早到碼頭散步握手寒暄
漁夫說:「不要以為翻白了就不新鮮了。長江魚,性子猛,翹殼魚更猛。」
重慶是一座山城,也是一座江城,江山之城自有江山品格。在大江大河之間,無論是水漲水落,在重慶人的記憶中,總有那一葉扁舟、碼頭,方寸之間的生活百態,浸潤著重慶人濃濃的鄉愁。
昨日,是雲陽漁夫們商定的春節前收最後一網的日子。在縣城濱江碼頭,漁船陸續靠岸。在過年時嘗一口江蝦,是當地人的眷戀。
慢新聞-重慶晚報首席記者 李琅 記者 吳娟/文 李野/圖
等 江裡的蝦
清晨6時,天不亮,靠岸的第一隻漁船來了,船上下來一對中年夫妻,漁夫戴著頭燈,漁婦把圍腰緊緊套在身上,兩人的臉被寒風凍得通紅。
他們使出渾身力氣,把一盆盆剛剛打上來的江魚,抬到碼頭臺階上,搓著手等待買家。盆裡的魚新鮮得很,黃辣丁、水米子、鯉魚、草魚……活蹦亂跳。
「師傅,沒蝦呀?」天微亮,一個戴著眼鏡的小夥子來問。
「小兄弟,你曉得,雲陽的蝦,俏。買蝦憑運氣,今天我只有魚。」漁夫建議小夥子,要不再等一等,或許下午還有船要來。
接著,漁婦從船上端來兩碗冒著熱氣的雞蛋面,兩口子就蹲坐在碼頭,匆匆吃完。
蝦 父親的愛
小夥子在重慶主城上班,每年回雲陽老家過年,都要來江邊買蝦買魚。他的家從農村搬到了縣城,父親也曾是以捕魚、捕蝦為生的漁夫。
「從小,我的父親就愛捕魚,無論是小河溝還是大江大河,釣魚、網蝦,技術都很好。」小夥子說,在他兒時記憶裡,長江還沒漲水前,父親一個上午就能釣起很多水米子和黃辣丁。後來三峽蓄水,他和姐姐同時考上大學,父親便把捕魚作為生計,漁船裝備從一個輪胎、一張小網,到沒有蓋和頂的小鐵船,最後發展到安裝發動機的大船。
「在這期間,父親也捕獲過大魚,19.5公斤的鯰魚。當時,我背著背簍去裝魚,魚尾巴不停拍著我的頭,那條魚賣了900多元。」小夥子說,那些年來,除了禁漁期,父親幾乎沒有停過工,每日凌晨2時起床撒網,即便冬天手被冰冷江水刺得龜裂,仍然堅持了好多年。
「父親的船,撐起我和姐姐的夢想,也是一個男人對家庭的責任。」小夥子說,如今父親年齡大了,不再捕魚了,但是他每年春節回家,必定要吃這口蝦。他要記住父親給的愛。
愛 男人的堅守
上午10時左右,一個穿著黃色皮外套、肩背皮挎包的人出現了,老遠就跟漁夫打招呼:「兄弟,今天生意好喲!」同時發出爽朗笑聲。
「最後一天,回家過年咯!你耶?」漁夫問。
「我也最後一天,放了3天蝦籠,該收了。今年怪了,蝦少,不曉得這回打好多。」說完,穿著黃色皮外套的人利索登上旁邊一條漁船,開船去收網。
這人,50歲出頭,名叫黃平,主要以捕蝦為生。之前是開船的,後來為了供娃兒讀書,當了捕蝦人。
直到下午3時,黃平的船才歸來靠岸,不出他所料,江邊早有人等他的蝦。這次,只有4公斤,都是米蝦,活的,他要賣60元一公斤。
半個小時內蝦賣完。其實,他早已挪出一公斤,準備昨晚坐夜車到主城,給兩個寶貝女兒帶去。
「我的兩個姑娘從小愛吃蝦,尤其愛吃我捕的蝦。」黃平說,兩個女兒打小就跟他出船,尤其寒假時候,如果父女都留在船上過夜,他就用厚厚棉被,把兩個女兒裹得像粽子,儘管這樣,女兒還是清鼻涕直流……談起女兒,黃平滿臉是笑,春節到了,終於可以一家團聚。
黃平說,好蝦,要去往返兩小時的水域捕,撒一次蝦籠,3天後才收。「長江水質好,蝦捕上來是透明的。一般河蝦,是黑色或者灰色的。」
實際上,黃平不必以賣蝦為生了,他的愛人在主城帶孫,一個女兒在醫院工作,另一個是公務員,早已不用他掙錢養家,但他還是一個人留在老家捕魚捕蝦。
黃平攤開手,全是凍瘡和裂縫,耳朵上也是。有人勸他,不要幹了吧,去主城陪老婆女兒。他卻說,習慣了江上生活,停不下來了。「再說,女兒和孫子吃我捕的蝦,我才放心。」黃平說,堅守的理由,是男人對家的承諾。
在外打拼不易 更懂家鄉蝦珍貴
昨日,雲陽縣濱江碼頭上除了等蝦人,還有許多來洗衣服、冬泳的人。
「昨天日子好,結婚的人多,我們家樓下的酒店滿滿當當」「婆子媽說,老城還在的時候,每年過年前,她都要和鄰居去江邊洗鋪蓋」「你看,我堅持遊泳好幾年了,幾乎不生病。我悄悄給你說,我們這些遊泳愛好者裡面,有十幾個大老闆」……這邊賣著魚蝦,那頭熱情聊著,大家在碼頭有了交集。
下午,一位穿著時髦的中年大姐來買蝦,幸運收穫一公斤。看見碼頭臺階上,一位賣菜的八旬老大爺獨自喝著小酒吃著葡萄乾,很是悠閒、慈祥,她主動走過去向老大爺問好,順便照顧生意買了兩把水白菜。「老爺子,不用找了,這裡只會多,不會少你的。」老大爺默算著菜錢,還沒反應過來,大姐硬是把一張10元鈔票塞在他手裡。
「我是貴州人,老公是雲陽人,我們定居上海,每年春節回雲陽一趟,我特別喜歡這裡的山水。」大姐名叫王加會,當重慶媳婦20多年了,老公從小在雲陽生活,吃著江邊的魚蝦長大,每每回到雲陽,她都要到碼頭來買蝦。她說,因為懂得在外打拼的不易,所以更懂這一口家鄉蝦的珍貴。
一個90後小夥子,在濱江路轉了好幾個小時。他說,小時候,奶奶最寵他,常常清晨到碼頭為他等蝦。後來,他來碼頭為懷孕的妻子等蝦。現在,又來為女兒等蝦……
濱江碼頭,只是雲陽人生活的一處縮影,更是每個生活在江邊的人、每一個心中有家的人,難以割捨的故土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