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蝗蟲虛晃一招,「棉花糖」行情曇花一現
蝗災未至,威震期市。還沒播種的棉花和蝗蟲啃不動的甘蔗,本周一分別在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上雙雙「漲停」。
但最新消息是蝗災已在印度境內得到控制,蝗蟲不來了。
本周一開盤,「棉花糖」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其中棉花期貨漲停,白糖期貨漲超2%。但走勢迅速逆轉,周二雙雙大跌。2月19日,鄭棉期貨主力合約低開13210元/噸,收於13260元/噸,相較17日漲停的13510元/噸,下跌250元/噸。鄭糖期貨主力合約收於5751元/噸。梗稻期貨主力合約跌停,收於3012元/噸。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對第一財經稱,蝗蟲會啃食大部分的農作物,如小麥、水稻、棉花、甘蔗苗等,對國家糧食安全有很大的影響。就目前情況徠來看,蝗蟲席捲中國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這下,「棉花糖」該怎麼炒?
「棉花糖」過山車
日前,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向全球進行了預警,稱希望全球高度戒備現在正在肆虐的蝗災,防止被入侵國家出現糧食危機。始於非洲的沙漠蝗蟲,近期已蔓延至亞洲部分地區,印度一些地方受災嚴重,導致大面積農作物減產或絕收。
2月17日,沙漠蝗災蔓延至巴基斯坦和印度的消息一出,國內期貨市場上鄭棉、早稻、粳米、粳稻期貨主力合約漲停、白糖期貨價格大幅提振,多支白糖股漲停。
當天收盤後,劇情反轉——蝗蟲不來了。印度消息稱,當前印度蝗災已基本結束,目前僅西部拉賈斯坦邦部分地區仍有少數蝗蟲聚集。
2月18日國內期市收盤鄭棉、粳米跌超1%,粳稻跌超2%,白糖期貨大幅回調,業內普遍認為當前疫情抑制消費依然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蝗災離中國還有5000公裡左右,結合當前蝗災地區及地形,蝗蟲要進入國內有兩條路徑,一是通過中國新疆國境山口進入,但當前新疆地區植物還未出苗生長,缺乏食物,因此可能性極小;另一個是通過從印度西部向東北飛遷,然後進入緬甸、寮國再進入中國。而根據2月17日印度官方信息,印度蝗災已基本消滅,因此飛蝗入侵國內的可能性基本降低為為零。」林國發分析。
印度政府仍發布預警稱,當前蝗災基本結束,但仍需注意今年6月可能出現更為嚴重的蝗災。當前印度蝗災防控部門已著手防控準備,並計劃使用直升機和無人機滅蝗。
棉花還沒開始種
受蝗災消息影響 2月17日,鄭棉期貨午後漲停至13510元/噸,漲幅達4%。
南華期貨棉花分析師萬曉泉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這輪棉花漲停是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棉價整體仍處在偏低水平,資金相對關注;疫情緩和,紡企陸續開工,需求將逐步恢復;印巴地區蝗災預期炒作,市場擔憂供應。
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借蝗災炒作棉花期貨的原因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棉花佔全球棉花產量35%左右,如果蝗災重創印度及巴基斯坦棉花生產,全球棉花將出現大缺口。
美國農業部日前公布的2月份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顯示,2019/2020年度巴基斯坦棉花產量約144萬噸,環比調增約11萬噸,佔全球棉花總產量的比重約5.44%。2019/2020年度印度棉花產量約642萬噸,環比持平,佔全球棉花總產量的比重約24.31%。
值得注意的是,本年度棉花已成熟收穫,而新棉尚未種植。
公開資料顯示,本年度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花大部已經收穫,下一年度印度棉花種植一般從6月初開始,到8月初基本完成種植。國內方面2019年度棉花也已採摘完畢,不會對產量有影響,2020年棉花種植時間為4月~5月。
林國發認為,今年伊朗蝗災也較為嚴重,東亞的烏茲別克等國家也是全球主要棉花生產國,雖然當前棉花尚未開始播種,市場先利用蝗災消息,提前大幅推高棉花價格。
回歸棉花基本面來看,中國棉花信息網2月預期,2019/20年度國內棉花產量為563萬噸,消費為800萬噸,進口170萬噸,期末庫存為476萬噸。萬曉泉表示,整體來看仍舊處於去庫存中,但由於短期棉花工商業庫存高位、進口形成補充,棉花供應充足,需求方面受疫情影響還需逐步恢復,所以短期棉價上漲動力不足,但是長期可能存在向上動力。
蝗蟲吃不動甘蔗
蝗災給棉花市場帶來短暫上漲行情的同時,也提振了國內的白糖市場。2月17日,白糖期貨漲超2%,A股市場上中糧糖業(600737.SH)、ST南糖(000911.SZ)均報以漲停。
華泰期貨白糖事業部總經理陳維倬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印度食糖產量位居首位,如果因蝗災出現減產,對全球市場供求平衡影響也大,但是問題就是蝗災到不到得了甘蔗主產區,因為印度此次蝗災主要集中在西部的拉賈斯坦邦和古吉拉特邦,並非甘蔗主產區。
南華期貨白糖分析師邊舒揚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蝗蟲喜食軟的作物,甘蔗比較硬,蝗蟲並不是甘蔗的主要害蟲,蝗蟲以啃食甘蔗葉的可能性大一些,因此在春播時節出現蝗災,可能會影響甘蔗種植,導致下一年度全球食糖減產。當前春播時節未到印度蝗災已得到控制,白糖未來走勢還是追隨糖周期。當前處於減產周期中,前期的乾旱減產對糖價影響較大。
陳維倬分析,短期內國內白糖市場供給不足,因此在外盤原糖期貨持續走強的情況下,出現對國內白糖市場的上漲預期,部分企業或存在惜售心理,多重因素加劇了供求關係的失衡。但當前這種失衡並不可能持久,因為這次疫情會削弱消費端的需求,目前體現不明顯主要是當前開工率不足,影響暫時沒有體現。
中糧期貨南寧部負責人顏曉明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市場普遍認為2019/20榨季全球食糖供應會出現缺口,因此任何導致缺口擴大的消息都可能會推高國際糖價,但上榨季全球期末庫存偏高、紐糖價高可能會促使巴西中南部調高製糖比,製糖比提高會使得糖企更願意生產糖,從而使得糖的供應增加,因此預估國際原糖價格上漲幅度有限。
國內供需情況方面,廣西是我國最大的食糖生產省份,受當前疫情影響糖廠復工進度減慢,預估本榨季廣西食糖產量減至570萬噸左右。不過當前收榨糖廠預期較高,截至2月17日廣西已有7家糖廠收榨,而上榨季僅為2家,同比增加6家。預計本周還會有2~5家糖廠收榨,且3月之前收榨糖廠預期高達40家。
需求方面,隨著糖廠復工運輸方面已經逐步恢復,近期現貨方面糖企報價較穩定,儘管疫情導致春節期間需求受到抑制,不過預期疫情過後需求將有較大幅度回升。
顏曉明預計國內白糖現貨隨著復工的逐漸恢復和物流的緩解,現貨價格可能會保持相對堅挺。期貨價格在現貨價格堅挺的情況下,期貨倉單壓力較輕,疊加國內產區減產的預期,短期預計回調空間也有限。在國內減產的背景下,後期主要關注點是進口政策、進口量以及拋儲情況對糖價的影響。
此外,國聯期貨研發部化工研究員張君陶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還是要謹防非洲蝗蟲入侵緬甸、泰國、越南等東南亞農業作物產區,因為目前來看主要影響白糖和棉花,因為印巴是棉、糖的生產大國,如果蝗災繼續擴散到東南亞,後市可能還會影響到粳米期貨。
林國發認為,目前正值北半球冬小麥返青期,印度及巴基斯坦多地的小麥因遭受嚴重蝗災而絕收,如果後期蝗災進一步擴散在印度河河口、恆河河口、湄公河河口等全球重要的水稻密集種植區,將嚴重影響全球的糧食安全,推高全球糧食價格。因此仍需注意,消滅蝗蟲不代表蝗蟲蟲卵也完全消滅,若蟲卵孵化成新的蝗蟲,夏季時候可能再次出現大量蝗蟲。且當前除了非洲飛蝗,伊朗蝗蟲災害也較為嚴重,伊朗蝗蟲如果朝北或朝著西飛遷將影響中亞棉花及歐洲的小麥,目前雖然未出現相應跡象,但需要注意。
(責任編輯:DF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