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式傳統「面膳」:幹燒伊面最豪放 蔥油撈麵最可親

2020-12-23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相對於北方麵條的千變萬化,廣州麵條是簡單的:只有竹升面和伊面兩種。但廣州人對它們的熱愛,卻是千年不變。在這兩種基本麵條上,廣州人可以變化出雲吞麵、牛腩面、蔥油撈麵、幹燒伊面、蠔油皇炒麵等品種,既是街頭草根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小小的一碗麵條,隱隱傳承著嶺南文化中務實圓融的一面。

●伊面篇

廣州人壽筵上多有吃伊面的習俗。走在長壽路上,你肯定會看到堅記麵店門口高高的玻璃櫃裡層層疊疊的伊面,這家長壽伊面特別出名。

伊面的發明者是曾任廣東惠州太守的清代書法家伊秉綬。他家中常聚集文人墨客吟詠唱和,廚師往往忙不過來。伊秉綬於是讓廚師用麵粉加雞蛋摻水和勻後,製成麵條,捲曲成團,晾乾後炸至金黃,儲存備用。客人來了,只要把這種面加上佐料,放到水中一煮即可招待客人。一次,詩人宋湘嘗過覺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還沒有名字,便說:「如此美食,竟無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麵』如何?」從此,伊府麵流傳開來,簡稱為「伊面」。

伊面要想好吃,必須每天鮮炸,要選用顏色清亮的上好花生油。一旦油色變深,就要另換新油,否則炸出來的伊府麵會帶上油嗌味。此外,炸伊府麵時,油溫不能超過200攝氏度,不然麵條會失去蛋香。

最豪放:幹燒伊面

伊面因其製法獨特,適合不同煮法,幹炒、湯麵、燴煮都很好吃。最常見的幹燒伊面,雖然要準備香菇絲、豆芽、胡蘿蔔絲這些配料,但是步驟卻很簡潔。等到配料準備好了,將它們和伊面一起放入鍋中。雖然菜名是「幹燒」,這時還需淋上一匙高湯和蠔油汁,喜歡的話再灑點紹酒,煨至汁料略為收幹就可起鍋了。上桌前還需攪拌一下,只見淺褐色的扁圓狀麵條零亂地鋪在盤中,頗有豪放不拘的氣質,口感果然勁道十足。

●湯麵篇

提起湯麵,相信不少人都有麵條吸水的尷尬經歷:吃一口很滿意,吃第二口的時候心裡美滋滋,不一會兒低頭一看,哇!這湯麵卻變成了撈麵。所以盛到碗裡的湯麵,可要把握好三面七湯的比例。

最大眾:竹升面

竹升,是廣州話裡對粗大長竹筒的稱呼,而竹升面,就是用這粗竹筒壓出來的麵條。行家表示,竹筒需選碗口左右粗的老竹,過粗的話,壓出來的面會硬,過細則不夠承託力。通常用手搓面處理後,用「竹升」壓打1.5-2小時。一般製作的全蛋面,以鴨蛋和面,絕不加一滴水,其麵條爽滑韌性好,蛋味香濃。另一種是半蛋面,用鴨蛋與一定比例的水調配和面,麵條爽滑可口,口感細膩。

湯麵多選用全蛋面。最常見的湯麵要數雲吞麵,如果在家做雲吞麵,湯底可用豬骨湯,加入炒過的蝦皮,在離起鍋還有15分鐘的時候再加點蝦子,這湯底就夠鮮了。煮麵時火要猛,水要開,即煮即食。

竹升面由於沒有經過蒸煮或炸,也無須風乾,麵條比較溼潤,只能存放一兩天,越新鮮吃越香。

最懷舊:片兒面

雲吞麵或許你太熟悉,但是片兒面卻很少聽到。與直直的麵條相比,這是一碗菱形面片兒,但這可不是創新哦。

早在上世紀30年代的廣州,片兒面就像今天雲吞麵這樣流行。據聞廣州以前有一間叫麗都的麵店以蝦子片兒面出名。片兒面一般用全蛋面和黑芝麻、芫荽一起打成麵團,然後用利刀切成菱形,放入豬油鍋炸好,與雞湯和蟹肉同煮一陣,再加點蛋清攪一攪就可起鍋了。吃著這湯麵,眼見片兒面遊浮其中,帶著炸過的香氣撲鼻而來,口感卻不膩人。

●撈麵篇

「撈麵」一詞在廣州話裡是指成功的事情。在撈麵大家族裡,姜蔥撈麵就是一款既常見又有親和力的美食。

最可親:蔥油撈麵

撈麵應採用粗面,即像筷子頭那麼寬的麵條。作為蔥油撈麵的配角,只需要準備薑絲和蔥花就可以了。家裡如果很難切成蔥花的話,最好選用蔥白,姜蔥比例為2:5。接下來將面煮至六成熟,迅速撈出裝入大碗,蓋上保鮮紙焗10分鐘。這一步可是有技巧的,煮麵時,鍋裡的水大致是麵條的6至8倍,至於焗熟,它可以使撈麵更易操作。

愛吃蔥油撈麵的人,多數是因為它的香,可見做好蔥油是多麼重要。不過,等鍋裡的油溫熱之後,記得要先放水分大的薑絲。如果你喜歡香味濃一點,為什麼不多放一點蔥姜呢?接下的事嗎,再加點醬油拌一拌,開吃!

●炒麵篇

炒麵在搓麵團的時候,加入了鹽和鹼水,然後把面蒸熟,再晾涼備用。一些廠家為了增加面香,還會加入雞蛋,所以炒麵可以分為蛋炒麵和普通的炒麵兩種。

為什麼家裡的炒麵總是沒有酒樓裡那麼香呢?大廚透露了一個小小的秘訣,炒麵前,應先用生抽、蠔油、雞粉、麻油或者橄欖油給麵條撈好味,再下鍋炒。

最廣州:蠔油皇炒麵

別看這炒麵色澤黝黑,它可是廣州人喝早茶最愛點的麵食,也是普通人家餐桌上的家常早餐。烹調時,先將韭菜、魷魚、洋蔥、綠豆芽等輔料炒熟調味,倒入麵條拌炒的同時,還要加入生抽和老抽給其上色,才可讓蠔油皇炒麵醬香四溢。

給炒麵增色調味的醬油裡,老抽和生抽的比例為1:5,還可以加一點糖。大廚提醒大家,炒麵時如果多用筷子代替鏟子,便可讓麵條更連貫。此外,麵條下鑊後要不停兜炒,麵條均勻受熱和被豉油包住,才會條條分明,色澤明亮。

相關焦點

  • 粵式傳統「面膳」:幹燒伊面最豪放
    在這兩種基本麵條上,廣州人可以變化出雲吞麵、牛腩面、蔥油撈麵、幹燒伊面、蠔油皇炒麵等品種,既是街頭草根小吃,也能登大雅之堂。小小的一碗麵條,隱隱傳承著嶺南文化中務實圓融的一面。  ●伊面篇  廣州人壽筵上多有吃伊面的習俗。走在長壽路上,你肯定會看到堅記麵店門口高高的玻璃櫃裡層層疊疊的伊面,這家長壽伊面特別出名。
  • 粵菜 素食 酒樓風味 幹燒伊面
    幹燒伊面,傳統粵式面膳之一,廣州人的壽筵上多有吃伊面的習俗,寓意「長壽」。伊面因其製法獨特,適合不同煮法,幹炒、湯麵、燴煮都很好吃。眾多煮法中最常見就是幹燒伊面,步驟簡單、方便快捷,口感嫩滑爽口、勁道十足,所以幹燒伊面在酒樓裡屬於較常見的主食。
  • 「悅海軒」粵式傳統酒樓,細膩的煙雨樓臺是多麼具有詩情畫意
    >既能吃到龍蝦的鮮美,亦能品嘗到伊面的爽嫩還有芝士的鹹香各種食材搭配一起簡直就是味蕾的盛宴龍蝦肉和伊面被滿滿的芝士醬覆蓋著夾起一大塊龍蝦,再來一點濃鬱的伊面一同放入口裡,Q彈有勁在煲內煎烤至微熟後再加入白蘭地讓肉質的腥氣全無,只剩下鮮甜的口感03散發傳統美食魅力的古法蒸雞
  • 多吃幹燒伊面易發胖
    香港一項食物營養報告顯示,幹燒伊面被列為最不健康食物,一碟幹燒伊面的脂肪含量高達115克,超過正常人體攝取量的一倍。  營養師分析50款常見快餐食物的營養成分,分析標準包括熱量(即卡路裡)、脂肪、膽固醇、鹽及纖維素等。報告發現,在研究的食物中,約有60%超過每餐需要700卡路裡熱量的上限,逾一半食物超過每餐5茶匙的脂肪攝取上限,而全部食品的鈉質含量均超過每餐800毫克的上限。
  • 蟹粉燉芙蓉、鮑仔撈麵、蔥油帝王蟹
    鮑仔撈麵普通小寬面500克、鮑仔10個、冰糖老抽、味極鮮醬油、味達美醬油、老抽、生抽、蜂蜜200克、白砂糖300克、海鮮醬油200克、叉燒醬200克、芥末4隻、清水100克、蔥油少許、芝麻少許做法:[撈麵汁做法]冰糖老抽、味極鮮醬油,味達美醬油、李錦記生抽、李錦記老抽以上都是放半瓶,海鮮醬油和叉燒醬各放一瓶、白砂糖150克、 蜂響100克在一個不鏽鋼盆裡上火熬製粘稠即可關火,自然冷卻後用清水100克和四隻芥來攪拌均勻放入撈麵汁一起就可以了。
  • 芳村這家低調街坊麵館,獨創的豬潤撈麵和地道雲吞麵徵服挑剔老廣
    這次要帶大家去的是一家街坊麵館,雖然開店不久但是出品非常地道美味,尤其是幾道特色口味讓毛哥印象頗深,讓我們趕緊一起來芳村浣花路這家「好面膳」吃吃看!香煎豬肝蔥姜撈麵先來嘗嘗店裡主打的特色,這道撈麵聽名字就十分誘人,一端上來賣相也非常好,豬肝,麵條和蔥薑汁分開盛放,非常誘人!
  • 武漢最正宗的粵式甜品——趙記傳承,傳承粵式美味
    說起粵式甜品,你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趙記傳承。趙記傳承僅用兩年的時間就在全國遍地開花,開出200多家分店,迅速紅遍北上廣深。作為一家正宗的粵式甜品店,趙記傳承秉承著傳承與創新結合的理念,將其獨家工藝繼續傳承下去。
  • 揭秘上港蘇州餐飲:酒店特色蘇式伊面,蔬菜沙拉最受歡迎
    揭秘上港蘇州餐飲:酒店特色蘇式伊面,蔬菜沙拉最受歡迎
  • 最好吃的雲吞麵店大盤點 懷揣20蚊帶你吃遍廣州!
    推薦理由:堅記麵店,歷經幾十年依然是客如雲來,如果你是第一次來的話,你很快會被門口玻璃櫃裡面的層層疊疊的堆積的伊面吸引住。這裡出品的雲吞麵很好,湯底鮮味,有濃濃的魚味,而雲吞則皮薄、滑,餡飽滿,肥瘦配搭得當,剛剛好。
  • 粵式早茶的「四大天王」,享受最正宗最愜意的早茶時光
    喝早茶對廣東廣西的「兩廣」(包括香港)來說,那可是老傳統了。早茶不僅僅是親朋相聚,談生意,朋友聊天最好的去處,也是生活在兩廣地區當地人的休閒消遣。對於小編來說,小編認為粵式早茶是廣東人特別偉大的發明。粵式早茶是兩廣地區早點小吃的統稱,粵式早茶也是粵菜的重要組成部分。既然有「茶」,自然是有茶水嘗,粵式早茶常見的三種茶包括鐵觀音、普洱、菊花茶。茶的種類雖不多,但搭配上不同的茶點就是變化萬千!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最受當地人喜愛的有「四大天王」之稱的爆款茶點!
  • 蔥油撈麵,簡單快捷,味道不輸任何麵食!
    蔥油撈麵一直想做道「媽媽的味道」,這份蔥油撈麵是個很好的選擇。原料:麵餅、醬油、蔥油、糖、豬油、小蔥。靜至幾分鐘後可以將蔥油倒入玻璃瓶中,方便日後使用。第5步、這個時候用奶鍋將面煮開,煮開後瀝乾水份,備用。第6步、鍋中加入適量熬好的蔥油,醬油,糖。煮開至糖融化,關火。第7步、將蔥油醬油汁倒入麵條中。並不停用筷子拌勻。
  • 十分鐘搞定一人簡餐,香菇幹燒伊面,回味無窮
    十分鐘搞定一人簡餐,香菇幹燒伊面,回味無窮昨天搞來了幾個伊面,就立馬想起了作者最愛吃的幹燒伊面了,按照學生時代吃過的味道,實實在在的還原了這道麵食,老公兒子都愛吃。現在就讓作者分享一下做法:材料: 伊面一個香菇四個切絲韭黃少許調味料:蠔油兩湯匙
  • 廣州美食少不了伊面,50年的老店,做最正宗的伊面
    伊面,當然不是義大利麵了,它是一種雞蛋面經過油炸後晾乾儲存起來,餓了的時候下水一煮就可以了,有點類似於方便麵。伊面的歷史來源於開封一帶,後來傳到廣州東、福建,在這裡人們接受了,從而發揚光大。要說廣州最火爆、最正宗的伊麵店在哪裡呢?很多地道的廣東人大概只認堅記麵館。
  • 最傳統的天津撈麵,糖醋麵筋紅粉皮,一大口吃起來很過癮
    中國的傳統美食有非常多的品種,其中麵條就佔據了很大一部分。麵條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雖然統稱為麵條,但如果細分的話,就有上百個品種,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口味和做法。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喜歡吃麵條,尤其是北方的小夥伴,麵條都是作為主食來吃的。
  • 粵式茶點、粵式小吃、粵式火鍋、粵式……果斷約起!
    粵式茶點、粵式小吃、粵式火鍋、粵式……果斷約起!寧波的廣式餐廳肯定不如廣州正宗 但也足夠小夥伴們過過嘴癮啦 我們這就整理了一份寧波粵式餐廳合集
  • 豬腳飯:粵式最銷魂
    公司附近有個小食攤,專賣潮汕滷味,包括燒鴨、白切雞、豬耳朵、粉腸和肉卷,但其中最令人叫絕的,要數豬腳飯。可以說,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拌飯,沒有之一。甚至我覺得,這是檢驗一份豬腳飯是否是優質豬腳飯的絕佳辦法。將酸豆角、豬腳、辣椒醬和米飯混在一起,然後扔掉筷子,用勺子一口一口將混合了各種味道的米飯塞進嘴裡,肉的軟糯包含滷汁的味道,酸豆角微酸亦可解膩,辣椒醬在入口之後直接將味蕾提升到至高點。想想都要趕緊去吃一次。
  • 泰國最好吃的經典粵式餐廳-HONGBAO
    正宗粵式餐廳-紅包HONG BAO餐廳,在泰國家喻戶曉,極富盛名,而紅色的LOGO店名讓人非常容易記住,從而在一眾美食店鋪中脫穎而出,至今為止,紅包HONG BAO餐廳在曼谷的已有8家分店。在這裡不僅可以找到燒味拼盤這樣在國內茶餐廳常見的粵式燒味,還有像北京片烤鴨、重慶酸菜魚、臺灣三杯雞這樣的地方特色菜。
  • 福建廈門王子飯店,主打粵式茶點,環境一流服務也好!
    【王子飯店】上湯伊面局波士頓龍蝦,基本也就是衝這道菜去的,龍蝦倒是實實在在的大個兒,肉質鮮嫩,味道清爽。金燦燦的建築外表就引得無數人對其印象深刻,餐廳內部裝修金碧輝煌,主打粵式茶點,王子燒餅是這裡獨有的美味,北方燒餅包裹著廣式叉燒餡,混著芝麻粒的香,一人吃一個都覺得不過癮,蝦餃、鳳爪這樣的粵式茶點也做得非常正宗。四人的圓桌,位置寬敞。入座的是大廳,如果需要包廂的話加15%的服務費。自家人吃飯,就沒必要包廂了。
  • 廣式撈麵,可以隨時在家混醬享用了
    至於大家常吃的面離不開廣東及川滬式如雲吞麵、擔擔麵等,當中屬粵式的炸醬麵與川滬式的擔擔麵,不少人會誤以為兩款醬料都用豬肉製作,事實卻不是,教大家製作兩種惹味醬料,以後可以隨時在家「混醬」煮麵享用了。烹調時,如想保留正宗風味,可選用四川宜賓芽菜配以用姜蔥油炒香的蝦米,不用烹調,直接放入碗內,撞入滾熱的上湯即可。此外,很多人以為肉碎是擔擔醬必要成分,其實肉碎是放在麵條上料,主要是添加口感。
  • 這是蔥油拌麵最傳統的做法
    蔥油拌麵雖是一款不起眼成不足二元錢的面,卻讓人百惦千念,幾點蔥花,幾勺醬油,一勺子的油,一份面,透出一份清香,一份矜持的懷舊,一份自賞的孤芳。在所有海派面點裡,最簡單的就屬陽春麵和蔥油拌麵。而今天蟲子教大家的便是蔥油拌麵,這個方子一半來自以前自己在紹興讀書的時候,寢室對面住了一位賣了十幾年蔥油拌麵的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