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話劇《茶館》二十年後再登香港舞臺

2020-12-17 搜狐網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經典劇目《茶館》於1月18日至21日在香港葵青劇院演出四場,受到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

  今年是香港回歸十周年。香港政府和文化藝術界對北京人藝《茶館》赴港演出十分重視。由於《茶館》的知名度及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前期的成功推介,四場演出票早在首演前十天就已銷售一空。劇中以舊北京一家茶館掌柜王利發為中心的三個時代幾十個人物的生活命運及史詩性的歷史畫卷,深深地打動了以中青年佔多數的香港話劇觀眾。儘管現場是中英文字幕,但由於劇作的力量及北京人藝的出色表演,這部典型民族化和京味話劇的幾乎每句臺詞都贏得觀眾的共鳴。

  1957年,老舍先生創作了《茶館》劇本,次年在焦菊隱的執導下由北京人藝搬上話劇舞臺,半個世紀來幾度重排復排,已被認為是新中國話劇藝術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傑作。1986年,北京人藝著名藝術家于是之、鄭榕、藍天野等攜《茶館》首次赴港演出,引起轟動。時隔20年,今年恰逢中國話劇誕生100周年,也是《茶館》這部經典劇作問世50周年,由林兆華為復排藝術執導,梁冠華、濮存昕(濮存昕新聞,濮存昕說吧)、楊立新等一批優秀中青年演員主演的《茶館》再次赴港,參加正在為話劇百年舉行的第六屆華文戲劇節交流演出,引起熱烈反響,再次證明了經典的藝術魅力。

  繼香港演出大獲成功後,北京人藝《茶館》劇組於1月22日起赴澳門演出。

  

  

(責任編輯:阿芒)

相關焦點

  • 川版「裕泰茶館」北京開張 四川人藝「精雕」四川話版《茶館》
    為了向經典致敬,向老舍先生致敬,向焦菊隱先生致敬,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集合全員精銳力量打造一臺「原汁原味」的四川話版《茶館》,在忠於老舍先生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具有創新創造性的大膽嘗試。11月17日,四川話版《茶館》全國首演媒體見面會在北京舉行。見面會上,執導該劇的北京人藝川籍導演李六乙對四川話版《茶館》進行了主創闡述,並對劇目主創、領銜主演、主演進行了推介。
  • 北京人藝:一部《茶館》濃縮著一代代戲劇人的堅守傳承
    北京人藝是北京唯一以「人民」命名的劇院。2019年1月29日凌晨5點,天還沒亮,寒風凜冽,首都劇場門前就已經排起了一條長龍。很多人半夜就冒著嚴寒搬著小凳熬夜在此排隊等候,不為別的,就是為了買上《茶館》的話劇票。
  • 四川方言版話劇《茶館》亮相藝術節
    確實,《茶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巔峰之作,也是經典中的經典。不僅因為老舍先生創作的經典劇本,還因為焦菊隱先生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排演的版本成為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走出去」的話劇作品,為中國話劇贏得世界聲譽。但正如導演李六乙反思的那樣,如今《茶館》被搬上舞臺重新排演的次數少之又少。「60年來除了北京人藝,全國其他話劇院沒有以其他形式重演過這部經典。」
  • 話劇《茶館》它的每一次舞臺亮相都成為文化熱點
    右圖:由于是之等主演的《茶館》劇照下圖:由濮存昕、梁冠華、楊立新、馮遠徵等主演的《茶館》劇照宋寶珍為紀念老舍先生誕辰120周年,2月23日至3月5日,北京人藝在首都劇場再度公演話劇《茶館》。《茶館》創作於1956年,它的前身是一部歌頌民主選舉人大代表的話劇《一家代表》(一說叫《秦氏三兄弟》)。曹禺看到劇本後,認為整體結構比較鬆散,但是卻有一個「古今中外劇作中罕見的第一幕」,如此眾多的人物,活龍活現,勾畫出戊戌政變後中國的整體形象。焦菊隱和曹禺一起在老舍家中長談,統一了修改意見,三個月之後,《茶館》初稿告成。
  • 在人藝工作40年,60歲後不再出演話劇
    不是開玩笑,也不是假新聞,在最近的採訪中,正在後臺為話劇《窩頭會館》接受採訪的宋丹丹親口蓋章承認,表示明年在她60歲之際,將不會再出現在話劇舞臺上。此話一出,不僅媒體震驚,連旁邊一起跟隨採訪的林兆華導演都呆滯的看了宋丹丹幾秒,一臉不相信的問:「明年就退休啦?」
  • 川人李六乙成打破北京人藝《茶館》「壟斷」第一人
    》:臺上臺下皆「麻辣」  大幕拉開,階梯式舞臺大擺龍門陣,麻辣燙味兒的叫賣聲起起伏伏,手巾板兒滿天飛,春熙路的大茶館一副市井氣派……昨晚,全國專業院團中繼北京人藝之後的第二個《茶館》版本在天橋藝術中心麻辣登場。
  • 《茶館》1979年劇照出書 吳鋼、英達回憶「人藝黃金一代」
    1979年2月,北京人藝經典話劇《茶館》在首都劇場恢復演出,時任《中國戲劇》雜誌攝影記者的吳鋼當時用哈蘇和尼康相機,為《茶館》拍攝了一百多幅黑白劇照,記錄下這齣經典話劇和「人藝黃金一代」在舞臺上的身影。40年後,讀庫團隊將這些珍貴的照片結集為新書《一九七九年的〈茶館〉劇照》出版發行。
  • 人藝六十五年 老《茶館》開門迎故友
    攝影/史春陽   今天,正逢北京人藝65周年院慶,當晚裕泰大茶館將再度開門納客,「人藝的未來們」也正從「鑽鍋」、「膩縫」的龍套角色逐漸走向舞臺中央。   9 第一次進《茶館》劇組是跑學生,跑了幾年後因為《茶館》的演出與《喜劇的憂傷》衝突了,讓我接替冰哥(何冰)演劉麻子,我當時都傻了。但是興奮之後更多的是壓力和忐忑,幾乎是沒顧上高興就進入創作了。   10 其實對我們來說,有時前輩越誇你壓力越大。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人藝的光環與我們沒太大關係,我們這一代挺緊迫的,應該在人藝的大環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 60年 700場 北京人藝首次開放《茶館》後臺
    籤海報、切蛋糕、拍全家福,700場大茶館熱熱鬧鬧,60年「老裕泰」轟轟烈烈——6月16日,被冠以話劇代名詞、人藝看家戲、演員試金石的《茶館》在演出中度過了60年700場的大日子。作為人藝演員隊隊長,他操心的事又何止一兩件?同他一起來的妻子梁丹妮坐了一會兒便和眾人打招呼,「我上樓了」,當晚她在人藝實驗劇場和丁志誠聯袂出演《關係》。梁冠華從不吃晚飯,原因是怕吃完後犯迷瞪,進入化妝間後就幾乎不再出來。
  • 北京人藝《茶館》重慶將連演三場
    《巴黎聖母院》、明星版話劇《暗戀桃花源》、愛爾蘭踢踏舞劇《大河之舞》,2013年年初更有被「中國好聲音」炒得炙手可熱的人氣導師「楊坤1/32全國巡迴演唱會」,還有即將在大劇院開屏的楊麗萍收官之作「孔雀」。
  • 人藝《茶館》經典延續 嶽秀清再扮「小丁寶」
    人藝經典話劇《茶館》目前正在北京首都劇場上演,本次演出聚集了嶽秀清、吳剛、梁冠華、濮存昕(在線看影視作品)、楊立新、馮遠徵等眾多優秀演員,嶽秀清也是繼電視劇版《茶館》飾演王淑芬之後再次回歸舞臺並出演了小丁寶一角。
  • 戲劇舞臺,被《茶館》霸臺
    原標題:戲劇舞臺,被《茶館》霸臺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戲劇舞臺上除了為數不多的亮眼新作之外,致敬經典應該還是今年話劇舞臺的主流。相同的劇本不同的演繹《茶館》是現代文學家老舍於1956年創作的話劇,老舍先生用這部劇作的三幕——戊戌變法、軍閥混戰和新中國成立前夕葬送了解放前的三個時代。通過一個叫裕泰的茶館揭示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社會的黑暗腐敗、光怪陸離以及在這個社會中的芸芸眾生。
  • 北京人藝表演藝術家胡宗溫逝世-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北京4月14日電(記者董城)在北京人藝的歷史上,有一位演員兩次飾演同一角色的時間跨度長達20餘年,她在話劇《雷雨》中扮演的「四鳳」,至今仍印刻在觀眾心中。2015年4月13日19時41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著名表演藝術家胡宗溫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 舞臺一甲子 人藝《茶館》再現恆久魅力
    李春光 攝中新網北京6月9日電 (記者 高凱)1958年3月29日,老舍名作《茶館》在首都劇場首演,歷經一甲子近七百場演出,2018年6月8日晚,這部經典之作再次登上人藝舞臺。「一部茶館,半部中國話劇發展史」,一個甲子的時間,《茶館》依舊在舞臺上展現出其恆久的魅力。
  • 大碗茶變蓋碗茶 四川人藝「泡」出川版《茶館》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話劇《茶館》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創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1958年由北京人藝首排,歷經近半個多世紀經久不衰,被譽為「東方舞臺上的奇蹟」。如今,為了呈現給觀眾一出真正意義上的四川《茶館》,四川人民藝術劇院邀請到北京人藝著名川籍導演李六乙,力求將這部上演數十年的「奇蹟」,打造成全新版本——從普通話轉成川話、融入四川茶館文化,慶祝中國話劇誕辰110周年。
  • 60年後,我們為什麼仍然愛《茶館》?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題:60年後,我們為什麼仍然愛《茶館》?新華社記者白瀛5月28日7點多,32歲的呂霄蕾就來到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演出中,北京人藝總導演焦菊隱把蘇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體系和中國戲曲藝術相融合,為中國話劇民族化作了有益探索,進而形成北京人藝演劇學派,《茶館》也成為中國話劇史上的一座豐碑。1980年,《茶館》赴西德、法國、瑞士進行了為期50天、巡迴15個城市的訪問演出。這是新中國話劇第一次走出國門,也是新時期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
  • 60年後 我們為什麼仍然愛《茶館》?
    劇本散點透視的「人物展覽式」結構,開創了中國話劇文學的先河,對《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樓》等後世名劇有著明顯的影響。1958年3月29日,焦菊隱、夏淳聯合導演的《茶館》在首都劇場首演,引起轟動。時任北京人藝院長的曹禺對老舍說:「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劇作中罕見的第一幕。」
  • 人藝表演藝術家胡宗溫逝世 享年92歲
    作為北京人藝的元老,胡宗溫在人藝的舞臺上塑造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角色,如《雷雨》中的四鳳、《駱駝祥子》中的虎妞、《茶館》中的康順子等。她一生曾兩次扮演四鳳,因為表演惟妙惟肖、角色太深入人心,胡宗溫也被譽為「永遠的四鳳」。  據了解,胡宗溫在生命的最後十幾年裡一直重病在身,因尿毒症血液透析多年,與疾病進行了頑強的抗爭。但她始終心系話劇藝術,心繫舞臺,心繫北京人藝。
  • 經典話劇《茶館》是這樣煉成的
    編輯:王文婧▲2019年2月26日至3月5日,話劇《茶館》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火熱上演。近日,為紀念老舍誕辰120周年,經典話劇《茶館》正在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火熱上演。「對演出市場而言,這本是淡季,但《茶館》總能讓淡季不淡」,北京人藝原副院長崔寧曾說。
  • 北京人藝劇本朗讀《茶館》,老中青三代同臺獻藝
    昨日,北京人藝的劇本朗讀活動在首都劇場舉辦「鎮院之寶」《茶館》第三幕朗讀會,青年演員閆銳擔當導演,于震、楊佳音、雷佳、張培、楊明鑫、郭奕君等青年演員聯盟出演。朗讀會最大的驚喜,是92歲的第一代《茶館》中「秦二爺」的扮演者藍天野與第二代《茶館》中「常四爺」的扮演者濮存昕,和青年演員們一同同臺朗讀,在人藝舞臺上實現了幾代《茶館》演員的對話。2017年北京人藝開辦的劇本朗讀活動,兩年來讓觀眾了解到了不少古今中外的精品劇本,也展示和提升了北京人藝青年演員的臺詞實力,如今已經積累了不少人氣和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