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軍:鄉愁召喚我返鄉創業

2020-12-19 人民網

韓軍(左)在項目施工現場

五月下旬的化隆山區,楊柳葉子才剛剛吐綠,四周的山野一片寂靜。而在化隆回族自治縣縣城南郊的省道邊上,「化隆伯爾曼返鄉創業安置小區」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當中。

找到項目投資人韓軍時,他正在工地上忙碌著。這位身材敦實、面容憨厚的投資人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由於工地上機器轟鳴,車來車往,韓軍就引領我們來到附近的鎮政府,找了一間會議室接受採訪。

在徐徐展開的規劃圖和施工圖上,我們看到了整個項目設計新穎、氣派,與周邊單調、雜亂的街道建築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不久的將來,在巴燕鎮,一座現代化的宜居小區和一座高達九層的賓館將會拔地而起,成為這一帶為數不多的地標性建築……

為什麼要投巨資在這並不算熱門的地域搞開發建設?投資回報率大概是多少?韓軍的回答是:鄉愁召喚我返鄉創業……

(一)

十幾年前,韓軍和眾多化隆人一樣,面對這片山大溝深、土地貧瘠的故土,懷揣東借西湊的400元錢,一步一回頭地揮淚走出大山,開始了無奈的打工生涯。

故土難離,但必須得走出大山另謀生路,解決溫飽,這個兩難的選擇,曾經讓韓軍他們徹夜難眠!

那個時候,已經有很多的化隆人翻越青沙山、走出山門到沿海各大城市去開拉麵館。陸續傳來的消息是:絕處逢生,生意不錯。這也讓韓軍他們鼓足了走出去闖一闖的信心。

當時他懷揣僅有的400元錢,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東去的列車,一頭扎進了沿海大城市。高樓林立、車水馬龍的陌生都市對舉目無親的韓軍來說,一切都不是他想像的天堂般美好,就連生存都成了問題。身上的錢所剩無幾,一天只吃一頓飯,去涵洞橋梁下遮風避雨,度過一天又一夜。

白天走街串巷找工作,晚上轉輾反側想對策。就這樣,他在繁華地帶的一家蘭州拉麵館找到了一份工作。

山區窮困的生活讓化隆人都早早就懂得了節儉過日子。一年多後,他竟然攢足了一萬多元。於是,早已摸清了拉麵館經營之道的韓軍開始有了自己也要開辦一家牛肉拉麵館的想法。

不久,沿海城市的街市上,又多了一家「牛肉拉麵館」,化隆人的「拉麵大軍」裡,又多了一位天道酬勤者。

2009年,韓軍與和他有相似經歷的同鄉馬二布都在大上海不期而遇。相同的命運、共同的追求讓他們一拍即合,決定合夥在浦東高科技園區開辦一家上規模、上檔次的麵館。他們說幹就幹,日營業額達六七千元。

從此,他們的經營不斷提升,經營業績一路刷新。年收入很快突破了百萬元大關。一碗熱氣騰騰的拉麵,不僅改變了他們的命運,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走向……

(二)

腰包一天天鼓起來的韓軍和馬二布都,精神追求也在發生著悄然的變化。

韓軍感慨道,為了生計,我們背井離鄉,吃盡了苦頭,由於肯於吃苦,善於經營,站穩了腳跟,一步步地脫貧致富,擴大經營,年收入上百萬。自己的日子好過了,就會想起還有很多鄉親依舊貧困,想返鄉創業,通過興辦企業幫助鄉親們就業。近年來,政府也一再號召和支持我們這些先富起來的人返鄉創業,於是就有了這方面的想法。

馬二布都也說,十幾年前,我腦子裡想的是多掙些錢,把日子過好些;現在手裡的錢多了,我們的視野也開闊了,想法也就不一樣了!錢要花到該花的地方去,花得有意義,花出個名堂來。

韓軍接著說,儘管身在都市,但是家鄉的夢境時常會出現。我問同伴兒,他們說,也經常夢見的都是化隆的山水、家鄉的莊廓院……

這,不就是魂牽夢繞的鄉愁在召喚他們嗎?

於是,韓軍和馬二布都商議:上海的牛肉拉麵館照樣經營,而在家鄉也要創一份產業。

經過反覆的考察,他們發現,近幾年黃河沿岸的循化和化隆的旅遊業蒸蒸日上,賓館生意十分火爆,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好項目。在黃河岸邊創業,他們既熟悉風土人情,又能在家門口為鄉親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讓他們不走出大山也能過上體面的生活。

去年6月,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積石鎮駝泉路上,由韓軍和馬二布都投資1280萬元,面積達7000多平方米的伯爾曼飯店建成開業。這家運用現代化管理方式經營的酒店,陸續吸收了當地30多名年輕人就業。

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疑問:拿出十幾年的血汗錢返鄉投資你們並不擅長的行業,有把握收回投資,產生新的效益嗎?他倆的回答是,沒有想過收回投資,產生多大效益,只想著能為家鄉發展出一份力,能為鄉親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積石山下,又多了一個氣勢不凡的現代化飯店,這原本也成不了新聞。但是,這家飯店的投資者韓軍和馬二布都的創業歷程和故土情懷,完全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而在化隆縣巴燕鎮,正在建設的「化隆伯爾曼返鄉創業安置小區」項目,也吸引了很多當地人的關注,都說這個項目「陣勢大」。這是韓軍在家鄉巴燕鎮投資的一個大項目,建築面積24713平方米,總投資達6736萬元。

鄉愁召喚我返鄉創業——這就是韓軍對家鄉父老的最好的回答……

(三)

十幾年的摸爬滾打,身在外鄉的韓軍他們,從來沒有氣餒過。但是,他們的心裡有一個永遠的遺憾,那就是沒有文化。化隆的拉麵匠們嘴上常掛的一句話也就是:在外面打拼,沒有文化太可怕了。

筆者在和韓軍的交往中發現,儘管他有著坦率的性子,有著太多的創業激情和人生追求,但是,「沒有文化」猶如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使他們醞釀已久的美好願望無法得以實現。

從此,韓軍每每走過學校,都會投以仰慕的目光;每每聽到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他都會停下腳步,久久地聆聽。

這是記憶裡銘刻著的難言的天性,也是綿綿鄉愁中揮之不去的童真和愛心。

化隆縣特殊教育學校孤兒班的孩子們,還有化隆一小、二小的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大部分是「拉麵大軍」中的成員,孩子們急需資助、獲得關愛。每逢六一國際兒童節,韓軍和馬二布都都要抽出時間,為孤兒和留守兒童捐款捐物,鼓勵孩子們好好學習,用知識改變命運。

韓軍告訴筆者,我們小時候也渴望上學,無奈家中太窮,未能讀書,為此遺憾終身。現在我們的創業有了一點成就,我一直在想,能為下一代提供力所能及的資助,是我們彌補遺憾的最好方式。今後,我們每年會拿出一定的營業收入,為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和家鄉的教育事業盡點綿薄之力,以此來回報家鄉和社會。

站在拉脊山下這片充滿生機的故土上,韓軍思緒萬千。臨近分別時,面對這位不善言談的高原漢子,筆者把一首人們熟悉的《鄉愁》播放給他聽:

多少年的追尋,多少次的叩問,鄉愁是一碗水,鄉愁是一杯酒;鄉愁是一朵雲,鄉愁是一生情……

□文/圖 張 翔

(責編:實習生 張發祥、軒召強)

相關焦點

  • 羅田做足「中國鄉愁」元素 4萬遊子掀起返鄉創業熱潮
    過往,鄉愁是遷客騷人的精神寄託,眼下中國,鄉愁正從神壇走向民間,無論商賈巨子還是遊方百姓,於社會變革日巨的當下,每一個個體都承載著鄉愁,細品著鄉愁。  羅田縣委書記汪柏坤說,近些年來,該縣以鄉愁為牽引,做足「中國鄉愁」元素,積極推動鄉風文明建設,大力實施能人回鄉戰略,全面助推鄉村振興工程。
  • 「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
    文思睿 攝中新網青海海東11月22日電 題:「拉麵之鄉」化隆回族青年另闢減貧新途徑 扶持青年返鄉創業作者 文思睿土生土長的化隆「90後」回族青年高原,2014年畢業後,沒有選擇留在大學所在地西安工作,反而是毅然決然地回到家鄉,開始創業。
  • 安徽尚京集團董事長——韓軍先生
    韓軍先生是安徽尚京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尚京集團品牌創始人。韓軍出生在安徽一個普通家庭,從小便表現出異於同齡人的獨立能力。大學畢業後,韓軍順利進入一家餐飲機構就職,用了不到二年的時間,便坐上了高管的職位。在這段工作經歷中,韓軍首次接觸到餐飲行業。
  • 成武返鄉創業青年張振實現了板材「致富夢」
    2015年在政府返鄉創業的召喚下,他毅然決定返鄉創業,兩年的時間,企業收入達到400萬元,解決就業50人,帶動周邊木皮加工百餘戶,讓貧困戶就地脫貧,他就是六福木業總經理張振。  張振介紹,以前使用的是鍋爐是熱壓機,在年前對設備進行了優化,換成了天然氣熱壓機,一個是對環境不造成汙染,在操作上也比較簡單,而當談到為什麼要返鄉創業時,張振臉上顯露出了自信的神情,他說道:「當時就想著回家帶動一些親戚朋友從事著個行業,讓他們的生活水平能夠提高」。
  • 「雁歸經濟」初具規模,返鄉創業各顯神通
    但隨處可見的吉他造型的路燈、燈箱、道路指示牌、石墩雕塑等,似乎使得陰冷的空氣中多了一絲暖意。    在這個群山環伺、一水中流、偏居黔北一隅「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偏僻之地,儘管缺乏製造業基礎和優勢,卻依託返鄉入鄉創業,靠著「無中生有」的激情實幹,演繹出了年產吉他600萬把、產值60億元、帶動上萬人就業的奇蹟。    而這樣的奇蹟,自2016年返鄉創業試點工作開展以來,並非偶然現象。
  • 關注|三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故事
    如今,越來越多在外闖蕩多年的農民工,選擇返鄉創業。2018年12月10日,省人社廳、省財政廳發布《關於公布2018年省級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園的通知》,確定省級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園27家,要求各省級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園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拓展服務功能、提升服務能力,幫助入駐創業項目提高經濟效益、積極帶動就業等,讓他們在家鄉同樣有所作為。
  • 學廚青年返鄉創業記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多部高質量的國產影片上映,其中返鄉創業青年助力脫貧攻堅的主題引發關注
  • 淮南鳳臺縣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
    中安在線訊 據淮南網報導,鳳臺縣利用資源優勢,採取有力措施,去年以來,吸引3500餘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並創建返鄉農民工創業園(點)16個,入駐企業104家,帶動就業  鳳臺縣委、縣政府鼓勵發展勞動密集企業、非公企業、三產服務業,擴大就業容量,引導農民工返鄉創業。結合脫貧攻堅計劃,該縣出臺了《推動創業帶動就業工作實施方案》《農民工就近就業工作方案》《促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等文件,為返鄉創業人員提供政策支持。
  • 日照打通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堵點」
    近年來,隨著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和公共服務提升,農民工返鄉成為一種常見現象,但他們中很多人存在著技能技術不足的現實問題,成為返鄉就業創業的一大「堵點」。如何幫助返鄉農民工提升技能、實現就業創業?市總工會把服務觸角延伸到田間地頭,全國首創「點單+定向」農民工培訓模式,通過系統、長效、閉環的技能培訓,讓返鄉農民工有了就業保障。
  • 農民工返鄉創業熱潮 - 快樂養牛人家有四寶
    當下農民工返鄉創業成了一個熱門話題,國家也在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隨著政策的扶持還有就是現在外面也不好混,現在是掀起了一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熱潮。但是想要創業成功也不是那麼容易,我就是一個返鄉創業農民工,對此深有體會,要想獲得和在城市同樣的收入必須得付出成倍的努力。首先你要創業就必須得先投資,不像打工雖然掙點少點但是風險也小。現在有好多創業失敗的,有的還背負著債務又選擇外出打工的。
  • 我市多個項目獲全省返鄉創業示範榮譽
    本報訊(通訊員陳福平 許納新)12月12日,省人社廳公布的2020年湖北省返鄉創業示範縣、示範園以及示範項目名單中,我市申報的1個返鄉創業示範縣、3個返鄉創業示範園和9個返鄉創業示範項目榜上有名。
  • 楊英鋒:創造條件讓更多魯山人返鄉創業
    日前,魯山縣委書記楊英鋒來到天南地北魯山人服務中心調研指導工作,要求該中心充分展示成績,凝聚人心,鼓舞士氣,吸引帶動更多魯山人返鄉創業。  魯山是人口輸出大縣,常年在外創業人員達20餘萬人。目前,在「天南地北魯山人」的影響帶動下,已有50多位優秀企業家返鄉創業,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楊英鋒指出,天南地北魯山人服務中心是縣委、縣政府在提高服務效能、改善營商環境、服務返鄉創業的前提下專門成立的機構,各成員單位要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制訂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務機制、問責機制,解決魯山在外人士返鄉創業過程中出現的難題。
  • 讀懂《回家》小品背後的親情與鄉愁
    這部作品既闡述了兩岸同胞血濃於水的親情,還激起了兩岸中國人對家人親人的鄉愁。唯有讀懂《回家》背後的親情與鄉愁,才會懂得兩岸一家人、兩岸一家親的真諦。  小品《回家》講述了定居臺灣的夫婦回到大陸探親的故事。
  • 川粵兩地「兩新」黨組織結對共建返鄉創業新平臺
    「這是我們成都返鄉100個返鄉創業項目的機會清單!」......在活動現場,四川省返鄉創業聯盟、成都市返鄉創業聯合會以「展位+展板+實物」的形式對返鄉創業項目進行了詳細展示推介。不僅如此,成都市返鄉創業聯合會牽頭組織,在活動中以「榮譽而歸?
  • 小蔥餅做「大文章」 永泰這對青年夫婦返鄉創業奔小康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一個個美麗鄉村吸引眾多青年返鄉開拓農村市場。在千年古鎮嵩口,80後青年夫婦汪燕梅、林志錦看準家鄉旅遊市場好前景,毅然辭職返鄉加入創業隊伍,三年內靠賣蔥餅走上致富小康路。返鄉創業青年 汪燕梅之前我在福州工作,老人小孩在家裡,有時候難免照顧不到。現在回來在自己家門口工作,一家人住在一起很幸福,生活質量也提高了,收入比以前好,老家房子也翻新了。
  • 南康區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經驗獲全國推廣
    近日,國家發改委支持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試點工作現場會召開,南康區作為全國341個試點區(縣)之一,在會上作典型經驗推廣。  南康區獲批返鄉創業試點4年來,積極構建「產業支撐、平臺孵化、政策扶持、環境提升」的返鄉入鄉創業生態圈,培育壯大家具全產業鏈。
  • 南陽公示24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示範項目
    大河財立方消息 8月7日,南陽市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文對南陽市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示範項目和返鄉下鄉助力脫貧攻堅優秀項目評審結果進行公示,33個主體入選。其中,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項目18個,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6個,返鄉下鄉創業助力脫貧攻堅優秀項目9個。入選項目將獲得哪些支持?
  • 迎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80後「海歸」返鄉創業:一瓶牛肉醬 帶富眾鄉鄰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1日訊(通訊員 王庚娣)他鄉縱有千般好,也敵不過濃濃鄉愁。2019年的5月,在法國打工多年的羅偉明放棄高薪工作,毅然返回家鄉——永州市冷水灘區黃陽司鎮六牙市村創業。回鄉創業,一路鏗鏘。
  • 重慶大學畢業生的返鄉創業之路加盟廖記棒棒雞
    」成功返鄉創業劉先生說起自己經歷過的創業歷程,不禁回憶起自己當年,「說你們幸福呢,是因為你們可以想去哪就去哪,自由地選擇職業。我是1980年畢業的,那時雖說工作是包分配的,但由不得自己。後來,又在家鄉找到了另一半,兩地分局的日子讓劉先生別提又多難受了,返鄉的念頭在他心裡不斷盤踞著。可是,一想到家鄉經濟發展還不如城市水平,返鄉以後自己今後的道路到底會怎樣呢?「如果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我想創業。
  • 魯山縣委書記關心關注,天南地北魯山人返鄉創業
    楊英鋒首先參觀了返鄉創業產品展示園。為推廣和宣傳返鄉創業產品,天南地北魯山人服務中心設立場地,建起了返鄉創業產品展示園,目前已有部分產品擺上展架,後續產品還在徵集中。楊英鋒對天南地北魯山人服務中心設立返鄉創業產品展示園的做法表示肯定和讚揚,要求儘可能把魯山「名、優、特」返鄉創業產品集中展示,品種更加豐富化、多樣化,通過天南地北魯山人服務中心這個平臺,把魯山的特色產品推向全國,助力群眾增收,助力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