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還吃芥末墩嗎?你會做芥末墩嗎?
芥末墩,也就是芥末白菜,因為團成一個圓形,放在盤子裡,像一個柱子那樣敦實地坐在盤子中。老北京人叫它芥末墩兒。
它是用大白菜與芥末粉醃製而成,過去一到冬天大白菜下來的時候,家家戶戶基本都醃一些芥末墩、雪裡蕻、水疙瘩頭之類的菜餚。
尤其是過年過節,做一些芥末墩,大魚大肉之後,為了解油膩、醒酒,吃上一口芥末墩,那種刺鼻的芥末味,讓你有一種醒腦的效果,白菜脆脆的,吃著才叫痛快。
有了這些醃菜,一到冬天基本上不愁沒菜吃,早晨,一個花卷或者大饅頭,夾一些鹹菜,就是早餐了。午飯,炒一個肉末雪裡蕻(或者不放肉末),熬一鍋白菜湯,撈一鍋米飯,吃的很香。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知道還有家庭做芥末墩嗎?過去的大白菜基本都是冬天才下來,每家每戶都儲存一冬天的白菜,其中一些就醃芥末墩。如今,你想什麼時候吃大白菜,都可以在市場上買得到,想吃芥末墩了隨時都可以做。
主要食材:白菜心(過去母親做的時候也用白菜幫,因為白菜心給我們做湯用),芥末粉,白糖,鹽、香油,開水。
製作步驟:
1, 芥末粉用開水衝泡,順一個方向攪拌均勻,蓋好蓋子,放一邊悶涼。
2, 白菜洗淨,將白菜心剝出,切成寸段,放在一個較深點的容器中,用開水汆燙一下,瞬間過涼水。
現在的大白菜不抱團,容易散,所以用一根小繩子繫著
3, 汆燙白菜的開水不用倒掉,裡面放鹽、白糖,讓水自然晾涼。
4,水自然涼後,將白菜放入容器中浸泡,吸收水中的味道,取出白菜,澆上攪拌好的芥末即可裝盤。
芥末墩的特點是:清爽、刺鼻、解油膩。
溫馨提示:芥末粉必須是用開水衝,衝完後一悶,讓其自然涼。現在超市賣的都是芥末醬,少了自己家衝芥末的那道工序,因此做出來的芥末墩也就少了一些老北京芥末墩的味道。
做完芥末墩,再給大家做一道煎灌腸,相信很多人也很喜歡這道美食。其實說起煎灌腸,我一點興趣都沒有,但是孩子喜歡吃,他說從小就在姥姥家吃過,特別香,想再回憶一下姥姥的味道。所以家裡買了一節灌腸給他煎了一盤。
兒子說:自己家裡做的煎灌腸比外邊賣的好吃多了,家裡做的煎灌腸酥脆,外焦裡嫩,餐廳做的又貴又梗。(他曾經在一家餐廳買過70元一小盤,裡面就幾塊)
說起煎灌腸,最主要的是蒜汁要調好,蒜汁調好後,用灌腸蘸著吃才香。
食材:灌腸,豬油,大蒜,鹽,水。
製作:
1,灌腸切成薄片,碼放在盤子中,上鍋蒸4、5分鐘。
2,大蒜拍碎,剁成蒜末,放在碗中,放一點點鹽,水,攪拌均勻,待用。
3,將豬油放入鍋中,油熱,放入灌腸,微火煎成兩面焦黃即可。
提示:煎灌腸用豬油煎,提前將家裡的肥肉切成丁,上鍋熬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