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味道 | 喀什饢饢饢 香香香 在歲月傳承中歷久彌香

2020-09-21 喀什市委網信辦




烙印

寧可一日沒菜,不可半日無饢。饢,是維吾爾族群眾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品之一,據傳已經有2000餘年的歷史。在千百年的歲月長河中,喀什饢經過不斷傳承、創新、改良,種類已達上千餘種,它已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有著深深的民俗文化烙印。

天剛蒙蒙亮,晨曦伴著嫋嫋炊煙緩緩升起。喀什古城大街小巷的饢店裡,打饢師傅開啟了一天忙碌的生活,和面、壓花、撒芝麻、入饢坑、取熟饢,常年的打饢經驗,讓他們配合默契,打饢動作一氣呵成。

早上十點天已大亮,在叫賣聲中,喀什古城開始了一天熱鬧的生活。一塊饢、一碗藥茶是很多古城居民的早餐標配。老人們早晨都會提著剛出爐的熱饢,來古城百年老茶館喝杯茶。剛烤熟的饢酥軟熱和,散發著濃鬱的麥香,在就這一杯正宗的維吾爾族藥茶吃下,在口中交融渾然一體,將休眠了一夜的味蕾喚醒。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遷,饢文化在民族飲食文化中大放異彩。近年來,喀什市立足實際,不斷發展饢經濟,打造饢產業。在喀什市帕哈太克裡鄉帕哈太克裡村,一座集遊覽、休閒、飲食、生產加工、歌舞表演為一體的饢文化產業園使饢從單一的美食成為了特色產業。饢的加工車間,全部採用現代化生產技術,從和面到烤制完全實現了電器化、自動化作業,工人們能在流水線上熟練操作,且已形成了饢從生產加工到倉儲物流、從技能培訓到扶貧就業的全流程產業鏈。

饢文化產業園的建成對提升饢產業文化、樹立品牌形象、提高產品銷路都有積極的影響,饢產業文化的發展不僅滿足了人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同時在脫貧攻堅、增加就業崗位、旅遊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激發了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讓老百姓的腰包更鼓。

打饢師傅艾克拜爾江·麥麥提依明說:「以前在家裡打饢每天很早就要起來,還要愁銷售問題,到饢產業園工作後可以正常上下班,當天打的饢當天能銷售,環境特別好,也很衛生,饢的種類也特別多,可以學到多種打饢技術,我現在帶兩個徒弟一天能打1000到1200個饢,我每次看到自己打出來的新品饢心裡格外自豪。」

饢產業園負責人呂元紅說:「我們喀什市饢文化產業園採取的是「工業+旅遊+文化」的發展模式,目前可以生產營養饢、窩窩饢等十幾種深受消費者喜愛的饢,日產量達到30至50萬個,可以帶動相關行業就業兩千人,通過喀什饢文化產業園我們可以實現饢的集中生產銷售,也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電商銷售。目前,我們積極地和深圳等內地城市對接,力爭讓我們的饢銷售到內地,讓全國人民吃上正宗的喀什饢。」

目前,喀什饢產業園已成為喀什一張亮麗的旅遊美食名片,也讓喀什饢逐步從喀什走向全國。

一城一味

各嘗各的酸甜苦辣

一個饢

總歸是一碗人間煙火

饢|也|想|合|照

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

我也想給餓著的你

一個懷抱

因為...

我知道你也腳步匆匆

卻囿於廚房和愛

你可曾感到當飢餓來臨

也和我一樣

在尋找著它的香

喀什饢

等你來


相關焦點

  • 《饢香喀什》,喀什香饢
    寧可三日無肉,不可一日無饢。喀什的男女老少,沒人能拒絕一個熱饢的誘惑。剛烤熟的饢酥軟熱,在柴木的烘烤下渾身散發出濃鬱的麥香,有著千年悠久歷史的饢,如今依然是人們喜愛的食品。喀什的饢到底有多好吃呢?
  • 一城一味 | 圓圓的饢 是照亮喀什人生活的太陽!
    饢,是維吾爾族群眾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食品之一,據傳已經有2000餘年的歷史。在千百年的歲月長河中,喀什饢經過不斷傳承、創新、改良,種類已達上千餘種,它已不僅僅是一種食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有著深深的民俗文化烙印。
  • 新疆喀什「網紅饢」日銷8000個 饢店成景點
    新疆喀什「網紅饢」日銷8000個 饢店成景點 2020-07-05 13:37:5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燕玲 責任編輯:張燕玲
  • 探訪新疆喀什「六代饢店」:百年手藝代代傳
    中新社新疆喀什9月5日電 題:探訪新疆喀什「六代饢店」:百年手藝代代傳作者 胡嘉琛42歲的艾買提·蘇拉曼和他的兒子玉蘇普·艾買提正在打(制)一爐新饢。兩人嫻熟地將麵團揉捏至手掌般大小,再挨個快速貼入溫度高達350攝氏度的饢坑中。
  • 味道新疆:饢坑裡飛出的太陽(下),白面饢、肉饢、油饢、奶子饢
    還有一種直徑約10釐米,厚5—6釐米,中間有一個洞的「格吉德」饢,漢族人叫它「窩窩饢」,因饢中間有一個窩窩而得名。這是所有饢的品種中最厚的。由於「格吉德」饢體積小、易存放、便於攜帶,因此,大多數維吾爾人都喜歡吃這種表面光滑、顏色焦黃的饢。而打窩窩饢技術最高的還是喀什地區的維吾爾人,他們做饢既不叫擀,也不叫揉,而叫「打」。這一個「打」字就形象地揭示了維吾爾人做饢的手藝精髓。
  • 喀什:抓飯、饢、烤肉和瓜果(上)
    喀什:抓飯、饢、烤肉和瓜果(上) 2014-01-23 09:50 作者:賈冬婷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千秋食與行|我發現,新疆人真的可能是饢做的!
    在南疆風情最濃鬱的喀什呆了一個月,越來越確信:饢,是新疆人的靈魂所在。對於新疆人來說,一天不吃饢,兩腿直打晃。為了不讓家鄉人民一大早就沒精神氣,所以喀什早上開得最早的一定是饢店。敞開的饢坑傳出來的麵食香氣像是在給飢腸轆轆的靈魂導航,循著香味尋去,頓時又會被密集的打饢香氣衝撞得找不著北。
  • 香飄千年的饢
    香飄千年的饢饢是新疆人最主要的麵食之一,一日三餐都離不開它。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饢都是最受人歡迎的食物。用維吾爾族話來說,「寧可一日無菜,不可一日無饢」,可見它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位置。饢伴隨著新疆人走過了上千年的歲月,一塊小小饢餅上,承載的是文化、記憶和鄉愁。
  • 也談維吾爾族的饢
    也談維吾爾族的饢王 蘋1,房玉霞2(1.喀什師範學院中語系,新疆喀什844008;2.新疆警察學院語言系,新疆烏魯木齊830013)摘 要:從民俗學的視角聚焦維吾爾族極具民族特色的食品——饢,對維吾爾族饢的製作原料、種類以及饢的食用方法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梳理和研究。
  • 【饢來了】新疆人和饢不得不說的事
    當艾力揭開蓋子的時候,一股焦香頓時在空氣中飄散。他用一把長鐵鉤依次勾出烤熟變黃的饢,甩到饢坑前面的案板上待售。  艾力從十多歲的時候開始跟師傅學打饢,由於當時身材瘦小,他只能站在凳子上貼饢。為了防止他栽進饢坑,師傅在他的腰上綁了一根繩子,繩子另一頭綁在大樹上。
  • 烏魯木齊一家饢店 玫瑰花醬夾心饢 想吃請趕早
    「咔嚓」,將酥脆的饢餅一掰為二,伴隨著邊緣有少許細渣落下,淡紅色的玫瑰花醬夾心呈現在眼前。味道如何?上下兩層饢餅薄而香脆,中間的玫瑰花醬顏色清新,甜度適口。邊品邊嘗,半個饢下肚,沒有產生絲毫甜膩,與我們日常吃的較多的油饢不同,它更像是一種介於餅乾和烤餅之間的點心。
  • 饢香飄中原,你了解新疆「饢」嗎?
    按照饢的大小分類,庫車縣的大饢素有「庫車饢大如車輪」的俗語,當地人稱之「恰烏塔」,外地人稱之「艾曼克」饢,中間薄,邊沿略厚,中央戳有許多花紋,直徑一般為40~50釐米,需要1~2公斤麵粉,最大的有80釐米,大約需要5公斤麵粉,被稱為「新疆的饢中之王」。
  • ...研發新產品 直播帶貨忙 烏魯木齊市饢文化產業園「饢」行天下
    (記者陳巖攝)  烏魯木齊晚報訊(記者王磊報導)近年來,隨著新疆大力發展饢產業,尋常的饢餅成為新疆的又一張新名片。  作為烏魯木齊唯一一個食品產業園區,集饢文化展示、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烏魯木齊市饢文化產業園建成近三年時間,以促進全產業鏈發展為重點,推進新疆饢產業多元化發展,打造具有特色的饢產業園,已形成極具特色的優勢產業。
  • 新疆:稅惠政策助「小饢餅」撬動大產業
    阿克蘇饢產業園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加緊製作手工饢(王旭偉 攝)今年,新冠疫情蔓延讓市場主體一度陷入困境,饢產業「危」中尋「機」,努力提升創新力,打造新業態近兩年,天山南北快速崛起一批饢產業園,喀什、和田、阿克蘇、昌吉、吐魯番五地州共有饢產品加工企業和打饢(製作饢)合作社300多家,日產饢約650噸,品種達175種以上,形成了饢產業集聚發展的大格局。
  • 吉祥安康新疆饢——詞韻清新雅調,祝福大美新疆
    饢,饢,新疆的饢,舌尖上的美味,傳遍四方。饢裡承載著綠洲的夢想,圓圓的饢餅帶來了吉祥。樓蘭姑娘的秀美,還有喀什噶爾胡楊。饢裡閃爍著明珠的璀璨,金黃的饢餅送來了安康。饢,饢,新疆的饢,有你的地方就是我故鄉。
  • 香又脆的庫車大饢、雪山水孕育的虹鱒魚…「2019新疆名優特農產品...
    原標題: 香又脆的庫車大饢、雪山水孕育的虹鱒魚…「2019新疆名優特農產品交易會」開幕  紅棗、核桃、葡萄乾,說到新疆特產,腦海裡浮現的總是這幾種東西,但12日開幕的「2019新疆名優特農產品交易會」還帶來不少令人眼睛一亮的新特產,比如紅心蘋果、虹鱒魚。  12日至16日,2019新疆名優特農產品交易會在上海農展館舉辦。
  • 霍城:打造饢產業 傳承饢文化
    伊犁霍城縣是古絲綢之路南北兩道的交匯點,在繁盛的絲路貿易中,饢成為過往商旅長途跋涉的最佳選擇,它支撐著細碎的過往和漫長的徵程。  今年,霍城縣蘭幹鄉爭取上級專項扶貧資金400餘萬元,在新榮村、雙渠村、中心村打造「一園三區」的絲路農桑饢產業園,並精心打造了饢文化展示廳,在展廳中,展示了各種各樣饢的樣品和製作饢的傳統工具。
  • 新疆莎車縣:傳統美食迎標準化 小饢餅欲成大產業
    王芳 攝   中新網新疆喀什9月3日電(王芳 吐地·塔西)近年來,新疆喀什地區莎車縣積極發展饢產業,通過標準化作業不斷提升產業規模和市場化水平。新疆傳統美食——饢,逐漸成為當地脫貧增收的新動力。  記者走進莎車縣高級技工學校食品實訓基地的饢生產車間時,技術人員正在為打(制)饢配製原材料。
  • 「寧波饢餅攤大叔」迷倒上萬「微粉」
    網上這張「饢餅攤大叔」照片,就是他,用祿美雙反中畫幅膠片機拍攝下來的。  也正是因為用的是膠捲成像後再掃描到電腦上,這才有了照片裡明暗適度的光線,和淡淡的憂鬱氣息。  網友「炙燒鮪魚人」,真名王昱人,是剛剛參加完高考的學生,也因為喜歡攝影,和「春日」加到了同一個攝影群裡。
  • 饢餅在新疆的歷史悠久,簡直是居家旅行的必備啊
    饢餅在新疆的歷史悠久,古代稱為「胡餅」、「爐餅」。饢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酵的面,但不放鹼而放少許鹽,這樣烤出來的饢帶著金黃的色澤和芝麻的香味,居家旅行的必備啊。手抓羊肉,相傳有近千年的歷史,以前因為人們手抓著吃,所以才叫手抓羊肉,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羶、色香俱全。饢坑肉,新疆獨特的美味,維吾爾族稱"吐努爾喀瓦甫",來源於新疆的喀什。饢坑肉營養豐富,味道特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