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7旬老人建成「百果園」,年產8000斤水果全送人,咋回事

2020-12-20 黃河鄉土故事

近日,聽影友老師講山西省河津市小梁農村,有個叫張金成的古稀老人在他家的2畝地裡,歷時10多年打造成了一個「百果園」,收穫的瓜果梨桃和蔬菜不賣錢,全部送給大家免費吃,周日的上午,我們一路尋訪到了這裡。

張大叔是個快人快語之人,性格開朗直爽,聽說我們想參觀他的「百果園」,站在院子裡立即開始介紹,他說自己是個獸醫站退休醫生,2016年內退後就回到了農村,和老伴在自家的2畝多責任田裡種上了桃樹,但是他們只會種地不會經商,桃子豐收不會賣,又不忍心看著桃子爛掉,所以就開始送給大家吃了。

大叔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就是獸醫站的技術骨幹和創新能手,很喜歡鑽研技術問題,幹什麼都要做出個名堂。俗話說醫生老了更值香,很多人用醫術老有所為,可是自己偏偏「不務正業」一頭扎進2畝地裡,開始研究果樹嫁接技術,很多人都不理解。圖為大叔在杏樹上嫁接了梨子和桃子,1棵樹上有5個品種。

其實張大叔內心有自己的情節,他說小時候的那個年代,自己兄弟姊妹7人,缺衣少穿,吃喝都緊張,更不要說吃點水果,那簡直就是「奢望」,現在退休了,3個孩子都成了家各自有自己的事業和家庭,他和老伴也不差錢,種植水果不圖賺錢就圖個樂呵,再說自己的性格就喜歡結交朋友,更喜歡「為人」。

大叔沒有上過幾天學,文化水平不高,他說一輩子就靠著河津人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當年搞畜牧獸醫就是全國科技項目的帶頭人,而且幹出了名堂,曾經去過省城領獎,退休在果園裡研究嫁接技術,雖然是老有所樂,但是也要玩出名堂。圖為大叔院子裡成熟的桃子。

2畝多的果園裡,大叔和老伴每天都要來「上班」,盡心盡力的管理,經過10多年的經營,現在僅各種水果的品種就多達60多鍾,有杏樹8種,李子6種,葡萄6種,棗4種,核桃5種,石榴4種,桃子8種,櫻桃10種,無花果3種,蘋果8種,加上各種瓜果蔬菜和莊稼,品種多達百十樣,所以大家把他的園子叫做「百果園」。圖為大叔疏下來的葡萄。

大叔說現在這個「百果園」裡就是他的樂園也是他的科研基地,水果的品種不但有新品種還有前些年的老品種,繁雜的品種利於嫁接實驗,能培育出新品種,還能讓一些喜歡吃老品種的人回味當年。比如蘋果樹,他就還保留著以前的沙果和國光,現在市面上很難吃到了。

一年四季的大多數時間,大叔老兩口就在「百果園」中度過,大叔沉侵在自己的果木嫁接技術研究之中,因為土地有限,果樹品種多,為了能不斷豐富自己的果園,他成功的在一棵樹上實現嫁接多個品種,甚至還培育出了新品種。圖為大叔院子裡的石榴樹上,碩果纍纍。

大叔雖然已經是古稀老人了,但是身體健康,腿腳利索,走起路來風風火火,在樹下穿行的速度讓我們幾乎跟不上他的步伐,滔滔不絕的給我們介紹著各種水果的品種和管理技術,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2畝大的「百果園」從每年的5月份開始就有美味可以品嘗,最早的就是草莓果,接著就有各種時令水果陸續成熟,新鮮的水果能吃到10月底,蔬菜和瓜類也不斷季,大叔說這段時間只要你進園子保證就有你能吃上的「鮮貨」。圖為園子裡的「葫蘆梨」,俗稱老漢美,是老年人很喜歡吃的一種水果。

「百果園」裡不但有吃的鮮果,還有能玩的,大叔在裡邊種植著奇花異草和葫蘆,他說葫蘆有使用價值還可以把玩,是文玩的好東西,大葫蘆可以雕刻成藝術品,小葫蘆是文人喜歡的把玩之物。

圖為大叔種的花生。

張大叔說人生在世不能忘本更要心存感恩之心。他就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從小就對土地有一份情懷,老了回歸田園就是最好的歸宿。回想一輩子從沒有文化到成為國家職工,老了還有退休金,都要感謝國家,現在自己有吃有喝安享晚年,就要回饋社會,盡一些自己的綿薄之力,種水果和蔬菜,送給大家免費吃,也算是感恩回報社會。

大叔在院子裡搭建起一個簡易的小房子,裡邊著生產資料和勞動工具。

「百果園」每年能產8000多斤的各種水果蔬菜,大叔說無論是熟人生人還是幹部農民,只要來到園子裡的人都能隨便摘隨便吃隨便拿,每到了周六周日的時間,這裡最熱鬧,時常有人光顧。圖為大叔栽種的一種奇花,您認識嗎?

大叔在園子的四周種植了一些果樹,自然的將「百果園」圍成了一圈,他說有的人不進園子在外邊也能吃上水果,這樣既能美觀還能方便大家。各位,您對大叔的「百果園」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關注】

相關焦點

  • 9旬農村老人爬樹摘柿子,自己不吃去送人,咋回事
    10月7日,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郭半村巷道裡,一位老人正在爬樹摘柿子,我和影友路過時發現了他,影友說這位老人家可真厲害,這下雨天剛停,他就怕爬這麼高的梯子,讓人看著都怕怕,他一定有啥著急事。我們站在樹下也不敢說話,生怕打攪了老人家,等到他下了梯子,我們才和他搭上了話。
  • 上半年這水果一斤要賣十幾元,如今按袋賣10元一袋,到底咋回事?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上半年這水果一斤要賣十幾元,如今按袋賣10元一袋,到底咋回事?小編這邊也是豐產蘋果的地區,近日這邊的集市裡,馬路的攤點上,幾乎全是一車一車的,在賣這種水果。早在上半年的時候,這水果一斤要賣十幾元,很多人都直呼「天價蘋果」真心吃不起。而如今集市上這種水果都是按袋來賣的,一袋10元錢。一袋的重要大概在六七斤的樣子,折合下來每斤不到1.6元。
  • 河南一地坑院裡梨子落滿地,7旬老人卻說壞了也不能動,看咋回事
    經常去農村的人都知道,農村人樸實,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大爺大娘們,每次出去拍攝採風,見面了總會問你們大老遠的來吃飯了嗎?每次坐下來拉家常他們也總願意把他們自己認為家裡的稀罕物拿出來招待我們這些不認識的陌生人,有時候是自己在家做的稀茬(農村不經常吃的美食),有時候是兒女們帶的點心,自家產的時令水果更就不用說了,可是前幾天我們去河南的陝州拍攝期間卻遇到了一件怪事,正在攤煎餅的大娘熱情地邀請我們屋裡做吃煎餅,而對成熟後落的滿地都是的大酥梨,大娘卻說這些成熟的梨子再甜也不能吃,問起原因才知道這裡面有故事,一起看看咋回事?
  • 這家水果店,500斤水果「免費送」,顧客是來了,但怎麼賺錢?
    那麼今天老五就給大家分享一個水果店的案例,面對同行貼身肉搏,這家水果店老闆打破傳統方法,不靠打折吸引顧客,靠抓住消費者的「人性弱點」來做生意,就靠著一個活動,不到一個月就收穫了1000多名顧客,到底是咋回事呢?
  • 百果園、鮮豐水果即將上市,水果專賣店迎來高光時刻?
    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水果零售市場總額達8000億,但其中50%以上的市場仍舊掌握在連鎖商超、傳統菜市場,以及個體水果店的手中,水果品牌連鎖店的佔比不到5%。何況,盒馬、7FRESH等新零售物種,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生鮮電商也都在共同分食著水果市場。
  • 山西農村6旬大媽種3畝石榴,一場雨後3萬變3千,聽她說說咋回事
    陰雨天過後,天氣晴朗,山西運城街邊好多賣自家農副產品的村民,在街邊見到一位6旬大媽再賣石榴,石榴看著又紅又大,一個大概有一斤重,但是石榴全身都裂開了口子,裡面紅紅的石榴籽露在外面,很是誘人,看相不好,自然賣的就不好了,我站在那裡看好大一會沒人問津,於是坐下來給大媽拉回家常。
  • 1條土狗守護1個村,農村7旬老人訓出「警犬」,本事驚人……
    1條土狗守護1個村, 農村7旬老人訓出「警犬」, 看它有啥本事 近日,小編和影友來到山西省運城市中條山農村採風,我們聽當地影友說黃河岸邊的大山裡還有一戶人家,生活著一對老夫妻,他們家裡的土雞蛋特別的好,大家便一起向這裡進發,步行了3裡多山中小道
  • 8旬老人出資8000多元印製經典論著《四庫全書》
    原標題:8旬老人出資印製經典論著多名文史專家助力,《四庫全書》漳人著述輯錄出爐晨報訊(特派漳州記者 黃小英)漳州人文薈萃,英賢輩出,有35名作家的著作曾入選著名的《四庫全書》。為了傳播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近日,82歲的退休教師毛英羨將平時省吃儉用省出來的錢拿了出來,出資8000多元,印製了10套共210本的《四庫全書》漳人著述輯錄,無償捐獻給漳州市圖書館、漳州市政協海峽文史資料館和相關的研究學者。昨日,記者來到毛英羨老人家裡。談起印刷《四庫全書》漳人著述輯錄的事,毛英羨笑著說,這微不足道,能幫助到別人,為社會做點貢獻,令她感到很開心。
  • 百果園攜手天貓水果生鮮全國1小時達
    縱觀來看,這些是線上水果消費仍然存在的普遍問題。究其原因,是水果生鮮天然的極不標準化特性。標準的缺失,讓消費者的預期變得難以調和,與之相應的是缺乏對商家的自我約束。百果園率先打破了這一局面,建立了業內首個全品類果品標準體系。僅一個紅富士蘋果,就有兩大類,18個等級的區別。
  • 與百果園相約浪漫遊,紅芭蕾草莓暖心上市
    金色莊園及早建成投用了冷鏈倉儲設施,大大提高了草莓的保鮮度和儲存時間,還依靠與百果園的緊密合作,為草莓保障了銷路。」經過這些年不間斷探索,溧水區進一步優化了草莓生產布局,持續提升草莓標準化生產能力,全區設施草莓種植面積已達2萬多畝,種植戶達2500多戶。劉人祥也表示,希望更多類似百果園的企業能參與到與當地草莓企業的深度合作中。
  • 7旬老人牆角放個「錢罐罐」,能賣8千元他說8萬也不賣,咋回事
    初春的一天,攝影師和影友外出在山西省稷王山去農村採風,想拍一拍農民復耕的情況,在一個小山村的東南角,我們發現了以一戶黃土小院,這樣的傳統建築形式在當地農村已經很少見到了,典型的農耕文化痕跡吸引著大家急切地想知道裡邊住的什麼人。走進院落,我們見到了這位大娘,她姓李,今年73歲。
  • 6旬農民種植桃子紅薯不賣錢,全部餵雞搞養殖,看看咋回事
    7月中旬山西省平陸縣部官農村的桃子正是成熟季節,鮮紅的桃子掛滿枝頭,讓人看著都垂涎欲滴,可是這可口的鮮桃有人不走市場不賣錢,卻用來餵雞,攝影師聽得很蹊蹺,這是什麼雞?竟然有如此高的待遇?我們看看這是咋回事。圖片上這位中年漢子名叫朱宏偉,他就是種桃子餵雞的人。
  • 全球規模第一的水果連鎖企業 百果園的哲學是什麼?
    他開創了水果連鎖經營的模式,並在漫長的時間裡用一個技術出身的人特有的安靜與執著,苦心孤詣錘鍊出了今天這個在全行業領先的銷售額近百億元的企業。他說他這輩子就做這一件事:給顧客提供「又好又實惠」的水果。如果用動物類型給當下的企業分類,有些是瞪羚,有些是烏龜。前者善於跳躍和奔跑,擁有驚人的發展速度;後者擁有異於常人的毅力,需要漫長的積累才能顯示出優勢——時間是玫瑰。
  • 馮軍偉做好事圓女兒心願 4000斤蘋果8000斤白菜送老人
    馮軍偉(右)向老人們發放蘋果和白菜12月9日,太康縣高朗鄉後廟行政村文化廣場裡熱鬧非凡,來自全鄉41個行政村的390多名環衛工、殘疾人及低保戶等老人在這裡相聚,他們滿心歡喜地從一個精幹清瘦的小夥兒手中接過包裝好的
  • 海口金牛嶺公園7旬老人摔倒 眾多路人不敢扶
    7旬老人摔倒眾多路人不敢扶  事發海口金牛嶺公園,一陌生男子扶起老人並送其回家,此後多次提供幫助  「幸虧遇到了好人符祥森,真的很感謝他。」昨日,寇貞蘇老人和老伴楊俊強主動找到記者。原來,7旬老人寇貞蘇在海口金牛嶺公園散步時不慎摔倒,眾多路人遠遠看了看,猶豫一下就走了,唯有素不相識的符祥森主動上前扶起老人,還專門租車將老人送回家。記者黃婷  扶起摔倒老人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大半年,可對寇貞蘇老人和老伴楊俊強來說,一切都歷歷在目。
  • 偏遠農村,8旬老人1年做1次的「硬菜」錯過等明年,多數人沒吃過
    導讀:偏遠農村,8旬老人1年做1次的「硬菜」錯過等明年,多數人沒吃過美食的定義很廣泛,街邊風味小吃可以叫做美食,山珍海味的菜餚也可以叫做美食,只要是老百姓認可的美味,就算沒有色、香、味的點綴,也同樣是人們話語中的美食,今天我們就分享一位老人一年只做一回的美食,街坊鄰居都搶著吃,被大家稱為老百姓的「硬菜」,現在我們就看看老人製作的是什麼吧。
  • 「水果之王」百果園決戰大生鮮 | 東峰資本的價值投資
    一直到2008年,都是百果園的前期摸索階段,這一階段連續虧了7年時間,跌跌撞撞地把門店開到了100家;第二階段:從2008年到2015年,回購加盟店,完成全自主直營的自營店體系搭建;第三階段:從2016年開始,百果園的全國門店數量突破1000家,同年,百果園戰略整合了果多美,一年後,百果園再次戰略整合,併購了生鮮
  • 兩個農村老人,撿玉米粒20000斤,難道有什麼訣竅?
    大機器種得快,管理得快,收穫也快,但是毛病也多,農村有很多老農民,就靠這些大機器過活,大家都知道,在農村地起土豆,起花生是起不了光的。無論翻翻地上,都會有落葉,很多人都會到鄉下去撿。每日拾起兩小袋土豆還是很容易得,可有一點,土豆的大小要靠運氣。大多數時間都是小得多,大的少,但總比沒有強,除了土豆,還有花生,一天能摘下50多斤的花生。
  • 百果園獲15億元B輪融資 開放全產業鏈與加盟合作
    據百果園副總裁焦嶽介紹,此輪融資將用於果品研發與品類品牌建設,打造先進果業供應鏈與生態體系,以及持續加強產業網際網路的投入。據了解,百果園是水果連鎖經營業態的開創者,定位為中高端精品水果超市。自2001年開出第一家水果特許連鎖專賣店後,截至目前,百果園門店數已達2800多家,遍布全國40多個城市,並在全球布局了230多個水果基地。
  • 農村7旬媽媽給5旬兒子送了1碗菜,母子情深,讓人看得很暖心
    近日,攝影師一行人過路陝西省合陽縣一個農村,我們在巷道裡看到一位大媽手裡端著一碗菜,同行的影友停下車向老人問了好,便和大媽交談起來,大媽說這是給兒子送早飯,兒媳婦去縣城照看孫子去了,兒子一人在家,她怕孩子吃不上飯,所以在家裡做好給兒子送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