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難道沒好奇過嗎?醍醐灌頂中的醍醐到底是什麼東西?

2020-12-02 騰訊網

技術型吃貨溫馨提示:圖文無關哦

醍醐灌頂

醍醐灌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í hú guàn dǐng,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摘自百度百科

馨馨:QC菌,不瞞你說,雖然我從小一直在聽這個詞語,但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醍醐」到底是什麼東西?

QC菌:嗯...大概是老師覺得解釋會有些尷尬。因為,其實醍醐是一種乳製品。

說到「醍醐」的來源,不得不提到我國古代的乳製品加工……對,你沒看錯,我國古代已經有很成熟乳製品加工工藝了。

別不信,你看了下面對於「醍醐」的解釋就明白了。

《涅槃經十四·聖行品》上有寫醍醐的詳細製作過程:「從牛出乳,從乳出酪,從酪出生酥,從生酥出熟酥,從熟酥出醍醐,醍醐最上。」

《唐本草》是這麼說的:「醍醐,生酥中,此酥之精液也。好酥一石,有三、四升醍醐,熟杵煉,貯器中,待凝,穿中至底,便津出得之。

《本草綱目·獸部》中也對醍醐有記載:「色黃白作餅,甚甘肥,是也。酪面上,其色如油者為醍醐。」

總結一下,古書裡面提到的「醍醐」大概有以下特點:

生產工藝為:牛奶「酪」「生酥」「熟酥」「醍醐」。醍醐是乳製品中最最精華的部分。

得率很低。將「酥」加熱之後冷卻凝固。中間沒有凝固的一小部分才是醍醐。

「醍醐」的顏色是黃白色的,用來做餅很好吃。形態是油狀半固體。

馨馨:那聽上去「醍醐灌頂」成本還挺高

好的,現在大家再來猜猜看,「醍醐」到底指的是什麼東西?

對,你沒猜錯,

醍醐其實就是……

黃油!

馨馨:啥???所以「醍醐灌頂」就是pia黃油???

QC菌:不,光回答「黃油」還不夠準確。

為了詳細了解「醍醐」是什麼,我們需要把「醍醐」的加工過程再詳細說明一下。

從乳出酪

古人很早就發現,剛擠出的牛奶是不穩定的,只要靜置一段時間,牛奶中脂肪會上浮,牛奶就會自動分層。

由於生牛奶中細菌的存在,靜置的過程中還會順帶著發生輕度的發酵,這種發酵有時給牛奶帶來了更加醇厚的風味,有時也會導致牛奶凝結成塊。

靜置之後牛奶的自動分層現象

箭頭所指位置為奶油和牛奶的分界線

經過靜置之後的牛奶,古人就稱之為「酪」。在今天看來,這個更像是鮮奶油和鮮奶酪的組合。今天的「奶酪」其實正是源自這樣的現象。

從酪出生酥

其中,牛奶上層的部分就是今天所說的「奶油(cream)」。奶油仍然含有很多水分,一粒粒油脂液滴被水分包裹著,是「水包油」的結構。

將奶油取出,進行攪打或者劇烈搖晃之後,油脂液體就會發生碰撞,凝集,聚集成一體。經過過濾之後,奶油就會「變身」成為黃油(butter)。這樣得到的粗製黃油就被古人稱作「生酥」。

黃油仍然含有少量水分,它們被包裹進油中,形成了「油包水」的結構。這也使得了黃油容易腐敗變質,需要冷藏保存,而且儘快食用。

除了水分之外,黃油還保存了一些蛋白質(準確來說應該是非脂乳固體)。別小看這些蛋白質,它們對於「醍醐」至高無上的風味形成起到了關鍵作用呢!

從生酥出熟酥

將「生酥」在鍋裡加熱,黃油中剩餘的水分就會被蒸發,持續加熱一段時間,黃油中的蛋白質會發生變性,沉澱,並漸漸變成棕色。這時候,把這些沉澱濾去,剩下的就是較為澄清透明的深黃色油狀物質——古代稱之為「熟酥」。

印度把這種東西稱為「Ghee」,現代中文翻譯應該是「印度酥油」。比起黃油來說,「印度酥油」由於水分更少,保存時間更長,不容易腐壞。所以比起「生酥」(黃油)更具有實用價值。

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在蛋白質變性沉澱的過程中,它也在發生著分解,分解的過程中會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生成類似堅果一樣的香氣。這也給「印度酥油」帶來了代表性的氣味。

需要指出的是,這裡的「印度酥油」跟西藏、蒙古等地區做酥油茶和酥油燈用的「酥油」不是同一種東西。後者實際上就是黃油。

如果在「熟酥」基礎上繼續加熱,黃油會進一步變為褐色,這時我們就得到了西餐中非常常見的,具有濃烈堅果香氣的「brown butter」。

法餐中常見的「brown butter」

法文稱之為「Beurre noisette」

從熟酥出醍醐

「熟酥」經過冷卻後,中間那一層沒有來及凝固的液體就是「醍醐」。

其實這樣看來,「醍醐」和「熟酥」之間應該沒有本質區別,它就是「熟酥」還沒有來得及凝固的一部分。

或者,我們可以猜想,「熟酥」中也沒有蒸發掉全部水分,由於無水黃油熔點比普通黃油更高,當溫度下降時,那些水分含量少的部分會先凝固,中間水分含量較高的部分可能會凝固得稍微慢一點。

凝固之後的「印度酥油」

比普通黃油更加堅硬

說到這裡,大家應該已經明白了:「醍醐」可能就是「印度酥油」中水分含量比較多的那一部分。

總的來說,「醍醐」其實就是印度酥油。它和目前市面上的「無水黃油」很類似,但還是有一定區別的:無水黃油沒有蛋白質分解的過程,所以它的味道主要還是奶香味,沒有堅果風味。而「醍醐」在無水黃油基礎上增加了蛋白質分解產生的堅果風味。

這樣的東西用來做成餅吃,和西餐用 Brown butter 做麵包的吃法驚人的一致。這一定是歐亞大陸兩端的不謀而合。李時珍爺爺很會享受啊。

總結

看到這裡,你有沒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你還能直視「醍醐灌頂」這四個字嗎?想像一下,有人用一大盆印度酥油澆你的頭?

估計在領悟智慧之前,你會感到有點餓吧。

往期文章:

牛奶、奶油、黃油、奶酪,傻傻分不清楚?

「奶油奶酪、淡奶&煉乳、酪漿、酸奶油、黃油霜」又是些什麼?

醋&辣椒&黃油,這雞翅就是這麼酸爽 —— Buffalo Wings

全脂,低脂,脫脂牛奶,到底哪種更健康?

哪種牛奶營養最好?2分鐘說清楚各種牛奶的區別

你喝的牛奶,有可能不是真正的牛奶

相關焦點

  • 總說醍醐灌頂,這醍醐到底是個啥?為啥和尚那麼願意吃它?
    醍醐灌頂,醍醐是啥?和尚為啥喜歡?那麼,醍醐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美味,能夠讓和尚們如此推崇追捧呢?和尚吃動物脂肪?別急!聽我慢慢說您先別著急。聽我慢慢解釋。喝牛羊奶和醍醐有什麼關係嗎?有關係,因為醍醐就是奶製品。事實上,醍醐就是遊牧民族經常食用的奶酪的副產品。
  • 「醍醐灌頂」中的「醍醐」是什麼意思?
    「醍醐灌頂」是一個意會詞,它絕不是指用一桶「醍醐」從腦袋上直接澆下來,實際上在古代「醍醐」很難得,可不是一般人能「澆」得起的。那麼「醍醐」到底是什麼呢?實際上它就是從酥酪中精煉出來的奶油。「醍醐灌頂」最常見的用法是佛教中用來比喻通過灌輸佛性智慧使人產生靈感,大徹大悟,從而除卻煩惱、身心清爽的感覺。那麼佛教又是怎麼跟「奶油」扯上關係的呢?這就要從「醍醐」二字講起。一、醍醐「醍」本是一種速釀的薄酒。《說文新附·酉部》說:「醍,清酒也。」
  • 還能喝嗎?對身體有害嗎?醍醐灌頂
    還能喝嗎?對身體有害嗎?醍醐灌頂大家好,很高興再次 與大家做分享,今天在這裡要向大家解釋一個可能困擾大家已久的一個問題:老紅酒為什麼會有沉澱物?難道是紅酒壞了嗎?或者說只是單純的某種反應現象?對身體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相信看完下面的內容大家應該就會醍醐灌頂了。
  • 《醍醐灌頂》說文解字
    人們常說「醍醐灌頂」,「醍醐」是什麼東西。有一個很常見的成語叫「醍醐灌頂」,形容一個人突然明白了什麼,和恍然大悟、茅塞頓開的意思差不多。「醍醐灌頂」這個成語人人都會用,但要問「醍醐」是什麼東西,估計就沒幾個人知道了。
  • 快遞小哥會好奇你的包裹裡面是什麼嗎?
    那麼,一個尷尬的問題來了,那些經手快遞的小哥會好奇你的包裹到底是什麼嗎?他們知道你的包裹裡,包裹的到底是什麼嗎?二是,淘寶賣家,收件員是一定知道你包裹內是什麼的!按照我國目前的物流標準,收件員必須知道內部郵寄的是什麼物品,蓋上「已驗視」的章才能發出,而在運輸途中,你的包裹也需要過安檢,這些過程中經手的快遞小哥,是能夠了解你的包裹內容;
  • 很好奇,為啥餐館的大鐵鍋「從來不粘鍋」?用的是什麼高級廚具嗎
    不少人都有過自己做飯的經歷,從剛開始毛手毛腳的學做飯,到能夠自己獨立做一桌美味可口的飯菜給家人朋友吃,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在初學做飯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糊鍋的情況,即便是手腳麻利的家庭主婦,有時候也不免會把東西煮糊了,而食物粘鍋之後,清洗起來就不太容易了。
  •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哪些書籍讓你醍醐灌頂?
    像趙先生這樣的天才,能讓他醍醐灌頂的書——即便是有也和我們普通人的不同。而有的人,學習英語十數年不得其法,每次背單詞都要從「abadon」開始。這樣的人,能讓他醍醐灌頂的書肯定不是什麼高深語法。所以我要推薦的書籍,只適合初學者——指的是英語水平不高,哪怕已經學了十幾年幾十年——且不是趙元任先生那樣驚才豔豔的天才。
  • 「醍醐灌頂」與酥油有什麼關係,你知道是怎麼演變的嗎?
    一般認為,「醍醐灌頂」的說法最早出現於《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唐之後,由於宋儒主張滅人慾存天理,佛教密宗的發展受到了抑制,但密宗對宋以至後來的漢文化的發展則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醍醐灌頂正是密教的說法。
  • 邱吉爾的一句語錄告訴你,讓你醍醐灌頂!
    比如我們今天過得不好,很糟糕,我們就希望明天能發生一件很高興的事,很愉快的事。哪怕結果沒有發生,至少我們把不開心和失望換成了等待與期望了,至少我們這樣生活會過得好過一點,開心多一點,這就是好心態的人總是這樣安慰自己吧?明天是個好東西,只要利用好,很多時候,就是化解憂傷的良藥。比如不開心了睡一覺,明天早上起來,依舊陽光開心的生活。
  • 餅乾盒裡通常沒餅乾,你家的鐵盒有被奶奶裝過什麼奇怪的東西嗎?
    你或許會有點好奇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感嘆?不過你仔細想一下,每次去奶奶家,在某一角落、某個抽屜裡看見了月餅盒/茶葉盒,打開你會發現什麼......沒錯!這些鐵盒裡多數放都是針線,沒準裡面還會混著一個「頂針」。或許你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嗎?「就一塊月餅了快點吃,之前的針線盒滿了。」除了它,還有可能有這些。
  • 韓國人來到中國最喜歡買什麼?看看購買的東西,你好奇不?
    文/嘟嘟韓國人來到中國最喜歡買什麼?看看購買的東西,你好奇不?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韓國人來到中國最喜歡買什麼?看看購買的東西,你好奇不?他們最喜歡買的是什麼呢?韓國人來到中國旅遊的第一個要點,他們往往除了看到中國的變化之外,還喜歡過中國的超市。他們會選擇在超市裡面來回逛逛,購買一些辣條以及其他的小食物,甚至他們還會購買中國在全世界都比較出名的老乾媽作為帶回去贈送親朋好友的禮物。
  • 莫言很考驗人的話,卻道出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讓人醍醐灌頂!
    我們不妨讀一下莫言很考驗人的話,卻道出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修行,讓人醍醐灌頂!文字如下:「你告訴我肉有多好吃以後,我就當不了小和尚了。可是你轉身離開,告訴我這樣才算是修行。」——莫言 《四十一炮》是啊,倘若一個人一出生一直沒有吃過肉的人,你讓他修行不吃肉,他或許很輕而易舉就能夠做到。
  • 清華博士徐騰:頭一回看見「奶奶廟」震撼極大 醍醐灌頂
    到底是敬神還是某種程度上也沒把神當回事呢?徐騰:我頭一回看見整個就崩掉了竇文濤:《鏘鏘三人行》,潘老師啊,你現在感覺到做我們《鏘鏘三人行》有福利,你知道有個什麼好處呢?昨天火遍我的朋友圈的一個人徐騰,今天我就見著這個小夥子了。歡迎歡迎歡迎。徐騰:謝謝。
  • 劉昊然買過液態屁鯡魚罐頭,難道帥哥的口味都這麼重嗎
    近日,劉昊然在接受採訪時被問到曾經在網上買過什麼奇怪的東西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液態屁」,他稱是在網上看視頻的時候,當時一個視頻博主買了一個液態屁,然後好奇想試一下,結果噴完之後,那個味道很持久,家都不能要了。果然還是好奇心不要太重的好。
  • 幽默笑話:難道,豬吃剩下的東西我也要吃麼?
    醫生:最近你有沒有亂吃東西了啊?患者:沒有啊,就是平時吃了我兒子吃剩下的東西,媳婦吃剩下的東西我也吃了,還有我爸媽吃剩下的東西我也給吃了。醫生:我建議在家養頭豬。患者:難道,豬吃剩下的東西我也要吃麼?2、老媽說男友老實,不讓我欺負他,要是我倆吵架肯定怨我。
  • 一輩子不結婚,無兒無女,後悔了嗎?聽過來人怎麼說,醍醐灌頂
    已婚已育的總是離不開家庭孩子老公,每天被婚姻生活裡的一地雞毛折磨得不成形,大齡未婚的每天被各種催婚,好像過得也並不快樂。正如錢鍾書先生說的一樣,婚姻是座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外面的人想進去。難道人的一生,除了結婚生子,就沒有別的意義了嗎?
  • 你小時候有過第六感嗎?你會突然汗毛直豎嗎,你看見過鬼嗎?
    你小時候有過第六感嗎?你會突然汗毛直豎嗎,你看見過鬼嗎?——《靈異第六感》很多人說自己小時候見過鬼,還被嚇出了童年陰影,有可能是這個世界上真的存在超現實力量,也有可能是你記錯了。二郎忍不住好奇,難道老馬不是主角嗎,這才開頭沒多久就死了?鏡頭一轉到了第二年秋天,老馬似乎已經痊癒了,來屋前等待他的下一位病人,一個黃頭髮萌正太走了出來,一看見他就跑。老馬一路追趕到了一個教堂裡,老馬看到小黃手腕上有幾條劃痕,心裡一沉,對小黃說:「別怕,我是你的心理醫生。」小黃覺得這是個怪蜀熟,聊了幾句就離開了。
  • 難道就我一人覺得是什麼梗怎麼回懟 內涵用法出處介紹
    網絡一直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種交際方式,在網絡中我們可以看到世界各個地方的事件,更是可以看到明星的一舉一動,但在網絡中,出現的最多的還是要數我們的流行語。隨著網絡時代的發展,形容各種事物梗不斷的誕生出來,近日網絡中有一個非常新穎的梗誕生,那就是「難道就我一人覺得」,網友們也是不由的想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呢?難道就我一人覺得是什麼梗呢?什麼意思以及怎麼回懟呢?
  • 油茶樹上長的這種東西 你吃過嗎?
    知道圖中這是什麼的,恐怕都暴露了年紀了吧每到清明時節,滿山的油茶樹上便掛著這些水靈靈的果子——茶泡、茶片。茶泡、茶片可以算得上是一代人的記憶了。茶泡和茶片出身來源不同,是兩種不同的東西,但由於形象接近,也有一些地方將它們混為一談。
  • 主人新買了蜥蜴,家裡的貓咪非常好奇,貓:這窩不錯啊
    俗話說「好奇害死貓」,這足以證明貓是非常好奇的動物,貓對家裡它們不熟悉的東西充滿了好奇心,有的時候它們還會用爪子去扒拉他們好奇的物品,那小心翼翼又蠢蠢欲動的表情真的很可愛了……寵物的種類很多,貓、狗等都是最常見、最容易被人們接受的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