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舌頭能嘗到百般滋味,比如我們喝茶時,會嘗到茶湯中的鮮、甜、苦、澀,那茶湯內究竟有哪些物質,會讓我們嘗到這麼多不同的味道呢?
【鮮】——胺基酸
茶湯內鮮爽的滋味,更或者說是一種口感。它主要與胺基酸有關,茶葉中的胺基酸種類有很多,其中含量最高的,就是茶氨酸,它是茶葉中特有的一種胺基酸。除了茶氨酸,還有一些胺基酸含量也相對較高,比如穀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醯胺、天冬醯胺等等。並非所有的胺基酸都是鮮的味道,大多數胺基酸是苦的或者甜的。
根據相關資料報導,L型胺基酸大多數是苦的,少數是甜或者鮮的,D型胺基酸是甜味的。自然界中蛋白質的胺基酸都是L型的,所以,茶葉中蛋白質水解之後的胺基酸會給茶湯帶來的多為苦味,茶葉中游離的胺基酸構型雖難斷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給予茶湯的味道並非只有鮮,還有苦和甜。
【甜】——糖類及其他物質
我們喝茶時嘗到的甜味,主要是茶湯中糖類的作用,其中有單糖和雙糖等可溶性糖,糖類的含量並不高,但由於人類味覺器官對不同味道的感知位置不同,所以在喝茶時,人們感受到輕微的苦味之後,反而會感受到較強的甜味。茶湯中還含有一定量的果膠和酚類物質的糖苷,它們對茶湯滋味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可以使茶湯產生醇厚的口感。
【苦】——嘌呤類物質
茶湯中的苦味,主要由茶湯內的咖啡鹼呈現的,咖啡鹼屬於嘌呤類物質,由於它遇熱易揮發,所以在多次衝泡之後,茶中的苦味會明顯的下降,咖啡鹼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活躍大腦皮層細胞,對刺激胃液、膽汁分泌都有作用。
茶湯中的花青素也是苦味的來源,它在茶湯中的含量超過它的閾值時,就會有明顯的苦味。例如150毫升茶湯內,含有15毫克的花青素,此時就會有明顯的苦味。
【澀】——酚類物質及其氧化物
茶葉所含的酚類物質中,兒茶素的含量最高,酯類兒茶素會呈現苦澀味。在茶湯入口之後,產生的苦澀味,主要是因為酯類兒茶素與口腔黏膜蛋白質反應形成不透水物質,收斂性強。從感官的角度說,澀味,也是刺激觸覺神經末梢產生的。
有句老話說,人生如茶,茶中能嘗出的味道,正如人生所體會到的一樣,一杯小小的茶湯中,五味雜陳,心中那些說不出的故事,不如以茶為媒,慢慢回味。
知識小百科:
我們能嘗出不同的味道,是因為舌頭上長有味蕾,味蕾是味覺的感受器,分布在舌頭的如狀突起內以及舌頭的底面、口腔內咽部和軟顎等處。
味蕾由兩種細胞組成,一種是味覺細胞,呈柱裝,位於味蕾中央;
另一種為支持細胞,呈梭形,位於味蕾周圍。
支配味蕾的感覺神經末梢細支就包圍在味覺細胞上,傳遞味覺細胞的興奮到大腦裡的味覺中樞。
舌頭各部位對各種味道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舌尖對甜最敏感;
舌根對苦最敏感;
舌頭的外側對酸最敏感;
而鹹的敏感區域分布在舌尖和舌尖兩側的前半部分。
但並不是說,除了敏感的味道外對其他味道就毫無感覺,只是相對較為敏感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