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茶,茶中的鮮、甜、苦、澀,源自哪裡?

2020-12-19 罘罳茶學堂

我們的舌頭能嘗到百般滋味,比如我們喝茶時,會嘗到茶湯中的鮮、甜、苦、澀,那茶湯內究竟有哪些物質,會讓我們嘗到這麼多不同的味道呢?

【鮮】——胺基酸

茶湯內鮮爽的滋味,更或者說是一種口感。它主要與胺基酸有關,茶葉中的胺基酸種類有很多,其中含量最高的,就是茶氨酸,它是茶葉中特有的一種胺基酸。除了茶氨酸,還有一些胺基酸含量也相對較高,比如穀氨酸、天冬氨酸、精氨酸、谷醯胺、天冬醯胺等等。並非所有的胺基酸都是鮮的味道,大多數胺基酸是苦的或者甜的。

根據相關資料報導,L型胺基酸大多數是苦的,少數是甜或者鮮的,D型胺基酸是甜味的。自然界中蛋白質的胺基酸都是L型的,所以,茶葉中蛋白質水解之後的胺基酸會給茶湯帶來的多為苦味,茶葉中游離的胺基酸構型雖難斷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給予茶湯的味道並非只有鮮,還有苦和甜。

【甜】——糖類及其他物質

我們喝茶時嘗到的甜味,主要是茶湯中糖類的作用,其中有單糖和雙糖等可溶性糖,糖類的含量並不高,但由於人類味覺器官對不同味道的感知位置不同,所以在喝茶時,人們感受到輕微的苦味之後,反而會感受到較強的甜味。茶湯中還含有一定量的果膠和酚類物質的糖苷,它們對茶湯滋味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作用,可以使茶湯產生醇厚的口感。

【苦】——嘌呤類物質

茶湯中的苦味,主要由茶湯內的咖啡鹼呈現的,咖啡鹼屬於嘌呤類物質,由於它遇熱易揮發,所以在多次衝泡之後,茶中的苦味會明顯的下降,咖啡鹼能夠刺激中樞神經系統,活躍大腦皮層細胞,對刺激胃液、膽汁分泌都有作用。

茶湯中的花青素也是苦味的來源,它在茶湯中的含量超過它的閾值時,就會有明顯的苦味。例如150毫升茶湯內,含有15毫克的花青素,此時就會有明顯的苦味。

【澀】——酚類物質及其氧化物

茶葉所含的酚類物質中,兒茶素的含量最高,酯類兒茶素會呈現苦澀味。在茶湯入口之後,產生的苦澀味,主要是因為酯類兒茶素與口腔黏膜蛋白質反應形成不透水物質,收斂性強。從感官的角度說,澀味,也是刺激觸覺神經末梢產生的。

有句老話說,人生如茶,茶中能嘗出的味道,正如人生所體會到的一樣,一杯小小的茶湯中,五味雜陳,心中那些說不出的故事,不如以茶為媒,慢慢回味。

知識小百科:

我們能嘗出不同的味道,是因為舌頭上長有味蕾,味蕾是味覺的感受器,分布在舌頭的如狀突起內以及舌頭的底面、口腔內咽部和軟顎等處。

味蕾由兩種細胞組成,一種是味覺細胞,呈柱裝,位於味蕾中央;

另一種為支持細胞,呈梭形,位於味蕾周圍。

支配味蕾的感覺神經末梢細支就包圍在味覺細胞上,傳遞味覺細胞的興奮到大腦裡的味覺中樞。

舌頭各部位對各種味道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

舌尖對甜最敏感;

舌根對苦最敏感;

舌頭的外側對酸最敏感;

而鹹的敏感區域分布在舌尖和舌尖兩側的前半部分。

但並不是說,除了敏感的味道外對其他味道就毫無感覺,只是相對較為敏感罷了。

相關焦點

  • 「原創」普洱茶:了解茶葉苦與澀,人生如茶!
    有句關於茶的話在網絡上被大肆宣傳,「人的一生好比是茶,開始是又苦又澀,然後是得來的甜,最後是不可限量的回甘。」看似像是歷經風霜的人生頗有哲理,可這句話被用作是某款特定普洱茶的代言詞來說卻是有些牽強。普洱茶的苦,很正常,來源於茶葉的茶鹼,這種苦分為好多種,正常的有兩種,一是高山苦,二是林子苦,這兩種都是片區的特點,但之所以為正常,是因為這兩種苦由茶本身而生,又瞬苦即化,很多片區都會有這種感覺。再者,有種味似黃連而且久久化之不去的苦,這種苦是化肥所致。
  • 茶如人生,甜與回甘是兩種不同的味覺體驗
    茶如人生,口中的甜稱做甜潤,苦盡甘來叫做回甘。茶,之所以被眾多人喜歡,我想除了它的養生的效果,還有它的內涵與精神吧。人們常說,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在喝茶中細細體悟,過程似乎就是人生的復刻與翻版吧。常聽茶友說,喜歡喝甜的茶,苦澀的茶湯讓人難以下咽。這裡的甜指的是茶的甜潤度, 茶的甜從何而來?
  • 茶湯中為什麼有「苦、澀、鮮、甜」的滋味?
    1.苦:咖啡鹼咖啡鹼屬於一種生物鹼,呈現苦味。2.澀:茶多酚收斂性強。從感官的角度講,澀味也是刺激觸覺神經末梢產生的。而簡單兒茶素主要是產生茶湯中令人爽口的感覺。3.鮮:胺基酸茶葉胺基酸的味道呈現有鮮、爽、甜的特點。如果茶葉當中胺基酸含量較高,那麼口感就會表現出鮮、爽、甜,再加上茶多酚的含量比較恰當,那麼整個茶的口感就會表現出醇爽的特點。
  • 苦是「紳士鬼」,澀是「流氓鬼」 茶中令人皺眉卻又必不可少的味
    苦與澀便是典型代表。因此,有人把茶湯中的苦味比作「紳士鬼」,而澀味是「流氓鬼」 。有這兩種滋味在茶湯中,總是讓飲者不禁皺眉。先來說說「紳士鬼」——苦味的來由,且為什麼他是「紳士」呢?一般來說,茶湯中的苦味來源於茶葉中所含的咖啡鹼。
  • 老茶客透露,茶不苦不澀的秘訣都在這裡!
    有句話叫「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證的。 但是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嘗苦澀,而是在品嘗茶帶來的鮮爽味、甜味、回甘生津,體驗茶湯對味蕾的衝擊。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 茶晟課堂:茶湯中味感呈苦味 先苦後甜為好茶
    「茶根本的味道屬於苦味的,茶湯中味感呈苦味,主要是因為茶有中含有茶葉鹼、咖啡鹼、可可鹼 、茶葉皂苷類、花色素類、苦味胺基酸及部分黃烷醇類。在這些成分中黃烷醇類茶單寧和咖啡鹼佔比最高,而且茶單寧(兒茶素)為茶湯中最主要的成分。
  • 不苦不澀不是茶,那喝到入口即甜無苦無澀的普洱茶難道是假的?
    ,甚至大多數小白在不知道何種情況下被灌輸了「不苦不澀不是茶」的理念。等他們喝到一款,香高綿揚無苦無澀的茶,頓時會覺得這個茶是假的吧,一定加了添加劑,怎麼可能有茶不苦不澀,生津回甘還這麼好。今天北辰就和大家來論一論普洱茶中的「苦茶系」和「甜茶系」,揭穿一下那些誤導新手的普洱茶言論。
  • 紅茶小課堂|不苦不澀不是茶?生活已經夠苦了,別為難自己
    有一些人不愛喝茶,總有一個理由是因為:「太苦了」。「茶都是這麼苦的嗎?」「又苦又澀,實在是愛不起來。」老茶客總念叨著:「不苦不澀不是茶」,卻不知道,這句活有多麼令新茶友望而卻步如果沒有人引導,很多人就會因為一口苦澀的茶而永遠不會對茶感興趣,平白錯過了了解茶的機會。只要了解了茶為什麼會苦澀,茶的苦澀就沒有那麼令人生厭了。那究竟為什麼茶會苦澀呢?難道茶就只有苦澀一種味道嗎?
  • 至於茶的味道,是由甜、酸、苦、澀諸味綜合而成,人生不是也如此嗎?
    茶葉香氣主要關聯物質 碧螺春清香中時有淡淡花果香,鐵觀音有蘭花香或者乳香,黃金桂有桂花香, 傳統的凍頂烏龍略帶焦糖香,白毫烏龍有蜜糖香和果香
  • 苦的茶不一定好,好的茶也不一定要苦
    你也許聽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苦不澀不是茶」。這句話說得挺有道理,苦澀是茶葉的基本口感,沒有了這個口感,的確就跟和白開水一樣,沒什麼味道。有的茶葉粗老,沒什麼味。對懂茶的人來說,滋味淡薄,沒有茶味。對不怎么喝茶的人來說,卻是不苦不澀,覺得還挺好喝的。所以,不苦的茶不一定是好茶。
  • 一苦、二甜、三回味 喝的是茶,品的是人生
    在雲南白族的喜洲村,有喝三道茶的風俗。三道茶也叫三般茶,是白族地區招待貴客的飲茶方式,有著「一苦、二甜、三回味」的說法。喝三道茶,原本是白族人在求學、學藝、拜師、經商、婚嫁時的儀式,喝茶的過程也是長輩對晚輩分享人生經驗的過程。
  • 茶為什麼會苦呢?
    品中王,品王者人生。有的人會問茶問什麼會苦,又為什麼會甜呢?品中王小編就來說說這茶苦的秘密。飲茶時會有苦味非常澀,一般會有以下情況1、殺青時不夠,導致茶內的物質沒有辦法轉化2、季節因素,咱們都知道季節對茶的影響比較大,溫度高、日照強就會導致茶的味道苦澀3、不良的茶樹品種,病蟲危害,以及施肥過度都會導致茶苦澀難以下口。
  • 人生如茶,苦若生命,淡似清風
    所以才會有人說,人生如茶,苦若生命,淡似清風。濃時讓你嘗遍人情冷暖,淡時讓你看透世態炎涼。生命,其實就是在不斷的嘗試和失敗中成長起來的,你經歷過,你失去過,你才能有看淡一切,如清風拂面的淡然。生而為人,需要在所有困難面前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因為你要活下去,要追求更美好的人生。再苦再難,你也只能負重前行,朝著你的目標,帶著不顧一切的勇氣。這路途中有太多的艱難險阻,讓你覺得生命如濃茶般苦不堪言。但其實,當你越過了那道坎,你會發現,其實苦後藏著甜。
  • 人生如茶:回甘生津 靜心養德
    人生有起起落落,有時候波瀾不驚,有時候卻讓人難於靜下來;茶,靜下來你可以遙看遠方,回味自我;人生如茶,多變而止。酸甜苦辣鹹對應著紅黃黑白綠等。我是在品茶,也好像是在回味人生。沒有靜止……一盞茶,清雅,淡然,緩緩的一顆急躁的心慢慢變得透徹清明。茶,一道二悟三友四氣?
  • 人生如茶(深度好文)
    年輕的時候喜歡喝各式飲品,夠甜夠刺激才有滋味。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喜歡喝茶,喜歡茶進入口中的溫潤、舒緩,喜歡茶苦中帶甜,甜中帶苦的淡淡澀味,喜歡看茶葉浮浮沉沉、一上一下。越喜歡,越發現,人生如茶,茶如人生。01人生如茶,先苦後甜人生就像一杯茶,剛入口時有些苦,可吞咽的時候又能感覺到甘甜。
  • 帶「澀」感的茶,都是不好的茶嗎?
    茶湯中的生物鹼與大量兒茶素類物質形成氫鍵締合物,在兒茶素類和咖啡鹼相對含量都較高的茶葉中,茶湯濃醇鮮爽,是優質茶葉的表現。 脂型兒茶素苦澀味較強,它在芽葉裡的含量遠遠高於粗老葉片。 正常情況下,採制幼嫩一芽一、二葉的茶品,其苦澀味比採制一芽三、四葉的厚重得多。所以,帶有「苦澀味」的普洱茶往往是高嫩度、高級別的茶品。這亦是中低檔茶滋味比較淡薄的原因。
  • 一杯人生茶
    中國飲茶起源眾說紛紜:追溯中國人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
  • 黃奕嘉:茶如人生
    作者:成都市晉陽小學六年級二班黃奕嘉指導老師:劉白昊品一壺好茶,就像品人生一樣,苦中有甜,香裡帶甜。——題記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朋友相逢,人來客往,總會沏茶而待之。我的姥爺是一名資深愛茶人士,周末去姥爺家時,家裡總飄著一縷一縷的茶香,香遠益清。
  • 如何認知茶葉中的苦與澀
    所謂良藥苦口,那麼茶葉中的苦是我們常識裡藥物的那種苦嗎,人人都說茶葉好,對於茶中的苦澀味我們該如何解讀呢,那麼今天我就從多方面對這個常見問題做個詳細的解讀,但願大家對茶有更深的認識。,茶葉的質量⊙一,茶葉本身的特質01茶葉苦,主要是咖啡鹼的作用,澀味主要是多酚類的關係,甜味主要來自胺基酸,這些物質同時溶於茶湯中,互相結合味就鮮爽,濃強,醇和,不致有苦味的感覺02茶的苦和澀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
  • 《詩經》中的茶到底是甜還是苦?
    和玉明老師一起讀《詩經》, 發掘《詩經》中的一粒粒珍珠。 愛茶、學過茶、了解過茶的發展史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這句話「誰謂荼苦,其甘如薺」。這句出自《詩經》的詩句,被共認是對茶葉最早的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