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魚混養羅非魚 年中投苗錯峰出魚效益高

2020-12-11 水產養殖網

草魚混養羅非魚 年中投苗錯峰出魚效益高

2014-09-26 23:1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        瀏覽量: 4723 次 我要評論


  廣東惠州市潼湖瀝林是傳統的魚鴨混養基地。近年草魚和羅非魚的行情低迷,這種傳統的養殖模式逐漸遇到瓶頸,不少養戶屢屢處於虧本的邊緣。
  
  湖北仙桃的羅茂紅,去年在海大華南二區魚料服務營銷人員的指導下,70多畝的魚塘全部嘗試草魚、羅非魚「2+1」養殖模式,同時投放大規格鯽魚苗,成功避過羅非魚鏈球菌病以及草魚病害高發期,僅上半年畝利潤就有3000-4000元,遠高於其他年份。
  
  7月投苗&nbsp避開病害高發期
  
  以前養四大家魚,羅茂紅一般都是開春後不久投苗,年中後開始出魚。但這樣的養殖模式在行情低迷時弊端多,因為草魚和羅非魚的價格一般是下半年低迷,春節前後高企;而且上半年是草魚的病害高發期,高溫時期更是羅非魚鏈球菌的暴發季節。從去年開始,羅茂紅開始調整投苗時間,改為在7月投苗。
  
  他的養殖模式為:草魚1500-2000尾/畝(分2-3次投苗,每次500-800尾/畝,規格為1兩/尾)、羅非魚1500尾/畝(7朝/尾)、鯽魚500尾/畝(10-50尾/斤)、鯿魚120尾/畝(20-30尾/斤)、鱅魚120尾/畝(2-3兩/尾)、鯉魚200尾/畝(1-2兩/尾),蛋鴨100隻/畝,一年幹塘一次。
  
  為了不頂塘,保持合理的養殖密度。羅茂紅的草魚種一般分2-3次投放,比如去年7月投第一批苗後,隔一個月左右放第二批苗,第三批苗是在第一次出魚後,每批苗的密度都是500-800尾/畝;其他魚都是在7月一次性投完。
  
  「第一次出魚(規格1.8-2斤/尾)是去年12月左右,價格約為4.8元/斤;第二次出魚是今年1月,之後是半月出魚一次,4月前後將草魚出完,每次出魚4000斤/畝左右。」羅茂紅告訴記者,草魚一般在每年的春節前後價格比較好,他在今年最高一次賣魚達到6.5元/斤,因此他認為調整在7月放苗的養殖模式效益非常好,因為不但可以避開草魚的病害高發期,而且草魚出魚時間正好是價格最好的時間段;而羅非魚投苗時是在7月鏈球菌病的高發季節,即使暴發鏈球菌病,損失也不大,因為正處於種苗期間;此外,上半年也是羅非魚價格較高的時候。
  
  投餵率2%以上&nbsp料比降低0.3
  
  很多養戶比較難把握餵料的時機,一般養戶都是跟著行情進行投喂,行情好時大量投喂,行情不好時減少投喂,導致魚不能按時上市、料比增加,從而增加養殖成本。以前羅茂紅養魚也不例外。
  
  「以前魚價低時,哪有心情餵料?所以我一般會延長出魚時間,料比一般都在1.9以上,甚至2.0。」羅茂紅說,按照之前的投餵模式往往錯過出魚時間,還要增加養殖成本。因此他從去年開始調整投餵管理思路。
  
  羅茂紅介紹,他在養殖前期的投餵率一般保持3%-4%左右,養殖中後期大多時候保持2.5%的投餵率。「無論行情如何波動,我在整個養殖過程至少保持2%的投餵率。」他說,出完魚後計算料比,只有1.6左右,比以前降低了0.3。
  
  他一般在養殖前期投餵草魚料,中後期轉為投餵羅非魚料,一般一日三餐。他認為,由於魚塘旁邊養鴨,所以羅非魚在養殖前期主要吃鴨糞;而養殖中後期,羅非魚需要提高長速和增加產量,所以中後期就要投餵羅非魚料。「因為羅非魚飼料比草魚料貴,而中後期草魚存塘量並不大,因此前期投餵草魚料,中後期轉為羅非魚料,可以減少飼料成本。
  
  調水內服過冬&nbsp趕早出魚
  
  7月後才下苗,因此羅茂紅的羅非魚必須過冬,這個養殖模式的風險就在於羅非魚過冬。不過,海大私人定製的過冬方案讓羅茂紅養殖的羅非魚過冬無憂。
  
  冬季只要羅非魚能呆在池塘底部,基本就不會凍死。一般經過大半年的養殖,池塘底部蓄積了大量的有機質。「冬天前一定要清除塘底過多的有機質,讓羅非魚冬天能安全在池塘底部,降低凍死風險。」羅茂紅告訴記者,10月水溫較高時,使用含有有益菌的改底產品進行改底,可以將池塘底部的有機質分解掉,減少塘底的有毒物質。11月水溫開始下降,不適合使用含有有益菌的改底產品,主要使用一些增氧或間接增氧的改底產品來改底。「一般10月使用海聯科3108+3202,11月使用海聯科3202+3213,一周一次。」
  
  做好寒冬的保護工作後,便要考慮寒冬過後的賣魚問題了。海大技術服務團隊針對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的4月這個期間段的低溫季節,導致魚長速慢的問題而推出的「三早風暴」——早調水、早開口、早賣魚。
  
  羅茂紅表示,冬天主要解決水質問題,培藻是主要措施。因為藻類多了後會利用池塘中的有機質及氨氮,減少對魚的毒害,且藻類多了後會產生更多的溶氧,溶氧高了後可以提高投餵率,只要投餵率能提升,即使低溫階段也可以生長,能夠比人家早出魚,趕上更好的魚價。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華南地區羅非魚大混養模式提高綜合效益五倍
    而其中廣東是羅非魚養殖的重點區域,從傳統的魚豬、魚鴨混養模式到精養,再到與其他魚類混養,羅非魚的養殖模式隨著市場的動蕩變化也在多向發展。比如:適度降低羅非魚投放量,增加魚價相對較高的其他魚種數量,如鯪魚、鱅魚等,進行大混養模式養殖;或者進行草魚、羅非魚搭配混養,一年養殖2-3批草魚、1批羅非魚的養殖模式;此外,還有不少養殖戶回歸傳統魚鴨、魚豬混養模式,前期利用畜禽糞便發酵處理後肥水養魚,待羅非魚長到0.3斤/尾左右投餵膨化料,以綜合利用降低養殖成本。
  • 廣東高要李劍斌:混養羅非魚有秘訣
    瀏覽量: 4468 次 我要評論 既是養殖戶又是魚苗經銷商的李劍斌,結合當地的養殖條件,摸索出了一套通過控制投料節約成本的羅非魚混養模式,在該模式下不但效益好而且能有效控制鏈球菌的發生
  • 魚豬混養模式 餵豬糞六兩齣魚降低成本效益高
    記者 廖斌  茂名當地出魚以1斤以上規格為主,不過高州石鼓鎮養殖戶陳朝洲卻主要出6兩的魚,一方面消化了大量豬糞,另一方面減少了飼料投入,養殖效益比正常養殖更高其次,夏天的時候,魚塘深處水溫相對淺處更低,魚可以待在深處,而冬天的時候,如果白天出太陽,魚可以遊到淺處,比較溫暖,到了晚上或者天氣不好的時候,那就可以待在深處,比平底更多選擇。再有,標粗塘一般不需要太深的水。我這邊沒有標粗塘,那魚塘比較淺的地方都可以當標粗塘用。10畝出魚4萬斤  陳朝洲從2009年底開始嘗試以6兩規格為主出魚。
  • 內銷市場讓羅非魚產業走向興旺
    據調查了解,海南羅非魚塘頭價為0.6斤~1斤規格3.1元/斤,1斤~1.6斤規格4.1元/斤(3月5日報價),目前魚價較往年同期均有所下調,原因在於去年暖冬,氣溫較高,下半年投放的羅非魚吃料猛、長速快,現階段1斤以上規格庫存魚量過剩,養殖戶集中出魚上市,而加工廠因剛開年不久,對原料魚的收購量不大,導致局部地區出現滯銷現象。
  • 廣東丁桂魚養殖效益穩定 精養混養兩相宜
    「1996年剛從新疆引進廣東養殖,那時候一尾魚苗要賣5元以上。」  養殖量小,精養混養兩相宜&nbsp&nbsp 據了解,目前丁桂魚在廣東的養殖主要集中在佛山市順德區的倫教鎮和勒流鎮,以散養為主,個體規模較小,養殖總面積不大。
  • 餵豬糞六兩齣魚 羅非魚養殖成本不高效益不低
    □南方農村報記者 廖斌  廣東茂名當地出魚以1斤以上規格為主,不過高州石鼓鎮羅非魚養殖戶陳朝洲卻主要出6兩的羅非魚,一方面消化了大量豬糞,另一方面減少了飼料投入,這樣的羅非魚養殖模式效益比正常養殖更高
  • 羅非魚:鹹水混養好?淡水精養好?
    據珠海水產技術推廣站羅工介紹,鹹水養出的羅非魚,肉質優於淡水養殖的羅非魚。「主要表現在肉質鮮甜,細嫩。」而在湛江、海南等地,該模式也有分布。在海南做飼料生意的阿勝告訴記者,在當地市場上,鹹水羅非魚價格比淡水的要高0.5-0.8元/斤,「主要在肉質細嫩、韌性有區別,大部分居民更願意購買。」
  • 各地大宗淡水魚養殖戶投苗注意事項、養殖模式解析
    3、去年華南地區的魚價相對較好,預計養殖草魚的規模整體仍將保持,建議養戶繼續堅持各地的養殖模式和方法,其中養殖統鯇應輪捕輪放,不要過多地考慮價格,只要達到規格就及時出魚,綜合考慮,效益並不差。    2015年上半年羅非魚的存塘魚較少,不過今年華南地區冬季氣溫高,過冬羅非魚存活率高,且相比往年養戶都不同程度加大投餵量,出魚時間將提前。
  • 精養、混養、立體這三種羅非魚養殖模式,誰將突出重圍?
    近年來,氣候變化異常、養殖越來越難,再加上今年羅非魚的價格問題,無疑是「雪上加霜」。在這種低價時代,筆者帶您詳細了解羅非魚精養、混養、立體養殖三種模式的利與弊。哪種模式能夠突圍而出,在魚價低迷的情況下引領潮流,獨領風騷?
  • 海南澄邁永發鎮魚鴨混養帶頭人詳解養殖模式
    到目前為止,僅新吳村委會的養殖戶已達到了1250戶,水面10850多畝,年鴨產量1000多萬隻,從事養殖人員達4200多人,創年產值近3億,年純利潤4000多萬。該項養殖模式為何能達到如此效益?25日,魚鴨混養帶頭人黃光任向南海網記者算了一筆精細帳。
  • 羅非魚養殖與羅非魚價格
    3.魚种放養   每年春季當水溫回升,穩定在15℃以上時,開始放養冬苗。池塘主養一般每畝放養魚種1500尾~3000尾,同時混養鰱、鱅魚種各40尾~70尾,以控制水質;與其他魚混養時每畝可放養200尾~500尾。   4.餌料投餵   羅非魚進入養殖水面後2天~3天便可開始投喂。
  • 福建高產達人養紅羅非魚,24畝塘一年出魚20萬斤
    相比黑羅非魚,彩虹鯛市場需求穩定、效益較好,目前在福建漳州地區每年有&nbsp4-5&nbsp萬噸的產量。&nbsp福建漳州龍海程溪鎮部隊農場林金問,是個有&nbsp25&nbsp年養殖經驗的精幹養殖戶,擅長高密度養殖彩虹鯛,通過周密安排&nbsp3&nbsp口塘養殖計劃,曾創下&nbsp3&nbsp口塘(共&nbsp24&nbsp畝)共出魚&nbsp2000&nbsp擔,平均畝產超過&nbsp8300&
  • 單養混養立體養殖等三種主流羅非魚養殖模式PK
    單養,即純粹羅非魚的養殖,全程投餵飼料,分級標苗,每年可以養殖2造~3造;混養,即將魚蝦同羅非魚混養在一起,也是全程投餵飼料,在年底幹塘;立體養殖則是在前兩種模式的基礎上,加上魚塘上養殖雞鴨豬,在養殖前期不投料,當魚體規格達到0.15公斤~0.3公斤後開始投料,一年可以養殖一造。
  • 蝦塘混養魚,混養方式有兩種,值得一看
    (三)混養魚類的放養1.放養品種混養的魚類,要能與對蝦生活在一起,能適應在鹹、淡水條件下生活的,較適合的魚類有鯔魚、梭魚、羅非魚、遮目魚、黑鯛等,海水池塘中也有混養綢科魚類。這幾種魚對鹽度和溫度的適應性方面均與對蝦相近,由於生長迅速,可與對蝦同時起捕。這幾種魚放養後,只要掌握放養規格與放養時間,一般不會影響對蝦的成活率。在低鹽度養蝦地區(鹽度在8以下),可以混養大板鯽或異育銀鯽,它們與羅非魚等食性基本相似,同樣可以達到淨化水質、增加收益的目的。
  • 混養烏頭魚 抓黃金時間
    ,年夜多半能取得較佳的經濟效益。在家魚塘混養烏頭魚,投資少贏利高,值得養殖四各人魚和羅非魚的養殖戶實驗。   烏頭魚(學名鯔魚),主產於我國西北沿海一帶,其順應性廣,既可以在海水中生涯,經由過程淡化也能在完整海水的情況中養殖,其魚苗經人工捕撈淡化後投放海水魚塘與海水魚類搭配混養,既不影響原有魚塘家魚養殖產量,也不需特別的養殖情況和手藝,只需合時投放魚苗,加固防逃舉措措施,與本來一樣治理即可。
  • 魚鴨混養絕對行!
    ,呈現出一副魚躍鴨歡的歡騰景象。「魚鴨混養,比以前單獨養魚、養鴨要賺錢得多,效益至少要高一倍。」闞家咀村養殖戶李家和說。  節省成本&nbsp環保清潔&nbsp&nbsp&nbsp&nbsp&nbsp周興鎮有養鴨、養魚的傳統。以前單獨養鴨子,沒多久鴨場就臭氣燻天,單獨養魚,魚飼料開支又太大。2005年,周興鎮建立了第一個魚鴨混養基地。
  • 名優新品推薦沙錐魚:魚蝦混養經濟效益高
    魚蝦混養經濟效益高沙錐魚是世界性淺海魚類,具有廣溫廣鹽特性,適合類似珠海金灣區這樣的河口地帶生長與人工養殖。德洋水產養殖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全文告訴《海洋與漁業》記者,與沙錐魚單養相比,沙錐魚與南美白對蝦混養經濟效益更佳。魚蝦混養,投苗密度為沙錐魚2000~5000尾/畝(規格2~3釐米/尾),南美白對蝦放3~4萬尾/畝。
  • 魚鴨混養很生態,立體養殖效益高,具體操作看這裡!
    大家好,今天我們講一下魚鴨混養這種生態養殖模式,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在現在這個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養殖方式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各種生態農園也是層出不窮。比如說非常常見的魚鱉混養,現在也有魚鴨這種模式,那麼這種混養模式到底有什麼特點呢?它們有什麼優勢呢?
  • 近期天氣陰晴多變 華南羅非魚苗受寄生蟲侵襲
    該病在魚豬混養和掛網標粗中高發,技術人員提醒慎用硫酸銅等重金屬藥物&nbsp  記者 曾思銘  近期,南方農村報記者了解到,由於天氣陰晴多變,有不少羅非魚養殖戶剛投苗不久「大部分都是發生在投苗後一周以內的時間,如果不及時診治,就只能看著魚死了。」採訪過程中,不少養殖戶說。  據了解,春夏換季、天氣多變、陰雨不斷的時節是寄生蟲極易繁殖增多的時候,而此時正是羅非魚養殖的投苗高峰期,如果投苗前不注意做好防治工作,一般來說,在魚苗下塘3-7天內很容易出現魚苗因天氣變化產生應激以及因寄生蟲害導致的感染。
  • 鯔魚池塘混養技術要點及養殖效益分析
    鯔魚池塘混養技術要點及養殖效益分析出處: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4-07-10 23:23:00寄生蟲主要是鯴和線蟲,侵襲魚體和腹腔引起死亡。水黴病常因魚體碰傷感染所致。每月定期用漂白粉、生石灰或菌毒消、百毒克進行水體消毒1次,適時注換新水,改善水體環境,保持水質清新,防止病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