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學教師對職稱不滿,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第二點意見更大》文章裡,劍客老師談到,中小學教師對職稱制度的意見主要集中在4個方面:
1,中小學教師之間專業水平差距並不大,但因為職稱而產生的工資待遇差距卻相當大。
2,多數教師從事的不是與職稱相應的工作,崗位與職稱不相當的情況比較突出。
3,職稱更多地反應評上之前的工作狀態和業績,真的評上之後反而不如評上之前。
4,中小學教師的職稱並不能與專業水平相稱,一些人是明顯水平低於職稱的。
舉例來說:
老趙和老錢都是教齡滿25年的中學老師,老趙在十三四年的時候評上了高級教師,而老錢直到二十年開外才剛剛躋身中級,他們都是師專畢業的,學歷、水平、能力相差無幾。只不過,老趙當年分配時活動到了縣城中學,老錢則哪裡來哪裡去,回到了生他養他的故鄉,在農村中學當了一名孩子王。
二人的差距從此拉開。
老趙所在的縣城中學,職稱指標很足,老趙評中級水到渠成,一年初定,第五年就評上了。而中級聘期滿五年後,稍微等了兩三年,便按部就班評上了副高。
老錢所在的鄉村中學,職稱指標卻是個稀罕玩意,資源越是稀缺,競爭就越是激烈。前十年學校講究的是論資排輩,老錢根本排不上號,後十年老錢熬出了資歷,新上來的年輕人根本不甩這一套,大家擱一起打分爭指標。老錢熬了十幾年,思想上放鬆了,靈敏度也不如年輕教師,人家眼睛就盯著職稱評審的標準,材料備得那叫一個足!老錢只能一再敗下陣來。
所以,老錢在第二十三年的時候才僥倖拿到一個中級指標,評上了中教一級,崗位是中級十級;而老趙在第二十三年的時候已經從內部晉升到副高五級了。
這麼說似乎不明顯,但看表來說,就知道二人的工資差距之大了。
老趙是副高五級,崗位工資是3405每個月,老錢是中級十級,崗位工資是每月2007,單是這一塊,二人便相差近1400元每月!
再算上公積金、十三個月工資、績效工資、提租補貼等等,兩個人一年的收入差距就在2萬元以上了。
客觀地說,老趙當年為了評高級的時候,是吃了苦的。當班主任,代兩個班的主課,搞競賽,寫論文,參加優質課評選,學生成績帶出來了,個人榮譽也拿到手了,上上下下也打點好了,到了學校指標一到位,他便順理成章地晉級成功。
但評上高級教師之後,仔細一衡量,學校的正高級教師於他根本沒有盼頭,老趙便熄了這份心思。不再像以前那樣拼命奮鬥,只是為了內部崗位晉升,才沒有徹底鬆懈下來。自從晉升到副高五級之後,老趙自忖已經到了天花板了,這時節便不再那麼積極了,遇事都主動往後退一退,什麼榮譽也不爭了,主課也不帶了,美其名曰多給年輕教師鍛鍊的機會,上升的空間,其實就是功成身退,提前進入養老狀態了。
前些日子,跟校領導也溝通好了,準備從下學期開始轉崗後勤,不再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理由也很正當,自稱脾氣差,怕控制不住情緒,萬一體罰了學生造成不良影響,也是給學校抹黑。
校領導個個都是人精,聞弦歌而知雅意,基本也同意了老趙的請求,否則,誰知道老趙會不會故意幹點有損學校聲譽的事?
反觀老錢,還得繼續老牛拉破車,準備副高職稱的相關材料。雖說現在農村中學多了一條路子,滿30年教齡可以不受職稱指標的限制,直接申報高級職稱,但該有的材料還是得備齊備足,又不是到齡後直接晉升。
別的都好弄,就是縣級以上的榮譽難到手。它在農村學校裡也是稀缺資源,給誰不給誰可是很有講究的。還有一個問題是,過去想調離農村中學時,根本調不動,現在不想了,縣管校聘,指不定哪天就把你交流出去了,要是交流到縣城中學,你這個連續在農村工作30年的標準便不夠格了,到時候,你只能是欲哭無淚了。
所以,苦於職稱評審的老師們常常發恨,乾脆把職稱取消得了!沒有職稱,沒有職稱造成的待遇差距,老師們就更能安心教學了。但事實上,大家也都知道,即使沒有了職稱,其他方面的差距仍然會存在。比如說績效工資,不也飽受爭議嗎?你不用職稱,用教齡,也是反對和贊成兼有。眾口難調,自古亦然。
說到底,人都是利己的。什麼情況下於己有利,便會贊成什麼。比如說年輕教師自然不會主張以教齡來發放待遇,但是等他們熬成婆的時候呢,則會堅決地贊成以教齡來論英雄了。
評不上職稱的自然會反對職稱,但評上了的或者大有希望評上的呢,還會反對職稱嗎?誰也別想說服誰,每個人的立場都不容他人來碰觸哦。
你有什麼高見?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