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雖然已經是母親節過去了,但是我還是想寫下這麼一篇文章來獻給我的媽媽。
在5月10日的那天我作為母親參加了高新區的母親節活動並沒陪在媽媽身邊,因為疫情原因只是線上活動線下領取獎品沒有大型慶祝活動,那天帶著兩個小傢伙一起領獎甚是開心。但是作為媽媽的女兒,我深感自責,沒能經常陪在媽媽身邊,小時候媽媽煮的紅豆雞蛋薺菜湯那是我最喜歡的美食。
紅豆
很久之前以為王維寫的《紅豆》寄託相思之情就是我記憶中媽媽的紅豆,後來才知道王維的紅豆並不是媽媽煮的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後來王菲一首《紅豆》又將這種相思之情升華到了極致。
回憶起我媽媽煮的紅豆其實就是現在大家口中的赤小豆,赤小豆可以常吃,可以治療痘痘。可以做成湯 赤小豆味甘,性平,健脾利溼、散血解毒。用湯加紅糖,能補充緩急,有和血止痛的功效。此湯對小兒尿急、尿痛、小便不利有治療作用。赤小豆主要用於中藥材,常與紅豆混用,具備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等功效。全國各地普遍栽培。赤小豆可整粒食用,或用於煮飯、煮粥、做赤豆湯。常用來做成豆沙作為餡料,美味可口。這種紅豆好吃,但是熬製的時間比較久,尤其貧血面色蠟黃的人也可以調理氣血,我算是這一類人的典型代表,但是不可能那麼多時間去煲湯這些,所以只能選擇這款紅豆薏米祛溼茶
來作為紅豆替代品進行日常調理。到我為人母,我時常用紅豆來煮紅豆粥給孩子們喝。
紅豆在我一生中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使用方法,隨環境年齡而改變,人生如茶得品,細品,慢慢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