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武漢,不得不提毛主席的《水調歌頭.遊泳》,「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激昂豪邁氣魄躍然紙間。這座中蘇合建於1957年的公鐵兩用橋,貫穿了中國大地上長江南北的陸運樞紐。也讓武漢這座城市為更多人知曉。
大橋兩端,江北漢口一直是武漢人們的商業中心,玩樂區域。江南武昌高校林立,老武漢的文化氣息也更濃鬱。做為一個生於武昌,長於武昌的武漢伢,伴隨著童年記憶的自然是武昌橋下的長街——司門口。
長街現名解放路,始建於南宋,周圍有眾多官府衙門,出入辦事,車來馬往,人口很是集中,從現存的一些地名也能看出些端倪,如都府堤、巡司河、戶部巷等。而後逐漸擴寬延長,逐漸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有著「十裡長街」的美稱。北起中山路,南至解放橋的這一片,統稱為司門口。
從宋代的繁華到如今的車水馬龍,華燈璀璨,這條商業老街已經伴隨著武漢伢們跨越了幾百年的光陰。我媽說他們當年談戀愛時,物資緊缺的年代裡,能手牽手逛逛司門口,已是為數不多的浪漫活動。若是有朋友遠道而來,橋頭堡下來張合影,就是最好的紀念。到了我們的學生時代,相約吃個戶部巷,逛著解放路看「潮牌」,天橋上維多利亞溜冰場揮灑下汗水...都是我們青春的印記。
曾經的少年記憶猶在,司門口始終是武昌伢的故事中心,雖然已經舊貌換新顏,也幸得這司門口一片的的老字號美食依舊。
01
老謙記豆絲大王
原名「謙記牛肉館」,創立於1918年,店址最初設在武昌青龍巷,主要供應牛脯、牛肉炒豆絲、牛肉煨湯、原湯豆絲、清湯豆絲五個品種。當年毛主席在吃過他家豆絲後都一直念念不忘!他家枯炒豆絲是一絕。特別是牛肉炒豆絲,選用黃牛眉子肉、優質綠豆和大米精製而成,色澤黃亮,味道鮮美,浸泡著牛肉汁的枯豆絲口感獨特,一半是焦脆的爽朗,一半是浸泡湯汁的綿密。後來,又推出了軟炒豆絲。從外形上看有點像幹炒牛河,只是口感更加細膩,濃濃的湯汁裡包裹著淡淡的米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地址: 武昌區 戶部巷28號(自由路口)
02
大中華酒樓
因為毛主席一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而名揚海內外。創建於1930年,主要創始人為安徽人章在壽,原名「徽州大中華酒樓」,原址在武昌區彭劉楊路196號。後因搬遷,於1932年更名為「大中華酒樓」。新中國成立後,大中華酒樓重現生機,1957年公私合營,成為國營企業。獲得了長足地發展。上世紀80年代,大中華已開發出70多種魚菜,並推出了全國聞名的全魚宴。是當時湖北地區唯一的國家二級餐飲企業,曾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主路69號
03
曹祥泰
創始人是曹南山,前身為聞名荊楚大地及武漢三鎮的曹祥泰雜貨店,該店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主打產品是綠豆糕。綠豆糕製作傳統有南北之分。北就是京式,不添加任何油脂,入口鬆軟,但無油潤感;南包括蘇式和揚式,製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鬆軟、細膩 。曹祥泰的綠豆糕就屬於南式,油會從包裹著綠豆糕的外包裝紙中溢出來,隔著包裝紙都能聞到一股油香味。相較於現在蛋糕店裡的綠豆糕多用的脫皮綠豆加蠶豆或豌豆,曹祥泰的綠豆糕依然用的是赤豆為芯,綠豆為表的傳統配方。入口略微有顆粒感,甜度適中,是一種很時光沉澱下的樸實味道。因此每逢春節、端午、中秋三大傳統佳節,店外經常排著長隊。
地址:武昌區解放路409號
03
小秋水餃
子承母業的手藝,已走過40多年的時光。還保留著國營大食堂的風格做派。大瓷碗裡,豬肉餡的薄皮水餃,伴著蝦米,紫菜,一勺豬油,大骨湯一滾,溫潤噴香的熱氣,喚醒了一個清晨。另外,也可以試試店裡特製芝麻醬料的傳統熱乾麵,份量十足味道敞亮的牛肉粉,還有撒上芝麻和小蔥的酥脆香軟面窩。
地址:武昌區大成路66號
03
小秋水餃
創立於1927年,寄予「四季美好」之意。一年四季美食供應不斷檔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尤其招牌產品湯包,更是廣受好評。湯包是在蘇式風味進行了漢式改良。制餡講究,選料嚴格,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薑絲醬醋,異常鮮美。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去四季美吃湯包,已不僅只是一次口腹的享受,還是武漢們的情懷寄託。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黃鶴樓東路與紅樓路交叉路口往東北約50米(黃鶴樓公園)
04
五芳齋
五芳齋於鹹豐八年在上海始創,1946年倪錦才先生引入武漢,同時享有「湯圓大王」、「粽子大王」、「糕團大王」三大稱號。店裡的湯圓以黑芝麻、桂花等作餡,其味鮮美。他家的湯圓餡料,是元宵節時各單位發放福利的首選。
此外,店裡的粽子和糕團也保有其江浙血脈的精髓,製作精細、甜而不膩,口感純正,而且分量十足。屬於一陣子不吃就想得慌。不過想吃糕團還是得去漢口的總店,品種更齊全。
地址:武昌區解放路461號總店: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中山大道713號
05
石太婆熱乾麵
創立於80年代的戶部巷。從初期的一天十幾碗的銷量,到現在已成為戶部巷的招牌,一切都靠石太婆不懈的琢磨。麵條要趁熱拌勻,才能更好的享受芝麻醬的香!拌勻的面咬之內裡勁道,而外爽口滑溜,榨菜蘿蔔乾等配菜,爽口不已。再加紅紅的辣椒油,面香,味辣,略鹹鮮,滋味真真妙絕!
地址: 戶部巷28號
06
徐嫂糊湯粉
鮮魚糊湯粉是武漢三鎮歷史悠久的特色小吃。而徐嫂的店在戶部巷已有十來年了。徐嫂家選用新鮮的5寸喜頭魚,加上秘制配方,精心熬製5小時。再加入糙米漿,黑胡椒精心調製成鮮香濃鬱的糊湯底。加入剛剛燙好的細米粉,撒上一點點鹽、蔥花,一小勺辣羅卜,一碗粉便做好了。最好的便是買上一根油條,撕成小段,泡在糊湯中,待油條吸滿鮮美的糊湯,一口下去滿嘴的湯和油條,味道棒極了。
地址: 戶部巷38號
07
良物華美湯包
半路出家的老闆程華山,本有著優厚的工作,只因為心中對老漢味湯包的熱愛,不惜提前退休,研磨湯包技藝。並自創了顏值極高的五彩湯包。紅色的番茄餡;黃色的香菇餡;紫色的鮮肉餡;綠色的香菜餡;白色的蝦仁餡。配上高標準的麵皮,配上18-22道褶皺,使湯包呈現出菊花的韻致,並在湯包頂上預留一個形如「鯉魚嘴」的小孔。提起一口,輕輕一咬,湯汁四溢,齒頰留香。
地址:民主路69號民主路小學門面
說了那麼多心頭美食,還有一家久負盛名的老字號也不得不說,他真成了心裡的遺憾,實屬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08
蔡林記
蔡林記的歷史,也不需我在此贅述,這家武漢本土創立的企業,幾經沉浮,當年也是多少武漢人心中的白月光。但隨著17年真正的熱乾麵傳人蔡漢文老先生的離世,蔡林記空有著這塊招牌,卻與原宗正統再無任何瓜葛。萬幸的是,蔡氏傳承的熱乾麵依然還是後繼有人,大家還是可以去試試曾麻子熱乾麵、常青麥香園以及蔡明緯。
武昌司門口的這條路,帶著多少車水馬龍穿過時間長河。有多少武漢的遊子,從南到北,從東往西,不論離開多遠,總是記著童年的路上那家鄉的味道。這條路上走過我父母幼年到壯年的足跡,現在又陪著我走過幼年到中年,到我的孩子他的童年時光,也依然來來回回散落在這條路上。他陪伴的不只是奔流不息的江水,還有那祖祖輩輩流淌過的時光,以及時光沉澱中我們的記憶和成長!
作者:娜娜
更多武漢美食請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