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長江大橋下的老字號,戶部巷的美食曾是武漢人的記憶

2020-10-03 大武漢美食榜

提到武漢,不得不提毛主席的《水調歌頭.遊泳》,「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激昂豪邁氣魄躍然紙間。這座中蘇合建於1957年的公鐵兩用橋,貫穿了中國大地上長江南北的陸運樞紐。也讓武漢這座城市為更多人知曉。



大橋兩端,江北漢口一直是武漢人們的商業中心,玩樂區域。江南武昌高校林立,老武漢的文化氣息也更濃鬱。做為一個生於武昌,長於武昌的武漢伢,伴隨著童年記憶的自然是武昌橋下的長街——司門口。



長街現名解放路,始建於南宋,周圍有眾多官府衙門,出入辦事,車來馬往,人口很是集中,從現存的一些地名也能看出些端倪,如都府堤、巡司河、戶部巷等。而後逐漸擴寬延長,逐漸成為重要的商業中心,有著「十裡長街」的美稱。北起中山路,南至解放橋的這一片,統稱為司門口。



從宋代的繁華到如今的車水馬龍,華燈璀璨,這條商業老街已經伴隨著武漢伢們跨越了幾百年的光陰。我媽說他們當年談戀愛時,物資緊缺的年代裡,能手牽手逛逛司門口,已是為數不多的浪漫活動。若是有朋友遠道而來,橋頭堡下來張合影,就是最好的紀念。到了我們的學生時代,相約吃個戶部巷,逛著解放路看「潮牌」,天橋上維多利亞溜冰場揮灑下汗水...都是我們青春的印記。



曾經的少年記憶猶在,司門口始終是武昌伢的故事中心,雖然已經舊貌換新顏,也幸得這司門口一片的的老字號美食依舊。




01

老謙記豆絲大王


原名「謙記牛肉館」,創立於1918年,店址最初設在武昌青龍巷,主要供應牛脯、牛肉炒豆絲、牛肉煨湯、原湯豆絲、清湯豆絲五個品種。當年毛主席在吃過他家豆絲後都一直念念不忘!他家枯炒豆絲是一絕。特別是牛肉炒豆絲,選用黃牛眉子肉、優質綠豆和大米精製而成,色澤黃亮,味道鮮美,浸泡著牛肉汁的枯豆絲口感獨特,一半是焦脆的爽朗,一半是浸泡湯汁的綿密。後來,又推出了軟炒豆絲。從外形上看有點像幹炒牛河,只是口感更加細膩,濃濃的湯汁裡包裹著淡淡的米香味,讓人回味無窮。

地址: 武昌區 戶部巷28號(自由路口)


02

大中華酒樓


因為毛主席一句「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而名揚海內外。創建於1930年,主要創始人為安徽人章在壽,原名「徽州大中華酒樓」,原址在武昌區彭劉楊路196號。後因搬遷,於1932年更名為「大中華酒樓」。新中國成立後,大中華酒樓重現生機,1957年公私合營,成為國營企業。獲得了長足地發展。上世紀80年代,大中華已開發出70多種魚菜,並推出了全國聞名的全魚宴。是當時湖北地區唯一的國家二級餐飲企業,曾榮獲「中華老字號」稱號。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民主路69號


03

曹祥泰


創始人是曹南山,前身為聞名荊楚大地及武漢三鎮的曹祥泰雜貨店,該店已有130多年的歷史。主打產品是綠豆糕。綠豆糕製作傳統有南北之分。北就是京式,不添加任何油脂,入口鬆軟,但無油潤感;南包括蘇式和揚式,製作時需添放油脂,口感鬆軟、細膩 。曹祥泰的綠豆糕就屬於南式,油會從包裹著綠豆糕的外包裝紙中溢出來,隔著包裝紙都能聞到一股油香味。相較於現在蛋糕店裡的綠豆糕多用的脫皮綠豆加蠶豆或豌豆,曹祥泰的綠豆糕依然用的是赤豆為芯,綠豆為表的傳統配方。入口略微有顆粒感,甜度適中,是一種很時光沉澱下的樸實味道。因此每逢春節、端午、中秋三大傳統佳節,店外經常排著長隊。

地址:武昌區解放路409號


03

小秋水餃


子承母業的手藝,已走過40多年的時光。還保留著國營大食堂的風格做派。大瓷碗裡,豬肉餡的薄皮水餃,伴著蝦米,紫菜,一勺豬油,大骨湯一滾,溫潤噴香的熱氣,喚醒了一個清晨。另外,也可以試試店裡特製芝麻醬料的傳統熱乾麵,份量十足味道敞亮的牛肉粉,還有撒上芝麻和小蔥的酥脆香軟面窩。

地址:武昌區大成路66號


03

小秋水餃


創立於1927年,寄予「四季美好」之意。一年四季美食供應不斷檔春炸春卷,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尤其招牌產品湯包,更是廣受好評。湯包是在蘇式風味進行了漢式改良。制餡講究,選料嚴格,上籠蒸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薑絲醬醋,異常鮮美。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去四季美吃湯包,已不僅只是一次口腹的享受,還是武漢們的情懷寄託。

地址:武漢市武昌區黃鶴樓東路與紅樓路交叉路口往東北約50米(黃鶴樓公園)


04

五芳齋


五芳齋於鹹豐八年在上海始創,1946年倪錦才先生引入武漢,同時享有「湯圓大王」、「粽子大王」、「糕團大王」三大稱號。店裡的湯圓以黑芝麻、桂花等作餡,其味鮮美。他家的湯圓餡料,是元宵節時各單位發放福利的首選。

此外,店裡的粽子和糕團也保有其江浙血脈的精髓,製作精細、甜而不膩,口感純正,而且分量十足。屬於一陣子不吃就想得慌。不過想吃糕團還是得去漢口的總店,品種更齊全。

地址:武昌區解放路461號總店: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中山大道713號


05

石太婆熱乾麵


創立於80年代的戶部巷。從初期的一天十幾碗的銷量,到現在已成為戶部巷的招牌,一切都靠石太婆不懈的琢磨。麵條要趁熱拌勻,才能更好的享受芝麻醬的香!拌勻的面咬之內裡勁道,而外爽口滑溜,榨菜蘿蔔乾等配菜,爽口不已。再加紅紅的辣椒油,面香,味辣,略鹹鮮,滋味真真妙絕!

地址: 戶部巷28號


06

徐嫂糊湯粉


鮮魚糊湯粉是武漢三鎮歷史悠久的特色小吃。而徐嫂的店在戶部巷已有十來年了。徐嫂家選用新鮮的5寸喜頭魚,加上秘制配方,精心熬製5小時。再加入糙米漿,黑胡椒精心調製成鮮香濃鬱的糊湯底。加入剛剛燙好的細米粉,撒上一點點鹽、蔥花,一小勺辣羅卜,一碗粉便做好了。最好的便是買上一根油條,撕成小段,泡在糊湯中,待油條吸滿鮮美的糊湯,一口下去滿嘴的湯和油條,味道棒極了。

地址: 戶部巷38號


07

良物華美湯包


半路出家的老闆程華山,本有著優厚的工作,只因為心中對老漢味湯包的熱愛,不惜提前退休,研磨湯包技藝。並自創了顏值極高的五彩湯包。紅色的番茄餡;黃色的香菇餡;紫色的鮮肉餡;綠色的香菜餡;白色的蝦仁餡。配上高標準的麵皮,配上18-22道褶皺,使湯包呈現出菊花的韻致,並在湯包頂上預留一個形如「鯉魚嘴」的小孔。提起一口,輕輕一咬,湯汁四溢,齒頰留香。

地址:民主路69號民主路小學門面



說了那麼多心頭美食,還有一家久負盛名的老字號也不得不說,他真成了心裡的遺憾,實屬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08

蔡林記


蔡林記的歷史,也不需我在此贅述,這家武漢本土創立的企業,幾經沉浮,當年也是多少武漢人心中的白月光。但隨著17年真正的熱乾麵傳人蔡漢文老先生的離世,蔡林記空有著這塊招牌,卻與原宗正統再無任何瓜葛。萬幸的是,蔡氏傳承的熱乾麵依然還是後繼有人,大家還是可以去試試曾麻子熱乾麵、常青麥香園以及蔡明緯。


武昌司門口的這條路,帶著多少車水馬龍穿過時間長河。有多少武漢的遊子,從南到北,從東往西,不論離開多遠,總是記著童年的路上那家鄉的味道。這條路上走過我父母幼年到壯年的足跡,現在又陪著我走過幼年到中年,到我的孩子他的童年時光,也依然來來回回散落在這條路上。他陪伴的不只是奔流不息的江水,還有那祖祖輩輩流淌過的時光,以及時光沉澱中我們的記憶和成長!

作者:娜娜

更多武漢美食請加入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尋味戶部巷」|承載味覺記憶的戶部巷老字號,是沉澱舌尖的驚喜
    蔡林記的熱乾麵、老通城的豆皮、四季美的湯包…彼時的戶部巷,匯集了多少武漢的老字號,攢下了多少武漢人的記憶。近日,大成武昌將推出『尋味戶部巷』系列,採訪挖掘傳承人故事,找尋人們鍾情老字號的原因及戶部巷變與不變的味覺記憶。
  • 戶部巷的街頭巷尾,武漢的本土味道,長江流域的記憶
    說到武漢想必大家首先會想到武漢的山水,當然小編作為武漢人,最經常聽到的是大家詢問長江的事情。確實這是大家對武漢最基本的記憶,也算是在我們孩童時代裡對武漢最大的認知。不過現在大家的生活都好了,看江看海已經不再是我們小時候那般稀奇的事情,那麼今天小編要告訴大家的,也不是關於長江流域的記憶。昨天小編去了一趟戶部巷,這裡有武漢最本土的味道,街頭巷尾的記憶還是一如小孩時代。我們每天都在感嘆變化多端,但是戶部巷的風情好像一直沒有改變,並且一直沿著時間的軌道流逝。
  • 央視新聞直播「夜武漢」,長江日報主播帶你打卡漢口江灘尋味戶部巷
    11月22日晚,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新聞微博、抖音號等平臺的《夜遊中國》直播,將鏡頭對準武漢,長江網主播徐佳、陳靜茹出鏡,帶領全國網友打卡漢口江灘,尋味戶部巷,直播在各平臺累計播放量近百萬。雕塑上的三塊青銅體,分別代表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個地質斷面,表現長江流域古生物的進展狀況。當直播鏡頭對準這座雕塑時,一男一女正在雕塑旁拍照。長江網記者好奇,問雨天為何而來?男孩說:「雨夜的漢口江灘更有味道。」另一位前來跑步的武漢市民張先生則告訴長江網記者:「這些年堅持在漢口江灘跑步,見證了江灘一點一滴的變化,今年兩江四岸燈光秀太美了!」
  • 大名鼎鼎的武漢戶部巷美食街
    2020年8月9日,武漢戶部巷美食街。戶部巷有對聯:「小食得大道人說此乃好吃佬福地,陋巷煥新顏我敬他為創業者洞天」。2020年8月9日,武漢戶部巷美食街。戶部巷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最繁華的司門口,東靠解放路,西臨長江。武漢人吃早餐稱為"過早",這個早晨,我來到這個著名的小吃街。圖中就有武漢熱乾麵,牛雜湯等小吃。
  • 武漢戶部巷在哪裡地鐵哪站下有什麼好吃好玩的
    提到武漢戶部巷,對於武漢的朋友來說應該不會感到陌生吧。它是武漢有名的美食街,在長150米的巷子裡面匯集了各式各樣、品種繁多的武漢以及湖北特色美食,還有其它城市的特色美食。在武漢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聊了這麼多有關戶部巷的事情,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武漢戶部巷到底在哪裡呢?如果不是自駕遊的話,怎麼坐車過去,在哪個地鐵站下,有什麼好吃好玩的呢?
  • 武漢生病了,等病好了我們一起去戶部巷吃遍美食
    每一座城市都有一座美食街,上海有南京東路,北京有南鑼鼓巷,西安有回民街,武漢就有戶部巷。 這是疫情前拍攝的戶部巷照片戶部巷位於武昌區,這裡匯集了眾多的武漢小吃,是來武漢的必遊之地。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民間有「早嘗戶部巷,宵夜吉慶街」之說。
  • 戶部巷,武漢最漢味小吃的代名詞
    戶部巷,位於武漢市武昌區最繁華的司門口,緊鄰武漢長江大橋和黃鶴樓,是一處由名街名樓名景名江環繞而成的美食天堂。武漢人把吃早餐叫做「過早」,戶部巷被稱作是「早點第一巷」,是武漢早點的標誌,是老武漢形象的縮影,民間有「早嘗戶部巷,宵夜吉慶街」之說,是來武漢的遊人必到的地方。在明清時代,司門口是布政使的衙門所在地。布政使主管錢糧和戶籍,和京城戶部的主要職責相同,因此民間習慣稱之為戶部。
  • 《人在江湖》丨行走戶部巷,把武漢裝進胃裡!
    《人在江湖》系列直播的第一場——行走戶部巷,把武漢裝進胃裡。在武漢科技生活頻道主持人劉新新和李曉曦的帶領下,正式開始,一起去了解武漢這座城市的魅力。說到劉新新,作為武漢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每個星期六,劉新新脫口秀」,相信不少人熟悉這句口號。從2016年至今,劉新新做了上百期。跟劉新新一起工作過的同事形容「他是我見過最忙的武漢人。」
  • 實拍武漢戶部巷:曾是武漢最熱鬧的小吃街,外地遊客蜂擁而至
    每座城市都有一條具有代表性的美食小吃街,吸引著外地遊客蜂擁而至。位於武漢的戶部巷,是武漢著名的一條小吃街,全長僅有150米,卻有「漢味小吃第一巷」。對於吃早餐,廣州早茶聞名遐邇,但武漢人的「過早」更讓我深刻。走進戶部巷,過早文化極為深厚。
  • 走,我們去武漢去戶部巷去黃鶴樓!
    武漢的小吃比較多,最有名的就算是熱乾麵了和臭豆腐了,當然還有其他的很多,我對吃一直比較推崇,因為民以食為天,吃是件天大的事,武漢的小吃街在很多遊客的眼裡估計就當屬戶部巷了,因為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的說法,當地人管吃早點叫過早, 早年的戶部巷或許是武漢人吃早點的聚集地,現在不過是遊客的聚集地,整條戶部巷除了遊客,基本沒有當地人,就好像北京王府井的小吃一條街一樣
  • 武漢必逛的五大美食街,除了戶部巷江漢路,這些地方也值得一去!
    民國時期漢口高度繁榮,被譽為東方芝加哥,現在武漢也是一座人人都嚮往的城市,長江大橋和黃鶴樓也是很值得一看的哦,今天小要為大家盤點一下吃貨們來武漢必逛的五大美食街,武漢有太多太多好吃的地方其中最出名的是戶部巷、江漢路,除了這些地方之外,以下這些地方也是值得一去的,一起來看看吧!
  • 武漢首選戶部巷,是否真的值得一去?
    上篇文章介紹武漢的櫻花現在已經進入花期,在武大賞完櫻花也應該去補充一下能量了;這篇文章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武漢的美食吧!!!說到美食我已經不自覺的吞口水了……武大出來後第一站咱們就去戶部巷轉轉,武大出來後步行到街道口(大約步行1.3公裡)乘坐軌道交通2號線(佛祖嶺方向)到光谷大道下車(B口出)步行760米到達戶部巷。戶部巷是一條長150米的百年老巷,被譽為「漢味小吃第一巷」,其繁華的早點攤群數十年經久不衰。
  • 武漢人不去戶部巷?漢口水塔美食街人氣旺盛,物價與戶部巷差不多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武漢風物深入我心。這座磚紅色的古老水塔,守望了武漢百年,鑄就了江城不朽的記憶,猶如一位歷史老人,在見證了城市興衰後,一條煙火肆意的小吃街突然於塔下興起。記憶中,曾有網友在我的一篇戶部巷遊記下,有此點評,大致內容是:「我們武漢人吃小吃都不去戶部巷,那裡都是騙你們外地人的
  • 來到武漢必打卡,「戶部巷漢味小吃街」,各種小吃應有盡有!
    武漢,華中地區最大的城市,是一個非常適合旅遊的城市。武漢有眾多的歷史建築、現代建築和景點,最著名的是黃鶴樓。但是,你去武漢,一定不能錯過最受歡迎的美食街,華中地區第一個美食集散地我相信去過武漢的朋友應該能猜到是哪條美食街。
  • 外地遊客戶部巷排隊點餐
    長江日報訊(記者譚德磊 通訊員沈映雪)10月2日,國慶長假進入第二天,武昌戶部巷熙熙攘攘、人聲鼎沸,伴隨著武漢加速疫後重振的步伐,熟悉的煙火氣在戶部巷升騰。蔡林記熱乾麵、四季美湯包、老謙記豆絲、三鮮豆皮……豐富多樣的武漢「老字號」美食小吃出街,吸引市民、遊客紛紛前來美食街品嘗、打卡。
  • 春遊黃鶴樓,尋味百年老字號美食,意外遇見武漢最美的過早
    近中午人越來越多,我也不願湊這個熱鬧,從南門走出,本來還有點落寞,像是被帶入了哲人的冥思,看到那條古色古香的"黃鶴古肆"有點驚喜。赫赫大名的戶部巷,我早就聽聞,並且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吃喝玩樂,卻被武漢本地的朋友嫌棄。
  • 仙人指路:武漢戶部巷美食一條街,真的值得一去嗎?
    仙人指路:武漢戶部巷美食一條街,真的值得一去嗎?每個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美食,也就有屬於自己的特色美食街,而對於武漢而言戶部巷應該就是屬於武漢的美食聚集地了,作為眾多旅遊攻略的必去景點,戶部巷到底怎麼樣,今天讓我給大家分享一些去過這裡的遊客的實際體驗吧。
  • 《國慶歡樂頌》美食特別節目——早吃戶部巷
    上世紀50年代,武漢長江大橋通車,輪渡碼頭也更加繁榮,這裡成為連接三鎮的交通要道,人氣頗旺,「過早一條街」聲名鵲起。 今天是《國慶歡樂頌》—美食特別節目的 第一場 武漢廣播電視臺 在戶部巷進行了一場美食直播
  • 熱乾麵與三鮮豆皮,炸面窩與魚糊,都是武漢人們的美好記憶
    如果你是乘著朝至的火車來武漢,當火車在晨曦中轟轟穿行在武漢長江大橋鐵軌道上時,騰的江水會捲起江邊一條古巷內的陣陣芝麻香、濃濃鮮魚味、聲聲面窩脆響,傳遞到你的周圍,這條古巷就是聞名全國的「漢味早點第一巷」——戶部巷。熟悉武漢飲食的人大概都知道,熱乾麵是武漢過早的傳統小吃之一。
  • 老武漢人常說「早嘗戶部巷,宵夜吉慶街」,是什麼意思
    美食是有記憶的。對於成千上萬的武漢人來說,他們有兩個戀戀不忘的美食聖地。一是戶部巷,二是吉慶街。許多老武漢人更是經常說出「過早戶部巷,宵夜吉慶街」這兩句話。先來看戶部巷。戶部巷裡的人家看到裡面蘊含的商機,依靠勤勞的雙手製作出「鮮、香、快、熱」的武漢小吃,作為早餐販賣給客商、碼頭工人。長此以往,戶部巷就成為大家「過早」(吃早餐)的必到場所,成為武漢最早、最有名的「早點一條巷」。除了客商和碼頭工人,武漢本地人也喜歡來戶部巷「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