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茶,是有共性的,無論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

2020-12-13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世間參差百態,是幸福的本源!

對於愛茶的人來說,茶,一片簡單的葉子。

遊走於天地間,衍生出了精彩紛呈的茶葉大世界。

傳統的六大類茶,綠茶、黃茶、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

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百花齊綻放!

不同的茶,有著不同的風採,給人帶來的感覺是不同的。

茶,作為健康自然的飲品,許多人都愛喝。

喝茶,即簡單又悠閒,可用感受到輕鬆愉悅。

在紛繁的茶類中,如何選出一杯好茶呢?

其實不難,好茶,是有共性的,喝得舒服!

下面就來從香氣、湯色、口感、葉底等四個方面來分析,好茶,有什麼共性?

《2》

茶香舒適,無雜味!

悠悠茶香,為喝茶的過程帶來了不少樂趣。

茶香的好壞,對於不少茶葉品種而言,十分重要。

好茶,在茶香上,給人感覺都是十分舒適的。

如清風拂面,清爽宜人。

福鼎白茶中的白牡丹,花香四溢,毫香明顯,茶香爽朗而又清新。

武夷巖茶當中的肉桂,除了以辛銳霸氣的桂皮香見長,還有著花香、果香等。

對於一杯好茶而言,茶香舒適,沒有異味、雜味,是最為基本的要求。

若單單是嗅聞味道,就已經讓人覺得不適,這樣的茶,怎能稱得上是好茶呢?

茶葉之中,無異味是好茶的最基本要求。

茶葉中異味的出現,主要在於製作工藝和保存環節上。

【制茶工藝不當,會破壞茶香,生出異味】

品味茶味,需要知道,茶有九難。

陸羽在《茶經》就有總結到,「凡茶有九難:一曰造,二曰別,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飲。」

可見,在茶類之中,茶作為一片葉子,要經過種種制茶工序,才能脫胎成茶。

制茶,急不來,需要用心,方能制出好茶。

若是在制茶過程中,隨意敷衍對待,制茶工藝出現不當,會破壞茶香,使其產生異味。

常見的有,綠茶在殺青過程中,殺青不夠,使其出現了青草味。

又如同,白茶在乾燥過程中,急火烘乾下,會產生出來焦味。

制茶是件專注嚴謹的事情,不能操之過急。

制茶工藝不當,不僅會損壞茶的香氣,還會使其生出異味。

對茶葉的口感和風味,造成影響。

【存儲不當,茶葉變質,生出異味】

保存,對於不少茶葉而言,都至關重要。

除了後期發酵的黑茶,大部分茶類保存,都需要遵從避光、乾燥、密封、無異味和陰涼處存放等基礎存茶需求。

若是存茶不當情況下,再好的茶,若是變質生出了異味,那也難以再歸入好茶之列。

大部分茶葉在製作完成後,都十分乾爽酥脆,如紅茶、綠茶、白茶、武夷巖茶等。

若是受潮之後,在氧化變質之後,會生出水味、酸味、朽味等刺激的氣味。

乾爽的茶葉,極其容易吸附異味,若是沒有將其密封,隨意放置在容易有異味的地方(如油煙味重的廚房),就極為容易沾染上異味,品質被破壞!

《3》

湯色清澈,不渾濁!

將茶衝泡後,可以直觀的通過觀察茶湯顏色變化,來判斷茶葉的品質好壞。

對於好茶而言,茶湯上的重要標準,在於要通透清亮,不渾濁,有著靈動的氣息。

無論是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這一標準都是通行適用的。

不同的茶類,衝泡出來的顏色或有不同。

或是清新淺潤的柳黃色,或是如瑪瑙般橙紅通亮,再或者,是淡雅鮮活的淺綠色。

茶湯色彩或有不同,但湯色看上去均以清澈透亮為佳。

就如一雙好看的眼睛,不同的人,眼瞳的顏色或有不同,當均以明亮為佳。

水汪汪眼睛,雙瞳剪水,脈脈含情,怎能讓人不心動。

喝茶,也是如此,茶湯的透亮,能帶給人更多喝茶的愉悅感。

此外,清澈透亮的茶湯,還能反映出制茶工藝的高低。

像是發酵程度較高的紅茶、黑茶等,茶湯的清澈,能反映出發酵程度控制合理。

此外,在製作、運輸、儲存得當的情況下,茶葉破損程度少,衛生程度高,少有灰塵雜質等,茶湯顏色方能保存這般清新透亮。

若是出現渾濁混沌不堪的茶湯,像陰霾籠罩的天氣似的,能說其品質好嗎?

茶湯的明亮清澈,對於判斷茶的品質而言,也是個重要的手段。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像是茶毫較多的茶類,如白茶之中的白毫銀針,在衝泡時,會有大量的纖纖白毫落入水中。

茶友們可千萬別將這白毫視為灰塵雜質之物,這些豐富的白毫,具有豐富的胺基酸,可以給茶湯帶來清甜鮮潤的口感。

白毫豐富的白毫銀針,多次衝泡後,茶湯可以恢復清亮透徹狀態。

與劣質茶的茶湯,一直都死氣沉沉的灰霾渾濁感,是有著明顯區分的。

茶友們可要多加區分。

《4》

口感醇厚,喝著舒服!

茶是要拿來喝的,因此,好喝,是判斷茶類品質的重要標準。

好的茶,自然是要喝著口感醇厚,舒服,才能無愧好茶的名頭!

而不好的茶,大多會因為內質積累不夠,滋味單薄,喝著沒味,不夠意思。

喝著淡如水一樣的茶,寡淡不堪,能稱得上好茶嗎?

好的茶,有著豐厚的內含,在衝泡時,內在物析出溶入茶湯中。

使得茶湯喝著有內容,又醇、又滑、又甘、又潤,回味無窮。

好的茶,帶給口腔微微的刺激,繼而是綿長的舒適回味。

對於好茶而言,要喝得舒服,這種口腔微微的刺激感,要在合理的範圍內。

若是,在衝泡得當的前提下,泡出來的茶湯苦澀不堪。

這樣的茶,在舌頭這麼遭罪,還能稱得上是好茶嗎?

對於好的茶而言,茶湯飲入,在微微苦澀刺激之後,會有著甘甜清涼舒適的回味。

使人回甘生津,十分美妙。

而劣質的茶,苦澀濃重到化不開的程度,喝過後,舌面收斂粗糙,十分難受。

可見,茶湯有內容,喝著醇厚,喝得舒服,是好茶的重要標準。

對於好茶而言,在恰到好處的微微刺激之後,能及時化開,回味使人愉悅。

這樣令人難忘的喝茶感覺,是好茶給人的舒服體驗!

《5》

葉底鮮活,沒有灰敗感!

當茶衝泡過後,細細觀察葉底,對於判斷茶葉品質而言,是個重要手段。

經過多次衝泡後,葉底舒展開來,更為方便觀察。

就如同卸妝後的美人,所有的光華,看得清清楚楚,不必夜半挑燈作窺妝!

品質好的茶,這時候,葉底看起來是十分鮮活有靈氣的。

葉片舒展後,泛著油潤的光澤,摸起來,有著彈性和厚度。

看著這般鮮活的葉底,是判斷茶葉品質的重要佐證。

一、葉底還原了茶葉原料的品質,葉底鮮活,說明茶青原料好;

二、鮮活的葉底,還反映著制茶工藝得當,將茶的美好品質展放。

而不好的茶,葉底上則會呈現出灰敗感,死氣沉沉的。

像是壓制工序不到位的白茶餅,壓制太過緊實,葉底上,茶葉難以舒展,硬邦邦的,沒有活力。

又如,市面上經過做舊摧殘的白茶,在灑水高溫烘乾、或是厚厚的渥堆情況下,經過衝泡後,在葉底上能顯露原型。

這樣品質、工藝不到位的白茶,葉底軟爛,沒有半點精神氣。

可見,通過葉底這一小細節,對於判斷茶葉的品質而言,是個不容忽略的方法!

《6》

好茶,是有共性的。

無論是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喝得舒服,是第一位的。

帶給人舒適喝茶體驗的好茶,在多方面的表現,均要突出。

對於好茶而言,在茶香上,要求是香氣要舒適寧人,沒有異味、雜味。

經過衝泡後,好的的茶湯,是需要明亮透徹的。

就如同美人的那雙明眸一般,不能出現渾濁感。

在喝茶的時,茶湯是要有內容物的,湯水要稠厚。

不可能出現淡薄無味的情況。

好茶,自然是喝著口感舒服,微有刺激,能及時化解開,帶來舒服綿長的回味。

在多次衝泡後,在葉底上,能反應出茶湯的秘密。

好的茶,要具備葉底鮮活有靈氣!

在過五關、斬六將,經過重重考驗之後,能稱得上好茶的,必定是當之無愧的!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除了普洱茶、黑茶,綠茶、武夷巖茶、紅茶、白茶有醒茶的必要嗎?
    然,溫度與溼度的把控,相當考驗技巧,若是沒有掌握好,反而茶容易生出黴味。反觀其他茶類,要像熟普和黑茶這樣特殊保存的,少。遮光、密封、乾燥、陰涼、無異味保存,是綠茶、紅茶、白茶、黃茶、武夷巖茶保存的主旋律。
  • 綠茶、紅茶、普洱茶、白茶、武夷巖茶,哪些茶第二年還能喝?
    在這個主幹之下,還會分出許多枝丫,在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的話題榜之下,有五大類關注度極高。第一類:當年必須要喝完(以綠茶為代表)第二類:老而彌堅,越存越好(以白茶、黑茶為代表)這兩類茶,難分軒輊,二者各有優點。當年要喝完的茶,以綠茶為代表,黃茶為替補,這兩類茶,要儘可能快地喝完。
  • 冬日煮茶,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該怎麼選?
    將茶煮著喝,茶有六大類,綠茶、黃茶、紅茶、黑茶、白茶、烏龍茶,這些茶中,該怎麼選呢?冬日煮茶,弄清楚六大茶類中哪些茶適合煮,是最為首要的。《2》茶有六大類,拿來煮有什麼要求?在以這兩大條標準進行一番刪繁就簡後,最終適合煮著喝的茶類如下:一、有年份白茶二、焙火足的武夷巖茶三、黑茶四、紅茶為什麼這些茶能拿來煮著喝?
  • 普洱茶、綠茶、紅茶、白茶、武夷巖茶,哪些茶可以存在冰箱裡?
    《5》除了白茶,有的茶友還會購買綠茶、黃茶、紅茶、普洱茶、黑茶,這些茶類,又該如何保存?【綠茶】最佳保存方式:陰涼存放,放冰箱保鮮。綠茶雖然可以存在冰箱裡,但也不能隨意,一定要把罐子、袋子密封好,將袋子裡的空氣排出。
  • 茶,請在最佳飲用期內喝了它,無論白茶,武夷巖茶,普洱茶,紅茶
    一款巖茶,買來時茶香張揚,湯水清潤,回甘生津,「香清甘活」等巖骨花香的特徵樣樣具備,十足十的好茶,喝過後沒有不拍手稱讚的。但放了一年半載,這茶的味道卻悄然變了樣。歲月是把殺豬刀。老白茶,喝的是它的甘醇。只要茶保存的好,就不怕體會不到白茶的風韻。白茶,有四個階段不容錯過。
  • 白茶、綠茶、紅茶、武夷巖茶、普洱茶,頭道茶到底該不該喝?
    養成這個習慣後,無論是喝老熟普,還是喝其他茶,都將頭道茶拒之口外。頭道茶,真的是如洪水猛獸般的存在嗎?其實不然!中華茶類何其多,綠茶、紅茶、黑茶、白茶、武夷巖茶,頭道茶該不該喝,得視情況而定。根據製作工藝和發酵程度的不同,大致上劃分為六大類,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紅茶、武夷巖茶。
  • 2019,無論白茶綠茶紅茶普洱茶巖茶,請對自己好一點,喝杯茶吧!
    每每這個時候,好學茶友上線,面對家裡琳琅滿目的茶葉,犯了難:這麼多茶,喝哪一種最好?看看哪些茶讓人陷入了苦惱。有清新爽口的綠茶,清雅淳和的白茶, 溫暖如小太陽的紅茶,沉穩低調的黑茶,香清甘活的武夷巖茶,當然還有最近新淘來的普洱茶……好吧,茶類之多,難怪讓人看花了眼,想破了腦袋。
  • 黑茶、巖茶、普洱茶、白茶、紅茶哪些茶適合壓餅?哪些茶不能壓餅
    粗粗算起來,有白茶、普洱茶、黑茶等等。而大紅袍、綠茶則極少見到茶餅的形式。那麼,為什麼有些茶能壓成餅,有些則不適宜壓餅呢?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其中的玄妙。一、先來說說黑茶黑茶為什麼大多壓成餅?黑茶,是六大茶類之一,屬於後發酵茶。
  • 綠茶、白茶、紅茶、黑茶、巖茶,該如何控制這些茶的出湯時間?
    這類快出水的手法,在衝泡內質豐富的高山白茶,武夷巖茶,桐木紅茶等,十分受用,尤其是前四衝泡茶,快出水下的它們,風味美妙絕倫,是舌尖上的一場盛宴。按照發酵程度,可分為不發酵的綠茶,輕發酵的黃茶,微發酵的白茶,半發酵的烏龍茶,全發酵的紅茶,以及後發酵的黑茶。這些茶,因為工藝、樹種等因素,各領風騷數百年。綠茶,清新、鮮爽,西湖龍井更是深得乾隆皇帝喜愛,而今,更是一張燙金名片。正宗的西湖龍井,萬人空巷。黃茶,在六大茶類中稍顯低調。但獨特的悶黃工藝,使其在六大茶類中,佔有一席之地。
  • 綠茶、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巖茶,哪些適合放在冰箱保存?
    一類,不管自己買的是紅茶、綠茶、黑茶還是普洱茶、武夷巖茶,通通往冰箱裡一扔,萬事大吉。仿佛像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放在冰箱裡,可永葆青春,鎖住新鮮,鎖住營養。然,茶不是青菜,也不是水果,放在冰箱裡,反倒增加了吸收水分和異味的風險。且低溫的環境,未必就是最適合茶葉的。
  • 綠茶、紅茶、白茶、黑茶、烏龍茶怎麼衝泡,一篇文章教會你!
    依次為綠茶、黃茶、白茶、烏龍茶、紅茶、黑茶。綠茶,是指採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酵,經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而製作的飲品。黃茶是中國特產。其按鮮葉老嫩芽葉大小又分為黃芽茶、黃小茶和黃大茶。白茶,指一種採摘後,不經殺青或揉捻,只經過萎凋、文火乾燥加工的茶。
  • 普洱茶、黑茶、白茶、紅茶、武夷巖茶,不同茶如何控制出湯時間?
    但為了能讓舌尖體會到最美妙的滋味,在水溫的選擇上,稍稍有所講究,如綠茶若使用沸水衝泡,一旦控制不好出湯時間,容易導致湯水出現苦澀味,嚴重影響喝茶體驗。而武夷巖茶以及黑茶、普洱茶的衝泡,最好選用沸水衝泡。在沸水之下,芳香物質與滋味物質才能從最大程度上發揮作用,從而釋放魅力。考究的衝泡,才能成就色香味俱全的湯水,從而才會有別致的體驗。
  • 喝了這麼久的茶,你知道白茶,綠茶,普洱,紅茶的保質期嗎?
    作為國飲,茶和保質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喝了這麼久的茶,你們知道紅茶、白茶、黑茶、綠茶、黃茶、烏龍茶的保質期分別是多長嗎?只有熟悉了解這些茶類的保質期,才不會出現喝過期的茶還全然不知的情況。本文,就來和大家說說關於六大茶類保質期的那些事!
  • 一句話輕鬆解讀白茶紅茶綠茶普洱茶巖茶的不同特性,一學就會!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黃茶屬於輕發酵茶,白茶屬於微發酵茶,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黑茶屬於後發酵茶。因為發酵程度的不同,使得茶葉的茶性、口感與滋味大有不同。茶,一片神奇的東方樹葉,因為有了茶,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那這六大茶類,又有何特點呢?一句話輕鬆解讀,不同茶葉的不同特性。
  • 綠茶、黑茶、白茶、紅茶查起來!
    如有的茶友就會選擇將綠茶、黃茶保存在冰箱裡,冰箱的低溫環境,可延緩內在物質的氧化,從而保證茶葉在短時間內不變質。而其他茶類,則是的根據茶葉的特性存放。紅茶、白茶、武夷巖茶放在一個陰涼、乾燥、遮光、無異味的地方存放。
  • 春天多雨易潮溼,綠茶、紅茶、黑茶、白茶該如何儲存?
    還沒來得及回答王姐姐的問題,趙大哥也來了:「春天到了,巖茶是不是很容易返青?」今兒就來說說看,到了潮溼的春天,我們要怎麼保存茶葉。備註:紅茶、綠茶、黑茶、白茶、黃茶、烏龍茶保存方法,後文自取。《2》先來說說六大茶類中,需要特殊保存的茶。其中包括綠茶、黃茶和黑茶。綠茶和黃茶常見保存方法是保存在冰箱中。
  • 綠茶、黑茶、紅茶、白茶、烏龍茶衝泡法一覽,春茶季必備!
    綠茶、黃茶、白茶、紅茶、烏龍茶、黑茶,如百花園的鮮花,爭先開放。春茶開始採摘後,意味著新茶上市,屆時,必然又是手忙腳亂,恐怕又要被蜂擁而至的新茶給淹沒了。好不容挑選到符合心意,性價比高的茶,可問題又來了,這些茶要怎麼泡?
  • 黑茶、綠茶、普洱茶、白茶、紅茶,有些茶喝前請洗一洗!
    而後重新開始衝泡,這時候的茶,才進入正式喝茶階段。不知從何時起,洗茶成了衝泡的必要步驟,不管杯中衝泡的綠茶、白茶還是紅茶、黑茶,要是不洗茶,會讓人覺得:「咦,你怎麼這麼不懂禮儀,怎麼茶都不洗就直接給我喝?」不洗茶,真的就不知禮儀嗎?非也!
  • 泡茶用水大有講究,無論綠茶、紅茶、白茶、黑茶、武夷巖茶!
    然,泡出來的茶味卻差了不少,一番思索下,想必問題是出在了泡茶用水上。幾位常喝茶的老友,也表示認同,水對茶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話題自然就引到了泡茶用水上。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
  • 綠茶喝新茶?白茶、普洱喝老茶?巖茶、紅茶喝隔年茶?誤會大了
    看著他隨意發來的幾張茶餅的圖片,葉片顏色褐得發黑,不仔細看還差點讓人誤會成是黑茶。話說,這可是標準的做舊茶長相啊!又一回,遇到有人分享他的喝茶心得體會:「綠茶喝新,白茶喝老茶,巖茶喝隔年陳,紅茶三年以內都能喝。」到底,從茶界裡縱橫來看,這樣的說法合不合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