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講求的就是效益,每到初冬時節,崇陽縣的雷竹就會蓋上「冬被」,本應該在春季雷鳴時才會產筍的雷竹,經過覆蓋、保溫後,雷竹筍就會在春節前搶「鮮」上市,而且價格也會上漲十多倍。
12月22日,記者在天城鎮雷竹山莊看到,雖然是冬季,但是山上的竹林茂密翠綠,長勢喜人,三五個村民正拿著鏟筍工具在竹林裡鏟筍。
天城鎮蛤蟆石村村民 沈完初:最近我天天都在這裡挖竹筍,一天能賺一百多元錢,一個月能賺3000多元,我很滿足。
據了解,竹筍的「冬被」其實主要由有機肥加一層穀殼組成,通過自然發酵產生熱量,促進雷竹提前產筍。通過覆蓋,效益比普通生長的雷竹提高至少5倍,畝平純收入可達2萬元左右。
崇陽鑫楓雷竹種苗專業合作社負責人 劉樑汀:我們用稻草、麥灰、扁谷、農糠,經過加溫以後,把本來明年三月底才能長出的筍子在今年的11月份就搶「鮮」上市。筍子的價格平時大約是1.5元一斤,現在可以賣到15元到20元以上,價格增長了十來倍。
雷竹筍味道鮮美,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具有健胃養脾作用。也正是因為雷竹筍符合現代人的飲食需要,所以倍受城裡人的喜愛。劉樑汀告訴記者,雷竹筍供不應求,基本都是發往江浙一帶。
近年來,崇陽縣委、縣政府致力打造「華中雷竹大縣」,高度重視雷竹產業發展,目前全縣雷竹種植面積達3.8萬畝,年產值達1.2億元,2016年崇陽雷竹筍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全媒體記者:鄒蘭 張敬
編輯:付波 熊哲
編審:熊曉輝
【來源:崇陽縣融媒體中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