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UIBE融媒體中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在扶貧攻堅中,積極參與國家教育扶貧工作,是新時期高校的使命和擔當。多年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始終秉承高度的社會責任感,以實際行動助力國家扶貧攻堅戰略。學校定點勐臘縣脫貧摘帽後,校黨委及時調整了脫貧攻堅工作重心,從注重脫貧向脫貧和鞏固提升並重轉變,努力做好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按照「四個不摘」要求,持續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充分發揮學科、人才、教學、科研等方面的優勢,結合貧困地區實際情況,構建扶貧三螺旋模式,全力打造扶貧價值鏈。
發揮學校特色 開展教育扶貧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扶貧必扶智,讓貧困地區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我校特別注重對貧困地區下一代的教育幫扶,將提升當地教育水平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方式。
舉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教學技能提升培訓
通過舉辦貧困地區教師培訓,提高教學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從2014年開始,學校連續7年對我國中西部老、少、邊、窮地區農村初中英語教師開展培訓,累計培訓上千名優秀中小學教師。2014-2017年,開展「貿大高遠在線農村初中英語教師扶貧培訓計劃」——暑期在京集中面授培訓1個月,隨後在線免費培訓1年,培訓勐臘縣中學英語教師近百人次。2018年開始,我校與中國扶貧開發協會每年聯合舉辦「深度貧困地區鄉村教師教學技能培訓提升計劃」,培訓人員從雲南擴展至新疆、甘肅、內蒙、雲南、四川等10餘個省近20個縣的中學教師;培訓科目也由英語擴展至數、理、化、語、英、普通話、音樂、美術、體育、德育等多個科目,700餘名深度貧困地區教師受益。2020年,結合疫情防控實際,學校圍繞「鄉村中小學英語教師綜合素質提升」與「疫情防控與企業管理」為主題,為勐臘縣近250人開展專業技術人員線上培訓。培訓讓貧困地區的老師走了出來,開闊了眼界,學習了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術。
選派師生志願者開展扶貧支教
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我校持續採取志願者支教服務方式,直接為當地中學提供服務,提高勐臘縣中學教育教學水平。自2014年開始,我校已派出6批次,每批次4人,共計24人的研究生支教團隊到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臘縣一中支教。2020年,學校增加了學生支教名額,已經選派出8名研究生準備赴勐臘支教;學校英語學院還將選派優秀英語專業師生支教滇西,幫助解決當地英語教師隊伍單薄的問題。人力資源處負責制定和完善貧困地區支教教師激勵管理辦法;黨委研究生工作部和研究生院負責制定和完善在讀碩博學生赴貧困地區支教的激勵管理辦法,充分調動在讀碩博學生的支教積極性和創造性。支教團成員在保質保量完成當地教學工作的同時,充分發揮志願者的橋梁作用,搭建捐資平臺、提升師資水平,支持基礎建設,還通過舉辦「風情版納」英語夏令營等系列學生活動,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理想,開闊國際化視野。
持續開展圖書捐贈,助推滇西教育發展
利用學校出版社、圖書館等資源向西雙版納捐贈圖書,為貧困地區送去精神食糧。截至目前,學校已向西雙版納地區捐贈圖書近9萬冊,分布在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傣醫藥學院、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勐臘縣一中、勐侖中心小學、勐臘縣圖書館、勐臘鄉村書屋等地,不斷滿足當地對黨建、軍事、歷史、經濟、文學、百科、農業等諸多領域圖書的需要。
加強信息化建設,建設遠程直播教室
在注重增加教師軟實力的基礎上,學校還積極為當地學校提供教學設施設備等硬體方面的幫扶,將學校優質資源輸入貧困地區。2020年,我校在西雙版納職業技術學院新校區(勐臘縣)、勐臘縣一中以及勐臘縣高級職業中學共投資177.365萬元分別建設了3個直播教室,投資20餘萬元用於助力勐臘縣縣委黨校智能設備的採購。改項目將支持我校校內課程、講座、會議、報告活動與貧困地區的實時直播、錄製和跨校區互動,解決我校師資不能長期外派的現實問題,真正實現實時交互,不斷提高教育發展水平。
在「網際網路+」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學校搭建遠程直播智慧教室,一方面持續堅持統籌謀劃推進、創新方式方法,分級分類開展致富帶頭人、鄉村教師和領導幹部的多元培訓,著力提高扶貧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實效,另一方面加強高校、中小學不同層次科研教學的互動交流。
智力扶貧 全面助推脫貧攻堅
習總書記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強調過,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在2019年中國扶貧日「榜樣的力量致敬扶貧人論壇」上,校黨委蔣慶哲書記在介紹我校扶貧攻堅經驗時說,我們既要用好「外援」,更要激發貧困地區內生動力。要重視提升當地幹部群眾的自我發展意識和能力,讓他們靠自己的勞動創造改變貧困落後的面貌。貧困地區內部人才培養才是推動扶貧工作的關鍵,包括貧困地區鄉村教師的培訓、農村幹部的選拔培養、勞動力人口素質的培養和鍛鍊等等,通過「授人以漁」,形成長效「造血」機制,實現「短期能脫貧,長期能致富」。
提升貧困地區幹部管理水平
學校聚焦靶心重點,精心設計課程,加大對滇西地區領導幹部人才的幫扶力度。通過組織開展貧困地區行政領導幹部專題培訓,助力貧困地區幹部加強執政能力,提高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至2020年,已經連續8年為雲南滇西地區和西雙版納州舉辦8期黨政領導幹部專題研修班,共計培訓600餘名基層幹部;2019年起又增設一期40人的鄉村致富帶頭人培訓。2020年,面向勐臘縣鄉村幹部和鄉村致富帶頭人,圍繞「鄉村脫貧攻堅」主題開展線上+線下培訓。線上培訓學員204人,部分鄉村幹部(50人)下半年將安排來學校進行面授。培養貧困群眾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的意識,提升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技能和本領,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發揮學校智庫優勢,提供諮詢諮政
一是依託學校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強大的智庫資源,組建扶貧工作專家指導組。針對勐臘產業、電商、口岸經濟、中老跨境經濟合作等對口領域,立足學校8個智庫單位的學術積累與研究特長,依託現有93名校內兼職研究員和多名滇西扶貧幹部,學校組建了一支跨學科、多來源、知地情、高水平的扶貧「智囊團」,形成了支撐智力扶貧和建言獻策的基礎性研究力量。專家學者根據口岸地域特點,開展跨境經濟合作區系列研究,目前已完成《主要經濟體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與對比》、《中國跨境經濟合作區發展與經驗》、《跨境經濟合作區稅收政策國際比較》等研究報告,為進一步加強對策性研究積累了研究基礎。
二是成立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建設「一帶一路」倡議與南亞東南亞區域合作的智庫機構。學校與西雙版納州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學術性組織——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學校給予專項經費資助,研究中心充分發揮我校學科優勢和學術特長,努力建成中國與寮國雙邊經濟合作與發展的研究基地,邊境貿易與跨境經濟合作區理論研究中心與智庫機構,為加強中國寮國雙邊關係做出貢獻,並為政策制定者、管理者提供智力支持。
同時,學校以「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與發展研究中心」為智力平臺和橋頭堡,通過開展紮實的基礎調查研究,摸清研究需求、明確研究重點;打造高水平學術團隊,以合作代培養,開展人才智力幫扶;設立專項研究課題,提供戰略諮詢和政策服務;促進中老學術交流與合作研究,搭建品牌學術交流平臺;努力建成中國與寮國雙邊經濟合作與發展的研究基地,邊境貿易與跨境經濟合作區理論研究中心,「一帶一路」倡議與南亞東南亞區域合作的智庫機構,協助中國寮國磨憨-磨丁經濟合作區建立出口加工產業鏈、開拓口岸貿易市場,整合各界資源,助推勐臘縣和口岸貿易的全面發展,力爭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推進產業扶貧 振興鄉村經濟
學校聚焦勐臘縣縣情,找準產業發展薄弱環節,著力推進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堅持把產業振興作為貧困群眾穩定脫貧致富的硬核支撐,貫穿於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鄉村振興全過程。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融合產業振興與消費潮流,著力打造產業集群。
2020年,學校落實100萬元幫扶資金,依託勐臘萬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勐臘縣共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勐臘縣農副產品直供基地」,以冬瓜豬種豬培育及冬瓜豬散養為基本用途,建設「冬瓜豬繁育研究中心」和萬頭冬瓜豬養殖場,逐步把冬瓜豬產業培育形成育種與散養、專養與合養相結合的冬瓜豬群體致富產業。直供基地將在10月完成首階段的建設。以勐臘萬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為引擎,將增強當地12家關聯企業的造血功能,形成群體脫貧致富的重要載體;勐臘1500戶農戶參與其中,帶動當地養殖戶約4500餘人,解決約300名民工就近就業問題;勐臘萬澤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將進一步成為當地冬瓜豬育種養殖的龍頭企業,當地稅收貢獻度將進一步提升;同時,學校將在至少三年內優先、持續、穩定採購其農產品,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提供直供服務。
疫情期間,學校落實110萬元幫扶資金,對與勐臘縣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益緊密聯結的雲南滇雲蜜語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扶持,用於及時支付本年度勐臘縣建檔立卡戶蜂蜜款,幫助企業渡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難關,帶領農民脫貧致富。未來,雲南滇雲蜜語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將每年提取淨利潤1%設立貧困學生獎學金,用於傳遞對外經貿大學公益愛心,激勵、幫助蜜源地貧困兒童上學。學校也將委派相關專業老師作為獨立董事參與扶貧企業指導,切實發揮顧問、聯繫、監督的作用。扶持雲南滇雲蜜語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成為當地龍頭企業,帶領農民脫貧致富。
消費扶貧讓農產品銷路無阻
學校堅持以消費扶貧助力脫貧攻堅。通過精準直採、產銷一體、愛心助力等形式,創新開展消費扶貧行動,推動扶貧產品進校園、進食堂、進家中,降低疫情影響,幫助解決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滯銷難賣問題。今年,學校直接採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採233萬元(其中採購勐臘縣農產品92.91萬元、其他貧困地區農產品140餘萬元);幫助採購貧困地區農產品208.42萬元。
精準直採,
將餐飲傳統供銷轉化為扶貧「一條龍」
一是學校根據貧困地區農產品滯銷情況,聚焦任務目標,扶貧防控一起抓,大幅度調整了食堂和教工福利的購置比例,本著同等條件下向貧困地區傾斜,同等條件下向專項(定點)扶貧傾斜的原則,統籌勐臘縣、湖北部分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進貨渠道。去年,我校還在教工食堂率先開設了教育部定點扶貧縣(威縣)農副產品專櫃,批量訂購了威縣、青龍縣數十萬農副產品。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對我校及清華大學等5所高校在餐飲食材採購方面所做的消費扶貧工作給予了表揚。
二是研討並推進在線食堂和扶貧主題餐廳建設,形成產、購、銷一體化的運行模式。通過人員互選互派、掛職人員轉兼推介員、榮譽管理員等方式,開設貿大初心餅、青龍七彩水餃、勐臘冬瓜豬/米線、固始鵝塊/燴麵、湖北援助專線等特色扶貧窗口;推出扶貧套餐、扶貧盒飯;設置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展示區;組織貧困地區農副產品展銷會、推薦介會、報告會,以特色引領消費,以品牌助推扶貧,「共同抗疫,扶貧不減」。
將普惠式福利轉化為引導性福利
為充分調動廣大教職員工參與扶貧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榮譽感以及積極性和主動性,校工會進一步強化建設功能,針對貧困地區部分美、廉、特、優、多等農副產品,除批量定向購置扶貧物資外,面向學校全體工會會員下發關於「e幫扶」消費扶貧有獎參與活動的通知,將「人人有份」的普惠式福利發放方式,優化調整為扶貧「人人有責」的引導性福利發放,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少量而多樣化的福利發放,鼓勵和引導廣大教職員工進行群體性、個性化消費;通過扶貧積分統計,對參與扶貧的教職工適時給予激勵。
愛心助力,在消費扶貧中展現貿大人的
大德大愛大情懷
一是充分發揮電商平臺作用。學校積極聯繫勐臘縣政府和相關企業加入國務院扶貧辦的「扶貧832」平臺、教育部的「e」幫扶平臺和教育部規建中心的「農校對接精準扶貧採購平臺」,並向全校師生校友發出「UIBE消費扶貧專場來咯!輕鬆e點,傳遞大愛」的消費扶貧倡議。
二是在全校範圍開展「愛心助力雲南勐臘」的消費扶貧活動。學校黨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消費扶貧工作,決定在全校範圍開展勐臘農產品團購以及其他貧困地區農產品的消費扶貧活動。今年6月22日召開全校消費扶貧專題會議,黨委書記、校長親自部署、親自動員、帶頭參與。學校廣大黨員領導幹部聞令而動。自消費扶貧倡議以來,學校教職工主動購買貧困地區農產品160萬餘元,參與人次近1000人。全體校領導均帶頭參與,人均購買金額近3000元;161名中層領導幹部參與,參與率為94%,人均購買金額2200餘元(其中黨員領導幹部140人,參與率為94%);707名黨員參與購買,人均購買金額1800餘元。學校的合作企業也積極參與,採購勐臘縣農產品45萬元。每一位教職工奉獻的每一份愛心都是為脫貧攻堅做出的貢獻和努力,是貫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完成習近平總書記囑託的重要體現。
學校已經打響了脫貧攻堅總攻號角。作為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重要途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正努力在脫貧攻堅戰中書寫高教「奮進之筆」,立足自身特點和優勢,結合扶貧地區實際,努力打造教育脫貧攻堅的「高校樣本」。
助力脫貧攻堅
貿大一直在行動!
往期系列推送
脫貧攻堅 貿大在行動 | 構建扶貧三螺旋 打造扶貧價值鏈 (上)
戰疫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蔣慶哲教授:堅持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兩手抓
UIBE消費扶貧專場來咯!輕鬆e點,傳遞大愛
發起總攻掛圖作戰 我校召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推進會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與勐臘縣對口扶貧工作推進會召開
關注|對外經貿大學對口扶貧雲南省勐臘縣2020年鄉村幹部、專業人才、教師系列培訓開班!
決戰脫貧攻堅 UIBE研究生在行動!
青春力量|翻山越嶺來見你——貿大支教故事
記者:王湘寧
原標題:《決戰脫貧攻堅 貿大在行動 | 構建扶貧三螺旋 打造扶貧價值鏈 (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