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碰到一頭熊,你驚慌失措,大喊大叫。如果你身上背了一根巨大的鉤子,那麼大概率,你會釣到一頭熊。
如果一隻蒼蠅,膽敢在蛙類眼前飛來飛去,一瞬間消失,那也是命中注定。
但你站在那不動的話,你有機率僥倖逃過一劫,因為熊食性很雜,不一定要吃人。但是用個假人或者假蒼蠅在那裡動,一定會受到攻擊和撕咬。
從青蛙到熊,卵生動物跨界到哺乳動物,對移動的「活」體發動主動攻擊,那都是與生俱來,對「吃」的本能反應。
僅僅都是為了吃麼?
不一定。
正在納涼棲息的蛇,一條巨大的腿從它面前一晃而過,蛇同樣發動了攻擊。此時的攻擊,只是感受到危險信號,本能反應的攻擊,是一種自保行為。
我們又從哺乳動物跨界到冷血動物,看到移動物體始終會招來攻擊,前者是為了捕食生存,後者是為了守護安寧。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
攻擊移動物體,是自然界芸芸眾生的普世天性。
有這個理論基礎為指導思想,我們就可以解釋梳理我們在釣魚行為中,逗釣的很多成因以及迷信。
首先說「餌」,餌的下限是路亞的亮片,朝天鉤的錫坨,沒有任何味道,狀態,毫無適口性可言,可這兩樣下限,卻漁獲無數,還衍生出了路亞釣法和空鉤釣法。其實原理沒變,形式稍微有所不同。
那麼它們的上限呢?上限無止盡。
路亞從最初的亮片開始,不斷的改進延伸了數萬計的不同玩法,眼花繚亂的各種餌,但不可否認的是,亮片/鐵板還是這個釣法裡面上魚量最多的餌。
朝天鉤這邊呢?也好不到哪去。
我們把錫塊換成了稻穀就成了谷麥釣法,換成了粉餌就叫抖灰面釣法,掛個塑料珠珠成了抖珠珠釣法。我就在想哪天我掛個小米手機在鉤子上是不是就得叫雷布斯釣法。
從這些眼花繚亂中,我們抽絲剝繭,去偽存真,最後只能總結出一點。
那就是無數代的釣魚人針對自然界生物對運動物體做出攝食或攻擊行為的本能反應,總結出的一套「動態餌釣法」
遵循這個原則我們可以反省一下,比如畫得更逼真的米諾,各種顏色的鉛筆 VIB,鐵板上還貼個魚眼睛,神秘藥水泡製過的玉米,祖傳配方調製的餌料。
垃圾袋和LV的包包,在使用功能上驚人的相似,都是為了裝東西。
我們為什麼會去追求更高級的餌?
是生意。
沒有廣告法的約束,這些東西就能吹上天。
如果我們要釣的魚,因為吃飽了,得病了,缺氧了,各種原因失去了攝食興趣,那麼再秘制美味的餌它也無動於衷。
如果魚身上長出了一雙手,你的餌成功激起對象魚的領地意識和感受到威脅的反擊,它可能伸手給你一個大嘴巴子!
但它恰恰就是沒手啊!
吃東西,打架全靠一張嘴。
所以,被你釣起來真的是餌的高級配方和加工方式起的作用麼?
那些靠捕魚為生的漁民,反而用最樸實的裝備,最自然的餌,釣獲了我們難以置信的漁獲,世世代代養活了他們的家人子孫。
好久沒有純寫文字寫篇文章了,這是我下次準備做的視頻的稿子,但裡面需要的很多鏡頭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湊齊,所以,先把文章放出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