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殘疾奶奶賣「炸圈圈」50年,收了幾十個徒弟,每天供不應求

2020-12-24 城堡美廚記

世界各地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營養物質各不相同,品味更多美食,享用更多安康。世界上有太多不同味道的美食,人的一生很難將它品嘗一遍,或許會有少許遺憾。小編每天都給大家更新不同的美食,讓大家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或那樣的美食,雖然很多都沒吃過,但是還是要知道的,來看今天關於美食的文章吧。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家很特別的街邊小吃,這是一位七旬殘疾奶奶買的炸圈圈,50年如一日做一件事,期間收了幾十個徒弟,如今的生意仍然是供不應求。

一直聽說這位老奶奶的事跡還真是有點感動,50年如一日堅持同一件事情真是不容易,像我們現在很多上班族,上兩年班都覺得特別煩,感覺做一件事情特別沒意思,總想去尋求點新鮮和刺激,所以對這位奶奶還真是不得不佩服。從十幾歲開始他就跟隨父親學習做餅子,賣餅子,如今已經70多歲了,當炸餅子這件事作為一生的事業,始終堅持,最大的特色就是老奶奶做的炸圈圈,酥脆可口,很多人是愛不釋手啊!

將揉好的麵團搓成長條狀,捏成圓圈的形狀放進油鍋中炸,炸的金黃酥脆,然後用長長的筷子從油鍋中夾出來,淋幹油,還沒等涼下來,就已經賣出去了。這位七旬奶奶就是這樣每天坐在輪椅上堅持做生意,她的小吃攤有很多的老主顧,這都是多年積累下來的,很多人表示幾天不吃都想得慌,所以老奶奶的炸圈圈一出鍋,那真是供不應求。

這位老奶奶用自己的手藝為自己和她的子女們創造出了幸福的生活,儘管老奶奶身體殘疾,卻依然不影響她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努力。不僅如此,她前前後後收了幾十個徒弟,當然收徒弟也不是義務的,每個徒弟需要交500塊錢,包教包會,如今他的徒弟們都已經自己開店,這是老太太非常值得驕傲的地方。

許多和老奶奶同齡的老年人都已經在家裡頤養天年,但是這位奶奶卻閒不下來,她更願意讓自己的手藝發光發熱,這也是自己價值的體現,雖然做這樣的工作會累一些,但是老奶奶很開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充實而有意義,這應該是對生活最好的詮釋吧!

生活就是這樣,日常的一點一滴看似平凡,卻能在平凡中讓人感覺到幸福,生活不會辜負任何一個人,只要努力經營,每天都是幸福美好的!希望大家可以關注小編,雖然不能帶給你們多少山珍海味,但是可以幫你在平凡的日子中過得更充足,更踏實!

相關焦點

  • 70歲殘疾老太賣「炸圈圈」,50年收徒弟幾十個,顧客:人生贏家!
    推薦語:老奶奶都一把年紀了,還在路邊擺攤賣小吃,真是令人佩服,相信她做的小吃也一定味道不錯!下文轉載自作者:梅梅美食家70歲殘疾老太賣「炸圈圈」,50年收徒弟幾十個,顧客:人生贏家!對於吃貨而言,不管是五星級飯店裡邊的山珍海味還是路邊小吃,只要符合自己的胃口,就算得上是自己心中最美的美味,有些美食甚至看起來非常不上檔次,或者一點都上不了臺面,但它的味道卻依然讓人難以忘懷,有時候這些小吃還是很多80後和70後小時候的回憶,在農村一些集市上面,總有一些古老的小吃仍舊活躍在市場上,70歲殘疾老太賣「炸圈圈」,50年收徒弟幾十個,顧客:人生贏家!
  • 年近八十的老奶奶,賣特色小吃月入過萬,網友:奶奶你收徒弟嗎
    於是人們與同事合作,去味去,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值得街美食也很不錯,而且這些街頭小吃小吃酒店僅有不可用,今天我分享的是,一位年近八十的奶奶,在出售一種特色小吃,月收入過萬。她賣的食物很普通,價格非常合理。重要的是它很美味。事實上,老奶奶賣的零食非常罕見。像我們大多數人一般看到快餐街的頂端是烤鴨,香腸,冷麵,烤麵筋,酸辣粉等。
  • 七旬夫妻街頭賣「地道」小吃,1元一根供不應求,一大桶不夠賣!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吃一直都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不管是酒店裡的山珍海味,還是平時在路邊的一些廉價小吃,都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地方的飲食習慣和風味也各不相同,因此對於不同的人來說,美食的定義也各不相同,但是不管所用的食材有多麼簡單,只要有其獨特的口感和風味,就可以被稱為美食,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道特色小吃,七旬夫妻街頭賣「地道」小吃,1元一根供不應求,一大桶不夠賣!
  • 天津大爺大油鍋炸「果子」32年,日賣2000個,20個徒弟都成功了!
    果子,如果你沒去過天津,你可能以為是某種水果,其實跟水果一點關係都沒有,天津這裡的果子是大油鍋油炸出來的,在其他地方一般叫油條.天津人特別的喜歡吃果子,每天早上果子攤是最受歡迎的.按照天津人的說法是,一天不吃個果子,整天幹活都沒精神,總覺得缺少點啥似的.
  • 福建奶奶做手工小吃,1天最多2鍋賣1000多元,用手藝徵服7個徒弟
    奶奶已經做了幾十年的燒仙草,一天最多做2鍋能賣1000多元,憑良心做小吃買賣,只用成本1斤20元的幹仙草純手工製作。曬乾的仙草反覆清洗乾淨後, 要用高壓鍋熬煮5個小時,將仙草煮至軟爛出膠,
  • 七旬老人賣泡菜,每天供不應求,但是顧客買完後直接倒掉
    有的人會買個麵包買杯牛奶充飢一餐,有的人會買桶泡麵打上熱水頂上一餐,而還有的人自己在家蒸上一點米飯,但是不炒任何菜餚,直接去菜市場買點泡菜下飯菜對付一餐,就連小編有時候也是如此。往往更多的時候小編則選擇去買點泡菜飽餐一頓,因為泡菜不僅省時方便,而且吃在嘴裡酸、辣、脆,好吃還特別的下飯。而關於泡菜這種食物其實就是經過發酵而成的蔬菜,目的是為了能更長時間的存放。
  • 木蘭天池七旬老人賣靈芝煮雞蛋 十元六個 最多日賺上百元
    奶奶坐在小推車上,旁邊有一個紅框,一個黃桶。奶奶的正前方放置著一個火爐,爐子上有一個盆兒,盆兒裡裝了許多雞蛋。本以為只是普通的煮雞蛋,可我們注意到裡面還有一些黑乎乎的東西。詢問過後才知道奶奶賣的是靈芝煮雞蛋。不會吧,靈芝煮雞蛋?在我的印象中,靈芝是很珍貴的藥材啊。《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都對靈芝的形狀和藥效有過詳細的記載,一度被奉為「神草」「神藥」。
  • 江蘇大爺賣祖傳燒雞50年,15元1斤每天限量40隻,天天供不應求
    在江蘇徐州的沛縣也有好吃的燒雞,叫做大屯李家燒雞,這是沛縣的名小吃,是山東人遷移到大屯鎮時所帶來的,由一位李姓老闆發揚光大,所以前綴名有個「李家」二字,已經有八十年的歷史了。據說大屯燒雞是用三年以上的母雞做主料,活雞現宰後清洗乾淨,晾乾,然後油炸到金黃,再放入秘制醬汁裡大火煮三個小時,再小火慢煨,直到肉爛撈出,皮肉骨皆入味,色香味俱全,讓人吃不夠。
  • 畝產500斤,1斤能賣50塊錢,供不應求,果農:真是瘋了
    文/豬友巴巴畝產500斤,1斤能賣50塊錢,供不應求,果農:真是瘋了時值初冬,對於金秋時節來說,不少的農民遇到了「豐收的煩惱」!據了解,今年山核桃的收購價格大漲,一斤能賣50塊錢,而且供不應求,很多果農感慨,這價格真是瘋了,也摩拳擦掌,想要在山核桃的行業中大展拳腳!碧根果原產於美洲,經過不斷的發展,目前已經遍及五大洲幾十個國家,我國引入種植也有上百年的光景了!碧根果作為著名的堅果,不僅可以食用,也可以用於綠化、油用以及木料加工,因此用途廣泛!
  • 東莞這個包,賣了個30年的供不應求!
    店主張樹賢是國家級點心師,1990年開業至今,30年以來大包一直都是供不應求的,大包每天都限量供應,賣完即止,來得遲一些的話分分鐘就賣光了!每天大包都賣光來晚了就吃不上了!張師傅介紹,以前每天會做一千來個大包,基本上中午12點左右就賣光了,現在每天也做幾百個,差不多中午的時候也會賣光。4元一隻,賺不賺錢?
  • 七旬奶奶用土方法擠山楂做山楂糕,保持了幾十年的老傳統
    深秋時節,在河南三門峽義馬市一座農家小院裡 ,今年70歲的張奶奶正坐在桌子前擠山楂,每年立冬前後做一盤山楂糕,是她保持了幾十年的老傳統。山楂糕的做法和配料有很多種,張奶奶的做法大概是最簡單質樸的一種。過去收穫的山楂張奶奶還拿去送給左鄰右舍,現在村子裡外出的人多,再加上確實沒有多少人再稀罕這玩意兒,所以院子裡就堆了這麼一大堆。做山楂糕需要好果實,張奶奶在裡面挑了一盆個大飽滿的。山楂的外觀看起來紅豔豔特別漂亮,但裡面的果肉略微發白,有些做法為了追求美觀,一般還要加上紅色素。張奶奶把果實檢查了一遍,去掉蒂和把兒,然後在清水裡淘洗乾淨。
  • 他做的豆腐貴但供不應求!郟縣七旬老人的50年「豆腐時光」
    大河網訊(記者 蔡長偉 通訊員 肖應輝)郟縣姚莊回族鄉有家「劉莊豆腐坊」,豆腐坊的主人叫白中振,做了50年的豆腐。近日,記者來到「劉莊豆腐坊」,談到製作豆腐的往事,今年已經70歲的白中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打開了話匣子。
  • 古稀老阿婆做糰子50年,每天只做200個,4元一個供不應求
    店主陸阿婆已年近七旬,精神矍鑠,據其介紹,她對糰子的鐘愛最早來自於自己的母親,「小時候很喜歡吃我媽媽做的糰子,後來自己也跟著做,一這做就做了五十多年了。」陸阿婆說,這輩子做得更多、做得最久的就是糰子了,半個世紀幾無間斷,從少到更事,到年近古稀,從纖纖細手,做到了滿手皺紋,小時候跟著母親做,現在自己卻帶著兒子做。
  • 83歲奶奶賣牛雜56年,一份20元好吃不貴,顧客:吃了幾十年了
    導語:「83歲奶奶賣牛雜56年,一份20元好吃不貴,顧客:吃了幾十年了!」,小吃攤的老闆是一個83歲的奶奶,奶奶幾十年來賣的這個小吃就是牛雜,不論四季不論颳風下雨,只要不是嚴重的颱風暴雨,奶奶每天下午3點準時出攤。
  • 殘疾老人賣蔥油餅日賺1000元 很多人卻說他傻
    在上海有一個小弄堂裡,60多歲的阿大賣了30多年蔥油餅,因為上了外國電視臺一炮走紅,6元錢一個的蔥油餅每天只賣300個,天天排隊供不應求,成為很多人到上海旅遊的必吃美食。「阿大」原名吳根存的外號,因為排行老大被親切的稱為阿大,他生於1957年,1982年下崗閒置在家,學起了做蔥油餅的手藝。走紅後,阿大蔥油餅店因為手續不全被關閉,後來在有關人士幫助下重新開張。人們都說阿大蔥油餅味道30年不變,有老上海的味道,吃的是一種回憶。
  • 七旬奶奶街邊賣「它」,8元1捆,無人識貨,我看了一眼全部買下
    市場裡有一位奶奶每天都在那擺攤賣自家種的蔬菜,偶爾會見到有獨腳金出售,數量不多,也就是6、7捆左右,一小捆就要8元,每次見到我都會全部買下來,拿回家曬乾留著燉湯用。今天分享一道消積開滯的獨腳金瘦肉湯,蜜棗不但能為糖水帶來清甜的味道,而且有著潤燥的作用,做法非常簡單哦。
  • 大姐收廢紙箱年入20萬:每天背上千斤,已攢90萬為兒子買房
    42歲的虎大姐來自甘肅天水,她每天工作10個小時,在街頭收紙箱,六七十斤重的紙箱一隻手就能拎起。她說,一年能收入近20萬,七八年積攢下來,她已經為兒子在鄭州買了一套90萬的房子。網友評論對此,有不少網友對這個母親的行為感到佩服:但也有網友提出,為什麼省吃儉用的要給兒子買房?
  • 農村奶奶賣「五彩」涼粉,1天300碗供不應求,「怒喊」顧客別拍了
    農村奶奶賣「五彩」涼粉,1天300碗供不應求,「怒喊」顧客別拍了!現在小吃的生意可以說是最賺錢的,因為賣小吃的成本比較低,主要是做的好吃,就能吸引很多人過來,肯定是非常賺錢的,所以現在賣小吃的人越來越多,不過我還是覺得,那些賣了很長時間的小吃,才是真正的美味,現在的新型小吃,大部分都只是有一個噱頭,價格貴,而且還很難吃,我們這邊有一個農村的奶奶,他在街上賣五彩涼粉,一天準備300碗都供不應求,現在的網絡實在是太厲害了,奶奶怒喊顧客
  • 德雲社招徒弟收不收學費?曹雲金曬收據發票,燒餅父母賣房子?
    在他創建了德雲社以後,是經歷了徒弟的背叛,同人的離開。辱罵、誣陷更是不計其數,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他生生是把一個小小的曲藝院給做的風生水起。在他最困難的時候,他是收下了第一批兒徒弟,悉心傳授自己的手藝。這其中有他最看好的一位徒弟,但沒想到他最看好的一位,竟然在生日宴的當天是反口咬了他,並且還在媒體面前是大肆侮辱師傅誣陷種種罪行。
  • 從業近40年,收到5000封感謝信,96路公交車「光頭師傅」收徒弟
    陸雋傑三人作為徒弟。 未來三年,楊路師傅將引導和帶領徒弟們,通過實地帶教、競賽指導、創新服務等方式,把幾十年積累下的「工匠精神」和「服務理念」傳承下去。 幾十年如一日,96路大部分老年乘客都認識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