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八十的老奶奶,賣特色小吃月入過萬,網友:奶奶你收徒弟嗎

2021-01-09 百家號

本文轉自百家號作者明哥聊農村推薦語:有些小吃很多人見都沒有見過,但因為風味獨特而吸引著顧客前往購買,有一位老奶奶就因為做一種小吃收入破萬了!

中國有很多種類的食物,不同地方有很多種類的食物。由於地理環境和文化差異的不同,食物的味道也大不相同。如今,在網際網路上非常受歡迎的詞,吃貨,這個詞很生動真實的,作為吃貨並不可恥。食物可以讓人們彼此更加親近,例如,在上班時,他們偶爾會討論哪些地方開了一家非常有特色的餐廳,或者店裡的新菜非常有吸引力。於是人們與同事合作,去味去,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值得街美食也很不錯,而且這些街頭小吃小吃酒店僅有不可用,今天我分享的是,一位年近八十的奶奶,在出售一種特色小吃,月收入過萬。

她賣的食物很普通,價格非常合理。重要的是它很美味。事實上,老奶奶賣的零食非常罕見。像我們大多數人一般看到快餐街的頂端是烤鴨,香腸,冷麵,烤麵筋,酸辣粉等。可以說這種小吃遍布全國各地,但老奶奶的小吃,我從來沒有見過,食品攤很簡單,所有的食材都放在後面的三輪車上,每天15點或16點出攤。它在不到三個小時內售罄,周圍的人說奶奶賣的零食已賣了40年。因此味道非常正宗,大部分都是老顧客。

這種小吃不知道你是否看過它,在其他地方很少能買到它,因為這種小吃是由奶奶親自製作的。它看起來像圓球一樣圓,而且顏色非常半透明,所以它被稱為水晶丸子。它每天售罄不到三小時,想在別處吃,即使你花錢,可能也買不到。

對於吃貨,他們看到非常特別的小吃,就非常好奇。一問才知道奶奶做的丸子是糯米粉,在家裡面需要用糯米提前泡上一整夜,然後將糯米打成漿放在布袋子裡面掉一晚上,讓多餘的水分全部流掉。最後,將糯米粉放在陽光下的袋子裡製成糯米粉,然後就可以製作球。糯米粉球可以做成甜或鹹,裡面的餡料也不同,有的是紅糖,其他白糖和豆類等。顧客根據個人口號選擇他們想要吃的丸子選擇醬料,很美味,非常好吃。

老奶奶每天都會準備兩個大鍋,將在四點鐘出門,在不到三個小時內售罄。所以如果你想吃,就必須早點來。現在這位奶奶年紀越來越大,但她的身體非常好,她不想在家呆著,所以她每天都賣這種零食來補貼家用。老奶奶的家庭生活條件不是很好,靠著賣這種小吃月入過萬。很多網友紛紛表示:奶奶你收不收徒弟。不知道這樣的小吃,你們吃過沒有?歡迎留言分享。

原文標題:年近八十的老奶奶,賣特色小吃月入過萬,網友:奶奶你收徒弟嗎發布日期:11-29 10:20原文作者:明哥聊農村

相關焦點

  • 七旬殘疾奶奶賣「炸圈圈」50年,收了幾十個徒弟,每天供不應求
    小編每天都給大家更新不同的美食,讓大家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或那樣的美食,雖然很多都沒吃過,但是還是要知道的,來看今天關於美食的文章吧。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家很特別的街邊小吃,這是一位七旬殘疾奶奶買的炸圈圈,50年如一日做一件事,期間收了幾十個徒弟,如今的生意仍然是供不應求。
  • 西安有家「老奶奶串串」爆火抖音 網友:還把奶奶梏(gù)住了
    從10點多一直等到12點10分左右,齊先生終於吃上了心心念念的「老奶奶串串」。2月27日上午11點,西安市東六路群策巷社區內一家住戶門口已經排起了長隊。仿佛被門外的焦急所感染,厚厚的門帘內,老奶奶手上穿串兒的動作又加快了。沒有店名、沒有招牌,只賣土豆片、豆腐皮和牛肉三種串兒,幾十年來這家小串串店一直「任性」小範圍經營,雖味美價廉,卻也賣的也不溫不火。
  • 網友調侃:堅持用活酵母,自己卻變成老奶奶
    對張婷也是有著一點好感的,但自從她開始做微商之後畫風就開始轉變了,眼裡似乎就只有錢,賣一些三無產品。而最近,張婷和她老公也是頻頻亮相搜榜,網友調侃:堅持用活酵母,自己卻變成了老奶奶。最近張庭和她老公一起出席一名員工的婚禮,但是當我們看到張庭老公的時候,卻驚呆了,兩人在一起的畫風實在像是孫女和奶奶。
  • 當外國小夥遇上中國奶奶,場面一度失控!2000萬網友集體淚目
    你錯了,他要找的是藏在每個人記憶深處的美食家——奶奶!在賣冬筍的攤位,他停下來打量詢問:「這是什麼?」,好心的老闆告訴他「這是冬筍,都是從木梨硔附近的竹林摘的」。他好奇冬筍的味道和做法,決定去木梨硔一探究竟。
  • 70歲殘疾老太賣「炸圈圈」,50年收徒弟幾十個,顧客:人生贏家!
    推薦語:老奶奶都一把年紀了,還在路邊擺攤賣小吃,真是令人佩服,相信她做的小吃也一定味道不錯!下文轉載自作者:梅梅美食家70歲殘疾老太賣「炸圈圈」,50年收徒弟幾十個,顧客:人生贏家!因為它的形狀非常簡單,就像是一個個小小的圓圈一樣,所以很多人都稱這種小吃為「炸圈圈」,每次到了結束的時候,這位老太太的工作攤位前面總是人滿為患,因為這種古老傳統的小吃已經不多見了,甚至有些奶奶帶的孩子也比較喜歡吃,比膨化食品之類的零食吃起來要好得多。
  • 70歲奶奶街邊賣經典小吃,10年不漲價,2小時賣光,你吃過嗎?
    70歲奶奶街邊賣經典小吃,10年不漲價,2小時賣光,你吃過嗎?現在這邊的小吃種類越來越多了,而且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很多經典的小吃在街上都已經看不到了,不過有時候,會看到一些年齡比較大的人在這邊賣小吃,他們賣的小吃,一般都是我們以前吃的那種經典小吃,比如在路邊看到的這個奶奶,奶奶已經70歲了,他賣的就是一種經典小吃,雖然現在的物價在不斷的上漲,但是老奶奶賣了10年都不漲價,出攤後兩個小時就賣光了,你們吃過這種小吃嗎?
  • 最美「一角奶奶」擺攤賣小吃,30年從未漲價,顧客:被笑容所感化
    但是有一種美食它卻非常的與眾不同,這種美食是一位老奶奶在街邊擺攤賣的一種小吃,30年來從來都沒有漲過價,仍然是一毛錢一串,現在物價在不斷的上漲,人們的生活條件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可是這位老奶奶賣的這個美食卻從來都沒有漲過價,人們把它稱作為「一角奶奶」。最美「一角奶奶」擺攤賣小吃,30年從未漲價,顧客:被笑容所感化。
  • 史上年紀最大淘寶女主播:108歲老壽星,賣枸杞月入50萬
    2011年,石蘭清的孫子魏天野借用淘寶直播,幾年時間,他們已月入50萬,108歲的石蘭清和孫子魏天野還一下子成為了「網紅」,登上了熱搜榜。魏天野總跟奶奶解釋,將過程演示給她看,「她聽得很認真,好像明白了又好像沒明白。」2017年底,魏天野試水淘寶直播,「想讓老粉知道我們並不是騙子。」魏天野表示,很多老顧客還是會有疑問,店鋪詳情說的這位奶奶是真的存在嗎?因此,魏天野開了直播,讓奶奶出鏡。今年108歲的石蘭清面色紅潤出現在屏幕上的時候,讓網友們很驚喜。
  • 83歲奶奶賣自助餐22年不漲價,不限時間隨便吃,網友:吃到扶牆!
    83歲奶奶賣自助餐22年不漲價,不限時間隨便吃,網友:吃到扶牆!對味的認識是一種技藝,是古老的,無止境的,而它又不同於一般技藝,因為它有一定的思想性,歷史性。藝術的飲食活動最核心的內容是提高人們對味的認識,通過知味、辨味、評味、賞味的過程,豐富了精神生活,創造出一種舌頭上的世界觀,而且還有很多人將美食比的生活,將美食中的酸甜苦辣鹹比作生活中的各種感情,就比如說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家小飯館,83歲奶奶賣自助餐22年不漲價,不限時間隨便吃,網友:吃到扶牆!
  • 老奶奶路邊賣「稀罕土豆」,不加調料,2元一個,一天就賣一背簍
    土豆大家經常吃,超市買一斤,貴一點也就4-5塊錢,一斤好幾個足夠全家吃了,但是要是讓你去街上花兩三塊錢買一個,你可能還不太願意。不就一個烤土豆嗎,自己買一點回來烤箱烤一烤,就可以了,幹嘛還浪費那個錢去街上買。
  • 老奶奶賣「醜陋小吃」,生意火爆,30年不換菜單,奶奶:不敢換!
    老奶奶賣「醜陋小吃」,生意火爆,30年不換菜單,奶奶:不敢換!而這個小吃電視在一個不知名的巷子裡面,而且這條巷子裡面也有很多美味的小吃,而這一家小吃店看起來是比較破舊的,但是它裡面的美食圈是非常好吃的,而且價格也都是非常便宜的,而這一個小吃店的老闆是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她賣的這個小吃就是漿麵條,這個下麵條提起來有很多的人也都是次惑的吧,而且像是這樣的麵條,在河南是非常有名的了,而且也是非常地道的一個小吃,而這位老奶奶開的這個小吃店只有
  • 這位大叔靠寫字月入過萬,老家在霍邱!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近日,安徽合肥一大叔用刷子在牆上寫字的視頻火了網友紛紛誇讚「行走的印表機」大叔手寫牆體字堪比印刷月入過萬邀約不斷仁師傅今年52歲老家在霍邱縣他說自己寫字已經27年了上學的時候就喜歡寫字
  • 山東78多歲奶奶,大集賣小吃,2元一碗,10年沒有漲過價
    現在很多地方仍然保留著趕大集的習慣,大集上賣的物品便宜,而且還能吃到各種美味小吃,有些老味道只有在大集上才能找到。山東一位78歲的老奶奶,在大集上賣特色小吃,這特色小吃就是很普通的豆腐腦,雖然賣豆腐腦的店有很多,但是老奶奶賣的豆腐腦很與眾不同,是用滷水做的豆腐腦,是20多年的老味道。奶奶從年輕時候就做豆腐腦,做了幾十年了,現在老了,做的少了,家裡人都不讓做,但是奶奶閒不住,堅持做,做豆腐腦非常繁瑣,奶奶卻不厭其煩。78歲的奶奶看上去身體非常硬朗,說話聲音洪亮,一點都沒有老態。
  • 奶奶路邊賣「去殼」滷蛋,指甲早已脫落,本地人吃了40年,好吃
    眾多南京媒體百家爭鳴一般的報導過她,她就是一位賣雞蛋的老奶奶。從那時起,奶奶就只賣剝好殼的雞蛋。這對所有客人來說,吃起滷蛋也更加方便。幾十載下來,剝蛋殼的雙手,早已被歲月侵蝕,老奶奶的指甲蓋早已全部脫落。老奶奶樂觀得笑到,這種蛋殼只能用手剝,這樣才能保證蛋白部分的完整和鮮香。
  • 鄧超終於見到了一毛錢賣藕奶奶
    最新一期的五哈中,滑冰結束後,鄧超帶著大家終於見到了之前在微博發過的「一毛錢」賣藕奶奶,奶奶特別熱情地招待大家吃自製的辣藕,鄧超還坐在地上說陪老奶奶一會兒,儘管是個小攤子,但卻勾起了超哥童年的回憶,也代表了江西人兒時的味道。
  • 東北大姐進京賣茶蛋年入40萬 開分店收洋徒弟
    農村婦女北京賣蛋 張桂芝,今年52歲,本是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古恰鎮農民。2009年,兒子大學畢業在北京發展,在一家公司當上了經理。2010年,兒子把她接到了北京。 張桂芝是個勞碌命,讓她享清福,比蹲監獄還難受。總吵著要回老家種地。 有個親戚在廊坊開了個養雞場,每天都往北京送雞蛋。
  • 奶奶路邊賣「去殼」滷蛋,指甲早已脫落,本地人吃了40年,真好吃
    眾多南京媒體百家爭鳴一般的報導過她,她就是一位賣雞蛋的老奶奶。奶奶家的雞蛋都洗得很乾淨,從鍋裡拿出來,需要10多個小時。一切都準備好了。看似簡單的配料便開始了最關鍵的調味工作。先用香料,無非是肉桂、八角、丁香、冰糖、醬油等常見材料,但重要的是調料的比例和對熱量的控制。奶奶做的滷汁總是留一半倒一半,保證會有新的味道和傳統的香氣。
  • 80歲老奶奶堅持賣50年牛雜,一碗25元,顧客:不貴,吃得很滿意!
    80歲老奶奶堅持賣50年牛雜,一碗25元,顧客:不貴,吃得很滿意!隨著社會的進步,我國的城市也變得越來越現代化、國際化,現在咱們隨便去到一個城市,都能看到這些城市高聳入雲的摩登大樓,歷史悠久的建築現在已經被拆的所剩無幾,擁有幾十年歷史的老店們也沒能逃過一劫,都被拆遷了。
  • 去重慶石柱高山和八十多歲的老奶奶做紅苕粑,我吃過最好吃的紅苕
    而大街小巷上的各種小店、攤位上也賣著各式各樣的「粑粑」。前幾天,辣椒妹去高山,吃到一種街上沒有賣的粑——紅苕粑。「紅苕粑,啥子是紅苕粑?」「就是紅苕作的粑。」「紅苕還可以做粑嗎?啷個做的耶?」,「等下你看嘛。」那天晚上,鬢角微白的嬢嬢刨了好大一桶紅苕,大塊大塊的紅苕白花花地沉在清澈的水裡,看上去肉質肥美,讓人忍不住撈出一塊,咬上一口,「好甜哦!」「甜啊?」
  • 【網絡媒體走轉改】八旬老奶奶開網店賣鹹鴨蛋 致富不忘村裡人
    (中國臺灣網 李傑 攝)  中國臺灣網8月25日瑞金訊(記者 李傑)80多歲的老奶奶廖秀英,竟然開網店賣土產鹹鴨蛋出了名,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帶動村裡32家貧困戶一起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今天,「長徵路上奔小康」媒體採訪記者來到江西省瑞金市壬田鎮鳳崗村,採訪了這家廖奶奶鹹鴨蛋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