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鬆,也叫肉絨,肉酥,是我們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美味,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的最愛,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肉鬆的歷史也是非常的悠久,而且起源於我國,早在數千年前的元朝蒙古帝國時期,肉鬆就已經出現,因為肉鬆適宜保存,並便於攜帶,所以那時多作為蒙古騎兵的乾糧使用,後來經過逐漸的演變和流傳,成為如今一種非常受歡迎的美食,大家都知道,肉鬆是由新鮮的各種肉類除去水分後製成的粉末,除了便於存儲和攜帶以外,吃起來也是香味濃鬱,味道鮮美,生津開胃,幹軟酥鬆,易於消化,特別的美味好吃,而且因為是食用新鮮的肉類製作而成,所以營養價值也是特別的不錯,幾乎繼承了肉類所有的優點,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以及數種胺基酸,營養非常的全面均衡,另外肉鬆的吃法也是特別的多樣,不但可以直接吃,還可以配牛奶,製作涼菜,製作麵包甜點,或者是做餡料等等,幾乎適用於任何一種烹飪方式,也幾乎可以和任何食材相搭配。
所以一直以來肉鬆都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和追捧,經常隔三差五就會買上一些肉鬆放在家裡,尤其是家中有寶寶的,因為肉鬆易於消化又營養,非常適合給寶寶當輔食吃。但是肉鬆的價格談不上便宜,一般多在50塊錢一斤左右,有些甚至更貴,而且經常購買的朋友一定注意過,外面賣的肉鬆雖然吃起來足夠的好吃,可是添加劑卻比較的多,而且所使用的肉也不一定新鮮,吃著不但並不健康,也沒有什麼任何的營養價值可言,其實肉鬆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在家做,做法也並不難,只需要一些瘦肉,簡單3步就可以搞定,2分鐘輕鬆學會,從來沒有在家做過飯的朋友也能一次成功零失敗。並且只要掌握對方法,自己做出來的肉鬆,也一樣香味濃鬱,味道鮮美,幹軟酥鬆,要比買的還好吃,關鍵是自己做的零添加,吃起來更加的健康又營養,下面我就教大家自己在家做肉鬆,學會了以後,自己在家就能輕鬆做,以後肉鬆就不用出去買啦。喜歡的朋友花上幾分鐘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需要的食材和配料:裡脊肉300克,熟白芝麻10克,醬油3克,生薑片1片,蔥2根,其實任何的肉都可以製作肉鬆,像我們常吃的雞肉,豬肉,牛肉等等都可以,而我使用的是豬肉,如果使用其它肉的話,製作的步驟和方法都是一樣的,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進行選擇,如果是給寶寶製作輔食的話,儘量選擇牛肉或者是雞肉,而且醬油最好少放或者是不放,好了,咱們廢話少說,接下來是製作方法和步驟。
第一步:裡脊肉的提前處理
裡脊肉去筋膜,切成小塊。 豬肉要選全瘦肉,並且儘量不要帶筋。如果有筋膜就要先用刀切去,不然做出來會影響口感,處理好以後,冷水入鍋,水開後簡單撇去浮沫。 冷水焯肉,可以儘可能去除肉當中的血水。
然後轉到湯鍋裡,加小蔥和生薑片,加水沒過肉高度的兩倍。 蔥,姜,可以給肉去腥,最後大火煮開後轉中火,燉煮約1個半小時。 燉煮肉塊這一步用高壓鍋會更快捷,大約40分鐘即可。用普通的鍋時間就要長一些,一定要將肉塊燜得很酥爛,筷子能輕鬆穿透的程度。這樣肉鬆的口感才會好。
第二步:肉鬆的初步製作
裡脊肉煮好後,取出瀝乾後,放入保鮮袋中,用擀麵杖擀碎。再輕輕拍打至肉都鬆散開。底鍋起小火,倒入肉茸和醬油,炒幹水分。 加醬油可以提味上色。
底鍋起小火,倒入肉茸和醬油,炒幹水分。 加醬油可以提味上色,倒入攪拌機中,幹磨成細蓉狀。 如果一次的量比較多,攪拌機攪不動,可以分幾次。 如果肉鬆不想做得太細碎,可以省略這步,把肉絲翻炒到完全乾燥即可。
第三步:肉鬆的最後製作過程
再轉回平底鍋裡,加入白芝麻。 加入白芝麻炒,可以讓肉鬆嘗起來更香。有些人喜歡加些大料如八角、桂皮等來做肉鬆,雖然很香,但並不適合寶寶,加白芝麻不僅同樣可以起到增香效果,同時營養還更加豐富。 除了芝麻,還可以加海苔、蝦皮,讓肉鬆變得鹹香可口。
炒至肉茸蓬鬆。 記得全程要用小火,不停翻炒(否則會焦),一直炒到肉鬆呈現乾爽蓬鬆的狀態。炒的越幹,水分越少,越有利於保存。製作好的肉鬆可以用來拌粥,做肉鬆麵包,蛋糕,壽司等等。密封乾燥處保存,一周內吃完。如果想要保存期更久一些,可以在製作時加入一點點鹽和糖。
小貼士:肉鬆炒制過程中,調料可以根據個人口味進行調整,另外如果給寶寶當作輔食去吃的話,則建議儘量用攪拌機攪拌成粉末狀。這樣的肉鬆入口即化,小寶寶肯定非常喜歡。50塊錢1斤的肉鬆,簡單3步在家做,幹軟酥鬆又營養,比買的還好吃,以上就是肉鬆的詳細做法,喜歡的朋友趕緊試一試吧,如果你也有不同的做法,歡迎分享,這樣可以幫助到更多喜歡美味的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