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家住吉安市新幹縣的吳金鈴來到山背糧站的贛江口釣魚,上午8時左右,不遠處的江面上突然傳來一陣水花聲,一條「大魚」正向他遊來.....
這條「大魚」有4條腿,腦袋扁扁,有點蔫蔫的,猛地一見這麼一條怪魚,吳金鈴嚇得不輕!
這條怪魚正是一條娃娃魚。說起娃娃魚,很多人都聽過,它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學名中國大鯢,是中國的國寶之一。因其夜間的叫聲猶如嬰兒啼哭,所以俗稱為「娃娃魚」,但它卻並非魚類,而是體形最大的一種兩棲動物。
眼見這條從來沒見過,長有「腳」又比青蛙大很多的「怪魚」,驚魂未定之際,吳金鈴也沒多想,用身邊的網兜把魚撈了起來,立刻撥打了110,警察建議他聯繫林業局相關部門,簡單收拾後,他提上桶就來到了林業局。
林業局相關工作人員接待了前來諮詢的吳金鈴,了解相關情況後,聯繫了農業局漁政相關專家,專家仔細查看了娃娃魚,紅棕色,大概57釐米,有2.4斤,並沒有受傷,不知什麼原因遊到了贛江區域。
專家告訴我們娃娃魚的生活環境較為獨特,一般在水流湍急,水質清涼,水草茂盛,石縫和巖洞多的山間溪流、河流和湖泊之中,有時也在岸上樹根間或倒伏的樹幹上活動,並選擇有回流的灘口處的洞穴內棲息。也就是說它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在贛江中肯定是存活不了的。
至於這條娃娃魚是怎麼到贛江的?也許是前段時間的大雨讓它隨著急水流入了贛江,好在發現的第一時間救了起來。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觀察,娃娃魚體力逐漸恢復正常,適合放生。隨即,工作人員前往城上鄉的左湖水庫尋找適合安置它的地方。
輾轉找了多個地方,最終決定在左湖水庫的一個支流將該野生動物放歸大自然。
人生如尺,要有度。感情如面,別越界。
和伴侶之間,給彼此留一點空間
和子女之間,保持「一碗湯」的距離
和親人之間,不能沒有恭敬心
和朋友之間,時刻牢記無所求
和陌生人之間,見人宜說三分話
人與人相處,惟有保持距離才能最大限度的感受美好的存在。
夜聽相關知識
目前,野生的娃娃魚已經很少見,近些年來,湖南、湖北、江西、四川、貴州、河南及陝西等地的大鯢產區先後建立了養殖場,並獲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四條規定:
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加強資源保護、積極馴養繁殖、合理開發利用的方針。
在第十七條規定:
國家鼓勵馴養繁殖野生動物,但應持有相關許可證。
經營者必須持有漁政部門批准頒發的《水生野生動物經營許可證》、《水生野生動物馴養證》複印件、《運輸證》等相關證件,向經營所在地的漁政部門提出申請之後,才能銷售娃娃魚。
來源:綜合微新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