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但你可能一個都看不懂!

2020-12-20 騰訊網

[摘要]對日本人來說,漢字好難,單個的字認識一些,但連在一起完全讀不懂。因為日語的邏輯和現代漢語不一樣,從語法上不能理解。

日本搞笑藝人島田洋七的阿嬤是個段子手。

外孫說不會英語,阿嬤說在答卷上寫「我是日本人」好了;漢字也不太會,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去過日本旅遊的,也許會驚訝街頭處處可見漢字,文物古蹟上的漢字,就更多了。

日本古代是沒有文字的,到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

日本人在漢字基礎上,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草書衍生成平假名,把中文楷書的偏旁改成片假名。例如平假名的『あ』,由漢字的『安』簡化而來;而片假名的『ア』則是漢字『阿』的一部分。

日語中至今保留近2000個漢字,日本人也讓漢字,煥發了出了生命力,比如我們常常說的,像銀行、積極、否定、肯定、電話、組織、服務、紀律、政治、政府、方針、政策、申請、支配、工業等等。

這些漢字是從日本傳到中國的,特別明治維新以後,日本脫亞入歐,積極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還有政治經濟法律,翻譯成日文時,就用了中文裡的漢字,賦予了這些漢字新的意義。

但是現在日本教育的漢字,越來越少了,只有1006個,常用漢字2136個。如果能識讀這些漢字,大概足夠應對日常生活了。有人說一般日本人實際使用的漢字也就500個字左右。

中文裡有多少個漢字呢?1994年版的新華字典收錄了8500個漢字。

對日本人來說,漢字好難,單個的字認識一些,但連在一起完全讀不懂。因為日語的邏輯和現代漢語不一樣,從語法上不能理解。

不過有些漢字經日本人一用,就有些奇怪了。

最明顯的例子,是日文中的「大丈夫」,做「不要緊、沒關係」的意思,」人參「的意思「胡蘿蔔」,「手紙」的意思是「信」,「汽車」的意思是」火車「,外人」的意思是「外國人」,再怎麼聯想,也想不出來吧。

赤,是紅色,與我們相同,但是他們的「青」,倒是我們的藍色。「赤新聞」,他們理解成黃色報紙,國內讀者熟悉的《朝日新聞》,翻譯過來就是「朝陽報」。

精算,在日本是結算的意思,在許多地鐵的出站口內,都有一臺精算機,用於乘客自助處理超程付費等問題,而精算在中國,是核算的意思,還是一種職業,精算師。

還有,「切符」的意思是車票,但是「切手」,卻是匪夷所思的「郵票」兩個字。

揚豆腐,什麼?豆腐也能揚?其實,「揚豆腐」是油炸豆腐而已。

「心配」的意思是擔心,「泥棒」的意思是「小偷」,無料就是免費的意思,注文其實就是點菜的意思,更是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的。

去日本旅遊的,注意了哈。」注文「其實是」點菜「的意思,而常見的即食麵商標「出前一丁」,一丁,一碗的意思;而「出前」,作外賣講;出前一丁,外賣一碗的意思。

喜歡吃「刺身」的,應該都知道是「生魚片」吧,來一點上芥末,味道就更好了。刺身展現的,就是食物最原始的鮮味。

不過去日本點菜,要當心了,你到日本壽司店去點一碟刺身拼盤,菜單上寫著上、並二字。上是上等的,優質的意思,而「並」呢?就是普通的意思。

像「春雨」在日語裡指粉絲,螞蟻上樹就是「麻婆春雨」。」玉子豆腐「也沒有那麼誘人,就是普通的雞蛋豆腐。

案內,是嚮導、引導的意思;案內狀,不是做引導的樣子,而是通知書。

在許多地鐵站,景區附近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標誌,可以獲取到旅遊信息等等。而在新宿歌舞廳附近,你可以看到很多無料案內所的地方,但是這裡的請謹慎前往。

「有難」,是「謝謝」,這怎麼都想不到吧?

不過一個很美的名字——「朝顏」,中國人卻叫它做牽牛花,是不是有點大煞風景?

對於日本的漢字,我們還能說什麼呢?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焦點

  •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中國人卻基本看不懂,這些字到底是什麼意思?
    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中國人卻基本看不懂,這些字到底是什麼意思?隨著中國日趨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也開始把中文作為一種學習語言,也有很多國家至今都保留著漢字,比如日本。很多人去日本旅遊,都會看到街上有很多的漢字,但是這些漢字卻和我們認為的意思是不相同的,基本看不懂,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日本古代是沒有文字的,他們的文字是唐朝傳入的,也就是我們使用的漢字。但是他們並沒有直接使用這些漢字,而是在這些漢字的基礎上創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日文。
  • 為什麼日本滿大街都是漢字?不用翻譯,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去過日本旅遊的人會發現一個奇怪現象,就是日本的街名、地名、店名、橋名、樓名.....處處可見中國漢字。如果認識這些漢字,可以蒙對一半是什麼意思,基本上不用翻譯。日本,在古代時期是沒有文字的,日本的漢字是從我國三國時期傳過去的。
  • 日本旅遊不懂漢字釋義?收羅日本常見漢字詞彙讓旅途變更輕鬆!
    漢字是由古人智慧而來的結晶,歷經幾千年發展演變流傳現今,造就成難以媲美的藝術瑰寶。漢字流傳甚遠,在日文、朝鮮文等多個國家的語言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出遊到日本,經常能看到漢字和日文放在一塊,而對於不懂日文的中國遊客來說,基本都能猜到它的大概意思。但有些漢字在日文中的釋義與中文釋義不同,甚至讓人難以理解。
  • 日語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漢字」?
    [摘要]日本古代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到了我國隋唐時代,漢字大量傳入日本,日本才開始系統地利用漢字記載自己的語言。但日本最初是把漢字,作為表音的符號使用的,就是日語有幾個音節,就用幾個漢字。日本滿大街的漢字,你可能認識,但可能一個都看不懂!
  • 這5個漢字在中國極為罕見,但在日本卻是常用字,你認識幾個?
    這5個漢字在中國極為罕見,但在日本卻是常用字,你認識幾個?我們都知道,在遠古時期,一個名為倉頡的人整理前人的各種「字」,隨後創造出漢字,也正是因為他的創造,我們的文明得以傳承,我們的文化得以有所寄託,而且漢字不僅對我國影響巨大,對於我國周邊的一些國家,也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 看不懂「鰹、鰺、鰯、鱚」不會點菜?立刻學日本常見魚類漢字
    大家到日本自由行時,會去日式料理店、壽司店品嘗日本傳統的食文化「壽司」嗎?壽司種類相當多,菜單上各種「魚」部首的漢字意思常常讓人搞不懂。想知道那些「魚」漢字是什麼意思嗎?這篇文章就幫大家整理常見魚字邊漢字,看完就能無痛點菜羅!
  • 為何日本很多字和漢字很像,難道是漢字演變的?網友:肯定是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中國人為了提高生活質量選擇去很多地方去旅行,在國內旅遊很方便,我們走到那也不會迷路,也不會因為文化或者文字不同對我們的旅遊生活產生什麼影響,可是近年來許多遊客選擇去國外旅遊,他們不懂什麼外國語言,也不懂當地的文化,但是他們還是很樂意去,他們就不會感覺不方便嗎
  • 看了日本人的「漢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眾所周知,日本人的漢字,是學習於我們,因此走在日本的街道上,看著似曾相識的熟識程度,還是大多數都能夠認識的,但是究其背後代表的意義,有的意思相同,有的可能就會有比較大的相差懸殊。一般而言,每一年的年尾,進入12月份就是日本人的傳統意義上的新年,她們也會按照歷來的傳統為自己挑選一個能夠代表今年一年的漢字,作為代表。根據日本媒體方面的披露,今年能夠代表日本一年經歷的年度漢字是「災」。
  • 七八十年前的韓國漢城,街上幾乎都是漢字,官方語言更是漢語
    而今天小編要說的正是這樣一個國家,它與我國的文化很是相似,甚至曾經的首都名還是以我們的漢字命名,它就是韓國。 熟悉歷史的大都知道,韓國原來即是朝鮮,日本戰敗後受美國與蘇聯掌控,一個在南,一個在北,後來戰爭爆發,南朝鮮就變成了今日的韓國。 朝鮮的國號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時期,後來朝鮮半島分分合合,直到明初李成桂篡高麗王位被朱元璋封為朝鮮國王時,「朝鮮」國名才開始流傳開來。
  • 日語零基礎,照樣能一個人玩轉日本自由行
    櫻花妹子如果你會英語…恭喜你,如果你能說簡單的英語,在日本自由行已經完全夠用了。2020東京奧運會大多數的日本人都很熱情,加上2020年就是東京奧運會了。現在日本全民學英語的熱情,尤其是東京人的熱情,都快趕上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的北京計程車司機了。
  • 《日本的漢字》:日語中的漢字,也是日本文化一部分
    5月19日下午,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曉峰、北京大學日語系副教授孫建軍在京舉辦講座,講解漢字在日本的發展歷程,探尋中日文化的異同。活動現場從漢字看日本文字是窺探不同文化體系的線索。但我們需要認識到,漢字在日本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生長出許多新的內容,它已經就是日本人自己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實際上不僅是日本漢字,整個傳入日本的中國古代文化都是如此。」劉曉峰說。經過千百年的吸收、發展,漢字早已在日本生根發芽,並且成為了日文文化的一部分。笹原宏之注意到:漢字在日本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出現了很多俗字。
  • 明明是國外,卻滿大街都是漢字,中國遊客去了還以為是在國內!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自古以來,許多國家都受到我們文化的影響,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的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和馬來西亞。這些國家的一些文化、習俗和民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我們文化的影響。前不久去過馬來西亞,期間去了吉隆坡和馬六甲,這裡的中國文化元素給我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 恢復使用漢字?韓國人又爭起來了,日本網友也呆了
    ◆漢字在國外的命運,就是中國國運的寫照。正解局出品韓國人最近又爭吵起來。連日本網友都在網上圍觀。你猜猜地點是哪兒?不是大陸,也不是我國的香港、臺灣。說出來,可能出乎大部分人意料:這是1948年-1949年左右的韓國漢城(如今的首爾)。
  • 看了日本自創的偽中文,懷疑日本下一代,能直接和中國人交流了
    漢語學習的難點在於漢字的筆畫數量太大,每個筆畫都有一個完全不同的含義,比如「人」和「八」,所以開始學漢語的人經常犯錯誤。然而,學習漢語的好處在於,一旦你能理解通用漢字,大多數字體如傳統字符和潦草都可以理解,甚至錯誤的字序也不會影響閱讀。就影響力而言,中文在鄰國都有留下痕跡。例如,在韓國和越南,漢字已經成為兩國從很早就開始記錄的一種方式。
  • 在日本漢字隨處可見,中國人卻不懂意思,去日本購物別錯過這個字
    在日本漢字隨處可見,中國人卻不懂意思,去日本購物別錯過這個字最近這幾年尤去日本旅遊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大家發現,在日本漢字隨處可見,但中國人卻不懂意思,更有的小夥伴因此而出現些會錯意的囧況。其實日本的漢字確實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哦!
  • 日本的漢字:不要以為認識漢字就可以去日本混生活
    片假名產生於平安時代,為了訓讀而產生,但片假名字形在明治時期才統一確定下來,此前一個發音往往有多個片假名對應存在。片假名主要用於外來語、擬聲語·擬態語、生物·礦物的日文名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公式文書(與漢字並用),還有1988年8月以前的電報。
  • 日本北海道之旅,原來到處都是漢字,感到驕傲又很矛盾
    日語雖然我們聽不懂,但是到了日本我們基本不會迷路,甚至會覺著和國內沒有區別,因為日本的路牌,甚至報紙大多都是中國漢字,完全能基本理解意思,下來就看看我在日本北海道所拍到的點點滴滴初到札幌,對這個城市的印象就是,清新,規劃很整齊的一個白色城市。空氣很冰冷,但是很新鮮。札幌這張越看越像柯南裡面的場景。
  • 日本有座玻璃之城,滿大街的硝子館,遊客:只看不買也很開心!
    日本有座玻璃之城,滿大街的硝子館,遊客:只看不買也很開心!旅行的意義是什麼?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風景,遇到更多的人……簡單概括就是提高洞察力每次去哪裡旅行,我都能學到很多新知識。旅行中也有很多笑話。如果不去小樽旅行的話,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對玻璃有反應,也不知道這是一輩子的玻璃的意思。旅行知道了很多平時不知道的事情,了解了很多其他地方的文化。和剛畢業的學子們一起畢業的學子們,你們是享受著愉快的假期呢,還是享受著愉快的假期呢,這麼有空閒,不來旅行也沒用。
  • 我國最奇特的一個字,3000年間都是一個讀音,你的讀法可能也錯了
    但傳說也都是虛無縹緲的,故而文字的創造也還有多種說法,倉頡造字只是其中一種。但不管它起源如何,都是經過了千年的演變,才成為了如今的樣子,有了如今的字體和如今的發音。而字體其實也在不斷的演變中,從最早的甲骨文到後來的篆書,再到現在的簡體字,漢字的變化其實有了很大改變。而在讀音上更是如此,更有可能兩個相鄰的小鎮,對於一個漢字的發音就會有所不同。
  • 從日本漢字看文化傳播的重要性
    日本是我國臨邊的由小島組成的國家,日本與中國一直有著十分長久的文化聯繫,早在百年前,日本就派遣使者來到中國進貢進行文化交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則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漢字也經過不斷的演變和傳統,逐漸對周邊的各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也將中華文明傳播到各地。從現在的日本文字和韓國文字,都能夠看到漢字的身影。其實日本最早是沒有文字的,在有日本形成自己的文字之前,漢字一直都是日本使用的文字,文字在日本已經有兩千年歷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