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孩子快開學了,各種準備學習上要準備的,老師還布置了晚上收看《開學第一課》節目,孩子選擇了留在家裡,自己隨便吃點打發。婆婆最近也挺辛苦的,周末把家裡裡裡外外都打掃了一遍,該洗洗該擦擦,作為兒媳的我自然也不能偷懶。都說婆媳關係挺難的,其實,在我看來,互相尊重彼此理解,保持適當距離是最好的婆媳關係,做到這幾點,而且懂得多和婆婆溝通,這日常生活裡的小細節和小矛盾都可以避免。
打掃衛生又整理好了,中午隨便煮了麵條吃了,可是晚飯我卻想帶婆婆出去吃,畢竟折騰了一天,出去吃點好的犒勞一下婆婆,也不用煮的麻煩。對於我這個建議,婆婆挺贊同的。剛好附近開了一家客家餐館,我婆婆也是個愛研究吃的,於是,婆媳倆決定晚飯就下館子解決啦。
下館子的這家店主打是客家菜,客家菜的特色都以蒸煮為主,口味鹹鮮,我今天點了四菜一湯,婆婆吃的很開心很盡興,因為都比較合口味。湯,是以經典的客家土豬湯做開場,去過客家餐館的人都知道,客家人每頓飯都少不了湯水,這道土豬湯在各大客家餐館裡都是經典招牌菜。選用上等土豬肉,汆水過後,放入土缽裡,蓋上保鮮膜放入蒸籠裡蒸1-2小時不等。
端上桌的時候撒入適量胡椒粉和蔥花,土豬湯裡也有排骨、豬肉、豬肝、豬肺等,湯清淡卻有非常濃鬱的豬肉味,一點也不羶,婆婆喜歡客家菜的一個理由就是這一碗土豬湯。好喝而且清蒸的土豬湯還有增強免疫力的效果。
主菜的其中一道是客家鹹雞。客家人喜歡吃雞也是眾所皆知的,鹹雞配以土雞加入客家風味的醃料醃製後燜熟,皮呈金黃色,再配以適量沙姜調味,風味獨特。
其實鹹雞也叫鹽焗雞,是把用鹽醃好的鮮雞經過高溫鹽焗的製作方法製作而成,雞皮爽滑,肉嫩香口,配以沙姜、鹽和蔥做調味,這鹹雞也是客家人招呼親朋好友的時候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硬菜。因為只有我和婆婆兩個人,所以只點了半隻雞的份量,不浪費為主。
這道菜是茄子煲,嫩滑的茄子配上鮮香的閒魚粒,閒魚可是客家人最愛,都說客家人吃菜比較鹹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客家地區偏在山區裡,食物種類偏少,為了更好的保存一些食物,客家人都喜用鹽醃製的方法,這樣能最大程度更長時間的保留食物不容易變味。
客家人有這樣一個"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肘不濃"的說法,所以每頓飯都會有雞或者鹹肉,這茄子的做法就是把茄子皮削去後過一遍油,再放入小砂鍋內,把閒魚粒煸出油後,過了油的茄子放入一同小火煮開,因為茄子過了一遍油的緣故,所以特別軟嫩,再一個,閒魚本身就有非常濃鬱的鹹味,所以這個茄子特別下飯。
上面說到客家人口味偏鹹重,這酸菜自然少不了,客家的酸菜主要體現在一個鹹字上面,客家的酸菜不怎麼酸,一般選用芥菜醃製,醃製後的芥菜取菜梗部位切成條,和豬大腸、魚乾或者其他肉類一同快炒。這一道就是【客家酸菜炒豬大腸】。
許多人受不了豬大腸那股異味,那是因為豬大腸沒有處理好,用鹹鮮的酸菜加少許辣椒,就能掩蓋豬大腸的異味,當然,館子裡的豬大腸一般都處理乾淨了,味道不會太重,這麼吃酸菜也挺鹹的,下飯啊。
這道菜也是客家人最喜歡的,【肉絲蒸米粉】,米粉是用大米製作而成,細細長長的,和咱們平時吃的粉條不一樣,米粉比較容易熟,一般客家人也喜歡用來煮湯粉,早餐的時候最常見,煮湯粉加入適量肉絲,高湯一倒,一碗鮮味十足的肉絲米粉就能填飽肚子。
選用蒸米粉的辦法,能讓米粉更好的吸收肉汁,瘦肉經過加工炒制熟後,碼在浸泡軟的米粉上,這肉絲得提前調好味了,稍微鹹一點,因為要利用蒸製的辦法,使肉汁的鹹味在高溫下滲透入米粉中,這樣米粉不加任何調味都非常入味好吃。
這一道米粉也可以當做主食,我比較喜歡這道菜,所以吃的比較多,相對比,婆婆似乎更喜歡上面幾道。
這麼吃著聊著,話話家常,聊一聊平日裡的身邊事以及自己的看法,一頓晚飯一眨眼就過去了,而且婆婆胃口特好,也許是打掃衛生的緣故吧,年紀大了,所以我們做子女的也要體諒長輩們的辛勞,周末有空多陪陪,哪怕簡單的下館子點上幾道他們喜歡吃的菜,現在物質條件好多了,下館子吃飯已是家庭聚會的常態,不要大魚大肉,家常小菜也能寬慰人心拉近彼此的距離,你們說呢?
上面幾道客家菜有你們喜歡的或者吃過的嗎?歡迎留言討論喲。
黑貓廚房,美食專欄原創作者,關注我,我會與大家分享更多美食的簡單做法喲!如果您喜歡,歡迎轉發,讓更多愛美食的人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