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入門:給想要踏入健身房的你的幾個指引
如果因為不了解或是認為門檻太高,而失去接觸健身的機會,那很有可能你會少一個你可能會很愛的運動!
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可以鼓勵對健身還裹足不前的人
無論是因為金錢考量,不能去健身房或是請教練、住所方圓數裡之間找不到任何一家健身房、甚至是因為不了解而無從下手等等原因,
試著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讀者能有所幫助!
我該去哪裡健身?
★學校或是公立的健身房是相對比較平價的選擇
★連鎖健身房雖然收費較高,但相對能提供的資源也比較多(衛浴、還有各種課程等等)
剛開始還在摸索階段時,前者似乎是比較沒有壓力的選擇。
另外還需要考慮的是:交通往返時間、健身房的費用、有沒有一起運動的同伴等、去的時間人潮多寡......等等。
但無論如何,當健身變成一個麻煩的苦差事時,就很難繼續維持下去。要選擇一個能長期運行的模式才是長久之道。
難道在家裡就不行嗎?
當然可以!
對大多初學者而言,徒手訓練能給予一定刺激。
只是進步到一個程度之後就容易受限卡關。
可以試著改變訓練內容以給予不同刺激(例如調整訓練頻率、組數等)
或是使用便宜好取得的彈力帶、啞鈴等來輔助!當然你也可以自己組建家庭健身房!
2我需要請教練嗎?
據了解,目前國內健身教練的價格大約是(200-800)一節課
你說這貴嘛嗎?當然不便宜!
但一位專業而稱職的健身教練,必須要精通解剖學、生理學、營養學甚至是心理學,
還要正確評估學員的體適能狀態,量身打造、並且不斷調整計劃,給予飲食建議,以達到學員的設定目標。
在一段課程結束後,還要讓學員能夠具備能獨立健身的能力。
或是針對特殊族群(例如孕婦、專項運動員等)強化特殊肌群、以及康復矯正。
當一位專業的教練可真是不簡單呢!
只是,很可惜的是,目前國內的教練亂象太嚴重,執照的有無雖然是個參考依據,卻也不是絕對標準。且對剛踏入健身行列的人而言,可能會摸不著頭緒到底該如何選擇判定教練是否適任。
如果我沒有辦法請教練,該怎麼開始重訓?
答案只有一個:好好做足功課!!
網絡上充滿豐富的資源,建議可以慢慢看一些文章、視頻,久而久之就大約能分辨出優劣。
無法花錢請健身教練直接帶你入門,就只能自己多下點功夫。
參考別人的計劃、問問健身房前輩的經驗,並且實地操作後慢慢修正、和同伴相互糾正。
並且關切自己身體的變化,一覺得不舒適或是有受傷的可能就必須馬上停止。姿勢作對後再增加重量。
避免受傷,永遠是重要關鍵。
建議在執行任何動作之前將該動作好好搜尋一番,最起碼先能夠知道該動作的常見錯誤,
例如:想要做深蹲,就搜尋「深蹲 錯誤」;想要做伏地挺身,就搜尋「伏地挺身錯誤」。
某些你不知道的觀念能夠將你從受傷的邊緣拉回。
3該怎麼安排我的計劃?
這個題目比較大,在這裡先不詳述,以後會有文章獨立探討。
在安排計劃前先熟悉你能使用到的工具與器材
選定健身地點後,建議可以先花一到兩次的時間,看看健身房有哪些器材,搞清楚每個機器可以訓練的部位及使用方式,
有助於未來安排計劃!
我健身是為了減肥?健康?增加肌力?或是休閒呢?
不同的目的的訓練模式有所差異,如果一開始沒有什麼想法也沒關係,人生嘛~本來常常就是在不斷摸索和修正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4服裝
穿上舒適的運動服和運動鞋,一切以自己舒適為主!
5攜帶用品
建議:水、毛巾、一顆熱愛運動的心~~~~
選擇性:健身用品(手套、護具、拉力帶等等)
6任何健身計劃的安排都要有相對應的飲食及生活作息配合
睡眠、休息、飲食缺一不可
7健身房基本禮儀
不要佔著器材滑手機、記得在器材上鋪毛巾或擦汗、
無論是新手或老鳥,都有相同使用器材的權利。
這些說穿了基本上就是相互尊重、有公德心,
把握這些大原則,應該就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