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如果只有優秀的專項技術而沒有過硬的身體素質,有什麼底氣說東京奧運會我有信心?」隨著東京奧運會的臨近,冬訓中一些運動員的基礎體能測試成績讓人著實捏了一把汗,也成為專家關注的重點。首都體育學院教授尹軍說基礎體能的高低不僅制約著專項體能的厚度,而且制約著專項技術水平的發展高度。「加強基礎體能要做到『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惡補短板』的要求其實不容易。競技比賽中大量的事實已經證實充沛的體能是獲勝的法寶,體能往往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只有體能更好的運動員才能在比賽時保持拼到最後一刻的堅強意志。」
尹軍說:「我參加了2012年倫敦奧運會、2016年里約奧運會和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國家隊體能訓練和備戰工作,歷史證明包括一些優勢項目在內,當特別重視技術專項訓練而忽視基礎體能的時候,成績就會下降。因此不能只抓技朮忽視體能,不然還是會重蹈以前吃過的虧,要讓運動員和教練員找到基礎體能存在的差距,提高思想認識。」
內因決定外因,認識決定行為,有什麼樣的認識水平,就會選擇什麼樣的行為方式。很多教練曾經都是出色的運動員,長期執教過程中也培養出很多優秀的運動員,因此會形成一些固定的訓練思維和方法,甚至會過分依賴過去取得的歷史成績、以前的經驗和訓練模式,對於當前國際大賽競爭形勢和先進的訓練方式了解不夠全面,這也是忽視基礎體能的原因之一。有些運動員坦言,之前認為基礎體能可有可無,但有時候在比賽最後關頭就需要咬緊牙關,大家技術都差不多,可能就是誰的體能好最後誰就能拿冠軍。
然而當運動員和教練員開始重視基礎體能時,選擇科學的訓練方法很重要。以射擊射箭項目為例,同為單側運動,比如右手持槍,每天練習幾個小時,它的優勢側力量一定會比弱勢側力量強,長此以往身體兩側的力量會越來越不均衡,如果不注重對弱勢側的針對性訓練,必然會產生運動損傷。基礎體能在幫助運動員均衡發展身體前鏈、後鏈和側鏈肌肉力量的同時,還為提高專項技術穩定發揮提供有力支撐。因此,根據運動員個性化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基礎體能訓練方法很重要,希望是加強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而不是製造運動損傷。
基礎體能是最容易練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尹軍說他在指導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時就特別注意糾正運動員耐力跑時的外八字腳,如果不糾正就會造成膝關節損傷。科學訓練注重質而不是量,寧願做一百次正確的,也不要做一萬次錯誤的動作。因為每個人面臨的問題不同,所以一定要制訂適合自己的個性化訓練計劃。「像左右兩側肌力明顯不平衡的運動員,可能就要加強練習弱勢一側,讓左右兩側趨於均衡。其實,通過一定時間的練習,身體越均衡運動員會感覺越舒服,同時加強訓練後的肌筋膜梳理、拉伸、再生與恢復,一定會有所改變。」
「基礎體能訓練的動作很簡單,但是如果不進行科學指導勢必會造成運動損傷。」尹軍說,「因此訓練的過程中體能教練要及時糾正運動員的錯誤動作,制訂個性化訓練方法幫助運動員身體的全面和均衡發展,避免運動損傷,延長運動壽命,此外還要加強生理生化指標的監控,通過專業的設備和方法幫助他們及時恢復,做好醫護監督和功能康復及糾正訓練。」
通關的過程可能會出現岔路口,需要做很多嘗試,最終才會成功,而射箭隊就通過自己的嘗試驗證了重視體能是提高成績的一把鑰匙。去年12月7日國家射箭隊進駐四川攀枝花射箭訓練基地開始冬訓,今年2月隊內基礎體能測試中,很多隊員的成績從原來的十幾分到現在的四五十分,但提高的不僅是基礎體能測試成績,還有專項成績。尹軍說:「冬訓3個月的隊內測試中,射箭隊累計41人次打平和打破世界紀錄,說明了基礎體能的提升沒有破壞專項技術水平,反而是有促進的。」(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