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利報重慶豐都採訪調研組
種柚子能致富,豐都三元鎮很多村民都對此深信不疑,隆澤禮也是其中之一。
隆澤禮今年63歲。在他記憶中,20年前鎮裡引進了一種柚子品種,它不同於市場裡常見的白瓤的沙田柚、琯溪蜜柚,其果肉有著令人悅目的粉紅色澤,「我們都叫它『紅心柚』」。也就在那時,40歲出頭的隆澤禮從鎮裡領取了一批柚苗,親手栽下了自家的第一棵紅心柚樹。
足量施肥、按時修枝、定期殺蟲,為了讓樹苗成活、結出碩果,勤勞的隆澤禮可沒少下功夫。不僅管護工作一樣不落,還積極參加相關培訓,學習種植「紅心柚」的技術。好不容易熬過了頭幾年,隆澤禮的柚子樹進入了成果期,但讓他想不到的是,偌大的柚園中卻見不到多少果實飽滿的柚子,大都乾癟癟的,又小又醜,根本賣不出去。
收成不好,品相不佳,問題究竟出在哪兒?隆澤禮請教專家、多方打聽,這才搞明白了關鍵——缺水。「紅心柚」的生長發育對灌溉水量要求很高,而現實是,三元鎮地處喀斯特山區,此前少有水利工程,保水保土十分困難,在很長一段時期裡,老鄉們都過著靠天吃飯的苦日子。下雨了,田裡能澆上水;連續旱上一陣子,連吃水都成問題,更何況澆地呢?當家裡的糞坑、蓄水池一一見底,隆澤禮就只能扛著扁擔,跑到山裡到處找水,一天挑上幾十擔。可這並非長久之計,大多數時候,他只能眼睜睜看著果樹被太陽曬蔫,樹葉幹黃。
怎麼辦?生活要過,柚子還要接著種下去。往後的日子裡,隆澤禮想了很多方法,但都無法根本解決用水問題。辛苦一整年,只能賺個千把塊錢,隆澤禮的致富夢似乎越來越遠。雪上加霜的是,家中外孫查出了先天性心臟病,再加上老伴一直患有糖尿病,醫療費用讓隆澤禮一家不堪重負。
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轉機出現了。2014年,因病致貧的隆澤禮被列入鎮上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政府補貼讓家裡生活壓力大大減輕。甜日子還在後頭,隨著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不斷推進,水利部作為定點扶貧豐都縣的責任單位,把包括他所在的三元鎮等都納入幫扶範圍,先後精準實施了水利扶貧「八大工程」和新的「八大工程」。
水廠建成後,隆澤禮家通上了自來水(通訊員 董正 攝)
很快,一個個標準化的定點扶貧水廠建起來了,食品級的自來水管接進隆澤禮家廚房,只要一擰開關,清澈的水就源源不斷流進水缸。挖水池、修山塘,困擾當地已久的工程性缺水問題也得以解決,僅僅在他家旁邊,就有3個新建成的蓄水池,蓄水量近400立方米,完全覆蓋家中的柚園,可以隨時灌溉。
在脫貧攻堅的帶動下,隆澤禮又有了信心。靠著勤勞的雙手和過硬的種植技術,他的果園慢慢擴大了,從最初的3畝變成了8畝,還評上了鎮裡的「三星級柚園」;果子也漸漸長「精神」了,從之前最孬的「賣不脫」到現在上市前就「一搶光」,個大的足足有三四斤重,能賣到將近10元。同時,受益於一大批水利基礎設施的修建,整個三元鎮的紅心柚種植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全鎮種植面積達2.6萬畝,紅心柚產業已成為該鎮的特色支柱產業,特別是近幾年鎮裡通過開展紅心柚文化節、「柚王」評選等活動,提高了產品知名度,每年柚樹開花和結果時節,都少不了遊客來隆澤禮的星級柚園賞花採摘。
解決了灌溉用水問題,隆澤禮家的紅心柚越種越好(通訊員 董正 攝)
水讓柚子樹變成了「致富樹」,一年下來,隆澤禮家收入從2000元左右直接翻為2萬多元。城裡人渴望吃的「土雞蛋」裝滿了他家廚房裡的笸籮,一堆一堆的,房梁上懸掛著一串一串的臘豬肉,在燈光的照射下,反著金黃色的光……如今,隆澤禮的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就在上個月,他又開墾了3畝田地,栽下一批柚苗,等待著新的春華秋實。
(本報重慶豐都採訪調研組成員:董自剛 陳敏 滕紅真 董明銳)
記者:董自剛 陳敏 滕紅真 董明銳
來源:中國水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