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產地巴西,曾被炒到100元一隻受歡迎,如今已泛濫成災,為何?

2020-12-05 談談侃三農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原產地巴西,曾被炒到100元一隻受歡迎,如今已泛濫成災,為何?

當今社會,人們逐利的本性特別的明顯,不管是什麼種植、養殖還是做生意,但凡有一個能賺錢的項目,就會被很多人跟風,剛開始吃螃蟹的人肯定是賺錢的,但跟風者就不一定了,大多數時候是虧損的,像這種現象在社會上數不勝數。

對於農民來說,種植和養殖是他們的強項,作為創業項目,也是最容易被人跟風的,像前些年種植鐵皮石斛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剛開始的時候鐵皮石斛被炒作成為一種高檔保健藥材,引來很多人跟風種植,最後落得一地雞毛,賠本賺吆喝了。除了種植領域引來跟風,養殖領域也不乏跟風的,像筆者今天要介紹的這種小動物,曾被熱炒到100元一隻,深受人們歡迎,也引來了大量養殖戶的跟風,如今在南方泛濫成災無人問津,也是落得一地雞毛的局面。

今天要說的這種小動物,它就是巴西彩龜,它是一種常見的小型烏龜,體形適中,頭較小,吻鈍,頭、頸處具黃綠相間的縱條紋,眼後有一對紅色斑塊,特別的漂亮。巴西彩龜原產地是巴西,在上世紀80年代,被引進到中國進行規模養殖,它有一個特點,就是長不大,養殖一兩年也才不到3兩。

巴西彩龜被引進到國內的最初目的是為了食用,當初國內的養殖業還處在興起的階段,養殖巴西彩龜的養殖戶非常少,產量也少,剛投入市場的時候,受到消費者的熱捧,巴西彩龜的價格曾被炒到100元一隻。不過熱度沒維持多久,巴西彩龜就被冷落了,價格一跌再跌,最後淪落到無人購買的地步,如今在南方有些地區泛濫成災,人們也不喜歡吃了,這到底經歷了啥,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呢?筆者覺得有下面三點原因。

1、巴西龜剛開始投入市場的時候,消費者覺得好奇,都想著嘗嘗鮮,但吃過之後覺得這種龜肉遠不如國內的甲魚好吃,而且甲魚價格還要便宜一些,因此過了嘗鮮期後購買的人數就大大減少。

2、巴西龜的價值十分有限,除了食用之外,就沒有其他大的價值。

3、一些愛心人士出於保護動物的思想,從市場上購買巴西彩龜到野外進行放生,導致大量繁殖,泛濫成災,給當地的生態造成一定的影響。

原產地巴西,曾被炒到100元一隻受歡迎,如今已泛濫成災,對於這樣的事情,大家是怎麼看待呢?歡迎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討論。

相關焦點

  • 這種小蝦米曾泛濫成災,如今野生的賣到100多一斤,還很難買到!
    導讀:這種小蝦米曾泛濫成災,如今野生的賣到100多一斤,還很難買到!過去家裡窮,買不起有營養的東西,大人們就會去地裡挖、去水裡找,今天要介紹的這種生物,是生活在水裡的,過去非常泛濫,如今想嘗嘗這些野味可沒那麼容易了。這種生物叫做蝦米,小時候經常吃,現在在農村卻不常見了。有人會說市場上有很多賣的,價格也不貴,可這種是人工養殖的,農村水裡的是天然野生的,二者怎麼能比呢?只可惜野生的蝦米越來越少,都快要滅絕了。
  • 入侵長江40年的筍殼魚,從泛濫成災到瀕臨滅絕,如今一斤50買不到
    物種入侵,在現代已經十分常見,由於人們的經濟活動範圍在不斷擴大,國際交往變得越來越多,一些物種藉助人力轉移到另一個新的生存環境已經成為常事,而中國也是一個經常遭受物種入侵的國家,截止到2018年,中國已經遭受過544種外來物種的侵害,其中造成嚴重危害的超過100種,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中,入侵中國的就有50餘種
  • 這種非洲入侵的野果,曾在農村泛濫成災,如今變廢為寶40元一斤
    導讀:這種非洲入侵的野果,曾在農村泛濫成災,如今變廢為寶40元一斤對於許多農村長大的朋友來說,兒時的農村生活雖然貧苦,但卻十分的快樂,因為那個年代的農村環境十分的好,幾乎沒有環境汙染,農田、林地幾乎也不會打農藥、除草劑之類的東西
  • 曾在南方河裡泛濫成災,如今城裡一盆賣10元,人稱「水芙蓉」
    ,如今城裡一盆賣10元,人稱「水芙蓉」入侵物種一直以來都全球性的問題,雖然很多物種在它的原本的生長地沒什麼問題,但是一旦被別國家引入後,這些物種就顯現出了它「惡」的一面,以至於這些物種到了別的國家就會泛濫成災,現如今在全球比較有名的外來物種有鳳眼藍、小龍蝦、牛蛙、福壽螺等,基本上除了原產國,幾乎是沒有一個國家會喜歡它們。
  • 能吃魚卵吞魚苗,曾大受歡迎,如今沒有天敵,南方泛濫成災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能吃魚卵吞魚苗,曾大受歡迎,如今沒有天敵,南方泛濫成災 魚類如今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肉類食材了,特別是在這兩年來,豬肉價格猛漲之後,魚肉更是一躍成了人類首選的食用肉。如果真的去考究魚類的營養價值與豬肉相比,魚類富含的蛋白質和微量元素要遠超豬肉許多。
  • 入侵我國40年,曾泛濫成災,如今80元一斤,很多人以為是海魚
    導讀:入侵我國40年,曾泛濫成災,如今80元一斤,很多人以為是海魚 文/農夫也瘋狂 提到入侵物種,大家首先會想到啥呢? 估計不少農民朋友們對入侵物種都是咬牙切齒的,畢竟在農村裡,很多的入侵物種讓農民相當的頭痛。
  • 能長到1斤重的大蝦,曾在泰國稱霸,泛濫成災,中國吃貨也幫不了
    能長到1斤重的大蝦,曾在泰國稱霸,泛濫成災,中國吃貨也幫不了!我們都知道,每個國家都有入侵物種泛濫的問題,在別的國家都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因為這些入侵物種一般在當地都沒有什麼天敵,有很多在當地都泛濫成災,那些適應不了當地的環境的入侵物種,肯定是不能存活下來的,能存活下來的都是比較彪悍的,比如在泰國有一種大蝦,最大的時候能長到一斤重,曾在泰國稱霸,只要是有他們的地方,河裡的小魚小蝦都不能生存,後來還泛濫成災,就連中國吃貨看了也幫不了
  • 中國叫花雞風靡韓國,一隻售價100元人民幣,但仍受歡迎!
    中國叫花雞風靡韓國,一隻售價100元人民幣,但仍受歡迎!如今,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與世界其他國家的聯繫日益密切,許多外國人也被吸引來中國旅遊。尤其是近年來,許多外國人都帶著中國菜來了。雖然他們起初吃不習慣,但最後他們還是被中國菜徵服了。
  • 曾因味道鮮美,被大量養殖,如今廣東泛濫,2014年被列黑名單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曾因味道鮮美,被大量養殖,如今廣東泛濫,2014年被列黑名單。 近年來生態問題成了阻礙社會發展的絆腳石。無論是農村的快速發展造成的嚴重汙染,還是各種養殖放生之後給生態帶來的破壞,這些都已經成了讓人頭疼的事情。但很多事情在我們看來,後悔已經無法挽救當年的過錯了,而是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那些破壞生態的東西趕緊制定有效解決辦法。
  • 湄公河大蝦泛濫成災,一隻長達30公分,為何中國遊客卻不敢吃?
    去過越南湄公河遊玩過的小夥伴都知道,這裡的魚蝦都非常大,基本一隻長達30公分,最長能到達1米,個頭也非常大,這種蝦表面呈藍色,被稱為羅氏大蝦。據了解,這樣的大蝦已經在越南湄公河「泛濫成災」了,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湄公河的水質非常適合羅氏蝦的生存,而且這樣的蝦繁殖能力非常強,在湄公河裡也沒有天敵,所以個個大蝦都長得十分肥大。
  • 湄公河大蝦泛濫成災,一隻重達一斤,為何中國吃貨不敢吃了?
    湄公河大蝦泛濫成災,一隻重達一斤,為何中國吃貨不敢吃了?物種泛濫是當今世界不可忽略的一個問題,但是在我們中國人的眼中,這好像並不是什麼難題,因為只要是能吃的,在中國吃貨的努力下都能夠輕鬆解決,可是湄公河的大蝦泛濫成災,為何中國吃貨不敢吃了?
  • 泰國大蝦「泛濫成災」,一隻就有一斤重,中國吃貨:已成為盤中餐
    泰國大蝦「泛濫成災」,一隻就有一斤重,中國吃貨:已成為盤中餐!,可是對於中國的吃貨來說,成為了盤中餐,因為這種蝦吃起來要比小龍蝦還要方便,而且一隻就有一斤重了。我們都知道小龍蝦是一種入侵物種,但是再到了中國以後,不得不說他的命運還是挺悲慘的,因為小龍蝦他們千裡迢迢的來到了中國以後,本來他們以為會像在別的其他的地方在當地泛濫成災,可是卻沒有想到會被中國的吃貨吃到了,懷疑人生如果不是人工養殖的話,可能小龍蝦在中國就要瀕臨滅絕了,現在的小龍蝦卻跌落神壇,就連它的價格也暴跌了很多,最主要是因為泰國的大蝦也入侵到了我們中國。
  • 入侵我國40年的筍殼魚,從泛濫成災到幾乎滅絕,如今價格60元一斤
    而對於中國來講,不管是什麼入侵物種,只要它的味道足夠鮮美,都能變成我們胃中的美食,例如入侵物種小龍蝦和牛蛙,如今需要依靠人工養殖,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物種,同樣也是入侵「來客」! 這個物種的名字叫做筍殼魚,它的原產地在東南亞一代,其中包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是蝦虎魚的一個種類,屬於淡水名貴魚種。
  • 曾經農村泛濫成災的福壽螺,如今為何近乎消聲覓跡,被吃光了?
    文/濤聲依舊曾經農村泛濫成災的福壽螺,如今為何近乎消聲覓跡,被吃光了?福壽螺這種動物相信很多的老農民一定非常的熟悉,作為一種外來入侵物種,以前的福壽螺在農村裡面可謂是泛濫成災,農田裡隨處可見福壽螺,讓農民們根本沒有辦法種地了,可是曾經泛濫成災福壽螺,為何在不經意間卻近乎消聲覓跡了呢?
  • 湄公河大蝦「泛濫成災」,一隻蝦巴掌大,中國吃貨卻不敢下嘴?
    文/仔仔現如今,旅行已成為稀鬆平常的事情,在放鬆心情、開闊眼界的同時,更可以增長人生見識,以便於更好的工作和學習。地形狹長的越南是一個變化萬千的神奇國家,這裡有號稱「東方巴黎」的胡志明市、「法式空中花園」大叻以及潛水勝地芽莊。
  • 曾是窮苦人的救命糧,老一輩農民都吃過,如今卻在國外泛濫成災
    野茼蒿原產地是熱帶非洲地區,是菊科野茼蒿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個頭高大,一般可以生長到1米左右,莖有縱條稜,葉膜質,葉片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頭狀花序數個在莖端排成傘房狀,其花期在7月到12月,也就是說這個季節依然能見到野茼蒿開花。
  • 國外泛濫成災沒人吃,引入國內50年大量蔓延,如今南方人都愛吃
    導讀:國外泛濫成災,國內拿來餵豬,如今是南方人最愛野菜,吃過都說好最近幾年,人們經常會聽到一個新詞,那就是「物種入侵」。比如一種植物,它在國外泛濫成災,如今卻是南方人最愛吃的野菜,它就是藤三七。很多人一聽到三七就感到害怕,因為有不少三七是含毒的,比如土三七就含有一定的毒性,而藤三七是沒毒的,大家不用害怕。藤三七廣泛分布於我國的南方地區,它耐熱不耐寒,北方地區無法種植,所以說藤三七是南方一種獨有的植物。
  • 湄公河大蝦一隻至少一斤,如今泛濫成災,當地人請求各國吃貨幫忙
    湄公河大蝦一隻至少一斤,如今泛濫成災,當地人請求各國吃貨幫忙看過湄公河行動的小夥伴一定對湄公河很熟悉吧?特別是湄公河行動這部電影讓很多遊客慕名而至,有遊客到湄公河後才發現當地地簡直見識釣魚勝地!湄公河由於水質好喝資源極其豐富的原因,這裡經常能夠釣到200斤以上的大魚,這真的不是誇張的說法。如果你不喜歡吃魚的話,這裡還有泛濫成災的大蝦,這些的大蝦很需要吃貨們的幫助。中國遊客:等我們過去!
  • 原產巴西的植物,曾因「劇毒」爛在地裡沒人要,如今卻人見人愛
    在看待某一個問題時,我們不僅要看到它好的一面,同時也要注意到是否會有不利的一面。就像引入外來物種這件事情,不能因為害怕引入後帶來物種泛濫而實行「一刀切」政策,一個「好」的物種的引入是能給國家帶來很多好處的,比如說我國引入番薯,緩解了當時糧食短缺,百姓經常吃不飽的問題。
  • 曾在我國泛濫成災,如今卻成高鈣野菜,春季最鮮嫩,可別錯過了
    #野生植物知識#導讀:曾在我國泛濫成災,如今卻成高鈣野菜,春季最鮮嫩,可別錯過了說到外來物種,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害怕」,因為很多外來物種都會對本土物種及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從而引發一些的問題。就比如我國早些年從國外引進的小龍蝦、牛蛙、水葫蘆、互花米草等物種,就曾在我國泛濫成災,對農業、水陸交通、漁業等造成了大小不一的影響。不過好在人們後來嚴格控制,以及發現了它們的價值,加以利用,使得它們不僅不會對我國生態環境造成危害,還成了餐桌上的美味,比如小龍蝦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