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從柳州走出的螺螄粉,怎麼就臭遍了華夏大地?粉圈頂流新貴螺螄粉乘風破浪,在疫情期間一天之內,單單李子柒一家就能賣出52萬份?柳州人難道都是開螺螄粉店的嗎?今天,我們就讓你知道知道這「臭不可聞」的螺螄粉有多吸金,有多火爆。
黑暗料理再多,也無出螺螄粉之右。
它會臭到讓你媽媽憤怒咆哮,
也可能最終讓你老公愛上徹夜不歸。
但即便如此,即便吃完後自己從頭到腳瀰漫著一股「屎味」,螺螄粉依然徵服了無數中國人的味蕾。《2019淘寶吃貨大數據報告》數據顯示,袋裝螺螄粉2018年賣出2,840萬件,擊敗烤冷麵、熱乾麵等諸多名小吃,成為最受歡迎的美食。《淘寶上的中國城市》數據則顯示,近10年間,柳州螺螄粉相關訂單量暴漲9,235倍。
這個30多年前才出現在柳州街頭的「終極生化武器」,是如何成為美食圈新晉頂流,臭到了全國人民的心坎裡的?
自帶熱搜體質的螺螄粉
魚香肉絲裡沒有魚,夫妻肺片裡沒有夫妻,螺螄粉裡也沒有螺螄。但螺螄粉的湯,真是用螺螄熬出來的。
螺螄粉讓無數人避之不及、卻也讓無數人趨之若鶩的,正是因為它從湯底到濺出的油星子所散發著的臭味。螺螄粉的臭,其實是臭在發酵的酸筍,發酵得剛剛好,也臭得剛剛好。酸筍在發酵過程中,將竹筍裡面的糖分、蛋白質等轉化為各種胺基酸,帶來了風味濃鬱且獨特的鮮美。
對於愛吃它的人來說「一嘗抓人胃,再嘗揪人心,三嘗奪人魂」;而不愛吃的人聞起來卻好像廁所爆炸。螺螄粉如此富有爭議的「臭」,「臭」出了「無限流量套餐」。
美食博主們自然也不會放過螺螄粉這一自帶流量的元素,bilibili上以「螺螄粉」為關鍵詞的視頻,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6月18日,播放量過萬的視頻高達1087條,視頻內容以測評為主、伴有大胃王吃播。李子柒2019年8月6日發布的自製螺螄粉視頻播放量最高,達到546萬。
從時間線上梳理,自2015年起,與螺螄粉有關的優質視頻逐步開始被觀眾「食用」,視頻數量在2020年初出現大爆發,或許為螺螄粉「發聲」也是被疫情所困的吃貨們無聊生活中的消遣之一。
疫情期間,螺螄粉幾乎超越口罩成為最難搶購的「硬通貨」,相關話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榜,大家對那股「臭味」的期待也是溢出了屏幕。
螺螄「臭」粉的逆襲史
雖然2012年《舌尖上的中國1》開播,螺螄粉在第一集裡就「C位出道」,但實際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誕生,一直到2014年,螺螄粉還只存在於柳州的街邊小店。正是在這一年,柳州第一家預包裝螺螄粉企業註冊,螺螄粉以新速食品的形式,正式走進線下商場和線上電商,這股臭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憑藉著酸筍的特色臭味和米粉的順滑,螺螄粉在電商平臺和短視頻平臺上掀起了螺螄粉增長浪潮。2016年到2018年,在B站吃播的助力下,螺螄粉成功爆火出圈,至此正式從柳州走向全國。
數據顯示,2015年,螺螄粉的線上銷售額達5億元,及至2019年,銷售額一路高歌猛進至60億元。同時,預包裝螺螄粉市場規範化進程加快,具備預包裝螺螄粉生產資質企業數在2018年達到82家(後經行業整頓,可投產企業數為49家)。螺螄粉電商平臺網點數量也在一路飆升,從2015年的1500家「飛躍」到2018年的12萬家。
在螺螄粉電商的火箭式增長中,螺螄粉帶動起的網店絕不止於廣西。根據淘寶的銷量排行,我們爬取了約4400條螺螄粉店家的信息,發現連上海、河南等省市也對加入螺螄粉銷售戰隊十分熱衷。誰能想到一碗小小的螺螄粉,憑著自己的臭味攻入時尚之子上海,可見其輻射範圍之廣,影響力之大。
一碗螺螄粉,並不止是螺螄粉
往前十年,提起廣西,你可能會拿出兜裡印有桂林山水的20元人民幣,你媽可能會想起一言不合就唱山歌的劉三姐。而現在,螺螄粉是柳州、甚至是廣西最亮的名片。
螺螄粉給柳州做了多大貢獻?搭配著螺螄粉頻頻刷屏的柳州市,實現了年生產總值的突飛猛進。
隨著螺螄粉成為「網紅」,柳州也開始在這個「螺螄殼」裡做起了大道場,借著螺螄粉市場需求的逐漸增長,上下遊行業的發展也被提上了日程,如上遊的竹筍、豆角、螺螄、腐竹,下遊的商超、微商、便利店等。
產業上中下遊一條龍服務,不僅成功攻下吃貨的味蕾,也帶動了各級產業的「臭味經濟」發展。「螺螄粉對柳州的產業發展和脫貧攻堅都有重要作用。」柳州市商務局商貿與流通業發展科副科長趙嬉林表示,配套建設的大米、豆角、竹筍、木耳等螺螄粉原材料基地規模達50萬畝,超過25萬個就業崗位遍布螺螄養殖、酸筍種植與加工、腐竹加工、豆角加工、米粉加工等種養產銷上下遊產業的各個環節,帶動原料基地農戶20萬人、貧困戶4500多戶(約2.3萬人),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這樣給力的臭味經濟,難道臭得不硬核嗎?
柳州也自知其「臭」,連續出臺了相關政策,促進螺螄粉產業升級發展,發揮「網際網路+螺螄粉 」的產業特色和電商平臺優勢,以便更好服務「臭味相投」的螺螄粉愛好者。
伴隨著產業勢能積聚完備、上層政策導向清晰明朗,2018年,成為了柳州螺螄粉產業二次升級的全新開端,開啟了柳州螺螄粉產業蝶變之路。如果做螺螄粉也有段位的話,如今的柳州一定是個王者。
柳州螺螄粉一軸兩翼的發展模式所帶來的好處不僅體現在產業上,更體現在地理上。柳州螺螄粉產業園,以柳南區、魚峰區、柳江區、鹿寨縣、柳城縣為核心區,融水苗族自治縣、融安縣、三江侗族自治縣為輻射區,輻射範圍幾乎涵蓋全柳州。
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作為螺螄粉產業園的輻射區,地區生產總值也於2018年邁過百億大關。當年,廣西壯族自治區2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平均地區生產總值為61.67億元,融水苗族自治縣居第四位。
發展到如今,除了和螺螄粉產業衍生出的鄉村振興和文旅配套之外,今年五月,全國首家螺螄粉產業學院在柳州正式揭牌,該學院將開設七個高水平特色專業,培養螺螄粉產業技術技能複合應用型人才,愛嗦粉的你,要不要去試試?
結語
一小碗螺螄粉,承載著一座城市發展的願景,也託住了小店可期的未來。全民對其熱烈追捧的背後,是地方美食的破圈,也離不開電商經濟的推動。無論如何,能從網上下單、點一份外賣,或者親自鑽進小店吃一碗螺螄粉,感受酸、辣、鮮、爽、燙多重味蕾的刺激,總是讓人滿足的。
咖啡作為舶來品,曾一度成為「小資生活」的標籤之一,如今中國咖啡豆已走出國門供貨世界知名咖啡品牌。小小咖啡豆如何帶領村民走出貧困?請看《數讀中國》第4期,「咖啡豆的脫貧之路」。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