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5分鐘學會做黃燜雞,做法和配方告訴您,都是普通食材,味道賊香
2018年,我來濟南上大學,農村人來到大城市,對什麼都好奇,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當然還有遍布大街小巷的黃燜雞。濟南的黃燜雞分小份、中份和大份,最便宜的也要15塊錢一小份,當時吃不起,後來和另一外地的同學合買了一小份,嘗過一口就被舌尖的味道震撼住了,同時我也理解了,為什麼濟南的大街小巷都會有黃燜雞。湯汁紅亮、老道醇厚,雞肉靚麗、肉質滑嫩,搭配著米飯吃,特別香,雖然已經時隔12年,但我依然記憶深刻。
在濟南上學,在濟南工作,在濟南生活,現在我也算是半個濟南人了吧,有一家黃燜雞餐館我是經常去的,因為他家的味道最特別。去的多了和老闆也熟絡起來,閒聊中,它也說到了自己黃燜雞的做法,我聽過一次便記了下來,試過之後,果然就是他家的味道。今天,我把這個詳細做法和配方告訴您,只需要5分鐘您就能學會,都是普通食材,味道賊香,不信你試試?
黃燜雞
【準備食材】土雞半隻、綠辣椒5個、紅辣椒5個、姜1塊、蒜1頭、黃色小米辣泡椒4個、蒸魚豉油1勺半、蠔油適量、蔥適量
【詳細做法】
1、土雞處理乾淨切成塊,大蒜去皮用刀挨個拍一下,姜切片,紅辣椒、綠辣椒和小米辣泡椒切圈,蔥切成小段備用。雞肉最好選用農家散養的土雞,肉質緊實,味道鮮美,比市場上常見的白條雞好吃多了。如果買不到也可以用普通的白條雞代替,或者乾脆只用雞腿、雞翅。
2、起鍋放油燒熱,開小火,先放大蒜和薑片煸炒至變成金黃色,再放入雞塊煸炒出油脂,時間大概需要10分鐘左右,一定要把雞塊的水分炒幹,炒到雞皮微黃微卷。剛開始油不需要放太多,因為放雞塊煸炒,也能炒出很多油脂。
3、鍋中放一勺半的蒸魚豉油,然後繼續翻炒幾下。勺子就是我們平常炒菜的鍋鏟,比例大概是1斤雞塊放1勺。
4、鍋裡倒入溫水,水量正好沒過雞塊就好,放入小米辣泡椒,用小火燜15分鐘。放小米辣泡椒的量要根據個人口味,我放了4個有點微辣,喜歡吃可以多放一些。
5、15分鐘到了以後,打開鍋蓋,湯汁還有一些,放入紅辣椒和綠辣椒,再放少許蠔油,轉大火翻炒均勻,翻炒七八下就可以出鍋了。
【劃重點】
土雞是重點,和普通白條雞口感和味道都差很多,能買著土雞最好了;炒雞塊的時候一定要把水分炒幹,水分炒出來燜燉的時候才能吸足湯汁;我這做法裡邊沒有放鹽,放蒸魚豉油和蠔油的量,足夠整道菜的鹽味了,而且它兩個也是整道菜的點睛之筆,提鮮增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