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
這些泛95後的小鮮肉,趕上了IP虛火最旺盛的時代、趕上了網劇強勢崛起分一杯羹的好時候、趕上了更容易展示個性圈粉的真人秀3.0時代……只要有心,想抓住一個走紅的契機簡直不要太容易。加上有了初代流量們的種種試錯和教訓,能安全避開粉絲掐架、黑粉橫行、經紀團隊地震等等雷區。比如TFboys的不解散式單飛安全著陸,完全沒有產生想像中的破壞力。
網際網路上的「走紅」虛實難辨
但商業上的認可會反哺人氣
「鮮肉」這一詞彙最初用來形容年輕帥氣的韓國男演員,後來被加上「小」字迅速本土化,形容那些年紀輕輕就擁有高人氣但表演實力堪憂的男藝人。它似乎天然帶著一絲貶義,因此藝人以及背後團隊當然不喜歡這樣的稱呼,幾乎每一個被冠以「小鮮肉」的藝人都急著和「鮮肉」劃清界限。2014年暑期,媒體發明了另外一個詞彙形容他們——流量。
2014年暑期播出了一部由知名遊戲改編的電視劇,而男主角的扮演者依賴在社交平臺上高曝光率,打造了一種人氣秒遍全中國的氣勢,改變了藝人營銷的歷史。用社交媒體上帶有一定虛幻色彩的高曝光率營造超高人氣,吸引已經飢不擇食渴望吸引90後95後受眾的品牌商們。此後不久,楊洋完美地複製了這一模式,加上鹿晗吳亦凡兩位脫胎於韓式組合、自帶海量粉絲的明星,初代四大流量因此誕生。
此後任嘉倫、邢昭林等人均試圖再次複製上述模式。雖然很難重現李易峰楊洋式的奇蹟,但也都算小有斬獲。直至最新一代被認為是「泛95後鮮肉」、「接機扛把子」胡一天,依然還在延續這種模式——靠「粉絲」在機場胡亂認偶像承包熱搜。期間,不斷有路人爆料自己受僱於宣傳團隊是職業接機工作者,甚至還包括追車摔倒等定製業務。畢竟,能把宋威龍、吳亦凡甚至離題萬裡的杜江都認成「江辰」,拋開職業接機者業務不熟練,他的粉絲愛得也很「瞎」。
高曝光率吸引品牌商,而一旦大量品牌商介入,將寶押在這個藝人身上(使用其代言),他/她是否真的擁有這麼高的人氣、是否真的能帶動低齡消費者,對藝人本身來說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商業上的巨大認可會反哺他/她的人氣,並在未來選擇作品時擁有巨大的優勢。至於吃虧上當,那是品牌商的事情。
商業價值上,王俊凱不久前官宣的兩個代言分別接替了吳亦凡和楊洋、而劉昊然在2017年代言的德系運動品牌和主打鮮字的面膜,則是接棒鹿晗。原因很簡單,適合這個群體可代言的產品類型相對固定,因此代言更易在彼此之間產生流動。對於被廣告收益滑坡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一二線時尚雜誌來說,除了熱烈擁抱他們外,幾乎別無選擇。
良好資源得益於IP和網劇的「虛火旺盛」
但安全避開上一代流量試錯的雷區
隨著國家對明星們熱衷的「熱搜事業」的管控和整改,不知道「流量明星」這一詞彙是否會走入歷史。即使真的壽終正寢,想走捷徑的人總會找到其他辦法,而新一代「鮮二代」弟弟們幾乎沒有這樣的困擾,因為他們自有「正當」途徑討巧地進入公眾視野。
北影新生王俊凱,在臺詞課中因為自己的重慶口音而煩惱,非常嚮往《演員的誕生》,團隊和節目組出於對他的保護讓他放棄作為選手的想法,以助演形式出現。結果是,節目得到了宣傳、他得到了最具針對性的指導,簡直是雙贏典範。在陳思誠佟麗婭夫妻指導之下成長起來的劉昊然,儼然是弟弟們的業務擔當。不到20歲的他已經在國內電影電視兩條線的最頂級劇組中都有過學習成長的經歷(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及正午團隊的《風起長林》)。
而影視劇主角年紀的年輕化,也給95後們提供更多機會。初代四大流量年紀最長的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年紀最小也已經二十六七,對於動輒是少年熱血傳奇的大IP來說,選擇鮮二代弟弟們至少能佔一個年紀貼合角色。兩周前《鳳囚凰》開播,有人批評宋威龍無法駕馭容止的腹黑,但也有另一種聲音:「相比35+、40+一臉褶子的中年少俠和中年學長,我更願意接受他的青澀;看《戀愛先生》對靳東老師的跳脫範兒吐槽無力,真來個高齡容止,想卒」。
和多出身於選秀節目或者偶像團體的前代鮮肉相比,泛95後小鮮肉中,有的人中戲北電就讀,有的是成長於劇組公認的「小戲骨」,遠比野路子出身的流量前輩更易得到圈內保守派的認可,更何況他們中部分人表現出的業務能力確實吊打前輩流量。
這些泛95後的小鮮肉,趕上了IP虛火最旺盛的時代、趕上了網劇強勢崛起分一杯羹的好時候、趕上了更容易展示個性圈粉的真人秀3.0時代……只要有心,想抓住一個走紅的契機簡直不要太容易。加上有了初代流量們的種種試錯和教訓,能安全避開粉絲掐架、黑粉橫行、經紀團隊地震等等雷區。比如TFboys的不解散式單飛安全著陸,完全沒有產生想像中的破壞力。
□殺馬特老阿姨(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