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紅豆大家知道多少呢?我們都知道,紅豆自古以來在古文中被賦予了很美好的意境,王維用《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古人以送紅豆飾品以定情,以紅豆寄託相思之苦。
不過現在的人沒有古人那麼詩情畫意,紅豆也是作為平時很常見的一種食物,但其實紅豆的種類是很多的,那麼,具體有哪些呢?
一:藤本相思子
不是王維詩中的紅豆(種子半紅半黑)
相思子,豆科。木質藤本。枝細弱。春夏開花,蝶形花冠,常淡紅或紫色,總狀花序。莢果長橢圓形。種子寬卵形,上端朱紅色,下端黑色。分布於亞洲熱帶;中國南部亦產。種子學名雞母珠,有劇毒,常用為中藥材。
二:常綠喬木紅豆樹,別名相思樹,真正的紅豆、相思豆(種子全紅)
紅豆樹:豆科。喬木。春季開花,蝶形花冠,白色或淡紅色,圓錐花序。莢果木質,長扁圓形,種子鮮紅色,光亮。產於中國中部和華東地區,供觀賞;木材堅重,紅色,花紋美麗,為優良的雕刻和細木工用材。
三:赤豆,又名紅豆。
是蔬食紅豆,與愛情和相思無關(種子暗紅)赤豆:古稱「小菽」、「赤菽」,俗稱「赤小豆」、「紅豆」、「赤豆」、「紅小豆」、「小豆」。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花黃或淡灰色。莢果無毛,種子橢圓或長橢圓形,一般為赤色。原產於亞洲;中國栽培較廣。種子富含澱粉、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等,可作糧食和副食品,並可供藥用,是進補之品。
紅豆象徵著愛情和相思。相傳漢代閩越國有一男子被強徵戍邊,其妻終日望歸。後同去者歸,惟其夫未返,妻念更切,終日立於村前道口樹下,朝盼暮望,哭斷柔腸,泣血而死。樹上忽結莢果,其籽其形似心,色血紅,晶瑩鮮豔,人們視為貞妻摯婦的血淚凝成,稱為「紅豆」,又叫「相思子」。然而,她的丈夫死裡逃生,來到了家中,見無一人,出門尋找。到村前樹下,見一紅豆手鍊,便知是妻子留下,男子捂心痛苦,後悔不已。
宋人趙崇嶓有:「不剪紅豆枝,相思獨懸懸。」趙彥端:「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程垓:「嘆半妝紅豆,相思有分。」
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相思》呢?這部動畫為上海嘉定800年重點項目之一的「中國唱詩班」系列動畫第二集,整個系列由青年導演林旭堅任監製,璀璨星空動畫製作,新片場發行。 參與製作的還有動畫導演彭擎政,作曲家易鳳林先生。青年曆 史學家李夏恩參與了本片的歷史考證和編劇工作,配樂部分則由團隊新晉成員韋卓成在美國創作完成。
短片以王維的同名詩為傳作背景,以寄寓相思情的「紅豆」為線索,講述了嘉定名士王初桐和發小六娘青梅竹馬、紅豆定情卻無緣廝守的愛情故事。作為一部以古典文學作品為基礎的純手繪動畫,短片在畫面意境上也具有中國特色。用色清淡雅致,與故事背景相得益彰。輔以細膩的人物刻畫和貼合的音樂,美好卻註定悲劇的愛情也增添了一份餘韻頗長的古典氣息。
《相思》中的男主角和六娘都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人物。王初桐字於揚,原名元烈,字耿仲,號竹所,又號紅豆痴儂。紅豆顧名思義代表的是相思,而「儂」又指的誰呢?是不是故事中的六娘呢?在動畫中演繹的只是他們人生中的一部分。後來是怎樣的一個故事呢?
六娘雖嫁給了富商之子,但富商之子整日無所事事,不務正業,很快家產揮霍一空,之後又把六娘賣入青樓,墮入娼家。惟有「涕泗交橫,號慟欲絕」!
命運總是在捉弄人,數年之後,年過半甲的王初桐行到槎水邊,忽聞年少在耳的琴聲,遙想古人去,卻想故人來,進去一看果真是六娘。此時的六娘孤身一人,而王初桐子孫滿堂,兩人已不可能再續前緣,只好以兄妹相稱。此後王初桐暗暗資助六娘,而六娘也畫了一幅肖像給王初桐,並題有「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這一句詩詞,喻指佳人遺世而獨立,王初桐也在上面回了「絕世佳人」不由得讓人感嘆:「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不知為何,關於紅豆的故事總是這樣悲慘。有情人啊,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不論結局,感謝相遇!
故事的開頭總是這樣,恰逢其會、猝不及防,故事的結尾總是這樣,花開兩朵、天各一方。我是小鼠,一個會編小故事的00後,希望我的故事總有一篇戳中你。想了解更多小故事,更多表白小情話,關注小鼠,再不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