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地26光年,超大質量雙黑洞正在吞噬恆星,科學家:極其罕見!

2020-12-16 奇點使者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莫測的天體之一,由於它們本身並不發光,只有在進行活動的時候,才可以通過觀測它們釋放出來的能量射線,來將它們捕捉到,所以,在研究黑洞的道路上,可以說相當不容易。

截止到目前,科學家們陸續在宇宙中發現了4種類型的黑洞:分別是來自宇宙早期的太初黑洞、大質量恆星坍縮形成的恆星級黑洞、恆星級黑洞融合變成的中等質量黑洞,以及所有已知黑洞類型中,最為神秘的——超大質量黑洞。

距地球26光年的超大質量雙黑洞

超大質量黑洞是每一個大星系(包括銀河系在內)的「主宰者」,經過30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每一個大星系的中心位置,都至少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當然,一些大星系也具有超大質量雙黑洞,而且通過研究建模,研究者認為,可能一些大星系的中心地帶,超大質量黑洞的數量是3個以上,不過目前為止並沒有觀測到。

說起來,超大質量雙黑洞也是非常罕見的,截止到目前,科學家們也只在幾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它們的身影,第一次證明它們的存在,還是在2014年。

前段時間,我國科學家再次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雙黑洞,它距離地球26億光年,而且科學家們還發現了它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

超大質量雙黑洞正在吞噬恆星

迄今為止,在浩瀚的宇宙中,科學家們也只觀測到了2次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場景,這次我國科學家的新發現就是第二次。

研究者表示,雖然在宇宙中,每個大星系中,大約每隔1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超大質量黑洞吞噬恆星的情況,不過,由於超大質量雙黑洞觀測數據不足,因此,想要看到它們吞噬恆星,概率則要更低。

那麼,什麼是超大質量雙黑洞呢?簡單來說,就是2個超大質量黑洞互相圍繞運行,它們共同掌控著某一個大星系,它們也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之一。

特別是由於截止到目前為止,對於超大質量黑洞的誕生原因,科學家們還是無法解答,所以,超大質量雙黑洞也就變得更加神秘了,研究認為,它或許和宇宙早期的巨型黑洞有關,或許未來可以通過它來揭秘宇宙中的很多謎團。

說起來,在浩瀚的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數量是非常多的,至於它們的來歷,研究者認為,可能和相對論星體有關,這是一種質量至少是太陽數十萬倍的天體,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在宇宙中發現它們的存在。

這次發現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現象後,接下來,科學家們也將對它進行持續觀測研究,希望可以通過它,獲取更多科研數據,也可以通過它找到一些答案,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距地2.15億光年處,黑洞現場吃「義大利麵」,科學家為此激動不已
    2.15億光年之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發現了一顆正被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的恆星,這顆恆星猶如一盤「義大利麵」般,正在不斷被黑洞吞噬,場景讓人激動。這次發現的,正在吞噬恆星的黑洞就是如此。多名科學家都目睹了恆星被它吞噬的「慘烈」畫面,來自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研究員表示,當這顆恆星被黑洞撕碎、一點點吞噬的時候,黑洞強大的引力將這顆恆星撕成又細又薄的物質流,看起來就好像是麵條一般。
  • 安師大團隊發現雙黑洞吞噬恆星罕見現象
    據安徽商報訊 11月29日記者從安徽師範大學獲悉,近日該校物電學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小組在一個河外星系中,發現了一對互相繞轉的超大質量雙黑洞吞噬恆星的罕見天文現象,這是天體物理學家迄今為止在正常星系中發現的第二例超大質量雙黑洞繞轉系統。
  • 天文學家捕捉黑洞吞噬恆星情景,猶如巨獸吞咽義大利麵
    最近,通過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的儀器,來自伯明罕大學的天文學家說,他們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捕捉到一顆恆星被撕成條狀並被黑洞吞噬的過程。由於這顆恆星離黑洞太近了,科學家們將這一過程稱為「義大利麵化」。其實,黑洞並非是一個洞,而是恆星將能量逐步開釋完全後,因壓力而逐步坍縮組成的一個天體。
  • 一顆恆星被黑洞撕成「義大利麵條」
    宇宙中一個黑洞享用了一頓豐盛的「義大利麵條」。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12日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迄今最近距離圍觀一顆恆星被黑洞撕成「義大利麵條」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2日消息,天文學家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望遠鏡觀測到,在2.15億光年外的波江座螺旋星系中,一顆恆星被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撕裂併吞噬。這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看到的距離最近的恆星「臨終」燃燒過程。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12日的《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 哈勃捕捉到超大質量黑洞的「影子光束」,其延伸至少有36000光年
    近日,科學家們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有了新的收穫,他們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巨大陰影,這個陰影是從IC5063星系中心處延伸到數萬光年之外的太空,IC 5063屬於塞弗特星系,其距離地球1.56億光年。IC5063星系中心處應該有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這個巨大的陰影就像被某種物質遮擋住了其中的光線一樣,這說明IC5063星系中心處有個活躍的核球,位於其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正不停地吞噬吸積盤及其周圍的塵埃和氣體環狀物質。
  • 距離地球8000光年!科學家發現快速旋轉的黑洞正在吐出什麼東西?
    近日,在距離地球約8000光年的天鵝座V404,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新的現象,它為黑洞增添了神秘感:一個快速旋轉的黑洞正在噴射出大量物體!這些物體到底是什麼?據了解這個黑洞是一個名為V404天鵝座的雙星對的一部分,它首次被發現是在1989年,當時它噴出了大量高能物質和輻射。
  • 距地212光年,望遠鏡發現奇怪星球,科學家稱之為「失敗恆星」
    據報導,近日,來自美國和荷蘭的科學家團隊,聯合在距地球212光年之外的地方,發現了一顆「失敗恆星」,這顆恆星被命名為BDR J1750+3809,暱稱「埃萊格斯特」,那麼,它究竟是有哪些失敗之處呢?「埃萊格斯特」的問題「埃萊格斯特」為何會失敗?
  • 它的質量是太陽的100萬倍,竟以50%光速高速旋轉,它是什麼?
    正是如此,科學家能能夠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到遙遠宇宙深處的超大質量黑洞,其實我們觀測到的只是黑洞外圍的吸積盤,比如今年發布的人類首張黑洞照片,就是距地球6500萬光年外的一個超大質量黑洞。而超大質量黑洞又是一個星系的核心,所以每一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中心基本都會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存在。
  • 哈勃又有新發現:捕捉到超大質量黑洞的「影子光束」
    近日,科學家們通過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有了新的收穫,他們發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巨大陰影,這個陰影是從IC5063星系中心處延伸到數萬光年之外的太空,IC 5063屬於塞弗特星系,其距離地球1.56億光年。
  • 如果被黑洞吞噬,人的身體會變成「義大利麵」
    黑洞衝擊:如果被黑洞吞噬,人的身體會「變成義大利麵」。我們甚至可能沒有注意到,一個真正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否會把我們吞沒在它的視界之下,就像所有東西看起來都和以前一樣,至少在一小段時間內是這樣。 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生災難。但是不要失去太多的睡眠,我們首先要不幸地「擊中」一個黑洞。
  • 天文學家觀測到黑洞把恆星當成義大利麵吞噬掉了,你知道這個嗎?
    皇家天文協會的成員在這裡觀察了六個月,看著黑洞吸收掉一顆巨大的恆星。順帶一提這是證明我們銀河系的中央有一個超級大黑洞的科學家。他甚至還照了照片,史上第一次這個驚奇無比的事件發生在距離地球非常近的地方。兩億一千五百萬光年的距離就天文學來說算是蠻近的了。
  • 超大質量黑洞繞著更大質量的黑洞旋轉,每12年撞擊一次其吸積盤
    例如,斯皮策望遠鏡是唯一一臺能夠觀測到遙遠星系OJ 287中心發生的令人震驚的事情的望遠鏡:一個超大質量黑洞(SMBH)被另一個經常穿過其吸積盤的黑洞圍繞。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就會產生比銀河系所有恆星加起來還要亮的閃光。利用斯皮策的觀測,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小組終於能夠建立一個模型,精確預測這些閃光的時間和較小黑洞的軌道。
  •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這項研究利用一個初始模型,提出了在超大質量黑洞發展的初始階段存在一個非常快的形成過程,此前科學家認為這一過程相對較慢。因此,研究結果就從數學上證明了超大質量黑洞在年輕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調和了其發展所需的時間和宇宙年齡的限制。
  • 科學家首次用新方法確認宇宙中存在超大質量"雙黑洞"
    新華網北京9月2日電(記者吳晶晶)去年熱映的美國大片《星際迷航》讓人們對宇宙黑洞有了形象認識。而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宇宙中還存在「雙黑洞」,但尚不能完全證實其存在。記者2日從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由國家天文臺陸由俊、閆昌碩和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戴新宇、北京大學於清娟組成的研究團隊發現,在距離地球最近的類星體Markarian231中隱藏著超大質量雙黑洞。這是科學家首次用連續譜的特徵方法發現證據確鑿的雙黑洞。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天體物理雜誌》上。
  • 銀河系中約有1億黑洞,迄今只發現十幾個,會有黑洞在地球附近嗎
    首張黑洞照片已經公布,宇宙中存在黑洞已確鑿無疑。這種天體的引力最為強大,在它的視界範圍邊緣,就連秒數達30萬公裡的光也無法逃脫其引力,可以說任何天體(黑洞除外)靠近它都會被它撕碎併吞噬,就是質量和體積都比一些黑洞更大的恆星靠近它,也一樣會被它撕碎併吞噬。
  • 科學家拆解黑洞陰影周圍的甜甜圈光環,由無數薄光子環組成
    去年4月,我們第一次瞥見了宇宙中不可見的黑洞,看著這個位於M87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被一個明亮環島包圍,像一個甜甜圈,然而那張照片中,我們只知道環的直徑,不清楚環的「厚度」和更詳細的子結構。現在科學家發布了新的計算結果,表明光環由一系列子環組成,看起來就像電影畫面。
  • 宇宙「深海龍魚」狀恆星簇內充滿超大質量恆星
    來自這些新生恆星的光正在加熱周圍的氣體和塵埃雲,衝壓出一個進入太空的空殼,這個空殼大約100光年寬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最新觀測到最年輕的超大恆星簇,呈現「深海龍魚」狀,這些超大恆星簇曾在銀河系發現過,裡面充滿著數百個超大質量恆星,而且比太陽大幾十倍。
  • 「黑洞照片」摘得年度自然科學突破桂冠,科學家怎樣發現黑洞?
    根據質量,宇宙中的黑洞分為三類:恆星級質量黑洞,超大質量黑洞,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目前,恆星級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我們都找到了確切的案例。唯獨介於兩者之間的中等質量黑洞,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確切的候選體,這也是待解的難題之一。
  • 恆星大小是否有限制,頂級能到多大,可以直徑超過一光年嗎?
    1光年尺度為9.46萬億千米,r136a1的直徑只有1光年的約2萬分之一。一般來說,恆星演化後期中小質量恆星膨脹得更大。一些質量遠低於r136a1的恆星,但由於其密度小,因此體積很大。迄今發現最大體積恆星史蒂文森2-18,直徑達到太陽2158倍,也就是約30億千米,即便如此,也只有約3153分之一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