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地區,我們好像對東北菜接觸的都比較少。不少吃過東北菜的朋友對它的印象就是:喜歡燉、溜炒和油炸,菜碼大,一大盤子份量非常足。你問我份量有多足?有網友評論道:在東北點了兩菜一湯,吃完飯還剩兩菜一湯……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早年的東北氣候寒冷,人們又得幹活,又得保暖,那麼大份「重口味」的食物可以提供充足的體力抵禦寒冷,烹飪方法和習慣就這樣流傳下來。
雖說東北菜相對比較「低調」,但一提到東北菜,也有一道你「就算沒吃過也聽過」的東北名菜,那就是——小雞燉蘑菇。
小雞燉蘑菇作為東北四大燉(小雞燉蘑菇、豬肉燉粉條、鯰魚燉茄子、排骨燉豆角)之首,其蘑菇滑嫩鬆軟,雞塊爛熟可口,是寒冷冬季東北最受歡迎的特色菜品之一,也是女婿上門時必備的菜式。這也就有了「姑爺領進門,小雞嚇掉魂」的俗語。
說到小雞燉蘑菇這道菜的做法,那也是非常講究的。小雞燉蘑菇最早其實是道野味,東北冬季時間長,也正是打獵的好時候,獵人們在深山老林裡打獵,用花尾榛雞等當地野味配上夏天曬好的幹蘑菇,燉上一鍋,味道原始而美味。
花尾榛雞屬於走禽。體結實,喙短,呈圓錐形,適合啄食植物種子;翼短圓,不善飛;腳強健,具銳爪,善長行走和掘地尋食。分布在中國東北北部黑龍江省五營、帶嶺、上甘嶺,東北中部吉林一面坡、南部遼寧草河口等地。
在清朝乾隆年間開始還把它作為歲貢鳥,進貢給皇帝作美味佳餚。但隨森林砍伐和過度狩獵,這道野味菜的食材也由野雞變成家雞。現挑選的雞一般是選擇當地的「笨雞」,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土雞」,肉質鮮嫩,有韌性。
此外,這道菜更講究的地方在於,蘑菇必須是榛蘑。最早的小雞燉蘑菇用的花尾榛雞,用同一片樹林下的榛蘑來燉煮才是相得益彰,傳統也就這麼流傳下來了。如果是用別的菇代替,就沒有了「小雞燉蘑菇」最原始的鮮。最後還有爽滑的粉條不能少,粉條也要選用當地的圓粉條,順溜好吃。
在營養方面,蘑菇含有幹擾素的誘導劑,抑制病毒的生長繁殖,雞肉則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尤其是小雞燉蘑菇這道菜,將蘑菇與雞肉搭配燉湯,同時重用同樣有抑制病毒作用的大蔥、生薑與香菜,便會使雞湯和雞肉抗病毒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更加顯著。
國雞是我國三黃雞、優質雞、黃羽肉雞的統稱,包括中國特有的本土肉雞品種和中國特色的肉雞配套系,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了弘揚中華文化,保存中國獨有的育種智慧財產權以及國雞文化,國雞文化推廣聯盟成立了!聯盟致力於通過整合行業企業、專家高校、渠道企業、餐飲企業、媒體等資源,推廣國雞文化。
【策劃】新牧網 新禽況
【統籌】林禮廣
【記者】李嘉隆
【作者】 李嘉隆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三農~三農自營號~國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