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養殖去留將迎定論:數十年無檢疫標準,養殖戶待新政

2020-12-02 新京報網

貴州養殖戶羅利雄的養殖基地裡,正在睡覺的竹鼠。受訪者供圖


5月8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截止。意見稿中未被納入目錄的竹鼠何去何從,也將迎來定論。

 

「短、平、快」的竹鼠養殖,曾因好管理、繁殖快、效益高在南方山區發展迅速,且作為扶貧項目得到一些地方政府的扶持。

 

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相關決定出臺以來,竹鼠養殖戶們曾寄希望於人工養殖的竹鼠能被納入目錄,按照家禽家畜管理,可以繼續進行養殖和食用。但農業農村部4月8日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顯示,竹鼠不在其列。

 

養殖戶對竹鼠納入目錄已不抱太大希望,如果真被禁止養殖,他們希望相關部門能給出合理補償和轉產方案。

 

「我們還在等,不能養的話怎麼補償和扶持轉產,現在的這些竹鼠怎麼處理。」


竹鼠主食是竹子、皇竹草等粗纖維食物,輔食是玉米等糧食,食量小,愛乾淨。受訪者供圖


「不能賣、不能吃、不能運輸」

 

剛過完春節,貴州銅仁的竹鼠養殖戶羅利雄就接到了區林業局的通知,養殖場裡的竹鼠要全部就地封存起來。「不能賣、不能吃、不能運輸。」

 

他記得,那天是1月26日,電視上播報的新冠肺炎疫情確診人數還在不斷上升。區林業局的人告訴他,不光是竹鼠,所有養殖的野生動物都要禁止交易,直到疫情解除。

 

羅利雄覺得可以理解。「疫情特殊時期,怕動物傳染病毒,封起來也正常。」他想。

 

他還是像往常一樣,每天給竹鼠餵兩次飼料。閒暇時候,羅利雄上網看新聞,看到專家說引發這次疫情的病毒可能來自野生動物,還很有可能是竹鼠。羅立雄心裡犯嘀咕,「竹鼠這麼多年也沒聽說發生過疫病,這次怎麼了?」

 

「野外的竹鼠大部分時間呆在山洞裡,與其他野生動物相比,傳播概率低很多。養殖的都生活在封閉的場地,吃的是精心配製的飼料,就更沒機會傳播病毒了。」他想,竹鼠最終應該是清白的。

 

但隨著2月24日全國人大禁食野生動物相關決定的出臺,竹鼠的命運出現了180°的轉折。

 

決定明確,全面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和飼養的品種。羅利雄仍然覺得不應該,「以前從來沒有發生過竹鼠傳染病毒的事情,怎麼說不讓養就不讓養了?」

 

他給區林業局打電話,得到的回覆是「再等等」,「等上面的政策」。他也加入了一些竹鼠養殖戶的微信交流群,群裡每天的聊天內容差不多,大家都在互相打探,竹鼠到底還能不能養。

 

另一邊,養殖場裡的600隻竹鼠還在嗷嗷待哺。

 

這些竹鼠不能吃、不能賣,但又不能眼睜睜看著它們餓死。「每隻竹鼠每天要餵2到3毛錢的飼料,一天下來就是100多塊。」羅利雄滿是無奈,本來炙手可熱的竹鼠,一下子成了燙手山芋。

 

重慶人劉勇養殖的近1萬隻竹鼠,幾乎每天都在減少。有的餓死,有的病死。

 

因為竹鼠不能賣,劉勇的竹鼠養殖合作社收入來源也斷了。他不得不降低飼養成本,從一天餵兩次變成一天餵一次,有時候兩天餵一次。

 

春天本是竹鼠繁殖的季節,但政策不明朗,劉勇也不敢讓種鼠進行交配。養殖的竹鼠對環境溫度要求極高,三四月氣溫忽高忽低,進入五月天又越來越熱,他也不敢投錢去啟動或者再安裝降溫設備。一些抵抗力差的竹鼠,就慢慢因為生病死掉。

 

三個多月下來,劉勇的竹鼠還剩下六七千隻。

 

劉勇著急的是,即便真的不讓養竹鼠了,也應該儘早給出明確通知,好讓養殖戶去謀別的出路。「從1月到5月,竹鼠一直封在場地裡,我們一邊要繼續喂,沒有辦法分心去做別的事情,一邊又要擔心隨時會禁養,以後怎麼辦。」

 

劉勇說,小半年的等待,也基本意味著這一年將沒有任何收入。如果竹鼠最終明確被禁養,之前養殖戶們為養殖竹鼠購買種苗、建設場地、安裝設備投入的數十萬到數千萬元,也將很難回本。

 

羅利雄和他養殖的竹鼠。受訪者供圖


「好管理、繁殖快、效益高」

 

如果沒有這場疫情,今年,劉勇的竹鼠養殖事業可能會再往前邁一大步。

 

他準備打造一個竹鼠生態養殖園區,搞新型農業養殖產業化。去年6月,他就看好了一片100多畝的荒坡,投入了七八十萬元,租地、開荒,還請了重慶市設計院來做規劃設計。

 

他甚至想好了,要引進竹鼠養殖專家,建標準化深加工廠房,利用竹鼠帶動線下體驗和旅遊觀摩。

 

劉勇的信心,是10年來3000多個日日夜夜與竹鼠的相處裡積攢起來的。

 

10年前,劉勇第一次將200多對竹鼠從廣西引種回重慶進行養殖時,心裡也沒底。當時劉勇不知道,竹鼠養殖是個精細活兒,不僅長途運輸容易生病,突然轉換生活環境還會「水土不服」。結果,這批竹鼠死掉不少。

 

第二年,劉勇又跑到廣西引種了一批竹鼠。這一次,他把在廣西的種鼠廠學到的養殖技術、應急技術都用上了。終於,這一批竹鼠不僅存活下來,並且開始順利繁殖。

 

劉勇的竹鼠養殖成功了,越來越多的人來參觀他的養殖基地。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劉勇開始帶動周邊農戶加入竹鼠養殖。幾年下來,全國各地有150戶加盟他的竹鼠養殖合作社,其中98戶都是貧困戶。

 

劉勇覺得,竹鼠養殖之所以能被山區農戶迅速接納,主要是因為它好管理、繁殖快、效益也高,而且抗病力強。「普通農宅就能當圈舍,吃的也是本地種植多的粗纖維食物。只要掌握了竹鼠的生活習性,比養豬養牛省力不少。」

 

這也是羅利雄當初回到老家貴州銅仁時,選擇養殖竹鼠的原因之一。

 

羅利雄說,他覺得,竹鼠還比一般的動物更聰明。「它自己就很愛衛生,會主動清理窩室,把排洩的糞便堆到一個專門的區域,如果圈舍設計有排洩口,還會主動倒出去。」

 

更重要的是,他發現,與其他家禽相比,竹鼠得疫病的情況更少,在他了解的範圍內,還沒有出現過像豬瘟、雞瘟一樣的傳染病,「不會一死一大片。」

 

在廣西畜牧研究所高級畜牧師劉克俊看來,竹鼠養殖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三個字:短、平、快。最關鍵的是,利潤可觀,「養得順利的,半年就能見收益。」

 

也因此,竹鼠養殖早在10年前就在廣西等地形成了比較大的規模,近十年來更是發展迅速。到2017年以後,在廣西、湖南、貴州、雲南等地,竹鼠養殖作為脫貧致富項目也得到政府扶持。

 

原農業部等七部門2014年發布的一份特色產業增收工作實施方案中,竹鼠就被列為滇西邊境片區可因地制宜發展的特種養殖。

 

重慶養殖戶劉勇的竹鼠生態養殖園區規劃圖。受訪者供圖


被鼓勵的養殖與進不去的目錄

 

作為竹鼠養殖大省,廣西2018年下發的一份推進特色產業扶貧的通知顯示,養殖30隻以上竹鼠的貧困戶,只要平均個體重1公斤以上或飼養日齡20天以上,驗收時成活率達到90%,可以獲得每隻56元到120元不等的補貼。

 

劉克俊根據相關統計估算,單就廣西而言,目前約有10萬竹鼠養殖戶,竹鼠養殖存欄量1800萬隻左右,年產值保守估計達28億元以上。

 

但規模越來越龐大的竹鼠養殖產業,在全面禁食野生動物的政策之下,不得不戛然而止。

 

羅利雄在養竹鼠前,也曾考慮過養殖的合法性。

 

早在2011年,貴州銅仁就將竹鼠養殖作為快速增加農民收入的特色產業,並要求各地制定出臺自己的獎勵辦法。這讓他更堅定了發展養殖的想法。

 

2017年,羅利雄向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林業局提交了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申請表、動物防疫合格證、養殖所有權證明、引種證明、養殖規劃等14份馴養繁殖非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備案所需要的材料。

 

不久,當地林業局便同意了他的申請。羅利雄提供的一份碧江區林業局發出的通知顯示,同意對他養殖的竹鼠和豪豬給予備案,核定年度利用限額竹鼠數量為1000隻、豪豬數量為300隻。

 

在羅利雄看來,這便意味著他的養殖是合法的了。「貴州的政策是備案制,只需要到當地林業局備案,拿到備案通知即可,備案通知等同於馴養繁殖許可證和經營利用許可證。」羅利雄說。

 

劉勇也不理解,他的養殖合作社早已取得馴養繁殖許可證和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還被當作脫貧致富示範項目來推廣,現在也不合法了嗎?

 

除了13項與竹鼠養殖相關的技術發明專利外,他的竹鼠養殖項目和產品,近幾年來在區裡和市裡都拿過不少獎。2018年第二十五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他養殖的竹鼠產品榮獲后稷特別獎最高獎項。「那是17個國家部委主辦,幾十個專家經過幾天才評定的,很難得。」

 

在大部分養殖戶眼裡,養竹鼠與養豬、養牛沒有多大區別,他們曾寄希望於養殖的竹鼠能納入畜禽目錄。進入該目錄的物種,屬於家畜家禽,適用《畜牧法》的規定。也意味著,可以進行以商業為目的的養殖和食用。

 

但農業農村部4月8日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顯示,目錄包括豬、兔、雞、鴨等18種傳統畜禽和梅花鹿、羊駝等13種特種畜禽。竹鼠不在其列。

 

劉勇在給養殖戶教授竹鼠養殖技術。受訪者供圖


未能出臺的衛生檢疫標準


事實上,在今年2月關于禁食野生動物的相關決定出臺前,作為具有重要的科研、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動物(簡稱「三有動物」)的竹鼠,的確是被允許養殖的。

 

但作為人工繁育的陸生野生動物的竹鼠,在養殖規模越來越龐大的同時,卻始終存在著一個「灰色地帶」——竹鼠的衛生檢驗檢疫標準至今仍未制定。

 

沒有官方衛生檢驗檢疫標準的竹鼠,作為食品是否合格,也一直是竹鼠養殖大戶劉勇心裡的一個疙瘩。他每年將養殖的竹鼠熟肉樣品,送到重慶一個專門檢測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檢測站,去做檢測報告。

 

但在劉勇看來,顯示檢驗合格的竹鼠製品,並不等於竹鼠本身符合衛生標準。

 

根據我國相關法規,養殖動物在出售或者運輸前,需要向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申報檢疫。迄今為止,農業農村部(原農業部)只頒布了生豬、 家禽、反芻動物、馬屬動物、犬、貓、兔、蜜蜂、魚類、甲殼類、貝類等11種動物的產地檢疫規程。

 

「竹鼠沒有專門的衛生檢驗檢疫標準,只要進入市場,嚴格來說,就是不可以的。」劉克俊坦言。

 

從事了近30年竹鼠養殖技術研究工作的劉克俊也感覺無奈。「這麼多年,竹鼠只有飼養標準,沒有檢疫標準,有些地方只能參照兔子等動物的檢疫標準來開證明。即便這樣,竹鼠也是一直流通、銷售和食用的。」

 

2017年和2018年,劉克俊都曾聯合廣西動物疫病中心專家,向有關部門申報竹鼠的衛生檢疫項目,卻一直沒有立項。如果疫情沒有發生,劉克俊原本計劃,今年繼續申報建立竹鼠檢疫標準項目。

 

但這把「達摩克裡斯之劍」突然落下,將竹鼠擋在了畜禽目錄之外。

 

一個物種是否應該被允許商業性養殖和食用,在諸多野生動物研究機構和業內人士看來,該物種的公共健康風險是否可控,是首先應該被考慮的。

 

「衛生檢驗檢疫標準,是進入可養殖和可食用目錄的一道紅線。竹鼠至今沒有檢疫標準,近期也無法具備完整的檢疫規範,這就意味著它的公共健康風險仍然是存疑的。」中國綠髮會副會長馬勇指出。

 

在劉勇、羅利雄所在的貴州、廣西、重慶等地養殖戶微信群裡,大家已經對竹鼠的命運被修改不抱太大希望。「我們還是在等,之前是在等通知竹鼠還能不能養,現在是等不能養的話怎麼補償和扶持轉產,還有現在的這些竹鼠怎麼處理。」一位養殖戶說。

 

羅利雄說,如果竹鼠真的被禁止養殖,未來他希望可以和相關科研機構合作,找出竹鼠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同時,他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給出合理的補償和轉產方案。「政策的突然轉變,不應該完全讓養殖戶來買單。」

 

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編輯 陳思 校對 趙琳

相關焦點

  • 竹鼠養殖去留將迎定論:數十年無檢疫標準 養殖戶待新政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竹鼠養殖去留將迎定論:數十年無檢疫標準,養殖戶待新政貴州養殖戶羅利雄的養殖基地裡,正在睡覺的竹鼠。受訪者供圖5月8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截止。意見稿中未被納入目錄的竹鼠何去何從,也將迎來定論。
  • 「禁野令」下的竹鼠養殖:存欄千萬隻,檢疫標準30餘年未建立
    2018年廣西9部門下發的《推進特色產業扶貧的通知》中,將竹鼠列為廣西縣級「5+2」、村級「3+1」特色產業,並規定養殖竹鼠30隻以上的貧困戶可獲得每隻56元到120元不等的補助。廣西賀州市昭平縣大廣村的養殖戶也因「禁野令」陷入兩難。大廣村從2017年年底開始發展竹鼠這一特色扶貧產業。目前,村裡有24戶竹鼠養殖戶。
  • 從扶貧項目到全面禁食 竹鼠養殖有多大安全隱患?
    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常吃的牛蛙和龜鱉順利從禁食名錄中解除,無論是食用還是養殖都是合法合規的。水裡遊的安全了,地上跑的仍然生死未卜。竹鼠等陸生養殖動物,現在還沒有定論。很多養殖戶都在等待生的希望,可是在疫情期間,他們等來的是政策一次又一次的收緊。
  • 1800萬隻竹鼠判死緩:10萬養殖戶的生計和20億元生意
    劉克俊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整個廣西的竹鼠從業人員裡,貧困戶佔到18%。通過各級財政補貼、養殖戶貸款、龍頭企業和致富帶頭人參與的方式,已有約2萬人通過竹鼠養殖脫貧致富。梁秋波是2005年投入養殖竹鼠的。他回憶,2007年左右,地方政府就開始給予支持政策,幫助他修整養殖場的道路,做農舍,買種苗。「政府總說,要有責任有擔當,多帶帶貧困戶。」謝富傑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 馬上評丨禁養竹鼠的損失,不能讓養殖戶自己扛
    這個目錄通過後,進入這個目錄的,才可進行以商業為目的的養殖和食用。根據該意見稿顯示,該目錄包括豬、兔、雞、鴨等18種傳統畜禽和梅花鹿、羊駝等13種特種畜禽。但竹鼠不在其列。這背後是一個龐大的產業群與從業農民。
  • 竹鼠養殖戶還在焦急等待 政策該早給一個說法
    要知道,竹鼠養殖戶也是疫情中的經濟虧損地帶,他們受到政策變動的影響很大。只是聽之任之,不去管,讓養殖戶耗死,這不是應有的行政倫理。文 |令狐卿據新京報報導,華南地區數以十萬計的竹鼠養殖戶在焦急等待,等待政府給出明確的說法:如果禁止養殖,他們就不再繼續耗費精力和資金,轉產其他農副產品;如果不禁止養殖,希望能在產銷、檢驗檢疫等方面標準化。今年2月前後,隨著疫情快速傳播,各地在緊張防疫過程中,對各種「野味」的生產、流通和消費進行了嚴厲遏制。
  • 廣東深坑活埋2萬隻竹鼠!為何要這樣做?養殖戶的損失該怎麼辦?
    目前關於新型冠狀病毒仍然在人們的研究當中,為了讓人們更加注重飲食衛生等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國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在2020年的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出臺禁止野生動物交易、食用、馴養等相關法令,各地野生動物被暫停交易。
  • 竹鼠如何進入白名單?專家:需經檢疫且不影響野外種群
    有專家認為,進入白名單必須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具有檢疫規程以及完整的檢疫體系,二是人工繁育不能對野生種群造成負面影響。雖然不少地區將竹鼠養殖作為脫貧項目,但缺乏檢疫規程的竹鼠實際上仍處在「灰色地帶」。專家不建議竹鼠進入白名單 因檢疫標準缺失這份相當於「白名單」的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給眾多遭受損失的野生動物養殖戶帶來了一線希望。相關法律修訂後,若有類似白名單的規定,那麼動物進入白名單的標準是什麼呢?
  • 時代一粒塵,桂竹鼠養殖戶身上的一座泰山
    今天看到1800萬隻竹鼠被判死緩:10萬養殖戶的生計和20億元生意,我挺震驚的。希望能給竹鼠養殖補充配套檢疫設施及人員,而不是簡單的禁止。因為桂北特殊的地貌很多東西都不好種。桂北有好些地方是圖中非巖溶區,那些石山很難儲水種不了糧食。
  • 數萬竹鼠養殖戶在等待專家建議,到底是繼續養殖還是禁止養殖?
    大家好,我是農村耕耘,隨著禁養政策的放寬,一些養殖戶從之前的愁眉苦惱,到現在欣然接受,一方面響應政府的號召,另一方面也需要養家餬口,在華南地區有將近數十萬的竹鼠養殖戶,目前正在焦急的等待著,如果給出明確的說法,禁止養殖的話,他們將不再繼續耗費一些財力,以及物力來養殖竹鼠,但是到目前為止
  • 養殖竹鼠的方法有哪些,注意科學養殖很重要
    竹鼠屬於竹鼠科,因吃竹而得名,此為野生物種十分珍貴,全世界共計有3屬6種,它體大肉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毛皮絨厚柔軟,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因此被中國大規模的養殖,目前國內對竹鼠的需求很大,養殖戶們能更好的從中獲取經濟效益。所以養殖竹鼠的前景還是很可觀的。
  • 竹鼠養殖:養殖竹鼠有什麼有前景?竹鼠的養殖效益
    竹鼠竹鼠這個名字對於大眾來說還比較陌生,實際上竹鼠的養殖行業也只是最近幾年才興起的養殖項目,在早期竹鼠還只是竹林之中生長的野生動物,一些上山挖竹筍的農戶意外挖到它後,就會選擇拿去販賣對於想要入竹鼠養殖的朋友而言,想要進行竹鼠養殖,無非是因為竹鼠的養殖價格低廉,和市場經濟價值高的緣故。
  • 竹鼠養殖戶現狀如何?養殖戶:已經將竹鼠餓死,如今積極轉型
    今年對於養殖戶來說是不太友好的一年,尤其是養殖野生動物的人,今年損失挺嚴重的。自從疫情出現之後大家對於野生動物就不太友好,都堅決抵制食用野生動物,而竹鼠就是目前養殖效益高規模也比較大的一類,後面被加入禁食的目錄,基本上處於無法銷售的境地了。
  • 禁野令下竹鼠養殖戶的無助:積蓄一夜全無,我們該怎麼辦?
    "禁野令"下發1個多月後,農業農村部於4月8日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在13種特種畜禽名單中沒有竹鼠。這場風暴襲來,有可能讓這些養殖戶一夜破產,雪上加霜。用養殖戶的話說:"辛苦拼打四五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實際上,如今中國的竹鼠養殖產業已經頗具規模。
  • 養殖竹鼠真的一本萬利?養殖竹鼠時,存在的一些「坑」應該知道
    隨著養殖竹鼠的相關視頻在網上廣為傳播,人們對於這種可愛的動物有了一定程度的認知。竹鼠的繁殖能力強,人工飼養的竹鼠肉,也是堪比野味的存在,另外竹鼠的皮毛也可以給養殖戶帶來不菲的利潤。那養殖竹鼠,真的能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利潤嗎?養殖戶在飼養竹鼠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坑,您應該知道。
  • 野味禁令生效,牛蛙、甲魚、竹鼠還能吃嗎?養殖戶咋辦?
    筆者有段時間比較喜歡看網上一個在農村搞特色養殖的自媒體,他們的粉絲很多,有成百上千萬,估計有不少讀者都看過。他們養殖的就是竹鼠。同樣的,還有很多野生動物,現在經過養殖後逐漸被端上千萬人的餐桌上。筆者雖然沒有吃過竹鼠,但這類人工養殖的也曾吃過一些,比如說牛蛙和甲魚。
  • 華農兄弟的視頻裡再無竹鼠,新規之下野生動物養殖業何去何從?
    在做竹鼠養殖之前,華農兄弟和多數在鄉村長大的年輕人一樣,去了廣東的流水線工廠裡打工。竹鼠養殖的新路子和網絡時代的推波助瀾,讓他們走進了公眾視野。2019年,他們所在的江西省贛州市全南縣政府趁著熱度把「華農兄弟網紅竹鼠宴」列入了旅遊發展規劃中,兄弟中的劉蘇良和胡躍清還當上了第十一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
  • 竹鼠禁止食用,對養殖戶影響有多大?養殖戶:因它返貧
    正是由於養殖效率高,很多農村都推動竹鼠扶貧,不少地方更是直接送一些給貧困戶,指導他們養殖,一旦養大後銷售,貧困戶就基本達到脫貧的標準了,可以說很多農民都是靠養殖竹鼠脫貧了。從風險上來看,死一頭牛就得血本無歸,而死一隻竹鼠還是能夠承受的,所以風險更分散。再從利潤上來看,養殖竹鼠的利潤高達100%,而養牛不過才是25%左右的毛利潤,自然更多的人都喜歡養殖竹鼠。關鍵現在竹鼠的需求在不斷增長,前景一片大好,很多人更是借錢來養殖竹鼠。
  • 野生動物養殖全面暫停:竹鼠田雞蛇類等養殖戶每日虧損 亟待政策落地
    漢壽縣的甲魚養殖戶都鬆了一口氣。 但竹鼠、田雞、蛇類、涉禽等物種的養殖戶,仍在焦急地等待政策落地。 去年4月,湖南常德人張平(化名)轉賣了在廣東開辦的小工廠回到家鄉,響應國家政策發展特種養殖。據張平介紹,在根據當地相關規定辦理了馴養繁殖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後,他開始養殖綠頭鴨、斑嘴鴨、白骨頂雞和蒼鷺。
  • 雲南貴州廣西竹鼠養殖戶:忙著過節 不了解最新情況
    雲南湯紹林:「看專家怎麼說吧」雲南德宏芒市軒崗鄉芹菜塘村竹鼠、豪豬養殖戶湯紹林因養殖技術過硬,被當地人稱為「湯竹鼠」,是當地名副其實的「竹鼠王」。他的養殖場建在租來的土地上,以每畝400元價格租了5畝多地。2012年,湯紹林在銀行貸款30多萬,養殖竹鼠2000多隻。到目前為止,穩定養殖1000隻竹鼠,20多頭豪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