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骨魚,喜歡釣魚的朋友都很熟悉,顏色金黃、肉嫩好吃,但個頭不大。
然而在四川嘉陵江水域,許多人釣魚時經常碰到一種「奇特的黃骨魚」,它不僅體色呈反常的發白,且往往體型「肥碩」得驚人,一兩斤一條的很多見...
一公斤多的「黃骨魚」?
實際上,這種魚並非我們常說的「黃骨魚、黃辣丁」,而是一種外來物種——當地人叫「白骨魚」,因其體型跟本土黃骨魚很像,但魚身體色以青白色為主...
很顯然,這種「肥碩驚人」的白骨魚,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並非本土原生魚!
「大概四五年前開始出現這種魚,現在是越來越多了,有時候碰到(魚群),一天能釣十幾條..」
四川一位釣友表示,「白骨魚」原本是一些漁民在江裡用網箱養殖,但如今在嘉陵江的自然水面已經很常見,數量很多。
因為太頻繁釣到,一些釣魚愛好者,甚至以為它是本土魚...
白骨魚學名斑點叉尾鮰,亞熱帶魚種,原產於南美洲。
它屬於雜食性底棲魚種,以藻類、浮遊生物,軟體動物等為食,偶爾也捕食小魚小蝦。
因為其食性,用路亞也經常能釣起這種魚,加上其生長速度舉哀,體型常常「肥碩得驚人」,所以也有不少人認為其是大型掠食性魚..
入侵物種、數量多、體型大,且有掠食性,這些標籤讓人一聽就很擔憂:白骨魚會不會對本土野生魚造成巨大威脅?
但其實,這種名字嚇人的「白骨魚」,是一種較為溫和的魚種。
因此,雖然如今在嘉陵江以及整個西南水域(烏江、盤江等)都有大量白骨魚的野生種群,但並未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其習性跟本土鯰魚很像
相比之下,個頭更小、但近兩年蔓延迅速的羅非魚,反而是西南許多水域面臨的「大問題」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白骨魚作為一種入侵物種,並沒有「作起亂」的原因,是其較高的食用價值。
確實,白骨魚之所以被引入國內,正是因為其肉質潔白少刺,口感鮮嫩軟彈,經濟價值很高....
眾所周知,在我國,再兇猛的外來物種,一旦其「好吃、鮮美」,大都很難「泛濫成災"...
長江流域的朋友們,你們那裡出現這種白骨魚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