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掠食魚?嘉陵江水域現一種「白骨魚」,體型肥碩,數量不少

2020-12-23 騰訊網

黃骨魚,喜歡釣魚的朋友都很熟悉,顏色金黃、肉嫩好吃,但個頭不大。

然而在四川嘉陵江水域,許多人釣魚時經常碰到一種「奇特的黃骨魚」,它不僅體色呈反常的發白,且往往體型「肥碩」得驚人,一兩斤一條的很多見...

一公斤多的「黃骨魚」?

實際上,這種魚並非我們常說的「黃骨魚、黃辣丁」,而是一種外來物種——當地人叫「白骨魚」,因其體型跟本土黃骨魚很像,但魚身體色以青白色為主...

很顯然,這種「肥碩驚人」的白骨魚,屬於外來入侵物種,並非本土原生魚!

「大概四五年前開始出現這種魚,現在是越來越多了,有時候碰到(魚群),一天能釣十幾條..」

四川一位釣友表示,「白骨魚」原本是一些漁民在江裡用網箱養殖,但如今在嘉陵江的自然水面已經很常見,數量很多。

因為太頻繁釣到,一些釣魚愛好者,甚至以為它是本土魚...

白骨魚學名斑點叉尾鮰,亞熱帶魚種,原產於南美洲。

它屬於雜食性底棲魚種,以藻類、浮遊生物,軟體動物等為食,偶爾也捕食小魚小蝦。

因為其食性,用路亞也經常能釣起這種魚,加上其生長速度舉哀,體型常常「肥碩得驚人」,所以也有不少人認為其是大型掠食性魚..

入侵物種、數量多、體型大,且有掠食性,這些標籤讓人一聽就很擔憂:白骨魚會不會對本土野生魚造成巨大威脅?

但其實,這種名字嚇人的「白骨魚」,是一種較為溫和的魚種。

因此,雖然如今在嘉陵江以及整個西南水域(烏江、盤江等)都有大量白骨魚的野生種群,但並未造成嚴重的生態問題。

其習性跟本土鯰魚很像

相比之下,個頭更小、但近兩年蔓延迅速的羅非魚,反而是西南許多水域面臨的「大問題」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白骨魚作為一種入侵物種,並沒有「作起亂」的原因,是其較高的食用價值。

確實,白骨魚之所以被引入國內,正是因為其肉質潔白少刺,口感鮮嫩軟彈,經濟價值很高....

眾所周知,在我國,再兇猛的外來物種,一旦其「好吃、鮮美」,大都很難「泛濫成災"...

長江流域的朋友們,你們那裡出現這種白骨魚了嗎?

相關焦點

  • 四川地區,現大量「白骨魚」,許多人釣獲,入侵物種?
    確實令人吃驚,黃顙魚的亞種很多,體型也各有差異,但是無一例外,它們的體色都是極為「鮮豔」的黃色、金色。白色的黃顙魚,是因為天然變異嗎?但為何數量又如此之多?常見的黃顙魚其實,這種「雪白的黃顙魚」是一種外來入侵物種——美國鮰魚,它們的體型跟本土的黃顙魚很像,但是體色以青灰、白灰色為主,因此被人稱為「白骨魚」。這種白骨魚不僅在萬峰湖區域,在長壽湖、嘉陵江甚至烏江裡都有它們的身影...
  • 山東水域,「尖嘴魚」出沒,體長超半米,外來物種?
    山東還有這種魚? 山東水域發達,既有屬於黃河水系的大量淡水江河,也有海河流域徒駭河等,因此魚種很豐富。 可是這種體型狹長、布滿斑紋的「尖嘴怪魚」,卻似乎並非山東本土原生魚——但最近多地有釣魚愛好者反映,釣魚時經常碰到這種魚!
  • 廣東河道現許多大嘴怪魚,掠食兇猛,有人擔心其破壞生態
    廣東河道現許多「大嘴怪魚」,掠食兇猛,有人擔心其破壞生態近日廣東茂名一位釣友,在當地一口池塘裡釣魚時,釣起許多奇特的「大嘴怪魚」,模樣兇惡,顯然不是常見的本土野生魚!鱸魚?「吃鉤兇的很,腥餌比較好釣,大的有一斤多的..」當地釣友小胡介紹說,幾年前就偶爾能釣到這種魚,但如今數量越來越多了。
  • 白骨魚「紮根」海南儋州大王嶺水庫
    皮表淡黑、體型偏小的白骨魚  皮表淡黑、體型偏小的白骨魚在水裡圍成群遊動,魚尾輕輕晃動著水波,恣意享受著優質水源帶來的舒適感。這是記者在蘭洋鎮大王嶺水庫走訪時所見到的一幕。  白骨魚頭尖而扁,近錐形,枕骨後突伸達背鰭起點處。為健遊的中下層魚類,棲於江河水庫中。據該水庫負責人陸桂玲介紹,白骨魚生長環境要求苛刻,不易餵養,要有特定自然環境(水底有枯木、卵石等)才能保證其正常繁殖。
  • 「水中殺手」雀鱔魚驚現嘉陵江閬中水域
    四川新聞網南充1月18日訊(王波 成潮生 文/圖)今日下午,四川新聞網從閬中市漁政部門獲悉,1月16日晚,閬中市漁民楊波在進行捕魚作業時,捕獲一條「怪魚」。漁民楊波介紹,他捕魚30多年,從來沒有見過這種體形和長像的「怪魚」。
  • 太陽魚入侵四川江河,幾年時間數量劇增,會泛濫嗎?
    近兩年,成都周邊水域,市民垂釣、捕魚常常碰到一種怪魚,起先有人把它當成羅非魚。 但隨著這種「黑痣魚」數量越來越多,許多人紛紛注意到了它跟羅非魚的差異之處,顯然,這是一種新的外來物種。 這又是什麼「怪魚」?
  • 樂山水庫,村民釣起兇猛掠食魚,石頭砸死,水中還有一百多斤的?
    其實,熟悉水產知識的朋友,應該認出了這「水怪」的身份——鱷雀鱔,一種可長到數米長、極限體重可達上千斤的北美掠食者。如果水庫裡真的還有其他的鱷雀鱔,且生長到一百多斤,那麼水庫裡的野生魚,很可能已經被它們吃光.....
  • 軍魚成災?雲南水庫現大量兇猛肉食魚,像是軍魚
    一方面是其體型優美矯健,且肉質脆嫩鮮美令吃客們折腰,另一方面是其兇猛無比的性情(軍魚掠食時常常水花四濺,聲光影像驚人),更是令許多釣魚愛好者「魂牽夢繞」,將其封為「淡水之王」。軍魚可惜的是,因為,如今在我國的自然江河裡,已經很難看到軍魚的身影了。
  • 有大型貓科動物,為什麼沒有體型相當的犬科動物?
    它們之所以演化出雄偉的體型,是為了儘可能發揮自身捕獵方法的優勢,牢牢佔據所處生態系統中頂級掠食者的地位——換句話說,就是為了生存下去。犬科動物在這方面走得沒有大型貓科動物那麼遠。狼是現生犬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物種,但無論哪一個亞種,其體型如何都無法與獅子和老虎相提並論。  它們為什麼在體型上存在這樣的差異?或許我們可以從爪子的形態一見端倪。
  • 萬峰湖現大量「斑點魚」,數量極多,大的幾十斤一條,埃及塘鯴?
    烏江古城黔江,是貴州最大的河流,野生魚資源極為豐富,因此是貴州著名的垂釣天堂,甚至許多西南一帶(廣西、四川等地)的釣魚愛好者都聚集此處垂釣。 然而近日,烏江流域有不少釣魚人反映,烏江裡一種「斑點魚」頻繁出沒,數量極多,其中還有幾十斤的「巨物」!
  • 浙江河道現大量「虎頭鯊」,老鄉:河蝦都被吃光了
    然而近日,有浙江網友反映,當地的河道裡出現大量「怪魚」,似乎是一種入侵的外來物種,頗令人擔憂。   「收地籠的時候最少都有幾條,多的時候裡面全是(這個魚)」   當地一位網友「小陳」發帖稱,這種被稱為「虎頭鯊」的魚繁殖很快,數量極多   ——並且因為它們的大量繁殖,以往這個季節很常見的河蝦,數量劇減,疑似被這種「虎頭鯊」大量掠食...
  • 史前五大頂尖掠食者,其中一種曾生存在35萬年前的中國
    美洲擬獅,冰河時期的頂尖掠食者之一,是有史以來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之一,體重約達半噸重,在當時主要獵殺大型野牛為食物,直到後來因為急劇變化的氣候環境以及食物匱乏等因素才最終走向滅絕。巨鬣狗,史前大型犬科物種,是現代鬣狗的四倍之大。
  • 四川釣友,嘉陵江釣獲怪魚,罕見的「巨型船釘子」?
    船釘子,是一種肉質鮮美的「小體型」江魚,深受許多釣魚愛好者的喜愛。 可是近日四川一位釣友,在嘉陵江(支流)垂釣時,意外釣獲一條將近一公斤重的船釘子,不少人驚呼「老成精了」....
  • 佛山釣魚人,河裡釣獲半米長尖嘴魚,這魚已成廣東江河大害
    然而,一種數量沒有如此龐大,卻更兇猛難清理的掠食魚,正在廣東的各大水域悄然蔓延,已成當地江河大害! 鱷雀鱔頻繁現身廣東水域,已成「生態殺手」 無論從體型還是殺傷性來講,鱷雀鱔都是淡水裡最兇猛的掠食者,原本是只存在於蠻荒亞馬遜流域的食巨獸。 然而誰能想不到,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鱷雀鱔已經成了我國江河裡「生根發芽」,各地都時常有人捕獲、釣起鱷雀鱔的見聞。
  • 漢江流域,洪水衝來許多「大嘴魚」,吃魚吃蝦,生態殺手?
    並且令他們頗感氣憤的是,這些「大嘴魚」吃起魚蝦來非常厲害,往往會將地籠捕獲的小鯽魚、河蝦等吃掉大半……從這些當地釣魚人、老鄉的描述看,這些「大嘴怪魚」確實是一種兇猛的「生態殺手」。它們是從哪來的?(在魚鮮市場上,沙塘質嫩彈鮮美,是一種高端食材)因此筍殼魚的養殖產業,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猛,廣東福建,以及四川廣西和中部地區的湖南湖北,都有大量筍殼魚養殖基地。顯然,這些「大嘴怪魚」,就是因為此次洪水,從養殖水面逃入漢江流域的養殖筍殼魚!
  • 廣西一水庫廢棄後,一種「黑毛魚」迅速繁殖,兇猛數量多已成水庫霸主
    因為養殖業的引入,羅非魚在廣西早已成為一種常見魚,無論是邕江、柳江這些自然江河,還是各類水庫池塘,都有它們的身影。 然而近日,有廣西梧州網友稱,當地發現一種更兇猛、體型更大的「新型羅非魚」,正在迅速繁殖...
  • 貴州黔南禁絕電魚後,馬口魚泛濫了,數量極多
    比如在貴州黔南,有當地釣魚人爆料稱,自從「電鬼」消失之後,當地河裡的馬口魚,數量極多,幾乎泛濫成災了……清澈見底的河裡,馬口魚成群結隊馬口魚、桃花魚等溪流山魚,是山澗水域中的頂級掠食者,遊動迅速靈活,也被釣魚愛好者稱為溪流精靈。
  • 檸檬鯊一個好聽而可怕的名字,曾在大型旗魚釣場讓海釣人膽戰心驚
    在海洋大型食肉魚類中,旗魚當然也成為了眾多海釣愛好者的目標之一旗魚又稱之為芭蕉魚,大型洄遊型魚類,最明顯的特徵就是頭上長了一根實心的尖刺,很像是西方神話傳說中的「獨角獸」一樣,由於這樣特殊的身體結構,也讓它成為了海洋中遊速最快的魚類之一,有著「水下遊泳小王子」的稱號旗魚受到眾多海釣人的追隨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