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外來物種,許多朋友就想到羅非魚、清道夫等。
確實,在廣東的河道裡,密密麻麻的羅非魚、清道夫常常能看得人頭皮發麻。
然而,一種數量沒有如此龐大,卻更兇猛難清理的掠食魚,正在廣東的各大水域悄然蔓延,已成當地江河大害!
近日,廣東佛山南海區一位釣魚愛好者,在當地河道(金沙灘)垂釣時,釣起一條奇怪的「尖嘴魚」,體長半米多,一時間引起許多網友的熱議。
原來,這是一條外來入侵物種——鱷雀鱔。
為何一條不算大的鱷雀鱔,能引起許多網友的關注?
鱷雀鱔頻繁現身廣東水域,已成「生態殺手」
無論從體型還是殺傷性來講,鱷雀鱔都是淡水裡最兇猛的掠食者,原本是只存在於蠻荒亞馬遜流域的食巨獸。
然而誰能想不到,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鱷雀鱔已經成了我國江河裡「生根發芽」,各地都時常有人捕獲、釣起鱷雀鱔的見聞。
尤其是廣東地區,更成了鱷雀鱔的「大本營」。
從2006年,珠江裡第一條鱷雀鱔被漁民捕獲,到如今十多年的時間,鱷雀鱔已經「遍布」廣東各大水域。
市內公園、小區人工湖,珠江主幹流裡,都頻繁有人發現鱷雀鱔的蹤影——其中還不乏上百斤的「巨型鱷雀鱔」!
轟動一時的白雲湖湖怪——其實是一條巨型鱷雀鱔
這種擁有如鱷魚一般尖銳鋼齒的兇猛掠食者,所到之處魚蝦絕跡不說,甚至有咬傷人的事例。
「它這個魚實在太兇了,只要兩條進來了,一年就能把一個小湖裡的魚吃光,要是繁殖開來那就更不得了。」
廣州番禺的一位網友介紹說,他所在小區的小湖內,不知道被誰放生了幾條鱷雀鱔,結果兩年時間不到,湖中原來成群的錦鯉、野生魚,統統不見了蹤影......
四處都是它們的身影
這種兇殘掠食者,到底是怎麼進入我國江河水域的?
絕大部分為放生
鱷雀鱔魚肉粗糙、魚卵有毒,並非食用魚種,它們進入我國,主要是作為觀賞魚引入。
鱷雀鱔雖然兇惡,但作為一種遠古魚種,自有其魅力,而且有的人就喜歡這種掠食魚。
不過,大多數人對鱷雀鱔的生長速度、巨大食量估計不足,因此,當它在魚缸裡瘋狂生長,超出魚缸容量後,一些人不得不選擇棄養......
最早是當做觀賞魚引入
而棄養的結果,就是隨手放生到附近的江河裡,
另一外一些放生者因為缺乏生態知識,也會將其誤放。
比如江蘇某寺廟放生池中,就曾發現數條一米多長的鱷雀鱔,抽乾捕獲它們時,原來放生池中的所有魚類、蝦蟹,都已被「吃個精光」。
放生池中的鱷雀鱔魚群
鱷雀鱔有天敵嗎?
應該說是沒有——在其原產地,或許電鰻、鱷雀,成群的食人魚,能與它一戰,但在我國江河生態系統中,大多數野生魚、水族都較為「溫和」,根本對鱷雀鱔造成威脅。
確實如此,先不說鱷雀鱔堪比鱷雀的鋸齒鋼牙,就說其龐大的體型,本土的掠食魚如黑魚、鯰魚、鱖魚等,碰到鱷雀鱔根本就無從下口!
(鱷雀鱔極限體型有兩個記載,一個是1951年於路易斯安那發現體長2米56重148公斤的鱷雀鱔,和墨西哥灣發現的2米64重137公斤鱷雀鱔)
鱷雀鱔有可能在全國自然水系中蔓延開來嗎?
鱷雀鱔不僅兇猛無天敵,而且繁殖能力也很強,非常「能生」——一次可產下20萬枚魚卵。
很顯然,如果它進入我國各地水系,那將會對本土江河生態系統帶來「滅頂之災」!
幸運的是,鱷雀鱔雖然沒有天敵,但卻受制於氣候——它屬於熱帶魚種,不耐低溫。
因此,不僅黃河以北地區的嚴寒對它們來說是天塹,就是長江中下遊的冬天,它們都很難不被凍死。
所以,目前來說,鱷雀鱔主要現身的區域,還是集中在氣候較為溫和的珠江水系。
河南焦作,近年首次鱷雀鱔
不過,物種都有進化的本能,誰又知道這種遠古魚種,是否會進化出抗寒能力呢?
因此,長江君再次提醒,千萬不要再放生鱷雀鱔到江河裡了,並且一旦釣魚釣到,千萬不要再次放流!
(鱷雀鱔魚卵有毒,也勿隨意食用,可做無公害處理)
(助力生態,轉發、關注、隨手點個讚都是支持,也歡迎後臺私信我們爆料、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