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又一代工企業崛起!年收入高達2300億超越富士康,郭臺銘急了

2020-12-21 HAO懂科技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勞動力方面是非常充足的,而且我國的地皮也是非常的多,所以越來越多的代工企業願意入駐我國。不單單是海外的代工企業願意來到我國,就連我國的代工企業也在不斷的興起,說到我國的代工企業大家肯定想到的就是富士康吧,富士康在生產電子產品領域有著非常顯著的成績,尤其是在生產蘋果手機方面,如今的富士康完全和蘋果手機緊緊的聯繫在一起。

富士康的強大之處就在於富士康工廠非常的多,而且勞動力也是非常的充足,並且與許多的知名電子產品品牌合作著。不過常言道「後人追趕著前者」,富士康的「霸主」地位肯定是不會一直蟬連下去的,在這幾年國內就又有一家企業超越富士康,這家企業就是廣達集團。廣達集團如今的年收入已經高達2300億,從年收入來看的話是遙遙領先富士康的。

廣達集團可以說是屬於老牌的代工企業了,成立至今已經有了30多年的歷史,廣達集團也是主要代工電子產品,不過廣達集團很少代工手機,一般代工的都是電腦方面的產品。在早前就有統計稱全球的電腦計算機有33%左右是由廣達集團的代工而成的,可以說廣達集團在代工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並且廣達集團和許多知名電腦品牌都有著合作關係,並且還是非常的緊密,比如惠普、戴爾等電腦品牌都是由廣達集團代工而成的。

而且廣達集團不只是單獨地在代工電腦上有著顯著的一面,在代工顯示屏和伺服器上也是有著非常不錯的成績。因為廣達集團的合作夥伴越來越多,所以廣達集團的訂單數量也是越來越多,根據統計廣達集團的年收入額度已經高達2300億元,完全地超越了現在的富士康。雖然廣達集團和富士康不是同一個領域的「競爭對手」,但是廣達集團的發展也是讓郭臺銘急了,如果廣達集團擴展進軍手機領域的話,可能富士康將面臨著一個強勁「對手」。

不得不說廣達集團真的是一個低調的企業,甚至很多人都知道廣達集團的存在,不過廣達集團的發展也無疑說明了我國代工領域在不斷地崛起,大家對廣達集團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郭臺銘:商而優則仕 逾400億身價的代工之王
    從「塑料小哥」到「代工之王」:身家77億美元成臺灣首富,每一個年代的爆點基本上都切入了郭臺銘是臺灣首富,也成為本次參選候選人中最富有的一位。福布斯2019全球富豪榜(截至4月17日20:00)數據顯示,鴻海精密創始人郭臺銘身家高達77億美元,位列世界213位,同時為中國臺灣地區企業家的首位。
  • 超越富士康全球第一,年入帳2000億,這家中國代工巨頭很低調
    而在手機代工領域,也有一個中國企業是蘋果公司的重要合作夥伴,並且該企業同樣享有盛名堪稱全球第一,這家企業當屬富士康。富士康在2013年時就躍居《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中的第30位,年營業額一度高達600多億美元。
  • 人物| 郭臺銘與富士康的「雞腿」往事
    我說我必須禮拜一買到禮拜五,禮拜六才可以一人分一隻雞腿,我們把深圳和崑山的雞腿都買了還不夠,還要買來冰著。」郭臺銘說。除了員工福利,郭臺銘還表示,2010-2017年,(富士康)出口佔全中國出口的3.9%,進口佔3.6%,集團30年來累計外匯2400億美金,佔中國外匯存底3兆美金的7.8%。
  • 郭臺銘清楚的很,富士康離不開蘋果,富士康的苦日子在後頭?
    之前說是富士康養活不了不少大陸家庭,但殊不知,這是一種合作共贏的關係,假如當年沒有深圳對富士康的扶持,富士康能做到今天這麼大嗎?做人最重要的是什麼?那是感恩! 這些年,富士康相繼在印度和越南等地建立工廠,郭臺銘一方面說是國內的勞動力上升,需要搞點產業轉移,但事實上誰不清楚?
  • 富士康「移民」夢碎,郭臺銘的100億美元也付之東流
    談到富士康這個企業,相信大家一點都不陌生,但不知你們知不知道,就是這樣一家如此有名的代工企業,它的創始人郭臺銘前段時間卻爆出驚人言論,稱自己「給大陸人賞飯吃」。要知道,富士康真正的崛起之路,和我們中國絕對脫不了關係。起初,趁著逐漸恢復民間交流的機會,郭臺銘在深圳建立了工廠。
  • 郭臺銘清楚得很,富士康離不開蘋果,富士康的苦日子在後頭?
    郭臺銘心裡很清楚,蘋果可以離開富士康,但富士康未必能離開蘋果。富士康為了獲得部分iPhone12的代工訂單,早早地將生產線搬去印度!事實證明,老郭的富士康,在印度投資百億建設的工廠,如今已面臨巨大虧損。而在越南市場的前景,同樣不被人看好,最近蘋果在印度的工廠就出現了打砸的畫面,不知道郭臺銘看到會作何感想?富士康的未來在哪裡?
  • 富士康有驚無險,外媒:損失最少43億!
    富士康有驚無險,外媒:損失最少43億!眾所周知,蘋果公司經過這麼多年時間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之一了,而蘋果iPhone手機在全球範圍內更是受到了無數消費者的青睞,得益於iPhone手機的熱銷,讓蘋果公司也賺得是盆滿缽滿,同時那些給蘋果代工的企業也同樣都賺了不少錢,像富士康就是其中之一!
  • 「打敗」郭臺銘拿下庫克,手握4000億電子帝國,卻是「廠妹」出身
    富士康和蘋果之間的關係,想必大家都清楚,作為蘋果最大的代加工廠,富士康的規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語,而這其中少不了蘋果的訂單助力。富士康和蘋果之間一直都是「相愛相殺」的關係,如果沒有富士康,蘋果不會在中國市場做得這麼風生水起,同樣,沒有蘋果的大量訂單支持,富士康也不會這麼快成為全球第一大代工廠。
  • 富士康是如何從臺灣公司一步步成為大陸企業的?
    本次IPO衍生出了大量的話題,先是打破中國A股審批速度的最快紀錄,掛牌之後的第二個交易日又大漲44%,一躍成為A股市值最高的科技企業,此外,戰略投資者也是豪華陣容,相關數據顯示,有20家戰略投資者共認購5.91億股戰略配售股,對應募資資金為81.35億元,其中包括國內網際網路三巨頭百度、騰訊和阿里巴巴,同時,也包括中國中車、中國鐵路、中央匯金資管公司等國家隊企業,如此規模的友軍,算是給足了郭臺銘面子,
  • 大陸代工廠完美逆襲,3686億市值遠超富士康,拿下蘋果iPhone訂單
    提及代工廠,筆者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富士康,這家中國臺灣的代工巨頭不僅是蘋果公司的核心代工廠,而且還是全球代工領域的霸主。但隨著智慧型手機以及相關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全球代工領域百花齊放,不少代工新秀強勢崛起,雖然規模不及富士康,實力卻不容小覷。
  • 工廠失火,手機被砸,蘋果、富士康離開中國後這麼慘,卻回不來了
    以為是國企的富士康,一碰到利益就跟著外企跑路,遭到網友的強烈譴責,很多網友甚至失望地調侃,到今日才知道,原來富士康是臺灣企業。富士康不僅將工廠轉移到印度,還唱衰中國製造業,放言,中國大陸作為世界工廠的日子結束了。連番動作,勢必要捨棄中國市場,跟著蘋果浪跡天涯。
  • 逐步獲庫克信任 富士康"學徒"立訊精密要分蘋果代工蛋糕
    這一年蘋果已為耳機產品申請過了多個專利,並將生產交給了一家名為「立訊精密」的中國大陸工廠。蒂姆·庫克到訪的就是這家工廠位於崑山的生產基地。一張照片記錄了當時的情景,而在他身旁的一位中年女子就是這家公司的老闆王來春。這也是庫克此次到訪中國一系列行程中重要環節,他通過參觀了解蘋果的供應鏈和生態合作夥伴。在參觀立訊精密後,他對中國媒體說,立訊是一家優秀的公司。
  • 臺灣省電子代工企業,除了郭臺銘的鴻海精密,你還知道幾個?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我國臺灣省得以快速發展,在這期間誕生了一批實力強勁的企業。2019年財富世界500強榜單顯示,共有10家臺企上榜。鴻海精密排名最高,位列23。可以看到,電子產品代工行業是臺灣省最強勢的企業之一。
  • 一步步獲庫克信任 富士康「學徒」立訊精密準備切蘋果代工蛋糕
    這一年蘋果已為耳機產品申請過了多個專利,並將生產交給了一家名為「立訊精密」的中國大陸工廠。蒂姆·庫克到訪的就是這家工廠位於崑山的生產基地。一張照片記錄了當時的情景,而在他身旁的一位中年女子就是這家公司的老闆王來春。這也是庫克此次到訪中國一系列行程中重要環節,他通過參觀了解蘋果的供應鏈和生態合作夥伴。在參觀立訊精密後,他對中國媒體說,立訊是一家優秀的公司。
  • 郭臺銘身價縮水,跌出前三!他以490億身家,登上臺灣新首富寶座
    說起臺灣首富,大家第一個能夠想到的,應該就是鴻海精密的創始人郭臺銘了。郭臺銘靠著旗下的富士康代工,身家一路上漲,登頂臺灣首富的寶座。而且這個位置,一佔就是好多年,幾乎成為了臺灣的象徵。不得不承認的是,郭臺銘的富士康,的確也是國內最大的代工企業之一。
  • 郭臺銘接班人塵埃落定 劉揚偉接任富士康董事長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錢玉娟 自富士康科技集團(又名鴻海精密)董事長郭臺銘宣布退休計劃,業內紛紛將注意力聚焦於其接班人問題上。6月21日,富士康舉行了股東大會並宣布劉揚偉接任董事長,而原董事長郭臺銘將淡出經營,但仍擔任公司董事。「過去數十年,我做到了企業家的自我取捨,我盡心盡力地無愧於我的股東。」郭臺銘在股東大會上還引用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的話,如此說到,「一個企業最大的社會責任就是把公司經營好。因為公司經營好,員工有福利,社會才安定。」
  • 李嘉誠「不走了」,郭臺銘「回來了」,而「他」也要來分一杯羹?
    現在,不僅李嘉誠,郭臺銘也要「回來」郭臺銘曾要把他在中國的工廠搬到印度,以追隨蘋果的腳步。他計劃到2020年在印度建造10-12家工廠。當美國要求在國內撤離美企時,他為了大約40億美元的補貼,宣布投資100億美元(約690億元人民幣)在美國設廠,並在當地創造1.5萬個就業機會。
  • 「血汗工廠」富士康為何人人喊打?郭臺銘放話:是我賞給大陸飯吃!
    出生於中國臺灣的郭臺銘,生來便志氣不凡,年少時候憑藉著一腔熱血,用結婚時候母親給的20萬臺幣,加上後來和朋友一起湊到的10萬臺幣毅然決然在臺北縣創立了「鴻海塑料企業有限公司」,這便是富士康的前身。而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在公司成立後不久,便遭遇石油危機,投進公司的本錢全被賠光。
  • 郭臺銘原來的「如意算盤」,現在已經成為「燙手山芋」
    手機市場的巨大規模和前景使手機製造商成為受益最大的企業,華為、小米和蘋果都在手機業務上賺得盆滿缽滿。值得一提的是,華為、小米和蘋果等手機廠商只是開發和設計手機,自己並不生產手機。手機的生產涉及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需要大量的裝配線工人,這將產生巨大的成本和成本。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手機製造商不會自己生產手機,而是將生產手機的任務委託給代工企業。
  • 蘋果背後的贏家:超過130萬人幫他打工,年收入是阿里的10倍
    智慧型手機的火爆,也讓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巨頭嘗盡了甜頭。作為iPhone的主力代工廠,目前,富士康在全世界擁有130萬名員工,工廠遍布全球12個國家。從2002年到2015年,富士康一直位居中國內地企業出口200強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