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的火爆,也讓富士康這樣的代工巨頭嘗盡了甜頭。作為iPhone的主力代工廠,目前,富士康在全世界擁有130萬名員工,工廠遍布全球12個國家。
從2002年到2015年,富士康一直位居中國內地企業出口200強榜首。用國外媒體的話說,「富士康在電子行業的崛起令人感到震驚!」
最開始時郭臺銘平平無奇。他的父親從大陸來到臺灣,當了一名警察。郭臺銘先是在臺灣一所海事大學拿到了學位,然後在航運公司工作了一段時間。
1960年代後,臺灣經濟起飛,憑藉著「出口導向」,躋身了亞洲四小龍。數不盡的中小企業做出口外銷代工。郭臺銘就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畢業了。他在航運公司上班,見識到出口貿易轉手的暴利,漸漸在腦海中浮現一個念頭:不甘心永遠為別人打工。
1974年,郭臺銘開始創業,從製造塑料部件開始。他就專注於模具生產,到今天模具仍然是富士康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1980年郭臺銘的事業開始出現轉機,他拿到了Atari的訂單,這是美國的一家遊戲製造商,賈伯斯曾經在這家公司工作過,郭臺銘為Atari遊戲機的操縱杆提供連接器。1988年,富士康的營收超過10億臺幣,公司開始在中國大陸建廠。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富士康開始成為蘋果供應商,為Mac電腦提供框架。1996年,郭臺銘進一步鞏固了製造業務,他贏得了康柏的大量組件訂單,他還在深圳建造新的工廠。
臺灣過去專注於電子產品代工,擅長的是成本競爭優勢。只要你有一個產品的概念,富士康能夠在48小時之內,把它變成商品,而且這價格幾乎比所有的製造商都還要更低,這就是郭臺銘要求的「速度」。
當年第一部iPhone即將量產的時候,根本沒有企業敢接單。郭臺銘主動聯繫蘋果公司,表示自己可以滿足賈伯斯所有需求。很快,鴻海集團開始吹響集結號,按照平時所積累的執行能力,24小時日夜趕製出20多萬部iPhone,從生產效率、質量、乃至於願意以最低的成本成交等各方面,讓最刁鑽的賈伯斯都不得不點頭。
2010年郭臺銘迎來了最艱難的挑戰,當年深圳工廠有超過10名員工自殺。悲劇震驚了全世界,富士康走進了公眾視野。殘酷的軍事化管理方式和超長工作時間受到了國際媒體和勞工組織的強烈批評。
「我非常傷心,最近一個月我沒有睡過一個好覺。」郭臺銘在2010年5月時曾這樣說。從那之後富士康上調了最低工資,開通了諮詢服務熱線、對加班時間進行限制。
郭臺銘是少數被邀請參加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賈伯斯葬禮的中國人之一。他回憶,在富士康出現自殺事件、引發廣泛關注之時,賈伯斯問當時的董事美國防治自殺最好的醫生是誰,並請那位醫生來到富士康住了6個星期,幫助解決自殺問題。
郭臺銘說:「我非常懷念跟他在一起工作,賈伯斯對你很嚴厲,但是當你需要他的時候,他會用他的真心來幫你。我覺得他是一個偉人。」
2015財年的營業收入折合人民幣8852億元,相當於網際網路企業BAT三家收入總和的3倍多。2015財年,阿里巴巴的營業收入約762億人民幣。富士康母公司的營業收入相當於阿里的11.6倍。
除了代加工,郭臺銘還對新興公司進行投資,富士康也是軟銀願景基金(Vision Fund)的主要參與者,富士康最近收購了總部位於卡爾加裡的SMART Technologies公司,並向中國的拼車應用滴滴出行、自拍手機製造商美圖以及360度相機製造商Lytro投資。
面對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上遊成本的上升,近些年富士康整體業績增長面臨巨大壓力,富士康在生產技術層面也正在轉型。早在2011年,郭臺銘透露他們將會在未來幾年內部署100萬臺機器人到工廠當中。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富士康收購了夏普,這無疑是富士康轉型,或者說扭轉外界對富士康的認知的一個好機會。郭臺銘表示,夏普是一家有著100多年公司文化的企業,他們本身有很好的管理系統。富士康現在擁有自己的電視和面板研發系統,這意味著,富士康不只是做別人的「代工廠」,他們擁有自己的產品體系和技術研究方向,所以如果稱富士康只是一家代工廠,就不是那麼準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