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高一倍,喝了能長壽,不論從何種角度看,光明乳業旗下的莫斯利安都是名副其實的「貴族酸牛奶」。
之所以賣得貴,莫斯利安走的是國際路線——號稱來自世界長壽村莫斯利安的獨特益生菌,連包裝也充滿異域風情。2013年,莫斯利安賣了32.2億元,同比大增106.5%。
不過,健康時報記者調查發現,神秘的莫斯利安只不過是廣告公司精心打造的宣傳噱頭,莫斯利安酸牛奶也同其他酸牛奶產品的營養成分並無二致。
策劃賣點?
為高價借力外國村莊
在「莫斯利安」酸牛奶的外包裝上,標示著「長壽村莫斯利安原產益生菌種發酵」金色字樣。為何會選擇少有人知的莫斯利安作為菌種來源,是經過縝密的科研論證,還是另有隱情?
記者在某雜誌上的一篇名為《莫斯利安酸奶,尋找產品的價值基點》的文章中找到了答案。原來,這是上海某創意諮詢有限公司為光明乳業精心製作的廣告策劃大案。2009年中國最佳品牌建設案例評選中,光明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某創意諮詢有限公司憑「光明莫斯利安酸奶品牌價值的創新構建」共同獲得了第五屆「中國最佳品牌建設案例」貢獻獎。
產品前期調研發現,消費者並不願為一款常溫酸奶支付比新鮮酸奶高30%的價格,為了打動消費者,光明乳業需要為「這一款承載著重要戰略任務的產品」構建「更有力的產品價值來支撐高價」。
2008年,該創意諮詢有限公司為其進行產品創意。不斷搜索後,他們將目光鎖定至保加利亞的一個長壽村莊——莫斯利安,終於找到了一個「好賣點」。聲稱把當地菌種帶回,並直接將村莊名作為產品名,再用「長壽村莫斯利安」的品牌故事進行傳播,成功製造出一款高大上的酸牛奶「莫斯利安」。
「神奇的傳說,特別的地域,把最奇特的原料帶到中國,這一切都非常符合人們慣常的邏輯思維與興趣點。」某廣告創意人評價這個策劃說。而這則「長壽村的神奇秘密」的外國故事的確讓國產的「莫斯利安」酸牛奶,在品牌和銷量上大獲成功,該諮詢團隊也在策劃案中總結說是「名利雙收」,實現了「賣得貴,賣得多!」的大目標。
即便其平均售價2.5元/100克,比普通酸奶價格超過100%,其銷售額仍持續增長,據2013年年報,僅「莫斯利安」一個單品,銷售收入就實現了32.2億元,同比增長106.5%,營收佔比達到20%。
其實,這款「洋名」的酸牛奶只不過是從長壽村取回了一些益生菌,借力神秘的莫斯利安村莊以期高價的宣傳噱頭而已,並不是真正產自於保加利亞的莫斯利安。光明乳業客服熱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包裝上提到的「莫斯利安原產益生菌種發酵」是從長壽村引進的一個益生菌品種,到了國內再繼續培養後使用,光明乳業生產的「莫斯利安」酸牛奶產品的產地是在上海或國內其他生產基地,並非進口。
延年益壽?
成分只是普通食品
在1號店、京東等電商網站上,「莫斯利安」酸牛奶也賣得十分紅火,單個頁面顯示的銷售量就已達萬件。其商品介紹讓記者感到吃驚,描述文字中稱其是「老年人的最佳食療飲料」,「採用莫斯利安原產益生菌種發酵」,能夠「延緩腸道衰老,常喝長壽」。
「來自世界長壽村莫斯利安的獨特益生菌,就是當地人保持長久健康長壽的秘訣,如今光明人不遠萬裡將這種益生菌帶回國內,釀製成莫斯利安酸奶」,記者在光明莫斯利安官網上看到這樣一段描述。
從長壽村帶回來的益生菌真能「常喝長壽」,甚至有「延緩腸道衰老」的保健功效嗎?仔細查看產品包裝上配料表:生牛乳、白砂糖、食品添加劑、乳清蛋白粉、食用香精、保加利亞乳酸菌、嗜熱鏈球菌等,這些都是常見的乳製品原材料成分,並不是什麼特殊功效成分。包裝上印刷著的一串生產許可證號編號(QS3714 0501 0192 ),經食藥總局官網的資料庫查詢,獲批的也只是乳製品生產許可。莫斯利安酸牛奶只是一款普通食品。
廣東省奶業協會副會長王丁棉認為,酸奶中的益生菌對腸道健康有好處是一個業界共識,但是說成「常喝長壽」則不準確,這種宣傳說法站不住腳,甚至還會給消費者造成誤導。酸奶只是一種普通的食品,具備一定營養,但不能誇大功效。
一位中國奶業協會不願具名的乳品行業老專家也表示質疑,這種說法有科學實驗認證嗎?長壽是由遺傳、後天養成等綜合影響的結果,是當地的自然環境、生活習慣、經濟條件等許多因素促成,不能僅僅依靠於喝酸奶,「如此宣傳毫無意義,酸奶是普通食品又沒有藥效,不能宣傳這些功效。」
相關閱讀:
光明健能酸牛奶標註「增強免疫力」惹爭議西安市民孫先生購買數種健能AB100酸牛奶系列產品,發現包裝上「增強免疫力」的宣傳,而實際上,該產品只是普通食品。「增強免疫力功能」屬於保健食品可以申報的27種功能中的一種,在瓶體包裝上標註了保健食品的宣傳用語,使人誤認為這是一種保健食品,屬於虛假、誇大宣傳,涉嫌誤導消費者。該系列產品被光明公司下架處理,新包裝上不再有「增強免疫力」字樣。——據2007年12月26日《中國消費者報》
光明牛奶變質門:一天被投訴952次質監局進廠調查上海多個區的光明乳業訂戶發現,收到的220毫升裝的光明小口瓶鮮牛奶味道怪異,疑為變質。光明承認投訴達952人次,稱是車輛溫度沒達標導致其中部分產品酸敗。而消費者在諮詢當地奶站時卻被告知冷庫沒開冷氣導致變質。上海市質監局收到投訴後即進廠展開調查。——據2012年9月11日《河南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