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扶貧方法論|新模式新業態讓貧困人口錢袋子鼓起來

2020-12-16 中國報導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張正河

Q&A

中國報導這兩年,直播帶貨非常火,尤其在農村地區,直播帶貨大大促進了農產品的營銷。這一新興的業態形式,如何能更好地為脫貧攻堅服務?

張正河:「網紅」直播帶貨是農產品營銷的一個特殊形式,現在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脫貧攻堅多數是在偏遠山區,這些地方外界認知度低,自媒體或電商是讓外界知道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渠道。農民直播帶貨成功的關鍵在於內要做好品質,外要做好營銷體系,通過「網紅」引領,甚至可以吸引消費者驅車趕來親自將農產品裝進後備廂帶回去,形成「後備廂」經濟,並帶動鄉村旅遊、休閒等一系列其他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最終實現貧困地區成功脫貧並邁向小康。

破解生鮮農產品銷售難題

「農民的錢袋子事關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的大局,近年來各地創新探索了很多新的脫貧致富新模式新業態,它們既讓農戶增加了收入,也讓貧困村擺脫了貧困面貌。」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縣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正河接受《中國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相比於增收傳統動力的減弱,一些新模式新業態正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新動能。「近年來農產品生產結構性矛盾嚴重,部分產品供過於求、有效供給不足,這嚴重限制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解決農民增收難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題十分重要,從供給側入手、加強結構性改革就成了促進農民增收的當務之急。」張正河說,「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大力推進農村脫貧後奔向小康,必須千方百計拓展增收新渠道、挖掘增收新潛力、培育增收新動能。」

「近年來,以農村電商為代表的脫貧新方式新業態發展迅速,農村電商助推大量農村年輕人收入大幅增長,不少農民從中受益。」張正河告訴《中國報導》記者,新模式新業態的迅猛發展需要大量人才,一些在城市學到一定知識、積累了足夠經驗的大學生返鄉下鄉則帶動了農民增收與農村發展,這些將有望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新方向。

張正河認為,對於山高路遠的「三州三區」來說,如何改善農產品流通則是脫貧成功與可持續的關鍵所在。新業態新模式中最為突出的當屬電子商務領域。近10年來中國電商平臺的發展對於改善農產品流通發揮了巨大作用,創新電商助農模式突破了傳統電商發展瓶頸,助力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

貧困地區鮮活農產品的流通一直是個「老大難」問題。由於存在保鮮和防腐爛問題,無法及時銷售的鮮活農產品損失往往可達20%至30%。近年來,各大電商機構對農產品進行了深入研究,對農產品的生產和市場屬性以及消費者的消費屬性都有深刻的認識,對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方案:一方面是開發儲藏保鮮、冷鏈和粗包裝加工等環節技術,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民的損失,同時也延長了農產品的價值鏈;另一方面則是鮮活農產品營銷手段的突破,電商通過改進搜索流技術和下沉電商平臺形成集群,從而為消費方提供更多更及時的產品信息,同時通過直播、拼購等社交裂變新模式對接產需。

張正河表示,面對農產品品牌銷售和特色銷售的瓶頸,很多電商平臺重點放在提升農產品上行的效率方面,發展產地直發模式,實現消費者、農戶、平臺三贏的格局,並通過建立地理標誌性農產品品牌,打造高端農產品銷售機制等。

「電」字相連,「質」字為先

「無論是電商做『外敷』,民宿當『內服』,還是『懸崖村』的『懸崖飛人』網紅帶貨主播等大涼山脫貧的生動典型,都道出了脫貧攻堅對產品和服務『質』的認知。」從事農村電商研究的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瑞梅對《中國報導》記者表示,說到底脫貧攻堅是「造血」工程,能否造出「血」來,怎麼造「血」,造出什麼樣的「血」,造出的「血」是否可持續,需要對當地的資源稟賦進行系統分析、整合重構、重點打造、持續發展。

王瑞梅強調,在這一過程中,「質」字當先為取勝之道。產品和服務的「質」是連接城鄉的橋梁、是持續發展的動力、是競爭力的源頭。有質的產品和服務會讓人流連忘返,口口相傳,不斷為脫貧攻堅注入活力。不論是懸崖還是峭壁,「質」字當先的脫貧攻堅,定會走得穩、走得遠。

近年來,貧困地區的電商產品良莠不齊,給消費者帶來損失的例子層出不窮。農產品有著特殊的營銷模式,其地域性特別強,同樣一種農產品,生長在不同的地域,品質外觀口感可能大相逕庭,如何讓消費者信任並形成良好口碑非常關鍵。 王瑞梅表示,儘管近年來這方面的法律監管在不斷完善,但由於其虛擬性、跨區域性、發展快速性、形式多樣性,使得法律服務有時不能及時跟上,造成監管滯後和盲區,給消費者造成損失。這要求相關部門主動用好政策「指揮棒」,及時為消費者把好關。

「做好農村新經濟業態發展的監管,需要凝聚多方合力。政府部門、交易平臺、網絡經營戶和行業組織要不斷加強溝通協作,形成共創共治的良好市場體系;政府部門之間也要形成全方位合作,要融合商務、財政、金融、農業、人社、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門聯動協同治理,不斷完善相關農村新業態領域的法律法規,共同促進其健康長足發展。」王瑞梅告訴《中國報導》記者。

王瑞梅表示,從脫貧攻堅的很多生動典型可以看出,在脫貧攻堅的宏大進程中,電子商務和新媒體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貧困地區多在偏遠山區,知名度低,是被消費者和遊客遺忘的角落,但這些地區自然生態好,有綠水青山,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偏好生態環境好的地區。如何進行快速宣傳,電商和新媒體可一馬當先,在抖音裡「抖一抖」,在微信裡「曬一曬」,在快手裡「拍一拍」,在電商裡「擺一擺」,就會被人熟知。

因此,如何常態化地利用好新媒體做好「外敷」,是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考驗,「電」字相連的脫貧攻堅,有了抓手,豐了羽翼,不怕飛不高遠。「『電』字相連,『質』字為先,內外兼修才能打好脫貧攻堅戰。」王瑞梅如是說。

撰文:《中國報導》記者 王哲

圖片來源於網絡

責編:何晶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後臺授權。

相關焦點

  • 小麵團鼓了錢袋子:麵塑將白面賣出「黃金價」
    原標題:小麵團鼓了錢袋子:麵塑將白面賣出「黃金價」 姿態華美的孔雀、嬌豔欲滴的花朵、形色各異的人物……小小麵團,在麵塑藝人靈巧的手中,變成一件件藝術品。16日,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嵐河南路面塑街,臨街16家麵塑工坊,迎來第一波人潮。
  • 非遺工坊走出扶貧新路
    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扶貧辦近日印發通知,支持各地特別是國家級貧困縣以傳統工藝為重點,依託各類非遺項目,設立一批特色鮮明、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幫助貧困人口學習傳統技藝,提高內生動力,促進就業增收,鞏固脫貧成果。
  • 重慶石柱三樹村的集體夙願:讓貧困戶的「錢袋子」鼓起來
    他說,新家是用「愛」聚集而成的,他感激這個處處充滿愛心的社會。  為貧困戶贈送「感恩氣球」是三星鄉黨委政府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的一個縮影。感恩教育活動旨在積極引導和教育群眾愛祖國、感黨恩,自力更生,拓寬增收致富渠道,推進扶貧攻堅奔小康。  感恩教育活動的開展起到了明顯效果。「扶貧幹部務實、有責任心。我能摘掉貧窮的帽子多虧了他們。」
  • 中旗:特色產業鼓起貧困群眾「錢袋子」
    通過加大產業扶貧資金力度,重點實施產業扶貧項目,逐步構建產業體系,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產業扶貧新模式,使扶貧產業有序推進、健康發展。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扶貧產業健康發展夏日的山間,清風吹拂,陽光下的溫室大棚銀光閃閃,猶如一片銀色的海洋。楚魯圖村村主任張鳳岐如往常一般,來到巴宏塔種植基地,查看蘆筍的長勢。
  • 江門企業積極探索消費扶貧新路徑 農戶「錢袋子」鼓了
    今年以來,江門市深入開展消費扶貧活動,建成廣東東西部扶貧協作產品交易市場江門館、江門萬達摩天農消費扶貧基地等消費扶貧平臺,合力推動對口幫扶的廣西崇左、四川甘孜、黑龍江七臺河等地,實現對口幫扶的貧困地區全部摘帽。
  • 錢袋子鼓了 底氣也足了 舞陽縣九街鎮「雙千工程」讓村民得實惠
    許忠克的話能夠引發熱議,不僅僅是因為他說的接地氣,更是因為他的話是對九街鎮工作的希望和總結,九街鎮黨建引領的 「雙千工程」讓老百姓長了臉面,鼓了口袋。「工廠建在家門口,賺錢顧家兩不愁。」12月12日一大早,舞陽縣九街鎮頓莊村貧困戶李蘭卿早早地就出門去街上的樂航箱包廠上班了。
  • 大理洱源:找準貧困原因,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種植,鼓起了錢袋子
    #鄉村產業發展#大理洱源鄧川鎮大營村找準貧困窮根,因地制宜扶持發展蔬菜種植產業,鼓起了群眾的錢袋子,讓群眾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楊樹全家原來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村委會的引導下,他家增加了蔬菜種植面積和種植品種,收入多了,錢袋子也鼓起來了。2015年12月,楊樹全家順利脫了貧。鄧川鎮大營村蔬菜種植戶楊樹全:我家有26畝地,大部分是種農田,還有種一點蔬菜。種著甜豆還有蠶豆和花菜,一樣收入一點點,還有打工別的收入,全部總共有6萬多元一年。
  • 中國太平:產業扶貧拔掉「窮根子」消費扶貧鼓足「錢袋子」
    消費扶貧鞏固扶貧成果  如何打開市場銷路是很多貧困地區發展致富產業後需要解決的難題。有鑑於此,中國太平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推進消費扶貧,讓產業扶貧結出的「好果子」變成貧困群眾口袋裡實實在在的「金豆子」。
  • 稻香裡說豐年|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子
    稻香裡說豐年 | 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 03:29稻香裡說豐年 | 吉林大安:採摘萬壽菊 鼓了錢袋03:29來自新華社客戶端今年的中國農民豐收節期間,正值萬壽菊大面積採摘季,鄉親們把自家種植的萬壽菊採摘下來送到收購點。我們一起來聆聽豐收的聲音。在龍沼鎮八方村,67歲的劉祥付正在自家庭院採摘萬壽菊。他一手拿著盛花的袋子,一手嫻熟地採摘著菊花。今年,他種植了400平方米的萬壽菊,現在到了收穫的季節。
  • 幫別村無筋豆種植興村富民鼓錢袋
    本報訊 龍陵縣鎮安鎮廣大群眾種植無筋豆鼓起錢袋子。無筋豆也稱菜豆,因豆莢柔嫩、無筋、無革質膜而得名,是家常小菜的不二之選。陳蕎香一家就是靠著種植無筋豆脫貧致富鼓錢袋的。她家共有五口人,丈夫早些年因病早逝,留下3個未成年的女兒和一個殘疾的叔父,2014年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日子過得捉襟見肘,住的是D級危房,常年的辛苦勞累和生活的巨大壓力讓這位中年婦女比同齡人顯得更加蒼老。近年來,村裡大力發展產業扶貧,積極倡導群眾種植無筋豆。
  • 中國扶貧方法論|扶貧幹部:從「雪中送炭」到「錦上添花」
    北京大學貧困地區發展研究院院長 雷明Q&A中國報導:未來農村的扶貧規劃將在鄉村振興的框架下得到進一步明確和施行。扶貧幹部的角色會發生哪些轉變?雷明:「兩不愁三保障」實際上是通過雪中送炭的方式,使貧困人口擺脫絕對貧困,鄉村振興則是在過上溫飽不愁的日子後再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富。現階段及以後,扶貧幹部主要是在雪中送炭的基礎上錦上添花。扶貧幹部只有理清了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繫,才能找到自身定位,提供更加有效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 隴西縣:扶貧榨油廠拓寬貧困山村致富路
    扶貧榨油廠拓寬貧困山村致富路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燕春麗 通訊員 強科 仙玉蓉「我來榨油廠上班以後,學會了胡麻油的流水線包裝,每個月都有工資可以拿了,而且油廠還在家門口。」在甘肅省隴西縣通安驛鎮東裕村的一家扶貧車間裡,郭巧萍一邊給「東裕老榨」牌胡麻油打包裝,一邊聊著自己的生活變化。郭巧萍是東裕村的貧困戶,她所在的扶貧車間,是蘭州鐵路局在對口幫扶的隴西縣建設的5個扶貧車間之一。跟郭巧萍一樣打心眼裡高興的還有同村的張仁。張仁介紹,以前大集體的時候,榨油用的是土榨法,需要把胡麻籽用煤炒完研磨後再蒸製,工藝複雜,費時費力。
  • 中藥材種植鼓起香格裡拉群眾的「錢袋子」
    永遠的香格裡拉 陽春三月金江仕達村民和群山一家開始在半山腰的坡地上栽種秦艽去年他家種植木香、秦艽、白芸豆收入超過2萬元 按照時令,金江鎮仕達村巴迪村民小組,新一輪的中藥材種植已全面展開
  • 黑土地「金豆子」鼓了農民「錢袋子」
    新華社長春4月26日電 題:黑土地「金豆子」鼓了農民「錢袋子」  新華社記者陳汀、姜明明  穀雨節氣已過,東北的天氣依然透著些許寒意,但黑土地上的備耕工作進展火熱。  這些年,當地農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種地的意識也悄然發生了改變。原來哪塊地的豆子產得好,農民就留點籽來年種,如今種子全部是從培育基地採購。「農民更相信科學了,也更看重作物的品質了。」孫立軍說。  「農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普遍增強了。」村民石海波介紹,以前種豆效益好的時候,農民就連年種豆,土地很容易板結酸化,大豆的產量和品質都會下降,造成病蟲害增多。
  • 消費扶貧「鼓起」農民錢袋子
    自從中央發出消費扶貧的號召以來,省委駐灌南縣幫扶工作隊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部署,始終把消費幫扶擺在重要位置,打出消費扶貧「三步走」的組合拳,引導幫扶隊員樹立「買貧困地區產品,獻扶貧濟困愛心」理念,鼓勵後方單位、幫扶隊員積極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拓展灌南縣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當地增收。
  • 湛江人的錢袋子鼓了!
    同時,社會救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及扶貧力度的加大,使低收入、貧困家庭、各類弱勢群體家庭的生活持續得到改善,為居民持續增收提供了堅實支撐。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外出農民中返鄉務工人員增多,2019年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8022.7元,佔比比2015年提高3.6個百分點;精準扶貧、轉移就業、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在農村的全面推進,使得農村居民人均轉移淨收入達到4079.3
  • 河北承德縣:產業化幫扶讓貧困農民鼓起了錢袋子
    ↑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在食用菌園區採收杏鮑菇。村民陳富民一家由貧困戶變成富裕戶的的事例僅僅是河北承德縣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合作組織帶動農民走上富裕道路的一個縮影。在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實施以來,該縣緊緊抓住引導貧困農民進入產業化流程這個牛鼻子,最大限度地將他們納入產業化幫扶流程。
  • 大項目穩步推進 產業園帶動增收 產業扶貧,鼓起村民「錢袋子」
    中國江蘇網訊 「每天的工作就是安裝手提袋上的手提繩,按件算工資,一天能掙80元,工廠離家很近,平時也能照顧家庭。」8月13日,記者來到淮安市淮陰區劉老莊鎮古西村手提袋廠,38歲的趙麗飛每天早上送完孩子去學校後,就來到手提袋廠做小工。這家工廠是村企共建、推動家門口就業的扶貧項目,日產手提袋4萬個,提供就業崗位50多個。
  • 消除貧困,為了我們的共同理想
    到2020年,要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如期脫貧。  昨天,海寧市率先在全省提出了消除貧困目標:「到2019年,基本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1萬元以下人口。」這是一份一鼓作氣啃下「硬骨頭」的戰書,更是一份不讓一戶困難家庭在小康路上「掉隊」的共同宣言。
  • 用法治力量保護好百姓的錢袋子,紫陽縣公安局「四位一體」電詐防控...
    用法治力量保護好百姓的錢袋子,紫陽縣公安局「四位一體」電詐防控治理新模式成效明顯 ​ 2020-12-15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