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是啥意思?

2020-12-13 騰訊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家有閒房『三不租』,家無居室『三不借』」。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思忖了良久,但還是沒有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家有閒房「三不租」

有些家庭會有一些無人居住的空房子。這些空房子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租出去賺一些錢。然而,出租房子也是一門「科學」,遇到以下這三種人是不能夠出租的。

1.不租給身份不明的人

有些租房人屬於陌生人,自己沒有身份信息,其身份是可疑的。如果遇到這一類人租房,是不能夠將房子出租給他們的。儘管他們也許是好人,但萬一是壞人該怎麼辦?如果一旦他們是壞人,他們就有可能利用房屋去幹一些違法的勾當,從而給自己帶來許多麻煩。因此,凡是遇到身份不明的人租房,房子是萬萬不可以租給他們的。

2.不租給沒有正經工作的人

這一類人儘管有合法的身份信息,但他們沒有正經工作可幹。為了維持生活,他們就有可能利用出租房幹一些違法的勾當,比如,開設賭場或色情場所等。從而使自己受到牽連。因此,凡是遇到沒有正經工作的人租房,房子也是萬萬不可以租給他們的。

3.不租給年齡比較大的人

我們都知道年齡越大越容易生病這個道理。如果將房子出租給一個年齡比較大的人,萬一他突發急病而出現意外怎麼辦?一旦他因急病而病故在出租房中,不但會給自己造成很多麻煩,而且還有可能導致自己的房子在將來時還很難出租出去。因此,凡是遇到年齡比較大的人租房,房子也是萬萬不可以租給他們的。

二、家無居室「三不借」

所謂的「家無居室」,就是指自己沒有房子居住的「無房戶」。自己沒有房子,就需要借房居住。但是,借房子也需要講究「科學」,凡是以下三種人的房子是不能夠借住的。

1.不借邋遢人家的房子

有些人非常邋遢,不講究衛生,家裡亂丟汙物雜物,生活環境很差。凡是這一類人家的房子是不能夠借住的。因為這樣的生活環境很難給自己一個好心情,會使自己感到心煩意亂,難以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自己又沒有權力幹預。所以,這一類人家的房子是堅決不能夠借住的。

2.不借愛佔小便宜人家的房子

有些人喜歡佔小便宜,看見別人有什麼東西都想佔為己有。這一類人家的房子也是不能夠隨便借住的。因為借住這一類人家的房子有可能導致自己不斷地遭受各種經濟損失,從而使自己苦不堪言,況且,自己是借住在別人家裡,又不能明說,最後導致自己經常吃啞巴虧。所以,愛佔小便宜的人家的房子是萬萬借不得的。

3.不借鰥夫、寡婦家的房子

鰥夫、寡婦沒有依靠,他們自身會存在很多困難。一旦自己借住了他們家的房子,就需要或多或少地幫助他們,否則,在情面上是講不過去的。倘若自己有能力幫助他們倒還罷了,一旦自己能力有限怎麼辦?豈不是讓自己為難嗎?況且,與鰥夫、寡婦住在一起還容易傳出閒話,從而有損自己的名譽。因此,鰥夫、寡婦家的房子是不宜借用的。

以上所言就是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大概意思。

聽了老農的講解後,我總算是弄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由此看來,勞動人民的生活經驗還是蠻豐富的呢!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然而村裡人可以借錢借糧給他人,幫助其早日渡過難關。但有三件東西,村裡人一般不願意借人。在村裡人看來,這三件東西是有講究的。如果將它們借出去了,也就意味著離敗家不遠了,正如老話講「家有三不借,借了準敗亡」。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究竟是哪三樣東西?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有口語性和通俗性兩大特徵,創作主體為廣大的人民群眾。因而,俗語在我國文化中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流傳至今生生不息。筆者為大家說一個很有趣的俗語,即「東西有三不借,借了人窮家也敗」。這裡所說的家裡有三樣,究竟是哪三樣東西?本著發展的眼光來看,這句俗語表達的內容,在當時看來可能有幾分道理,倘若放到現在究竟有沒有道理呢?第一樣東西:藥罐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藥罐是用來熬中藥的。
  • 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
    文/青山獨往俗語:「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別怪老祖宗沒提醒你說到農業生產,在我國已經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遠古時候人們已經開始種植莊稼。但在古時候,由於技術有限,經驗的作用便十分關鍵,而俗語一開始便起著傳遞農業生產經驗的作用。此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俗語也經過了發展,內容越多,作用也更廣。即使是到了今天,其中的一些內容也依舊適用。今天筆者來和大家聊聊借錢方面的俗語,看看其說的是否在理。來看這句:「借三不借二,救急不救窮」,這句話什麼意思呢?
  • 俗語「東西有三不借,借了家敗亡」,是指哪三樣?古人經驗之談
    引言古人認為生活中這三樣東西借了,家裡面會敗亡。究竟是哪三樣東西呢?尋常居家過日子,尤其是在農村,朝鄰居借東西是很常見的事情。畢竟鄰裡和諧最重要,尤其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裡,大家都互相幫助,有困難一起解決,鄰裡關係也很融洽。但是再融洽的鄰裡之間也不會借這三樣東西,具體是哪三樣呢?第一、嬰兒床古人覺得家族中,子孫後代的繁衍非常重要。當時無論普通百姓還是富人家庭都希望子孫越多越好。
  •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
    俗語:"借三不借兩,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古人的警世良言雖然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可以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當人們在需要錢的時候往往都要找身邊的朋友拆借。可是當我們身邊的朋友來找我們借錢時,我們到底是借還是不借呢?
  • 關於農村紅白喜事,俗語「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啥意思
    老一輩的農村人雖然說上過學的不多,很多人甚至都不識字,但是他們卻有著非常豐富的生活經驗,並且將這些生活經驗總結成了通俗易懂的話語,這些話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村俗語。現如今,在農村當中流傳的俗語非常的多,其所包含的範圍也是非常廣泛的,其中有不少都是關於紅白喜事的,比如說「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這句話是啥意思?由於「寧可借屋停喪,不可借屋成雙」 這句俗語說的是農村的紅白喜事,所以理解起來也是比較容易的,就是說寧願把自己的房間借給別人擺放花圈一類白事會用到的東西,也不願意把房間借給要結婚的人使用。
  • 農村俗語「借米不借柴,借衣不借鞋」,這句話啥意思?有道理嗎?
    提及農村俗語,往往給人印象中最深刻的是老輩人的教導,不管是說的做人的道理還是觀天象,這些俗語都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教育,俗語不像古詩詞那麼華麗,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意味深長,古時候很多人接觸不到很好的文化教育,但很多人也渴望對於一些事物的認知,而老輩人就會通過自己的人生經驗來教導後人去認識萬物
  • 俗語「家有三樣,不富也旺」啥意思?
    在我們農村,有很多俗語,這些俗語可是我國文化的瑰寶,雖然他們沒有唐詩宋詞那麼精煉,但是那些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言簡意賅,話糙理不糙,用最簡單的語言,講出了最深刻的道理。有些俗語告訴人們做人的道理,有些俗語告訴人們生活的經驗,在生活中,有些俗語確實起到了警醒世人的作用。
  • 農村俗語:「家中出三,妻離家也散」,啥意思?有道理嗎?
    跟人交流的多了,就會發現,從他們的嘴裡經常能聽到一些很經典的話語,通俗有趣,即俗語。多是老祖宗根據經驗總結的,被後人用於日常生活中。這些俗語,話糟理不糟,啟迪做人做事。今天我們給大家分享一句俗語:家中出三,妻離家也散,不知道你聽過沒?具體指的是什麼呢?為了家庭的和諧,建議都看看。
  •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七不出門,八不歸家」是啥意思?現在出門也這樣嗎?這原本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財富,教會我們懂得「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重要性,也告訴我們,出門在外,注重「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品行,但時間一長,大結局忘記了它原本的寓意,反而成了迷信的說法。
  • 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
    導語:農村俗語「家有金山未必久、針尖挑土日月長」啥意思?有啥道理?在農村雖然有很多的老人並沒有讀什麼書,但是農村人天性純樸善良,做人做事也踏實,說話也直白沒什麼套路。而跟人說起道理的時候,是一套一套的。
  • 農村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是什麼意思?你又知道多少?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總會有一些為人處世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然後以各種俗語的形式表達出來,以此來告誡後人。比如說俗語:「錢有三不借、禮有三不隨、路有三不走」,便是這樣產生的。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下面且聽我一一道來。
  • 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啥意思?老話為何這麼說
    文/畢之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啥意思?老話為何這麼說之前農村流傳下來了很多關於生活經驗的俗語,這些俗語其實仙子啊也折射到大多數人的生活之中。它就是民間俗語:「一個家不容三個姓氏的人」,下面我們一起來理解一下這句話吧。啥意思?老話為何這麼說呢?其實這裡面包含的一層意思就是勸自己的兒子早點兒結婚,然後早點兒分家。可能一些人會好奇說為什麼希望自己的兒子快點兒結婚然後搬出去呢?
  • 俗語「家中有四項,家興人也旺」,啥意思?家庭興旺發達的徵兆!
    俗語「家中有四項,家興人也旺」,家庭興旺發達的徵兆!你家有嗎中國的俗語文化是很博大精深的,這些俗語是以前農村的長者根據生平經驗加上古人的智慧所流傳下來的語言,經過上千年的發展、積累下,形成了獨特的語言,這就叫做「俗語」。
  • 農村俗語:「有東無西,家無老妻;有西無東,家無老翁」,啥意思
    不知道在農村的朋友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叫做:「有東無西,家無老妻;有西無東,家無老翁」。相信有一部分朋友沒有聽說過吧,而且有一些朋友雖然聽說過,但是也並沒有問一下家裡的老人究竟是什麼意思,所以心裡一直存有著疑惑。
  • 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 」到底是啥意思?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奶奶今年89歲了,但是身體一直很硬朗,現在奶奶耳不聾,眼不花,這個年紀的人,還能耳不聾,眼不花也是很幸運的事情了。我非常喜歡奶奶,是奶奶把我親手哄大的。對奶奶說的那些俗語,我似懂非懂,在當時,有這樣一句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一般人看到這句俗語以後,都會覺得這句俗語,講的是為人處世之道,會認為這句話所指的是人情世故的關係,因為這句俗語裡有兩個關鍵詞,「老鄉好」和「青笛嫂」,這兩個詞乍看上去,覺得說的是人情關係的問題,其實,這句俗語講的完全不是這種意思。
  • 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
    文/當年一木農村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是哪4樣?為何不能借?農村鄰居之間,平時經常串門,誰家有個困難,其他人都會熱情幫忙,相互之間借借東西,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古人卻留下了一句俗語:「東西有四不借,借了家敗亡」。古人認為,哪怕鄰居關係再好,有四樣東西是不能借的,說得嚴重些,借了之後會家破人亡。
  • 經典俗語: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啥意思?經歷過的人才懂
    經典俗語: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啥意思?經歷過的人才懂《禮記大學》中曾言:「修家治國平天下」,古人將「修家」作為大業的開端,可能與「治國平天下」相比「修家」最為簡單,但同時也最為重要。市井民間有著這樣一句老話,「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是過來人可能無法理解。那麼今天咱們就通過一句俗語「寧放三天馬,不當一天家」來簡單了解一下這個「當家」有何門道。俗語是字面意思,但所表達的內涵卻值得深思,首先來看「寧放三天馬」。自古以來,馬這種生物似乎總是和文人騷客、浪蕩俠客、邊塞遊客相掛鈎。
  • 俗語:「不交三友,不結三婚,不借三錢」,啥意思?指的都是啥?
    俗語:「不交三友,不結三婚,不借三錢」,啥意思?指的都是啥?向前輩學習能獲得經驗,生活中要多聽聽過來人的話,少走彎路。因友情產生了朋友,因愛情產生了婚姻,因金錢又產生了利益。俗話說,不交三友、不結三婚、不借三錢。
  • 農村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家富不養老相好,家貧不挨青笛嫂」,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